西南古道之旅——賽典赤贍思丁墓

作者: 憐花凋謝

導讀即將結束旅行的那一天,我們在昆明,沐著細雨一早去逛翠湖公園。之後回酒店退房,把背包寄放到服務台後,我獨自坐車去賽典赤·贍思丁的衣冠塚。阿雯到附近的沃爾瑪超市采購土特產,等我回來再一起拿包去機場。二十分鐘左右我到民航路下車,這裡地處市區東南隅,雖不很繁華卻也車來人往。步行五分鐘就找到了五裡多小學,按旅游地圖所示,賽典赤·贍思丁墓就在五 ...

即將結束旅行的那一天,我們在昆明,沐著細雨一早去逛翠湖公園。之後回酒店退房,把背包寄放到服務台後,我獨自坐車去賽典赤·贍思丁的衣冠塚。阿雯到附近的沃爾瑪超市采購土特產,等我回來再一起拿包去機場。二十分鐘左右我到民航路下車,這裡地處市區東南隅,雖不很繁華卻也車來人往。步行五分鐘就找到了五裡多小學,按旅游地圖所示,賽典赤·贍思丁墓就在五裡多小學的校園之中。我走到學校正門,大門緊閉。大概是中午休息,小學生們在操場上嬉鬧、喧嘩。我對著門衛室大聲呼喚,出來一個年青保安,我向他表明我的來意。“我們這裡沒這個地方吧”他蹩著眉頭疑惑不解,把我帶到門衛室裡請教一位值班女老師。“賽典赤·贍思丁墓,有的有的,我帶你去”。這位女老師帶著我走出校門,指著學校圍牆外民航路邊一塊高出路面的綠化帶說:“這裡就是你說的賽典赤·贍思丁墓,原來的確在校園裡,現在隔開改成公園了”。我循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在這個小小的公園中央,果然有座四方墓塚。欣喜之余,我向女老師道謝,轉身跨上公園台階。公園內很干淨,鋪大理石地面,綠化很整齊。在中央墓塚的周圍,還特意植上了幾十株深綠色半高的馬尾松。走近墓碑,碑的正面鐫刻民國六年(1917年)唐繼堯題詞,雲南名士袁嘉谷手書的“元鹹陽王贍思丁墓”;右面是袁嘉谷撰《重修鹹陽王陵記》,左面是《元史·賽典赤贍思丁傳》的節選。這座石砌的高塚亦是民國舊物,塚上荒草叢生。按賽典赤·贍思丁原墓在昆明城北的松花壩馬耳山,此處是為方便祭拜、建於舊官道上的衣冠紀念塚,也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賽典赤·贍思丁出生於中亞名城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是突厥血統的世襲貴族,降服於成吉思汗的西征軍。因為長於政事,備受元朝歷代皇帝的重用。忽必烈攻滅大理國後,遣贍思丁以六十三歲高齡出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贍思丁在任內,安撫原著民族,傳播中原文化,設立郡縣、興修水利、尊儒倡文,將雲南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任後六年乃卒,死後追贈“鹹陽王”,後世譽為兩千年來治滇的第一人。贍思丁的家族和隨從的後代,形成了現今雲南境內的回族人。祖先來自絲綢之路的回族人世代擅長經商,他們組成規模浩大的回族馬幫,馳騁來往於茶馬古道這樣的商道之上,為雲南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園內逗留了十幾分鐘,正要離開,剛才領路的女老師帶著先前那個年青保安也過來了。我向他們頷首致意,女老師微笑還禮,對我說:“他還不知道這個地方,我帶他來看看”。看著年青保安黝黑憨厚的神情,顯然他不是昆明本地人,大概是從雲南山區來的打工仔。我希望他知道賽典赤·贍思丁其人,懷揣著夢想和信念,也許他今後的際遇會有所變化。目睹如今物產豐饒、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雲南,作為第一個開拓者,贍思丁的名字閃耀著不朽的光輝。(記於2009年1月3日,西南古道之旅全文完)



(翠湖公園)



(賽典赤·贍思丁墓)



(賽典赤·贍思丁墓)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