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湖游記
sanqiao
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脈中,有一個充滿神奇傳說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做喀納斯湖。據說,有人曾看見湖中的水怪將到湖邊飲水的的馬兒拖入水中吃掉。這個神奇的傳說,令人對喀納斯湖產生了無盡的遐想和神往。
今年七月下旬,我們終於有機會到喀納斯湖一覽她那神秘的容顏了。
從烏魯木齊出發,經富蘊、北屯,到達布爾津縣城,在這裡辦好邊防通行證後,就可以前往喀納斯湖了。喀納斯湖位於布爾津縣的北部,從縣城到前山的一條路較近,可惜正在修路,我們只好繞道哈巴河縣走從西面去後山的那條路。
早八時,我們從布爾津縣城出發,開始了在阿勒泰山脈中穿行翻越的行程。山路不好走,顛簸是難免的了,好在沿途不斷有冰山、森林、草地和成群的牛羊映入眼簾,中途更可以停下來欣賞中哈界河哈巴河的美景,倒也不覺得十分辛苦。
下午三時許,我們終於到了喀納斯自然保護區。翻過最後一座山,從山坡上放眼望去,只見滿山的翠綠;路的兩旁,高出綠草些許的黃花隨風搖曳,煞是好看;一條河流順著山腳蜿蜒,河的對岸有一些紅瓦白牆的房子點綴其間,那就是我們今晚住宿的地方—喀納斯山莊。
翌晨,天剛亮,太陽還沒有出來,我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往喀納斯湖走去。翻過一個小山坡,心中期盼已久的喀納斯湖終於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站在湖邊碼頭的小木橋上,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懾:清晨的湖面上一片靜謐,碧綠的湖水清澈見底,微瀾不興,像一面鏡子,倒映出藍天白雲和岸邊的青山綠樹。這幅美景,絕非是用文字所能描繪出來的,恐怕世界上最好的畫家和攝影家也不能將她如實地再現出來。我們屏息駐足,生怕打破了這一片寧靜,只有眼睛不停地轉動,不知道到底往那邊看才好。此刻,心中就像這湖水一樣澄明,什麼也不想,只盼著時光也能和我們一般駐足不前。可惜,過了不大一會,一只小艇靠了過來,我們只能坐上小艇,到湖的西岸。上岸後,我們回頭再看了一會兒湖中的景色,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走過一段松軟的草地,到了哈拉特山的腳下,哈拉特山海拔2030米,峰頂的觀魚亭是我們上午要攀登的目標,我們開始沿著小路往山上爬。起初,我們穿著外套還覺得有一些涼意。一會兒,太陽出來了,便覺得渾身躁熱,於是脫去外套。再過一會兒,已是大汗淋漓,喘氣越來越急促了,步履也變得沉重起來。好在山坡上長著一片片的杉林,彎彎曲曲的山路有時從杉林中穿行,這時正好在林蔭下面歇一會兒。這樣走一陣,歇一會兒,也不知道爬到了多高的位置,只聽得下山的人說:不遠了,快到了。停住腳步往山上一看,仿佛前面就快到山頂了,於是鉚足勁,想來一個最後衝刺。等到上去了,才發現山路在這兒轉了個彎,前面的路還長著呢。這樣幾個來回下來,漸漸地心裡就有點泄氣了,暗自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山頂,腿也不聽話,每向上抬一步都覺得萬分困難。就在快要絕望之際,轉過一個山頭,忽聽得上面人聲沸沸,抬頭一看,這回真的到了。
上到觀魚亭,登時覺得輕松多了。從亭子上往東望去,喀納斯湖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彎光潔的碧玉,發出柔柔的綠光,靜靜地躺在兩條山脈的懷抱之中,令人不由得產生想用手去撫摸一下的念頭。湖邊兩岸的山坡上,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杉林,呈現出一片青黛色。狹長的湖面在這青黛色的環繞下彎彎曲曲地延伸,直到遠處被山所遮沒。再看哈拉特山的西側,也是一個山谷。谷底平緩的草坡上,散落著一群群的牛和羊,陡峭的山璧上是一條帶狀的森林,山頂上則是終年不化的積雪,發出耀眼的白光。抬頭望去,淡藍的天空上,一朵朵的白雲緩緩地漂移。湖光、山色、藍天、白雲、綠樹、青草、冰川,還有那成群的牛羊,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久久不願離去。
下得山來,在湖邊餐廳用過午餐,就又匆匆回到碼頭,這一回是乘游艇暢游喀納斯湖。喀納斯湖彎彎曲曲地在山中繞行,形成了七道灣,在觀魚台上,我們只看到了兩道灣,這次游湖則可以看到全部七道灣。坐在游艇上,手伸進水中,可以感受到水的清冽。這時候再看湖水,和在觀魚亭上看到的完全不同,湖水的顏色變幻萬千,令人眩目。在碼頭周圍,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一群群的小魚,優游自在地游著;走不了多遠,湖水的顏色變深了,讓人不由得有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有陽光的地方,湖水綠如碧玉;背陰的一面,深黛如墨。風平浪靜時,湖面如鏡,水天一色,幾乎使人產生錯覺;澗風吹過,湖面就像打破的鏡子一樣,波光粼粼,折射出七彩陽光,讓人心動。人在游艇上,眼睛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湖面,不記得到底走過了幾道灣,直到游艇緩緩地在湖中停下來,才知道已經到了七道灣的盡頭。前面是一條由樹木堆成的千米長堤,像是由人扎成的木排一樣橫在前面,擋住了去路。一問,才知道這是大自然的傑作:原來,山上的樹木歷經風吹雨襲、電閃雷劈,有的倒下後掉進湖裡,湖中常吹由南至北的澗風,使得掉進湖裡的樹木不往下走,反而自下游漂到上游,形成了這個千米長的枯木長堤的自然奇觀。枯木長堤的那一頭,被茂密的樹林擋住,已看不見水。長堤的下面,是乳白色的湖水,這是從上游白湖流下來的,水呈乳白色是由於含有很多礦物質的緣故。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只有這盡頭的一片湖水是乳白色的,也許是湖水到了這兒就變得平緩了,那些礦物質沉澱下來,沒有被帶到下游去吧。
游湖歸來,時間尚早,我們就走進了喀納斯湖自然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喀納斯自然保護區的地貌模型,從這上面可以看出,阿勒泰山脈上的冰雪融化形成了一條河流,這就是喀納斯河,喀納斯河是布爾津河的一個支流,最後彙入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喀納斯河在這一段低窪處形成了喀納斯湖,面積達四十多平方米,湖水最深處有188米。博物館裡布滿了各種動植物標本,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一條大紅魚的標本,這條大紅魚有一米多長,她就是傳說中的“湖怪”,學名叫做哲羅鮭,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來“湖怪”就是這大紅魚,一直藏在心中的迷解開了,只可惜無緣見到一條活的大紅魚。
一夜沉睡,早晨起來後,覺得雙腿有些酸痛,是昨天爬山留下的後遺症。上午要去神仙湖和臥龍灣,可以坐車去,也可以騎馬去,我們自然選擇了騎馬。在賓館門口不遠處,我們一人租了一匹馬。起初,騎上去還有些害怕,不斷地問小巴郎騎馬有什麼訣竅。走了一段路,漸漸有了一些感覺,便敢用雙腿夾打馬肚子,快步前行。再過一會兒,覺得只是走已不過癮了,就用鞭子抽打馬的屁股,讓馬跑起來了。策馬在草地上徐行,風聲中夾雜著陣陣馬蹄聲,十分快意,這時侯只嫌馬兒不能更快一點了。不一會兒,就到了神仙湖,正好翻身下馬,讓馬兒也歇一會。神仙湖在喀納斯湖的下游,名字叫湖,其實只是很小的一潭水,但風景卻很別致,仿佛是縮小了的喀納斯湖。湖邊有一大片平坦的草地,游人紛紛在此拍照留念。小巴郎們則脫下外套,鋪在草地上,往地上一躺,仰望著藍天,那份愜意,那種自在,真叫人羨慕。歇了一陣子,估計馬兒也吃飽了,又跨上馬背,沿著喀納斯河往下游走去。這段路正在修,不時有大卡車疾駛而過,帶起一陣陣塵土,馬兒只得沿著路邊走。走到一個高坡,游人都停下來駐足觀看,聽人說這裡就是月亮灣。從山坡上往下望去,喀納斯河在這兒拐了一個之字形的彎,兩岸是青翠欲滴的杉林,最令人驚奇的是,河水在這裡呈現出兩種顏色,東邊的一半是碧綠色,西邊的一半是深黛色,就像太極圖中的兩極那樣相互纏繞著,涇渭分明,真是鬼斧神工。聽說再往前行,是臥龍灣,只可惜前面修路,不能去了,只得策馬往回走,再欣賞一遍沿途的風光。
下午,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回程。一路上兩眼默默地望著窗外,一聲不響,似乎想把喀納斯湖那原始的、未經人工斧鑿的自然風貌都印在腦海裡,直到繞過一個山坡,什麼也看不見了。心裡默默的說了一聲:
再見,喀納斯湖。
作者:sanqiao
e-mail: sanq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