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些民居的牆體,感覺是沒有用砌築砂漿,而是直接干碼的牆,但是堆碼的工藝非常精湛,形成了特殊的肌理。不知道WangShu搞的一些磚砌的裝置藝術是不是受這裡的啟發,不過我覺得比起那些刻意的裝置藝術品,這裡的更高明和自然。

仔細看這些干碼的牆身材料,僅僅是一些規格各異的舊磚,甚至還有瓦片,其中還有些顯然從是原先一些已經損毀的老建築廢墟中撿來的磚雕、石雕。我想這是一種多麼精湛的民間手藝,現在的很多建築工人用新磚砌築都不一定能橫平豎直。

更不用說一些遺留下來的精致的門頭了。

有些比較高大的兩層民居,牆身上釘著一些鐵條,不知道是不是類似現在建築的拉結鋼筋的作用。
更奇怪的是有些牆上會有一些圓孔,有的已經被堵起來了,有的還在用,排氣孔?瞭望孔?槍眼?慈城在歷史上其實不是一直波瀾不驚的,曾經有過很多次的成功抗擊倭寇、英軍等外來侵略者的事跡。

慈城延續自己精湛手工藝的方式,是一種更為現代的模式——DIY創意園區。路邊見到的周末手創市集的招貼,令人不禁拍案叫絕,那不是跟跳蚤市場類似嗎?多好的休閑生活創意啊。
同學們都約定還要再找機會來慈城住下,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在城裡閑逛徜徉,晚上喝喝小酒,過幾天神仙一樣的日子。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