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請訪問我的博客:http://***/lxxlz/)
第06章旅途:伊德夫——荷魯斯神廟
荷魯斯神廟(11月19日)
昨夜返回郵輪後,也許是剛入埃及的興奮感已經過去,那種濃濃的時差感終於更加重的襲擊上來。XX連晚飯都沒有吃,倒頭就睡,一夜無夢。郵輪在夜間離開康翁波繼續北上,神不知鬼不覺的停在了伊德夫的碼頭。
一大早,XX就從一夜昏天黑地的狂睡中醒來,一看手表,剛過6點。哎呀,錯過了尼羅河的日出啦。不過如果這時衝上甲板,是不是還能再看到一個尾聲啊~~~整整睡足了一輪12小時後的XX興奮的湊到ZZ床邊,終於把ZZ弄醒,對他說:快起來,太陽出來了~~~~
悲哀啊~~~ZZ在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麼被弄醒後,絕望的咬著枕頭:如果把我弄醒說“快起來,太陽馬上要出來了,去看日出”還好些,把我弄醒了就告訴我“太陽出來了”,這是為什麼呀?!
其實今天的行程非常松快,大概這樣的安排就是預見到已近游程中段,正是大家倒時差最疲倦的時候,所以這一天留出的休息時間格外多。
上午8點多,我們早飯後下船開始今天的游歷。才出船艙就聞到撲面而來的馬糞味,定睛一看,岸上擠滿了雙輪馬車。原來,今天的游客都是要乘坐馬車去我們今天的景點:荷魯斯神廟。
4人一輛馬車,我們這一組爭著要和娜娜導游同行,於是ZZ自告奮勇和車夫同座。一路上ZZ興奮得不行,和車夫學習如何用阿拉伯文吆喝趕馬車。大約發音“撒萊彎塔”,完全不同於中國車夫的“得~~~駕~~”;回程路上坐另外一個車夫邊上,又發現這個車夫趕馬車叫“hie~hie~hie~hie”。暈,難道阿拉伯的馬和它們的主人之間有自己的趕車暗號?
閑話少說,半個小時的馬車車程後,我們到達荷魯斯神廟。
荷魯斯神廟供奉的神自然是荷魯斯神了。荷魯斯神又是鷹神,在壁畫上他以人的形像出現時腦袋是鷹頭,以本身形像出現的時候就是一只頭戴上下埃及合並王冠的老鷹。
昨天晚上在康翁波看到的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裡的荷魯斯,和這個荷魯斯神廟裡供奉的荷魯斯是一個神。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神嘍~
XX在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荷魯斯神是古代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是王權的像征,難怪拉美西斯二世的詩是祈禱荷魯斯神賜予他勇氣和戰鬥力來統治王國呢。向歐西裡斯祈禱是要來生,向阿蒙神祈禱的一般都是希望靈魂永存。所以不同的神管的事情不同,也不能瞎要東西啊。對於一個法老來說,富貴長壽自然重要,但是權力肯定是當權者最希望擁有的能力啊,自然荷魯斯神就應該是法老想自己的業務發展順利首選祈禱對像啦。荷魯斯神對於法老就如同咱們中國商人要敬財神一樣哦。這個荷魯斯的確大有來頭!
像埃及許多其他的神一樣,荷魯斯神以及他的故事和傳說,一直在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按照國家圖書館查閱到的文獻來講,在古埃及歷史中,Heru-ur(也稱作Harmerti哈默迪)是荷魯斯最早的一個版本,他是一位獵鷹形態的造物神。他的眼睛是太陽和月亮。當新月出現時,他就成了一個瞎子,稱作Mekhenty-er-irty(意思是“沒有眼睛的人”),而當他的視力恢復時,他又被稱作Khenty-irty(意思是“有眼睛的人”)。眼盲時的荷魯斯時非常危險的,他有時會將朋友誤認為敵人並發起攻擊。
荷魯斯是歐西裡斯與伊西斯的兒子。在古埃及更早的時候,他還沒有變成那樣高地位的神,他被描繪成一個含著手指的裸體男孩,與母親一起坐在一朵蓮花上。後來,荷魯斯被絕對定位為歐西裡斯的屍體與伊西斯的兒子,學術著作通常直接就引述為“the Horus”。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塞特(是暴力和混亂之神)取代了荷魯斯成為法老的守護神。然而當塞特謀殺自己兄弟歐西裡斯的傳說流傳開來後,荷魯斯又重新被替換回來。
這是流傳到現在的關於古埃及最經典的傳說。傳說歐西裡斯(他是大地之神蓋布與天空之神努特的兒子,蓋布和努特又是太陽神阿蒙神和穆特的孩子)和伊西斯結為夫妻,歐西裡斯教會人們種植莊稼和釀酒,深受人們愛戴。歐西裡斯的弟弟塞特很嫉妒他,於是密謀殺死他。他秘密地為歐西裡斯定作了一副非常精致華麗的棺材,然後舉行了一次宴會邀請他的親友參加。他宣布如果這副棺材適合誰,就把棺材送給他。有幾個人試了試,都不合適。於是塞特鼓勵他的兄弟歐西裡斯來試一試。歐西裡斯剛剛躺進棺材,塞特就猛然將棺材蓋關上,並加上封印,把棺材扔進了尼羅河,溺死了歐西裡斯。傳說這造成了尼羅河每年一次的泛濫。
歐西裡斯的妻子伊西斯找回了他的屍體並借助魔法力量將他復活。可是歐西裡斯還沒有來得及復仇,塞特就又一次殺死了他,並把他的屍體分割成了十四塊,分別藏在大陸的各處。執著的伊西斯又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找回了這些碎塊,但是只找到了十三塊,丟掉的那塊是啥咧?是歐西裡斯的小JJ。悲傷的伊西斯把找到的碎塊拼接起來,在祭司阿努比斯的建議下並用布纏在一起,祈求神明讓他再次復活(這就是木乃伊的由來)。後來神明被伊西斯的執著以及歐西裡斯的善舉打動,就讓伊西斯和歐西裡斯“神交”懷孕生下了兒子荷魯斯(不知道“神交”是啥意思,不會是YY吧?YY也能生孩子?那最好以後還是別瞎YY了)。作為交換,諸神讓歐西裡斯做陰間統治者,但要先等到他的仇得到雪洗(為啥要這般費盡心思讓歐西裡斯去陰間做“高層管理人員”咧?會不會這個崗位薪資不太好,或者福利比較差?估計還是工作比較無趣,缺少前途,其它神不願意干吧,所以要“提干”歐西裡斯了,但是神明面子薄,想提拔人家還得擺出一副鍛煉隊伍的樣子,不易。)於是,伊西斯就在尼羅河的三角洲的濕地中辛苦的將荷魯斯撫養長大,在荷魯斯剛剛成年的時候,就與塞特碰面,但是年輕的荷魯斯沒能打過塞特,反而失去了一只眼睛。後來,荷魯斯又繼續臥薪嘗膽,得到了諸神的認可和肯定,在諸神的幫助下,終於打敗了他的叔叔塞特,取回了自己的眼睛,並成為上下埃及的統治者。所以荷魯斯的同上就戴著像征著上下埃及標志的王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只曾經被塞特取走的荷魯斯的眼睛,則像征著戰勝疾病和死後復活的能力,成了古埃及人的避邪護身符。
跟康翁波的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及菲萊神廟一樣,這個荷魯斯神廟也是在希腊羅馬時代的托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神廟建設了差不多有200多年的時間才建成,也是完全的法老風格,自然也是外族統治者為了懷柔本土民眾意願的手段。
這個神廟是埃及現存的神廟中保存最為完整的。為啥保存得這麼完整咧?網上不少網友說因為被沙漠掩埋得以保存。被黃沙掩埋得以保存的神廟是阿布辛貝神廟、被尼羅河的淤泥和沙石掩埋保存的神廟是索貝克和卡納克神廟。荷魯斯神廟連同房頂都得以保存,聽娜娜導游介紹說,在羅馬時代,受迫害的基督徒從埃及北方逃到這裡(這個起因在介紹康翁波的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時也遇到過)避難,住在荷魯斯神廟中,他們在神廟中燒飯,所以把房頂都熏黑了。基督徒們在神廟中進行自己的基督教禮拜活動,所以有不少壁畫被抹去,在神廟內的一處牆壁上,基督徒們甚至重新雕刻了一個有十字架的神龕來方便自己做禮拜。後來,更多的難民聚集在這裡,他們把各種垃圾都扔在神廟裡,很多年過去以後,神廟完全被垃圾淹沒,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垃圾桶。後來,埃及政府把這個美麗的神廟從垃圾中挽救了出來,使之又呈現在世人面前。看起來,用垃圾保存文物似乎是最妥善的保存方法啊~~~
抬眼看荷魯斯神廟,的確不同凡響!光是那個入口的塔門就非常高大,ZZ跑到門樓邊上的小門,讓XX照了一張照片,從照片裡看去,兩米多高的小門看起來就像個狗洞一樣。神廟入口的兩側雕刻著人形的荷魯斯神的浮雕,身後站著他的妻子哈特爾,托勒密的法老一手執劍,一手把戰俘捆綁在一起獻給荷魯斯神,感謝荷魯斯神在戰場上的庇佑。門楣上有一個太陽長了翅膀的標志,那是代表勝利,因此此門又稱為勝利之門。
過了雄偉的塔門後,是一個廣闊的中廳,這個中廳被三面廊柱包圍,每個柱頭都各自不同,可以與菲萊島上的那個伊西斯神廟的列柱相互媲美!
過了中廳以後,就到了第一多柱廳,廳的門前應該是立有兩只黑色花崗岩的神鷹雕像,大門右側的雕像已經壞掉了,就剩下左側的這個石像,左側雕像的兩腿中間站著托勒密法老自己的雕像,這表示法老是荷魯斯之子的意思。這個石像已經是埃及旅游紀念品中的經典復制模特。我們和其它許多游客一樣,拍著隊都在雕像前等著拍照。
這個神廟裡面是可以拍照的,但是游人實在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拍都是集體照。大家要注意啦,在尼羅河上的郵輪之旅永遠都是集體行動。神廟牆上的壁畫非常復雜絢麗,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細細辨認很久。其中一些經典的畫面是荷魯斯和他的叔叔塞特打仗,最後把塞特打得越來越小,直至變成了一只河馬(從石刻上看,XX覺得更像豬)。還有伊西斯女神含辛茹苦的哺育年幼的荷魯斯,直至他長大成人。
進去以後又是第二多柱廳,有庫房啊什麼的。第二多柱廳之後就是“內堂”了,而內堂則包圍著“至聖所”。在這裡有許多的小房間,是存放荷魯斯神每日所需的物品。聽說這個神廟在建成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用咱們中國人的話來講就是香火巨旺。每天早上,祭司都要喚醒荷魯斯神,為祂更衣、進食、朗誦詩詞,晚上再安排就寢,這一切所需的物品就暫存於此。當然這個喚醒的神是放在最裡面神龕裡的荷魯斯的神像。
其中有一間房,還存放著荷魯斯出巡時所乘的太陽船,神龕是廟宇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最高,它代表著宇宙誕生之地──原始土丘,神廟的天棚上,雕刻著星星,柱子呈荷花和紙草花形狀,像征創世神創造世界時的原始沼澤。不過這些XX和ZZ根本沒有看見(只在國家圖書館的館藏照片中看到),因為游人把神龕的門口堵得密不透風,連這張照片都是找前面的同團兄弟把手伸進去哢嚓拍下的。
關於這個荷魯斯神廟,埃及八卦明星娜娜導游說,在盧克索邊上60公裡一個叫丹德拉的地方,古埃及人還建造了一個哈特爾神廟,哈特爾就是荷魯斯的老婆。在古埃及,每一年的新年,丹德拉的哈特爾神廟的祭司們會把哈特爾的神像放在太陽船上運到伊德夫的荷魯斯神廟,讓他們相會一周,在豐收的季節荷魯斯神廟的祭司又會把荷魯斯神的神像送到哈特爾神廟去相會一周,姑且叫“探親”吧。每到探親的時候,民間會舉行盛大的慶典,祝賀兩位神明因為“美好聚會”而重生。這種牛郎織女相會的風俗似乎是從希腊羅馬時代開始的,不知是處於啥意圖,也許托勒密的法老認為哈特爾女神比較凶悍?不過XX更願意相信那時候的法老可能認為“距離產生美”,老和自己老婆混在一起,對方就是個仙女時間久了也會審美疲勞啊,一年兩回少吃多滋味,還自由。看來法老也有煩惱啊~~~~
在XX的再次YY中,我們的荷魯斯神廟之旅結束了。我們的郵輪中午開船,所以大家匆匆坐上馬車往碼頭趕去。雖然實現我們的領隊已經告訴我們給馬車夫的小費已經支付,不必再付,在路上車夫還是向坐在邊上的ZZ要小費,ZZ說不是已經支付過了嗎?車夫義正嚴詞的說“This is just for my horse!”當然ZZ沒有再給,車夫也笑著並不在乎。
回到郵輪上後,ZZ突然變得動若脫兔,登上郵輪就立刻竄到甲板上,為我們倆占下最靠近泳池的兩張躺椅。
午飯後直到晚上的時光都在躺椅和XX的穿越小說大聯唱中度過。
郵輪在下午4點多到達伊斯納水閘(這副空中的俯瞰圖是從Google Earth上切下的),因為水閘十分狹窄,一次只能容下一條游輪通過,所以要通過水閘得等候差不多一個小時。水勢從高變低才能保證游輪通過,所以通過水閘時就如“下樓梯”一般。
自助游手冊上都介紹說在這段等候的時間裡,河面上會竄來無數小舟,向郵輪投遞商品兜售,形成獨特的一景。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只是XX在宣禮塔上放出的祈禱聲下茫然的看著河岸的時候,突然驚覺岸上不停跑動的人群是在向XX揮手,見到XX剛剛做了一個動作,立刻將一個黑色的膠卷瓶子遠遠的拋到了甲板上,讓XX頓時無措。ZZ撿起膠卷瓶子要扔回去,結果只扔到了河裡,岸上的人也不惱,笑著直接走下河取回自己的商品。
晚飯的時候,娜娜導游開始給同行團員們開會,告訴我們明天要參觀的地方很多,要早些休息雲雲。我們發現娜娜極有組織和宣講能力,如果在中國應該做團支部書記!
正吃飯間,突然鼓點響起,胖胖的行政總廚帶著廚子們過來。原來是我們團的一位姐姐過生日。熱情的非洲廚師們用當地的歌舞祝賀生日。後來在座的游客都為她唱生日歌。有人唱德語,有人唱法語,有人唱俄語,只有歌是一樣的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大家都被胖廚師靈活的舞步和歡快的鼓點感染了,紛紛從座位上站起排成長龍一起high~!
郵輪在夜深時抵達盧克索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