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請訪問我的博客:http://***/lxxlz/)
第05章旅途:阿布辛貝神廟和康翁波的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11月18日)
今天早上要去的地方就是埃及最美麗的神廟:阿布辛貝神廟!
早上三點半就被叫了起來,雖然還是夜裡,但是因為時差關系(這個時間在北京其實已經是上午9點半上班時間了),但並不是覺得非常困倦。來到郵輪大堂,我們注意到差不多郵輪上的人都集中在大堂准備去阿布辛貝了,有的手裡還拿著房間裡的枕頭以便在車上繼續睡覺,XX於是也有樣學樣跑回房間拽回一只大白枕頭抱在手裡。郵輪為每個出發的客人准備了一個蛋糕盒子一樣的白色紙盒,裡面裝著我們的早餐:面包、芝士、果醬、果汁。
車子在夜色中離開碼頭前往出發集合點。到了出發地,看到已經有一個車隊出發了,我們的車子成了這個車隊的第一輛,一位著制服的警察上了我們的車押隊,大約4點半,我們的車隊在微微發白的夜色中浩浩蕩蕩向阿布辛貝進發。
在旅游書上我們看到,由於以前曾經發生過反政府極端分子槍殺外國游客的悲劇(1997年埃及發生了恐怖分子綁架並殺害53名外國游客的事件;2004年紅海岸邊的旅游城市西奈半島東部的塔巴發生大爆炸致使30多名外國游客客死他鄉),這些事件引起了政府和埃及人民的極大憤怒(畢竟旅游收入占了埃及國民收入近半啊!),所以埃及政府對穿過沙漠的游客車輛都給與警力護送。聽說,頭兩年從阿斯旺到阿布辛貝是警車押道,現在只是警察陪同了。(不過我們的車子穿過東部沙漠去紅海的時候,仍然是警車押道)
車子在寂靜的沙漠中穿行,盡管回頭看去就是浩浩蕩蕩的車隊,但是在一望無邊的沙漠中,仍然顯得那樣渺小孤單。漸漸的,東方的地平線越來越白,太陽從沙漠中掙扎著一躍而出,莊重而從容。這時我們第一次看到沙漠中的日出,也許非常平淡,但絕對是難忘的。
車子在沙漠中行駛了三個多小時,到8點鐘我們終於來到了阿布辛貝神廟的面前。
一說起這個阿布辛貝神廟啊,XX掌握的八卦材料那絕對能抖出幾大包袱(真可惜ZZ堂妹沒有同行,不然此刻肯定是一路不斷料啊)。阿布辛貝神廟建造者就是那個在埃及被提到最多的法老:古埃及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開羅的廣場、大街、火車站什麼的都有以拉美西斯命名的部分,足見這法老的知名度之高)。
在中國,凡是在位時間特別長的帝王,那肯定都會留下很多供後人著書立傳甚至細說八卦的空間啦,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康熙、乾隆啥的。為啥咧?很簡單啊,皇上活的時間長,他在世的時候給他歌功頌德留下的文字也就多,後人演繹基礎也就豐富唄。真是所謂盛世出明君啊,沒人吹,後人哪裡知道他英名咧?
這位拉美西斯二世25歲左右繼位(正當年啊~~),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多年,九十多歲才去世,這在3000年前絕對是奇跡中的奇跡啊。娜娜導游最喜歡介紹關於拉美西斯二世的那句話就是:他一生娶了35個老婆(還有無數情人),其中有三個是他的女兒,生下了200多個兒女。這個介紹引起了XX熱烈的計算:他大概每個月會降生多少孩子,每周得和老婆們嘿咻多少次才能保證這個產量。
總結下來,這位法老除了非常聰明能干、在位期間政績顯赫(這是好皇帝的缺省素質,也沒啥講頭了)以外,他留給我們的八卦談資有:
首先,大帥哥。在埃及,到處留下了他的石像、壁畫。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帥哥,端得是高大英俊、目光堅毅,深有王者之風;加之埃及天氣比較熱嗄,這帥哥的石像向來是衣著熱辣暴露,百分之百是18至80歲女性忘情尖叫噴血的對像。
第二,大情聖。一提到拉美西斯二世,肯定要提到他那位著名的老婆:納菲爾塔莉(Nefertari)。從各種壁畫、詩句等內容中,都可以看到他對納菲爾塔莉的愛情(雖然不是唯一的愛)。壁畫中拉美西斯二世一起和她出席慶典、受到人民愛戴(反正沒看到他和其它老婆出席公共活動的壁畫)。不過呢,拉美西斯二世活得太長了,不得不在納菲爾塔莉死後的幾十年在孤獨中度過(阿布辛貝神廟中的哈特爾神廟就是建給納菲爾塔莉的,但是這位美女沒有活到它建成的那一天),讓我想起建造泰姬陵的那個國王。在阿布辛貝,為納菲爾塔莉建造的哈特爾神廟就在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神廟旁。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貝神廟上寫下這樣的話:
埃及的眾神,請聽到我的祈求---
歐西裡斯神啊,請您庇佑我,讓我再次擁有來生.
荷魯斯神啊,請您賜予我勇氣和戰鬥力,讓我再次為保護我的疆土而戰.
阿蒙神啊,請您保護我的靈魂,飛渡到遙遠的來世.
哈特爾女神,請您再次眷顧我,把我帶到她的身旁.
尼羅河,我的母親,我願與她一同飲下這生命之水,約定再會亦不忘卻往生……
真是驚天地泣鬼神、流芳千古的詩句啊~~~~簡直是穿越小說中當仁不讓的男一號!
第三,自戀狂。不管他愛多少人,他顯然還是最愛自己。拉美西斯二世在世時為自己雕刻的塑像(就是直胡子的那種塑像)之多啊,現存至今的數量都要堪比大街上穆巴拉克的海報!在阿布辛貝的兩座神廟中,不厭其煩的表彰了法老在戰場上的英明神武,極力描繪的自己卡疊石戰役上颯爽英姿,而事實上這場戰役差點讓他丟掉性命(當然最後還是險勝),戰爭的結果是以和赫梯締結和約告終。聽說,他在埃及留下了50多塊記功牌。當然法老他老人家長壽,我們也完全可以理解他比其他法老有更多的時間美化自己。
第四,建築發燒友。在全埃及有許多建築物據說都是由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阿布辛貝的兩座神廟,卡納克的巨大的圓柱,阿比多斯墓室(據說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兒子的墓室),孟菲斯的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底比斯的巨大的王陵,盧克索神廟的許多飾品以及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葬祭殿(原址也是在盧克索西岸)。拉美西斯二世在這些作品中融入了非常多的他的建設思想,據說很多後世的法老都在拙劣的模仿他。
要是有人比XX還要八卦的話,可以看一本由美國時代公司《失落的文明》系列中人戴爾·布朗寫的《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這本書。這個書的中文翻譯版本是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的。書裡文字描寫方式就好像作者是那個拉美西斯二世的書記官一樣,繪聲繪色,其八卦程度已是登峰造極,另XX望塵莫及呀~~~
言歸正傳。因為所有來阿布辛貝神廟的游客都是像我們一樣隨有警察陪護的車隊來到這裡,大家的行程時間幾乎一樣,因此,當我們來到神廟時,就覺得人格外多(真是遺憾遺憾啊)。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有有四座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石像的大神廟,這是祭祀太陽神阿蒙神(Amun)和他的妻子穆特神、黑暗之神佩特神(Ptah)的神殿;另一個是給妻子納菲爾塔莉(Nefetari)祭祀哈特爾女神。
神廟裡面是不讓拍照的,我們當然繼續做守法好公民。
先說大神廟,從神廟外觀上一看,就知道兩座神廟都是把整座山體掏空建造的(牛啊~~~~)。從正門進入神廟,收入眼底的是一個大列柱室,由8座高達1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立項。這些立項都做成了那個掌管死亡世界的神歐西裡斯的形像。大列柱室兩側牆上的雕刻美輪美奐,上面刻著拉美西斯二世在卡疊石和赫梯人激戰的壯觀場面,還有拉美西斯二世把俘虜獻給阿蒙神和他的妻子穆特,以及神化了的自己。XX和ZZ在國家圖書館翻閱館藏資料時,看到一副彩色手繪復原圖正是描繪的這個場景,這和阿布辛貝神廟中的這副壁畫完全一樣。
大列柱室深處的前室中的觀光亮點是奈菲爾塔利王後的浮雕。神廟內部最深處的供奉室從左到右坐著佩特神(Ptah)、太陽神阿蒙神(Amun)、神化了拉美西斯二世以及阿蒙神的妻子穆特神。
拉美西斯二世在建築設計造詣方面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方是:這個供奉室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這兩個日子分別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太陽會穿過神廟入口和內室,直射在供奉室的神像上。更牛的是,陽光會直接照射在阿蒙神、拉美西斯二世和穆特神身上,拉美西斯二世被照得最亮,而黑暗之神佩特神則仍然坐在黑暗中。
60年代,由於埃及建設阿斯旺高壩的緣故,阿布辛貝神廟將會被水淹沒,不光埃及人民不答應,全世界人民都不答應啊。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開始廣泛征集解決方案,英國人說建一個水下的參觀環境(可那樣就永遠也看不到陽光照射的奇景了),美國人說用一個巨型起重機把整個山吊起來移走(這有點天書奇談的意思,不知有沒有這等牛X的起重機)。最後是瑞典人的方案比較實在,他們將岩體整體切割,再移至距離原地址大約300米處的一個高地上。聽說工程師們把整座神廟切成了一千多塊,然後再憑借重新天衣無縫的拼接再一起。雖然是鬼斧神工,可是在神廟遷移後,盡管現代人已擁有精密的天文儀器,卻使太陽照射時間延後了一日,而且照射時間也不同了,改成了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聽說太陽照射進來的時候還稍到了從來不該見光的佩特神。真不知這幾千年來人類的智慧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另外一個給拉美西斯二世老婆納菲爾塔莉的祭祀哈特爾女神的神廟要小一點,神廟入口是六尊石像,不過仍然是老公唱主角:大門兩邊每側三尊石像,分別是兩個拉美西斯二世和一個納菲爾塔莉。神廟裡面結構差不多,當然要稍微簡單一些,最裡面的供奉室裡是哈特爾女神。
神廟裡的壁畫主要還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戰績啊啥的,在自己老婆的神廟裡也要使勁表揚自己,真是有夠自戀的。不過,有一副非常令人難忘的壁畫:拉美西斯二世和納菲爾塔莉把蓮花和紙莎草花獻給伊西斯神。這副場景表達了法老對自己的老婆的深深的信賴,他願意讓她參與自己的一切生活,包括自己的統治。想起拉美西斯二世那首留在神廟石像上的詩句,真是讓人蕩氣回腸啊~~~雖然不能把壁畫帶回家,但是XX和ZZ買了一副和這個壁畫內容一樣的金色底色紙莎草畫,以資紀念。
整個游歷神廟的時間大約一個多小時,往返7個小時,回到我們的郵輪上時,已近埃及時間下午1點。但是我想,沒有人會覺得這慢慢征途去得不值得。
康翁波的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
郵輪在下午三點鐘離開阿斯旺,一路北上開始了尼羅河的航程。
郵輪在尼羅河上靜靜的行駛,游客們則各自有自己的節目。那些歐洲老外們喜歡換上泳衣坐在甲板上,手拿一本厚厚的書閱讀。XX和ZZ則是換上泳裝在甲板的躺椅上翻餅烙餅的犯懶,游泳其實就是沾了一下水,然後回來坐著。太陽很毒,不敢正視。剛下水,船就開了,小風一吹,身上就干了。ZZ聽XX在一邊喋喋不休的講一部復雜的穿越小說《大漠謠》,這成了後面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說書節目。
郵輪在下午4點有免費的下午茶,waiter拿個小咖啡杯子一邊走一邊用勺子敲著說“Coffee Time”,大家就紛紛去拿紅茶或者咖啡,還有小點心。娜娜導游也到甲板上和我們聊天,ZZ教娜娜中文成語“飽暖思淫欲”,提筆寫在紙上,錯了兩個字,汗~~~~娜娜則在每個字下面用漢語拼音標注了它的發音,很快就記住了這個詞。
大約近傍晚6點,郵輪才到達康翁波。我們借著暮色步行約300米,即到了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在夜景燈光的照耀下,索貝克和荷魯斯神廟看起來還是非常特別和神秘的。不過夜間看神廟的確還是有諸多不便,一是視野不夠清晰,二是黑暗中在不平的神廟中走路得總是要看路,越發影響XX的神游。
娜娜導游介紹說,這個神廟也是“希腊羅馬時代”的神廟,它是希腊人建造的(神廟內部、多柱廳還有前殿由托勒密王朝的幾個國王建造),而且羅馬人又進行了增補(外庭院和現已毀壞的大門由奧古斯都建造),不過神廟的樣式(指呈現風格)仍舊是法老時代的。之所以希腊羅馬時代的統治者要建造這些法老風格的神廟,是要使埃及祭司與來自亞力山大城的外族統治者形成和解。
有意思的是,這個神廟設計者挺有超前意識,有點現在商品房的“一梯兩戶”的構思特點,左邊供奉的是荷魯斯神,右邊供奉鱷魚神索貝克,兩個神廟裡面的配置完全一樣,呈標准的對稱結構,神廟的兩部分只在神殿外才分開。
在介紹這兩個神的時候,周圍人聲鼎沸,娜娜導游的聲音也聽不真切,一會兒聽說是索貝克和荷魯斯是兩個兄弟,又一會兒聽說是索貝克幫助了荷魯斯打敗了荷魯斯的叔叔塞特為父親歐西裡斯報了仇,聽著好不頭暈。XX回到國內後又查了查文獻,後來發現這個神廟在希腊時代初期建設時是為了供奉索貝克和荷魯斯神。索貝克就是一個鱷魚神它幫助伊西斯尋找丈夫歐西裡斯的屍體,還幫助伊西斯保護她的兒子荷魯斯,在荷魯斯長大後又幫助荷魯斯打敗了害死父親歐西裡斯的叔叔塞特。而尼羅河邊的人民一直對鱷魚心存敬畏,索貝克作為鱷魚之神,人們自然希望得到他的庇佑。在建造神廟時,大家就把心中最在意的兩個神的神廟共同建造在了一起。但是這個神廟的建設周期長達400年之久,到了羅馬時代,神廟中神明的故事就發生了演變,故事中索貝克和荷魯斯是一對兄弟,哥哥索貝克好吃懶做吃拿卡要人人討厭,弟弟荷魯斯善良溫和樂於助人大家都愛,在荷魯斯功成名就變成神靈時,老百姓怕自己崇拜弟弟而不崇拜哥哥引起哥哥不滿,所以就索性搞個“套房”把兩個人一起膜拜。XX認為羅馬時代再演繹的故事顯得很不靠譜,和古埃及的這些神話完全不搭家。
可見外族統治後,宗教、信仰等都得重新演繹以服務新統治者的口味。在後面幾日的參觀中,類似從來都和門農神沒關系的“門農石像”、和龐貝沒關系的“龐貝柱”都是這個情況。真是讓人覺得有點可嘆可悲。
神殿後走廊壁畫上有神奇的醫用工具浮雕,包括吸氣杯、解剖刀、牽開器、天平、柳葉刀、骨鋸、骨科手術用的鑿子和牙科工具。很想仔細去看,但是奈何游人同下郵輪,同游神廟,實在擠不過高大威猛且在晚間能散發異味的老外,只好作罷。
繞到外廳看那個尼羅河的標尺,實際上是有連通器效果的深井,通過看這個井中的水位可以知道尼羅河的水位。古埃及人們的生活圍繞著尼羅河的泛濫區分四季,尼羅河水泛濫過多或者不泛濫對古埃及來說都是天災,所以尼羅河標尺是他們預測水位的重要工具。書上說,尼羅河尺的刻度從低到高依次為:災難,貧瘠,豐腴,災難。水高了低了都不行J。從深井口探頭下去,可以看到光滑的井壁以及井邊上旋轉到底部的台階。這可是2000多年前的工藝啊,到現在仍能使用,不能不佩服!
被熙攘的人群打敗後,返回走空游客的郵輪,不禁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