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怒江到獨龍江(8)尾聲和後記我們跟其他人的路線不太相同,大多數人是沿著怒江一路玩上去,從福貢的知子羅廢城到石月亮,再往丙中洛去,我們是直奔了丙中洛,當中的景點一概沒玩,所以下來的時候,就計劃稍帶著把這幾個地方玩玩看看。可惜時間還是不充裕,廢城知子羅,明明經過,卻沒辦法去看,石月亮號稱是傈僳族的發源地,當個景點拍照留念就好,這裡還有幾家小店,可以購買一些旅游物品,包括一些獸皮,獸牙這些很野性的東西,我有點後悔的是沒在這裡買一張8元錢的光盤,據說是刻了一些傈僳語的歌曲,總覺得這個後面也買得到,沒太當回事,可是後面的六庫、昆明都沒有傈僳語的歌曲CD賣,遺憾了。從貢山回福貢和六庫的路,在我們看來,已經是坦途了。這一路大家都很輕松,拍照的任務統統交給靠近窗子坐的同學,惟獨經過一處蕎麥花地的時候,大家紛紛下車,粉紅的小花,開在群山間,江水旁,一簇簇生長的很密,靠近了看,想像不出蕎麥的前身是如此美貌。我們拍照的時候,何師傅就在一旁休息或者抽煙,經過了這一路的相處,他也和我們熟悉了很多,我們問他,覺得獨龍江怎麼樣,他很實在地來了句:那個鬼地方!的確對於開車的他來說,那麼爛的路,那麼差的通訊,還真是個鬼地方吧,呵呵。路上又經過何師傅家,他回家換了身衣服,改變了風塵僕僕的造型,我們還見到了他的小兒子,妻子和父親,這一家人都是靠雙手吃飯,連小朋友都在幫忙做事,很可愛。之前提到說何師傅家就在溜索對面,去的時候是晚上,自然無法驗證,回來的時候當然不能錯過了,果然跟介紹中看到的差不多,很粗的鐵絲橫跨江面,估計有個50-80米的長度。見我們一行人站在這裡,嗖嗖地從對面溜過來了好幾個婦女,他們坐在圍兜裡頭,手上拿了把草,快到岸的時候,草就當剎車一樣,可以避免撞到石頭上,發生意外。每次陪溜20元,去一次,回一次,可以爽兩下。除了我以外的三位家豬都溜了,我就拍了點照片。何師傅見狀說:到了隊長家門口,怎麼可以不溜呢?自從他稱呼我們為“女子別動隊”之後,我們就叫他何隊長了。我跟他講:我恐高,我怕。其實經過獨龍江那段後,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我看著溜索不是很有興致,總感覺這已經無法讓我激動了。或許也有些疲倦吧,這一路出來有七八天了,而且這次也沒例外,又犯了我到西南地區就會水土不服的毛病,去廣西,去貴州都有這個症狀,手上會起水皰,不敢弄破,還癢癢的。溜完索,繼續上車,何師傅本打算帶我們去吃傈僳族的手抓飯,可那家傈僳園價格貴了些,所以沒吃成。車繼續往前開,在福貢市場對面的一家小館子裡點了幾個菜,解決了中午飯,吃到很可愛的小南瓜,還有初入口很澀,但回味甘甜的橄欖。飯後,逛了逛這裡的小市場,挺有意思的,好多東西平時都看不到,比如木頭做的弓箭,還有巧克力色的固體油,是從一種植物中提煉的,專門制作峽拉用的。八戒還買了十幾串珠鏈——有她在,連以購物小宇宙強大的聞名的KK同學,也甘拜下風了。繼續往下,經過一個地方叫老虎灘,何師傅指給我們說,《怒江魂》在這裡拍的,八戒後來回去看了很多有關怒江的影視作品,對《怒江魂》的評價是二流港片。的確是一部拍的反映怒江地區少數民族愛情的故事,一個字形容就是:爛。從貢山到福貢是兩個多小時,福貢到六庫大概三個小時,加上路上耽擱和吃飯的時間,到六庫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左右了,買好了當晚去昆明的臥鋪車票,何師傅又帶我們去買了紀念品,這裡的紀念品滿超乎想像的,除了雲南地區都很出名的茶葉,居然還有咖啡!八戒自然是買了不少,我買了罐獨龍江董仲粉(網上也有叫:董棕粉),當時不過是看它包裝質樸,39元一瓶,估計是物美價廉的東西。回家一查,不得了:“董棕是一種高達兩三丈、直徑一尺的樹,生長在獨龍江東南的溫熱地帶,30多年才產出董棕粉,60年開花,因此,獨龍人民常以這種樹來紀年。董棕樹成熟之時,木質就變成澱粉,把樹砍倒以後,鮮吃味似甘蔗,樹干用水浸泡數日,然後抖出樹干內的澱粉曬干,就成了董棕粉。它可以做成粑粑,也可以烤或蒸著吃,還可以用水調成糊狀,像藕粉一樣吃,具有降血壓、血脂和養胃等功效,因為30年以上的樹齡的董棕才有澱粉,所以它是一種十分稀奇和珍貴天然食品。”一切收拾停當,跟何師傅結算了來回幾天的車錢,一共是2150元,也不好意思多留他,人家也出門好幾天了,急著回去跟老婆孩子團聚呢。跟何師傅分開後,我們就在六庫縣城裡瞎逛,去了趟郵局,寄了明信片,去了趟書店,買了怒江州的地圖,可惜只有三份,於是我拿了份雲南省的地圖。
攤開地圖,看看自己走過的地方,會覺得這一路不只是難忘的經歷,還將有很多的回味。如果要給這次旅行做個總結的話:這一路見識了美麗的風景,美得令人過目難忘;這一路也遇到很多善良的人,經歷了很多以前無法想像的故事,相比這些,風景倒還在其次了。
後記:我們家豬四人組又見過幾回,既是交換照片,也是聯絡感情,三清時候還特意找了家雲南餐館“古覓納”,開了瓶瀾滄江啤酒,吃了烤羅非魚,油淋干巴和傣味手撕雞——我們連口味都被被怒江調教過來了,無辣不歡。幾個人還一起聊CCTV10放的《怒江故事》,那是部講怒江水利工程的5集紀錄片,我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了我們曾經熟悉的畫面,聽到了口音跟何師傅極為相似的被采訪人,這些都讓人感到親切。
八戒種了回草,說她買的馬幫普洱很好,於是我們也都去團購了,沒喝幾次,我就愛上了,閑了泡上一壺,入口醇厚,第二泡茶色最漂亮,是那種明亮的紅。這東西還有個好處,很利於排毒,嘿嘿。
獨龍毯被分成四份,一人拿走一塊,我打算剪一塊鑲在相框裡,它的質感很好,粗粗的,拿在手上很厚實。我能想像在織這些布時,要做多少的重復動作,過程可能是機械的,辛苦的,但是成品是漂亮的。看到它,就會想起花英,還有那淳樸的一家人。他們的照片我衝印好後剛剛用掛號信寄了過去,因為他們那裡已經封山了,所以寄到花英一個還在貢山讀書的妹妹那裡。花英沒電話,魯軍倒是有一個,跟他確認地址的時候還發生了小狀況,下午發的消息,一直沒收到回復,到了半夜一點多鐘,收到了,他說:他們那已經封山了,問我們好嗎?然後給了個學校的地址。這又應了何師傅那句:獨龍江的移動啊,白天不移晚上移。——只有半夜三更的時候才會有信號啊。呵呵。
還有何師傅,這位傈僳族司機很老實,容易被套話,連關於他情史的八卦,我們都知道了。網絡是公開場合就不多說了,哈哈,他是個可愛的人,游記發完後,有人問我要何師傅電話,我樂得做這個推薦,也不知道他接到生意沒?(電話我索性發在這裡:13988603077 何,斑竹看到放一馬哦,呵呵)上次跟何師傅通話時候,他說:你們再來啊,我給你們做手抓飯吃!只給你們做哦,因為你們是女子別動隊,是最棒的!
[完]以下推薦給去過,或者還沒去過怒江地區的朋友看:1)《茶馬古道》 田壯壯作品
2)《最後的馬幫》
第一部《翻越高黎貢山》
第二部《倒霉的雨季》
第三部《提前到來的大雪》
第四部《衝出死亡圍困》
2)《怒江故事》。
曾在中央十頻道“綠色空間”欄目正在播出,網上有在線看的資源
(一)《世遺怪圈》
(二)《移民風波》
(三)《命懸一線》
(四)《物種追蹤》
(五)《喚醒江水》

(蕎麥花)

(溜索)

(人馬吊橋)

(石月亮)

(愛上普洱-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