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手邊是廚房,把人家原來的牆都拆掉了,全換上玻璃,還好咱們這古建都是框架結構的。玻璃的廚房讓人看著清爽,不過廚房的玻璃保潔尤其不易,得要“時時勤拂拭”,才能“莫使惹塵埃”。俺家裝修買廚房的抽油煙機時,就指明要造型最簡單的全不鏽鋼,有玻璃的不要。
再次打住!!!

廚房左邊是貯存間,擺了半個屋子的酒埕,據說是飯店自家釀的。右邊還有幾個石磨。
上面一個個竹子編的大圓東東,我已經不記得叫什麼名字了,小時候奶奶家還用的。裡面盛的那些白色的,這裡好像叫“糩”(kuài音同快),我們廣西叫糍粑。把糯米蒸熟後,好像還要放到石臼裡舂很久,變成像棉花一樣後,再搓圓捏扁蒸熟。做法那麼復雜,現在不容易吃到了。我記得以前家裡的保姆蘭阿姨,家在農村,每年回家過了年後,她會給我們帶來。還記得過年的糍粑中間還有點個紅點。
不過我在寧波的第三天去東錢湖時吃到了!寧波的做法是在上面放了芝麻豬油蒸;我家的是烤到外皮變脆,蘸著糖或蜂蜜吃。兩種做法都很好吃。

貯存間右邊的屋梁上吊著一圈風干的雞鴨、豬蹄,耶,這裡那麼多農家菜啊。
看到旁邊的燈了嗎?這種枝枝蔓蔓的敢用在廚房,說明人家對廚房的衛生很自信呢。

再過來看左邊的內院院門,門洞裝了玻璃感應門。咦,屋頂也有玻璃,像是玻璃欄杆。
同學們早就進去了,就我自己一個人在後面拖拖拉拉拍照,反正我直到到了這裡還是個榆木腦袋來著。

進到內院,按現在的流行說法——被雷到了。哪是什麼玻璃欄杆,而是用玻璃盒子把整個院子罩起來。
在婉約的中國江南古典舊宅裡,使用玻璃和鋼這兩種現代主義建築的典型材料,這可以用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文丘裡提出的保持傳統的觀點:“利用傳統部件和適當引進新的部件組成獨特的總體”來詮釋,盡管這位被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大師,並不願意被看作後現代主義者。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