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我和K接近晌午才出門。我們沿著鼓新路一直走,經過很多蜿蜒的坡路。過船屋便到八卦樓。它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有8道棱線,置於八邊形的平台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所以叫八卦樓。八卦樓原主人為台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由原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紅色圓頂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房圓頂;82根大圓柱是參照公元5世紀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梁和線條,可從希腊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於希腊,後用於羅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愛奧尼克式柱頭裝飾和壓條下的青鬥石花瓶。
現在,這裡彙集著從世界各地而來的風琴,變成了博物館。我們去的時候,八卦樓裡很空蕩,並且一直能聽到反復播放的土耳其進行曲。一樓一進門便是一架高10米的巨型管風琴。它結構細密,聽說要使它近3000根音管發出美妙音樂,要花上一年半時間來安裝。我們爬到樓頂,看到高高隆起的圓頂上有繁復奇妙的花紋。那色彩,是充滿宗教感的肅穆。
繼續無目得行走,安海路36號的番婆樓挾著洛可可風情,便在眼前了。正門沒有開,我和K悄悄從邊門進去,沿假山高牆望去, 居然還有小小的戲台。和K唏噓了下這雍容的院落,便躡手躡腳地出去了。據說,這樓是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他在菲律賓經商致富後特地蓋給他母親住的。這個有福氣的老太太,自住了這樓,從此點曲聽唱,穿金戴銀,其樂融融。街坊鄰居叫她番婆,這樓便叫番婆樓。
番婆樓外,便是三一堂。 中午剛好趕上小朋友放學,穿著潔白校服的小學生從三一堂門口經過,打打鬧鬧地,像每個人的童年那般無拘無束。
三一堂大門緊閉,但能看到院內的白色浮雕,上面寫著:“主是好牧人”。 1930年前後,廈門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信徒陸續遷鼓浪嶼居鼓浪嶼,回廈門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在鼓浪嶼聯合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之意。後來聽花堂的姑娘說,她周二都是到三一堂來查經的。我和K坐在教堂外的石凳上休息,攤開地圖來發現花時間咖啡館就應該在附近,於是我們准備尋找一番,喝杯咖啡提神。
順著來時的方向找過去,發現花時間居然就在番婆樓裡。咖啡館藏在這麼一個深宅大院裡,著實讓我吃驚不小。
K點了冰咖啡,我點了拿鐵。Air夫婦都在,我又買了些明信片,於是便開始一張張地寫。
文藝電影的橋段裡,總會有個女孩,背包走天涯,不管到哪裡都會給她默默愛著的那個人寄一張明信片。沒有留言,亦不留姓名。好在我的愛人就在身邊,也免了我萬水千山輾轉衷腸,何其幸運。
等那30幾張明信片一一寫完後,咖啡早冷了。它們將去往上海、南昌、無錫和煙台。
在門口,我注意花時間咖啡又叫Slowly Cafe。慢點再慢點。據說,在墨西哥的山地民族中有一個規矩,在上山的途中,無論累不累,每走一段都要停下來休息。他們的理由是“走得太快,會丟了靈魂”。安東尼奧尼在《雲上的日子》中引用了這段故事。我曾多麼恐懼,在繁華都市會日漸蒼白,喪失感知美好的能力忘記自己內心的所求。我也曾恐懼,每天一睜開眼就想著要去某個部門采訪,或是永遠在去采訪的路上。采訪結束就匆忙回報社,打開電腦寫稿。所有事情都忙好,疲憊地下班,吃飯,睡覺,等待另一個相同的昨天來臨。沒有時間去問問自己,你在做什麼?你快樂麼?這是你想要的生活麼?
現在,在廈門,在鼓浪嶼,在花時間。時間真的慢下來,屋外是緩緩的流雲,細小塵埃輕輕地落下。這裡沒有郵件沒有傳真也沒有采訪,這裡只有我和K。這一切像長鏡頭般流暢。
在花時間坐的忘記時間,恍惚感覺時間已經遠離我。
後來,是飢餓感提醒我,時間的刻度。和K離開時,已經下午兩點,我們去龍頭路吃了扁食。然後在菜市場買了三斤螃蟹,准備回花堂煮。
煮螃蟹時還發生了事件。那時我正去樓上拿電腦,准備到樓下客廳上網,K在廚房洗螃蟹。可是回來的時候,就發現K同學的手指被螃蟹夾了,血流不止啊。K同學很勇敢,邊煮螃蟹便喃喃自語道:“爺要吃了你,爺要報仇!”
我永遠都忘不了。在花堂的小院裡,陽光隱匿到樹蔭之後,有微微的海風從不遠處吹來,潮濕的海腥味粘在皮膚上。我和K還有花堂的美女侍應生,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吃著螃蟹,老板家的大澤在練小提琴,四年級的小朋友要學鋼琴和小提琴,鼓浪嶼上的家庭裡都是有音樂情結的吧。小木樨是老板的小兒子,他剛睡醒,在院子裡玩皮球,一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這些美好得讓人覺得不真實。
攻略:花時間咖啡,安海路36號,咖啡比較一般,但那裡的明信片很美。10元一套,郵票店裡有賣,可以直接寫好,門口三一堂前有郵筒。tel,2064821
八卦樓,鼓新路43號,風琴博物館門票20/人。
水果:鼓浪嶼上有很多熱帶水果,比如蜜釋迦,名字很有宗教感,但味道有些奇怪。
螃蟹:龍頭路菜市場有很多賣螃蟹的小攤,我們買的是30元一斤的,非常鮮美,而且肥。
花堂自助廚房:1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