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中的美麗——鎮遠

作者: 迷我所戀

導讀寒風澀澀的打在我粗大而又幼稚的臉上,鼻子不覺的有些寒酸.鎮遠的冬天似乎有點寧靜,獨自一人走在這個由眾多青石塊和青石磚錯拼和修建而成的的巷子裡,聽著自己這響亮的腳步聲,不覺的有些冷清,似乎還伴著點凄涼.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始得人一走進這條幽深的巷子就能嗅出一股古老而傷憂的味道.這是一種難得的凄涼的美.美的這樣另人難忘,美得這樣另人不舍. ­­這裡也沒 ...

寒風澀澀的打在我粗大而又幼稚的臉上,鼻子不覺的有些寒酸.鎮遠的冬天似乎有點寧靜,獨自一人走在這個由眾多青石塊和青石磚錯拼和修建而成的的巷子裡,聽著自己這響亮的腳步聲,不覺的有些冷清,似乎還伴著點凄涼.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始得人一走進這條幽深的巷子就能嗅出一股古老而傷憂的味道.這是一種難得的凄涼的美.美的這樣另人難忘,美得這樣另人不舍. ­­這裡也沒有酒吧和吆喝的商販,一切是那麼的安靜和自然。悠長的古巷,大院小樓純樸自然,整齊的擺放在大街兩旁的花仿佛一直伸到路的盡頭。。光滑的青石板和喃喃自語的老人在像我們訴說著小鎮古老的故事,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是那麼陌生而又熟悉,仿佛自己一輩子就[url=javascript:;]生活[/url]在這裡,原來繁復的人生經歷我心中所求的就是這與世無爭的安詳和寧靜.樸實的生活! ­­­不管是古城.還是新城.鎮遠的街道始終那麼干淨,讓人都不忍心丟棄任何東西到街面上.走到街的盡頭,回頭望去,是一排排整齊的古老建築,一串串紅色充滿熱情的燈籠. 尤其是這座古老的對中國擁有著巨大貢獻的石橋,這是一座全長有一百三十五米長,有八米寬,有十七米高,由七個孔組成石橋,是橫垮於舞陽河兩片最早的時橋。走在橋上,心裡忍不住的在回想,明代時那些古老的前輩在沒有搬運機沒有鋼筋的年代,是怎樣一手一腳築建成這座古老石橋的,據介紹,這座橋上,沒有一滴水泥,也不曾有一條鋼筋,全都是用大塊青石塊跟少量的糯米槳搭建而成的,這得用多大的人力和物力。更另人不可信的是,橋中間的這座亭子,名叫魅星亭,又被稱為狀元亭。據說這座亭子是清朝時湖南寧鄉縣人汪炳庭所建,修建這座亭時,汪炳庭還寓言10年之內貴州必會有兩位高中,不然,三穗的夏同和跟青岩的趙以炯從鎮遠乘船上京趕考,一一高中.這個說法,另我對它近乎有點祟敬.橋下是舞陽純淨的河水,順眼望子去,平靜寬敞的水面上有著幾面悠悠的小舟.河邊一站著的是一排排的魚杆,船上的魚夫悠閑的撒著網,坐在橋邊上,抬頭迎向那悠揚而又略帶點冰涼的挽風,這是人與自然相互融合的境地,這份平靜另人忘卻生活中所有的惆悵與煩惱。有的只是這份安寧和平靜。 ­­從橋上舉目遠眺,映入眼簾的是一群排在山上的建築群,像一幅畫卷一樣鋪展在眼前,原來這就是聞名的青龍洞古建築群,我不得不贊嘆青龍洞古剎的布局,真是別有特色,這裡的殿宇幾乎全是依岩而立。它的布局是順岩構築,重重疊疊,依岩直上,最遺憾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相機,能夠完完全全的拍下這副完美的畫卷。 ­我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地方.我不懂什麼歷史文化,也對所謂的民族風情沒有多大的興趣,可是這裡卻深深吸引了我,這裡的寧靜,這裡的樸實,這裡的古香古色,無不讓我對此感到留戀.我深深的喜歡上這份寧靜的美麗,我深深的眷戀上這座古老而又充滿和諧和樸實的鎮遠城. ­


(一個另我意外的小城)



(太極圖裡的古城)



(干淨的街道)



(另人驚奇的貼崖古建築群——青龍洞)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