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年尾,我和西瓜在買了一堆關於山西和十三陵的書籍;討論了秦皇島、哈爾濱甚或廈門、三亞等諸多景點後,突然決定去青島過元旦。我至今也不明白是什麼促使我做了這個選擇?是那裡的藍天碧海,紅瓦綠樹適合拍攝浪漫的情侶照片麼?事實證明在冬天拍這樣的照片,天的確非常藍,海也的確相當碧,但是,人也絕對相當寒……當時,在聖彌厄爾大教堂前,一個在四五級冬日狂風中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婦人,看著我裸露的肩頭,無比同情地念叨,“太遭罪了,太遭罪了”……又或者,是因為一位到過青島的友人,大力的推薦和慫恿?雖然她每次講到她喜歡的景色,所有的溢美之詞僅限於“好好玩,真的好好玩哦!”,我也多次上她大當,摸進深山林海中找尋一道瀑布或者跑到海邊一個冷僻小島夜賞明月,歷經千辛萬苦然後大失所望,但她每次無限向往的眼神和單純重復的強調往往能動搖我不再聽她建議的決心……又或者,最根本的原因,不過是因為我同西瓜這兩個貪吃的人,垂涎於下面這些美食罷了……啤酒街海蛤蠣二店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服務指數:★★★ 這是我們在青島的第一頓飯,因為住處離啤酒街就兩站路,所以安排好住處後,就跑到啤酒街大快朵頤。啤酒街是當地人對青島啤酒的發源地——登州路的稱呼。最早德國人占領青島後,就是在這裡上建立了日爾曼啤酒廠。如今這裡不但是青島啤酒廠的老廠區,也是青島啤酒博物館的所在地。在每瓶青島啤酒貼的標簽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登州路56號”這樣的產地標識。也許是因為到了冬天,也可能是我們去得太早,我們在登州路上溜達了兩圈,路邊形形色色海鮮餐館比比皆是,但生意好像都很冷清,很難想像夏天這裡露天搭台、人頭攢動、觥籌交錯的熱鬧場景。最後終於尾隨著幾個人走進了一家招牌上寫著鬥大的“海蛤蠣”三個字的餐館。服務員倒是非常的熱情。點了白汁蛤蠣、老媽拌茄子、烤魷魚和烤肉串,然後經不住誘惑在天寒地凍的時候來了一扎青啤原漿。所謂啤酒原漿,指的是沒有經過過濾、高溫處理直接從啤酒發酵罐裡分裝出來的原液,因為富含蛋白質、活性酵母、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呈現一定的濁度和極其豐富的泡沫,並以其純正的口感和新鮮的口味,被譽為“啤酒之冠”和真正的“液體面包”。但由於原漿啤酒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酵母,而且沒有食品添加劑等原因,對生產、運輸等環節的要求很高,通常只有酒廠裡的品酒師能有幸喝到,再就是酒廠所在地這些由酒廠每日直供的餐館酒家了。當一扎金黃色的啤酒被送上餐桌,潔白細膩的泡沫在剔透的玻璃杯裡升騰幻滅,我仿佛聞到了新鮮啤酒花的香氣,輕抿一口,透涼芬芳,清新中略帶一點的苦澀。

(青啤原漿)蛤蠣,青島人讀嘎拉,在南方大多叫做花甲,大一點的就叫花甲王。青島好像很適合這家伙生長,隨便哪家店都能端出幾只它作主料的菜肴或者湯水來。後面幾天幾乎天天都吃,但最好吃的一次,還是在這家店裡。最先上桌的也是它,因為它做起來實在不費什麼功夫。洗淨了水一抄就得,店家放了幾粒翠綠的芫須,聞起來清香撲鼻。直接用手抓起來,就著原汁輕輕一吸,肥美的蛤蠣肉連同汁水一起落入口中,鮮美豐嫩,吃得我是頭也不抬,一會手邊就是一堆蛤蠣殼。老媽拌茄子是這裡的招牌菜,賣相很好,紫色的茄子上鋪著一道道由青椒丁、火腿丁、蔥花、蒜米、炸辣椒碎組成的拌料,青白紅綠,煞是好看,拌勻一嘗,鹹香適口,下飯不錯。兩道菜上過,等了半天也不見烤串上來,眼見著客人一撥撥都來了,催了好幾次,才被告知魷魚缺物料……於是換了個嶗山菇炒肉。這道曲線救國的菜大出我的預料,嶗山菇非常好吃,外形酷似牛肝菌,但是顏色更深一些,口感也非常潤滑,味道有點像小時候吃過的一種野菌,榿木菌(也不知道是不是該這麼寫),記得家裡的做法是榿木菌篤豆腐,那個鮮啊,簡直可以把舌頭都吞下去……心滿意足地吃了一碗多米飯,西瓜說這裡的米也是好米——我是不怎麼分辨得出,只是感覺每次西瓜點評出的好米吃起來就比較粘口,按照他的說法就是不用菜也可以吃下一大碗去……總計RMB107 原汁海哈蜊18+嶗山菇炒肉28+老媽拌茄子22+烤肉串3*4+原漿青島啤酒一扎25+米飯1*2威海路小啤酒館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服務指數:★★★☆威海路是青島市北區一條相當繁華的商業街,吃東西的地方很多,當地人告訴我們的最實惠的吃海鮮方法,被我們忠實地在這裡實施了。我們先跑到威海路過街橋旁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農貿市場視察了一遍普通青島市民的菜籃子工程,然後興奮莫名地詢問各家生猛的螃蟹、章魚、鮑魚、海參、蛤蠣、扇貝、生蠔的價格,最後興高采烈地買了兩斤蛤蠣、六個海螺、兩只鮑魚,攤主還送了我們兩只扇貝。

(當地菜市場海鮮檔)拎著沉甸甸的海鮮,我們在市場附近的巷子裡找了一家“一啤專供”的小館子——類似的小店周圍非常多,大都是臨街的居民樓一樓住房改造的,小小兩三間的屋子,開間不大,支著幾張小桌子,進門掛著的小白板上用筆寫著價目和歪歪斜斜的“外代加工”幾個字。燒著蜂窩煤爐子取暖,聞起來有點嗆。談好了價格,廚房裡很快就傳來“嘩嘩嘩”洗蛤蠣的聲音,一會功夫,一大盤鮮嫩肥腴的蛤蠣就端上桌子,進了肚子,連同兩只扇貝一起,只剩下兩堆殼,然後兩人從殼裡抬起頭,一起向新端上來的海螺發起衝鋒。鮑魚做成了湯,小小兩只碗,肥厚甘甜的鮑魚躺在熱氣騰騰的清湯裡,鮑魚殼閃爍著奇幻的五彩光芒,再吃幾個大餃子,搞定!三天後我們又摸上門去,這次是晚上,帶著兩斤扇貝、兩斤蛤蠣和兩斤牡蠣,吃得我都快吐了……不時有人來打啤酒,一打四斤,老板娘從牆上一把扯下一個專用塑料袋,走到摞在門口的啤酒桶,用彈簧秤勾著袋子,打開龍頭往裡灌,1塊5一斤,當日的新鮮青啤。沒多久,就得換個桶。換桶也是老板娘的活,空桶拎下來,俯身彎腰雙手抱住新桶起身一甩,一桶幾十斤的啤酒就摞到上面,然後輕車熟路地啟開,上龍頭,按新探頭進屋的老主顧要求的,再灌上一袋,交給他們帶走。來店子裡吃飯的,基本上都自己帶著吃的,或者一袋子熟食,或者一袋子海鮮,另外點上一點小菜,一點主食,啤酒是肯定的,都是能裝一斤的杯子,沒有人剩一滴……像我和西瓜這樣不喝酒的主,估計店家是沒有多少利潤可賺了。點了菜,店家現去對面的菜市場買,保證新鮮,連餃子都是買來下鍋的,雪白的山東大餃子,很不錯。第二次去聽說我們想吃杠子頭燒餅,老板娘專門跑到很遠的一家做得很好的去買,知道那家生意好,一直一路小跑去,結果還是晚了一步,老板娘非常遺憾,就自己掏錢買了他家剛出爐的面包回來請我吃——很香甜很特別的一種面包,感覺更像中式的餅,中間有很多層類似於餡料的東西,有一點脆脆的,層層疊疊包裹餡料的組織又十分輕軟,兩三口就下肚了,伸頭看老板娘,她手裡3倍於我的那塊也不見了蹤影……第一次中午去買海鮮:RMB36 :海哈蜊6/500g:+鮑魚 7/個+大海螺12/500g中午飯:RMB34:素菜10,豬肉白菜餃子 10 +海鮮加工費:4*2(白灼)+6(鮑魚做湯)第二次三天後晚上去買海鮮:RMB32 扇貝 5*2=10,哈蜊 6*2=12 蠔 5*2=10晚飯: RMB18 啤酒屋加工 4*2+6,4個餅雲霄路老轉村山東菜館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服務指數:★★★★☆雲霄路也是美食雲集的地方,網上推薦或提到的很多餐館都在這裡,比如海島漁村、小南海、漁碼頭什麼的,燈火通明,甚是熱鬧,不過從大玻璃窗看進去,食客都不是很多。我們從五四廣場一路溜達過來,來回轉了兩圈,最後還是跟著一幫當地人走進了老轉村山東菜館的大門。內部裝修是中式的,服務員非常專業而細心,是在青島幾天裡感覺最舒服的一次。當然整體來說,青島的服務意識都不錯,就是小館子裡,青島人的直爽熱情也很能打動人:有新客人進來,老板客人一起招呼;有人打酒,老板不在,正在吃飯的人也幫忙灌上一袋;招呼結帳,老板在後廚忙著做菜,邊上的客人就站起來應酬——如果是初來乍到,恐怕很難分清楚誰是老板,誰是客人。令我感覺賓至如歸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沒有服務意識的地方待太久了,已經習慣了服務員拿著大爺架子跟食客說話……想起一個笑話,有朋友外派到深圳工作了幾年,已經習慣了廣東當地周到貼心的餐飲服務。回到家鄉後一日上街買牛肉包子,發現餡太小不禁對老板抱怨,誰知道老板一邊給別人拿著包子,一邊惡狠狠地衝他罵道:“要包頭牛哇?!”朋友舉著包子當場呆了,老板一回頭看到朋友愣在那裡,馬上怒氣衝衝地吼:“吃快點!吃了趕緊走!”朋友後來講述這件事情的時候,聽到要包頭牛那裡我們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欽佩那包子鋪老板的急智和幽默,笑過後難免又生感嘆。點了肉末海參、招牌菜爆腰花和九轉大腸、活黃魚燒羊肉。最喜歡的就是肉末海參。這道菜算是青島的一道特色菜,據說是從傳統魯菜蔥燒海參變化而來。無論是在水發、煨制還是配料、勾芡上都甚合我心,入口軟糯香醇,汁濃味美,果然是名不虛傳。

(春和樓肉末海參)九轉大腸可以一粒一粒的要,每粒都盛放在翠綠的生菜葉上,配上一片蒜片,一小塊紅椒,一齊包裹了來吃,即可以品出九轉大腸迂回的滋味,又可以間雜蔬菜的清香,同時解膩。我是第一次吃活蹦亂跳的黃魚,按說魚加羊應該是最鮮美的了,西瓜卻堅持說不及他在寧波吃到的那次。已經很多次聽他提起在寧波吃黃魚的經歷:下到海邊很小的鎮上,黃魚是漁家剛從著名的舟山漁場海裡撈上來的,咬一口在嘴裡,那感覺就像是咬了一口蛋白質……我很難想像咬一口蛋白質究竟會是什麼感覺,但是照西瓜鍥而不舍的游說勁頭來看,我恐怕很容易被這口蛋白質忽悠到那些靠海的小漁村去了……這是最心滿意足的一頓,吃過之後我對魯菜的印像大大改觀。後幾天本想再去一次,因故未遂。晚餐:RMB187肉末海參:48 + 活黃魚燒羊肉 84(120/500g)+ 紙巾濕巾 2*2 +爆腰花:38 + 九轉大腸 5*2 + 蔥油餅 1.5 *2廣西路上小餐館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服務指數:★★★第三天按圖索驥,在江蘇路、廣西路、湖南路等老城老街上來回溜達,到了中午才發現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周圍到處是風景如畫的景色:前面就是膠澳總督府舊址,左邊是膠澳帝國法院舊址,後面不遠是德國領事館的舊址、現在的孔子紀念館,再後面就是青海灣了……吃飯的地方卻沒有一個。後來好容易在廣西路上找到一個寫著“南京灌湯包”的小館子,不管三七二十一,鑽進去,哪怕是暖和暖和也好啊。早已過了吃包子的點,店家開始賣中午飯了。於是點了個蝦仁海腸水餃和一碗海蛤蜊冬瓜湯。海腸這東西看起來挺嚇人的,好像一根肉色的管子在水裡飄蕩游動,還有個蛇一般的小頭,看得我全身都起雞皮疙瘩。但沒想到和蝦仁一起做成餡後,味道竟是十分的鮮美,再配上一碗蛤蜊湯,連胃都從冬日寒風裡蘇醒過來了。午餐:RMB52 蝦仁海腸水餃38 + 海蛤蜊冬瓜湯 12 + 2 餐具中山路春和樓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提起春和樓的大名,青島人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座有著100年歷史的老字號是青島傳統餐飲三大樓之首,以青島本幫菜和傳統魯菜見長,備受名人追捧。我們這次也算是慕名而來,興致高昂地點了他們的得獎金牌菜:香酥雞、蔥燒海參,另外點了個娃娃菜翅絲湯。點蔥燒海參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但經不住西瓜的循循善誘,也確實很想嘗嘗在山東本土這樣著名的魯菜老字號做這道著名的蔥燒海參究竟會是啥滋味。蔥燒海參之於魯菜猶如麻婆豆腐之於川菜,不但是標志性的菜肴,更是見廚師真章的試金石。要知道海參本身口味並非上佳,甚至灰味較重,全靠後期的發制和煨湯,才能帶出鮮味。袁枚《隨園食單》中也曾這樣評述:“海參無為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所以要想做出好的海參菜肴,煨制的方法和湯頭都十分的重要。北京豐澤園就是其中的翹楚。據說老師傅在炮制這道菜時,不但海參要長時間用特制的雞湯煨制,連這道菜的配料大蔥,也是單獨炸至後用雞湯蒸過的,當然蔥油得另外選好蔥白單炸。按照這樣的做法,不說本菜的主料名貴,單這根本看不見的輔料,就如同《紅樓夢》裡劉姥姥吃得茄鯗一樣,“得好多雞來配他”。其實早有青島當地人勸過我們,不要去海鮮街、雲霄路、中山路這樣的地方吃飯,要吃正宗的魯菜,應該往山東西邊走,去到魯南這樣的地方。我們一想,在有著這樣悠久歷史的老字號裡吃他們拿手的而且還是得過獎的菜肴,在菜單上的位置就在第二頁,緊挨著香酥雞,總不會錯吧。常言道聽人勸,吃飽飯,這句話很遺憾的在這裡得到了應證。蔥燒海參第一個就端上桌了,海參比西瓜想像中的小很多,我還在嘲笑他什麼都同廣東餐館的比,西瓜就迫不及待得吃了一個,然後在我“好不好吃?好不好吃?”的追問中欲言又止。我趕緊也放下相機,抓起筷子夾起一個就往嘴裡送。一咬到海參,不禁大失所望。蔥燒海參在口感上講究的是柔軟細嫩,滑爽利口,並帶有突出的蔥油香味。春和樓的這道菜不但沒有蔥香,海參也非常的硬朗,可惜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在這裡是用錯了地方。一嚼之後更是沮喪,除卻海參表面勾芡的汁水,海參裡面完全寡淡無味,蔥燒海參的醇厚精妙根本無從談起。簡直是太失敗了……這樣的菜居然能作為魯菜的代表,居然能得獎,居然在這樣的百年老號裡隆重推薦……實在令人費解。如果說這裡的服務態度和上菜速度只是管理的問題,那麼用這樣的菜來糊弄客人,那就是誠信問題了。香酥雞乏善可陳;米飯黃白相間,像是中午的剩飯隨便一熱就端了上來;倒是翅絲娃娃菜上面的粉絲,做的不錯,口感同魚翅真有點像。晚餐:RMB 228 蔥燒海參168 + 香酥雞 38 + 翅絲娃娃菜 18 + 餐具2+ 米飯 2延吉路瑤瑤酒家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瑤瑤,是青島人自己特別喜歡去的地方,主要是吃火鍋。很多地方都有,我在台東八路的一條小巷子裡居然同時看到了三家,可以想像火成啥樣。比較有特點的是他們自制的各種海鮮滑:蝦滑、蛤蠣滑、扇貝滑、鲅魚滑、筆管魚滑、石斑魚滑……所謂滑,就是把海鮮的淨肉加上一些輔料和調料制成泥,平鋪在淺盤裡,吃得時候用小勺往沸騰的鍋裡撥,按個人喜好控制丸子的大小和形狀,有點意思。這裡的火用的是碳盆,很有特點。送兩小碟開胃菜,味碟是兩支,一支海鮮料,一支麻醬料。架上個清湯鍋,要了蝦滑、扇貝滑和石斑魚滑和其他一些海鮮開始據案大嚼。實話說,青島的海鮮這樣的新鮮,就是不怎麼加調料,白水來煮也是非常鮮美的,冬天還不是吃海鮮最好的時候,若是到了旺季,配著各色新鮮出爐的啤酒,吹著涼爽的海風,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美味享受!

(瑤瑤的炭盆)蝦滑和扇貝滑很不錯,甜美彈牙。石斑魚滑稍微差點,估計是沒有其他海鮮鮮活的原因,還有些小刺,吃得時候需要特別小心。青島也屬於廣義上的北方,所以食物有些偏鹹,喜歡清淡的需要提醒他們少放鹽。這家的醬料就有些鹹。說到海鮮醬料,還是最喜歡廣東調制的,有一兩圈青椒紅椒的那種,鹹鮮味美,極能提升海鮮的滋味。晚餐:RMB134蛤蜊12+扇貝12+蝦滑15+石斑魚滑28 + 扇貝滑 18 + 烤魷魚 2*2*2+ 生菜 4 + 濕巾 2+ 筷子 2+ 面條5 + 生蠔 12 +小料3*2+鍋底10江蘇路上的路邊小店美味指數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這家店離觀像一路很近,跑進去是因為實在凍得不行,周圍又確實沒有什麼吃東西的地方。這點我覺得很奇怪,青島那些洋樓古跡集中的街道,吃飯的地方非常少。可能是青島政府為了迎接奧運整頓過?具體的原因不得而知,結果就是我倆常常為了一頓飯和一杯熱飲浪費很多時間在找尋上。這家店也是賣飯的,沒有熱飲。西瓜在研究了他家菜譜後發現了一道叫花生湯的菜品。端上來之後兩人竟喝下了一大鬥碗,這才暖和過來。如果,你也在冬日青島的街頭到處找不到一杯熱氣騰騰的飲料,或許你也可以嘗試著這樣,用一碗粘稠香甜的花生糊驅趕嚴寒,出點小汗……花生湯:RMB8威海路附近摸錯門牛肚火鍋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當地人推薦的一家很紅火的餐館,人滿為患,和很多酒家門可羅雀形成鮮明對比。摸錯門這個名字還有一段故事,說一個新兵在內蒙一個暴風雪的夜晚,軍隊演習時進錯了門,交錯了崗,遭到了很嚴厲的批評警告和懲罰,但也因此邂逅了自己的愛情。轉業後,老兵給自己的餐館起了這個名字,意思是告誡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錯誤,努力在新崗位上奮發圖強。這裡的特色菜除了牛肚火鍋,還有一道就是烤醜魚,其實就是烤鯰魚。據說這道菜本來叫老兵烤魚,誕生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槍林彈雨之中,曾是一位在戰爭中受傷殘疾的老兵的謀生之計。在送評青島著名小吃時,評委對它焦黃的外表本來不屑一顧,勉強一嘗卻贊不決口。後來有人提議改叫醜魚,就這樣以醜賣醜,被評上了。其實叫它醜魚實在有點冤枉,它的外形並沒有那麼的難看,廚師把它從肚子破開成兩片,烤得外脆裡嫩,實在是我在青島吃到的最美味的燒烤,遠比各個店烤得魷魚好吃香脆嫩滑的多,而且非常的便宜,一整條一尺多長的鯰魚還不到20塊錢。這裡的火鍋也很有特色,是一個湯煲似的瓦罐——口沿上還有四個下凹的小槽——盛裝熬制了6小時的密制湯料,牛肚是用竹簽串好,一串串往裡放的,有點像四川的麻辣燙,不過器皿要奇怪得多。牛肚非常好吃,噴香有嚼頭,要得小菌鍋鍋底也十分的殷實:竹蓀、香菇、蘑菇、金針菇、雞腿菇、鴻禧菇、蟹爪菇……還有好多雞塊,搞得最後我們倆都沒有吃完。就是人太多,服務員簡直忙不過來,上菜比較慢,但態度還是很好的。晚餐:RMB75:小菌鍋18+ 牛肚 0.9*20 + 豆皮 0.5*25 + 茼蒿 4 + 手擀面 3+ 烤醜魚 19+ 烤大蒜1*2+ 濕巾 1*2 + 蒜泥小料 2 魚山路附近小酒家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這是在逛八關山附近名人聚居地福山路、魚山路時,因為找不到吃飯的地方,餓得不行了,終於看到這家,撲進去的。看到桌桌爆滿,我還挺高興。後來的事實證明,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因為走投無路,求食無門才同我們一樣踏進了這家小店。我猜老板娘也沒想到突然會來這麼多客人,因為明顯在廚房裡忙碌的是她一直打下手的弟弟,大廚早不知所蹤,店裡連老板娘總共兩人,要應付七八桌幾十個客人,顯然有點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我們就勉強要了個餃子和湯,也等了半天,終於吃上了。味道一般,海鮮湯就是一些海蛤蠣、魷魚條和青菜片,香菜什麼的,談不上美味,就是飽肚而已。中午飯:RMB42 三鮮餃子 一盤 12+海鮮湯 28 + 筷子 2易水路甜甜燒烤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距離中山路不遠,幾乎滿條街都是買海鮮燒烤的小店,選了家太陽能照進去的,體驗了一把當地人的生活。是中午的飯點,附近商店裡的小妹都跑到這裡來吃飯,嘰嘰喳喳的很是開心。這裡把魷魚肢解得很仔細,分成魷魚頭、魷魚爪、魷魚條和魷魚牙。我很好奇究竟什麼是魷魚牙,認真地觀察了半天,認定就是我每次清洗魷魚都要剪掉的那部分,圓圓鼓鼓硬硬的一顆,沒想到有人專門吃這個……烤了幾個魷魚條和一只完整的魷魚,感覺完整的沒有魷魚條好吃,可能是因為魷魚條在塗抹醬料和撒調料時,作用面更大一些的緣故吧……筆管魚豆腐湯倒是很鮮甜,筆管魚也非常的幼嫩可口,一點沒有很多地方做海鮮時的干澀難咽。我和西瓜把一大缽湯都撈干喝盡了。結果撐得中午飯都沒吃。RMB28 魷魚條10*0.5+大魷魚 1個*5+筆管魚豆腐湯18台東大成路張大媽火鍋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台東有很多吃飯的地方,大成路這裡就是一例,火鍋店扎堆,光瑤瑤就有三家。我們最後選了張大媽火鍋店,因為看起來比較平民化,感覺上像是青島人常去的地方。其實這裡的特色應該是巴爾虎的極品羊肉,但我和西瓜都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還是點的海鮮,不過這裡的海鮮比起瑤瑤來,價格就要貴一些,而且也沒有什麼特色。小料一如既往地偏鹹。倒是送了很多豆腐、白菜、菠菜、糖蒜什麼的。海鮮點的是毛蛤蠣、刀管、香螺、扇貝。毛蛤蠣比海蛤蠣的個頭大,殼也鼓很多,上面還覆蓋著苔蘚,放在鍋裡很久殼都不會打開。刀管很像是蟶子,不過要短小肥碩很多,廈門的做法通常是一把插在罐裡用酒煮。這樣白水涮出來明顯鮮美不足,略帶腥氣。令人不快的是不願意刷卡,還沒有發票……晚飯RMB88香螺28 +扇貝18+毛蛤18+刀管18 濕巾 1*2 + 小料 2*2延安一路永樂春酒店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臨別前的最後一頓飯,就在住處附近找了一家,由於不是吃飯的點,我們住的那家賓館還不接待,於是就跑到邊上一家碰碰運氣,他們也正在清潔擺桌,樣品菜都沒有來得及擺出來,還是很熱情地招呼我們點菜。由於是在青島的最後一餐,頗有點查缺補漏的意思,回顧性地點了蛤蠣、嶗山菇,然後在已經擺出來的菜品上隨便點了個鐵板香菇蝦仁。蛤蠣還是第一個端上來的,嶗山菇也是一樣的好吃,就是香菇等太久,飯也等太久,沒辦法,人家都是為了我們現做,本來要吃這裡的烤魷魚,因為是掛爐烤的,人家還准備專門去後面生爐子,我們感覺太不好意思,時間上也來不及,就忍痛割愛了……西瓜吃得很高興,不斷說青島的菜很合他的口味,我想他可能是對以前在他家吃的所謂魯菜潛意識裡不屑一顧的真實流露吧……午飯:RMB70 嶗山菇炒肉:22 鐵板蝦仁香菇28 蛤蠣湯18 米飯2中山路百盛下面的糖葫蘆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這是西瓜喜歡吃的,吃了一次不算,過幾天又專門跑回去再吃,還非要逼我把它寫下來……在百盛負一層超市的旁邊,一個小小的攤位。糖葫蘆叫喀崩脆,咬在嘴裡那面上的糖殼當真哢嘣直響。有一種山楂是拍扁了的,據說口感更好,但西瓜還是喜歡傳統的圓山楂做的。一串有6、7個的樣子,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是有核的,個兒都特大,我還沒吃完吃一串,就飽了,剩下的都便宜西瓜了。看他吃得小棍上的糖都糊在臉上成長長的一條糖道道,我真是服了他了,跑到青島來吃糖葫蘆,還吃得這麼敬業……百盛吃糖葫蘆 RMB 3*1RMB 8=5(加核桃)*1+3*1 南山批發市場的海鮮干貨美味指數 ★★★☆ 實惠指數:★★★☆ 服務指數:★★★到青島,當然要帶點海鮮干貨回去啦,按照當地人的指點,我們在待在青島的倒數第二天,摸到了台東一個很大的農貿海鮮批發市場——南山市場,裡邊吃喝穿戴、花鳥魚蟲什麼都有。沿著結冰濕滑的道路,穿過彌漫著濃烈海鮮鹹腥氣味的街道,我們很快找到了專營海鮮干貨的地方。店家很多,海鮮產品也是琳琅滿目。在詢問了幾家大概價格後,我很快選定了一個正在忙著打掃衛生的女老板,開始詳細詢問和討價還價。

(南山市場的海鮮干貨)當地人告訴我們,買干貨一定要嘗,看鹽分重不重、干不干燥、新不新鮮。按照這樣的標准我買了干貝、蠣干和蝦仁,價格比前兩天我們在超市裡打探的足足便宜一半不止,而且還新鮮很多……更多精美圖片,更多精彩游記攻略,請點擊http://mbjh2008.blog.***/觀看
所有美食點評均為個人意見,每人愛好口味不同,僅供參考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