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匆匆已過去數月有余,可是心還在留戀那美麗幽靜的“鄂陵湖、扎陵湖”還有那白雪皚皚的“巴顏喀拉山、雁山口”。在青海長大的我還真的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如此身臨其境的去感受青海這天然畫卷。
原本在九月三十號做完這一天的工作,計劃從十一開始在家先睡上兩天,滿足一下我愛睡得細胞,然後在考慮以後的安排時,被告知道明天單位去省內旅游的車上還有一個空位,就這樣我很幸運的參加了這次的旅行。
一號早上七點集合,七點半我們准時到達賓館接兩位外地遠道而來的客人,然後開始了我們這次的旅行。因為外地的朋友沒有去過“青海湖”所以第一天的主要行程就是青海湖,然後趕往瑪多。 大約十點左右到達了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日月山”此山因日月寶鏡而得名,它也是青海省一標志性地方,是省內農業區和牧業區一明顯的分界線。東面是田野相連的農業區,西面是遼闊的草原牧區,山的兩側景色各異。(十月的青海已有絲絲涼意,建議下車時多添衣服。)翻過日月山就是“倒淌河”了,一條不長的河,河水自東向西流淌。這裡也是省內兩條主要的國道的分界線。關於這條河水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文成公主遠嫁西藏,途經此地,思鄉之情讓她落淚,淚水彙成河流,公主惟恐河水東流引起家人的思念,所以改變了她的方向。”過了倒淌河不遠就可以看不到青海湖了,湖邊任有成群的羊兒,牛兒在哪裡享用它們的大餐,不時的有喜愛他們的游客走進它們和他們留影。今天天氣不是很好,所以沒有看到往常一樣碧藍的水面,但是任然可以看到深藍的湖面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廣闊,和水面連綿不斷的浪花。因為我之前已經到過這裡所以就選擇了在景區外面等候。青海湖游玩能結束後我們開始向午餐的地方前進。在共和縣我們吃飽了肚子,開始翻越“河卡山、顎拉山”繼續南行,大約晚八點阪左右我們就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瑪多,海拔四千多米。因為比較偏遠所以這裡沒有城市裡那樣高檔的賓館。雖然這裡的賓館規模都不大可是卻很干淨,還有很淳樸的服務人員,會提前提醒客人,“因為本地區海拔比較高,為了自身的安全請不要劇烈運動。盡量慢走不要跑。”因為這一天的游玩大家也比較累了,所以也沒有過多的閑聊,在安排好房間後,大家也就盡早的休息了。
二號早七點半大家准時起床,因為前一天到縣城已是晚上大家都沒有心情在去欣賞縣城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就,匆匆洗漱睡覺了。早上當我拉開窗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晨還是依然安靜的縣城,和不遠處整面山上被風吹動不斷飄舞的經幡,將整座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同時也感嘆那些信徒,是多麼的不辭幸苦的一趟趟上山將這些經幡拉上去以表示他們虔誠的心。八點早餐結束後我們開始整裝准備出發,前往本次旅游的一主要景點“鄂陵湖、扎陵湖”。從瑪多縣沿黃河而上大約三十公裡,就能見到一處水天相連的地方——鄂陵湖。當地人稱他為“藍色的長湖”,也許是我們到的比較早,又加上前一天下了雨天還沒有完全晴朗,但好像絲毫不會影響到,湖上美麗的景色,碧藍的湖水在雲彩的遮掩下,顯得格外的深藍,由於已是十月這裡早晚的溫差也比較大,前一天下的雨經過一夜的氣溫變化,便將深秋原本金黃色的草原裝點成了銀色的世界配上波濤不驚的湖面,勝似一幅領人百看不厭的畫卷。沿鄂陵湖繼續西行就到達了“黃河源頭”我們的母親河在這裡僅是寬一米,深還不足一米的一條清澈小溪,孕育出了奔騰咆哮,桀驁不馴的銀色長龍,也是她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化。坐車登上黃河源頭紀念碑,站在紀念碑旁鳥瞰,便能看見“扎陵湖”,黃河自西向南流入,遠遠望去恰似在湖面上飄落著一條銀白色彩帶,故又稱“白色的長湖”。它比鄂陵湖高出22米,站在高處鳥瞰,蜿蜒的黃河將兩湖貫穿在一起,人們也稱這兩座湖為姐妹湖。站在紀念碑處不僅可以將兩湖的景色盡收眼底,還可以看到不遠處有多個小湖泊組成的星星海。這一幅幅自然的美景不僅是許多游客舍不得離去也是諸位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地方。眺望著美景我們也到了午餐的時間,因為這裡屬於純天然景區沒有任何營業的場所,所以來這裡的游客需提前准備好午餐。就這美景吃著平時再簡單不過的便當也覺得格外的香。午餐過後大家稍作休息我們開始返程,下午的天氣已經越來越晴朗了,返程使我們又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欣賞到這湖的美麗,真是舍不得離開這裡,所以找了一處離水面最近的地方再次下車和再它親近一下後離去。看著身後以漸漸遠離我們的湖泊,還有眼前時不時在草原上跑過、飛過的。藏猿狸、鷹、狐狸等很多野生動物的陪伴下我們離開了這兩個美麗的湖泊,前往下一個地方。也是我們今天的終點玉樹,因為白天太貪玩所以感到玉樹已經很晚了,填飽肚子後大概快十點了,大家也都盡快休息好為明天的活動養足精神。
三號今天不但要參觀景點還要趕回到西寧,所以今天起的更早,七點我們就以都起來准備好出發了。因為太早這裡很多的店面還沒有開門,我們打算先去今天的第一站文成公主廟,距結古鎮約20公裡,,有一條奇峰突起危崖高聳的山谷,人稱勒巴溝。溝內林木茂密,晚秋的溝內雖沒有夏季般的蒼翠秀麗。在蒼綠的林木中又增添了晚秋絲絲黃色,像是給這蒼綠添上了金邊更加的耀眼。剛近溝不遠就能看見在兩山之間有虔誠的信徒們在山壁上掛的經幡,穿過層層經幡隱約已見一座有這褐紅色身、金色頂、精巧玲瓏、幽靜雅致的寺院,便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古跡“大日如來佛像和她的廟宇”稱“文成公主廟”。走進了這座並不大的寺廟,又一位小師父接待了我們,給我們講了寺廟供奉的佛祖及教派還讓給我們嘗到了聖水。從文成公主廟出來,我們有趕回到了鎮上,這時我們才細細看到這做小鎮的真正模樣,每座建築中都透露出濃郁的民俗特色,真的是進入了另一種世界,我們找了一家飯店解決了早飯的問題。開始了今天的第二個地方嘛尼石城。位於鎮東,以建築宏偉、寺僧眾多、文物豐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國藏區文明遐邇。玉樹的嘛尼石堆文明於世界,第一世嘉那活佛晚年時定居於鎮東新寨村,並在此修建了嘛尼堆,人稱“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裡的嘛尼石堆體積越來越大,200多年間堆積25億多塊嘛尼石,堪稱“世界第一大嘛尼堆”成為藏族文化的優秀代表。來到嘛尼城和前來誦經祈福的人們一起圍著城轉時,不由得想起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那首“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離開可嘛尼城我們還去了三江源頭紀念碑。和通天河的“曬經台”看著滾滾的河水回想著神話故事然後留影,開始返回西寧的行程。回程時我們有一次的經過了我們本次行程的最高點“巴顏喀拉山”在海拔將近五千米的山上,我們灑下了提前准備好的“龍達”。在這隨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付,據說路過這裡的很多車都會在這裡灑下這個,為的是保佑一路平安,還可以將滿心的煩惱在這裡隨著你手裡的龍達一起拋灑向天空,讓它也都隨風就此飄走。大約晚上九點我們又回到了喧鬧的城市,結束了這以行程。因為比較趕時間據說在玉樹還有很多好看的景點我們都還沒有去,期待著下次前往。因為時間比較倉促,玉樹還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沒有看到,司機師傅說如果能在待一天像勒巴溝、結古寺等很多能讓人領略藏族風情的地方,讓你更了解這個民族和大自然的美麗神筆。

(扎陵湖 鄂陵湖遠景)

(巴顏喀拉山上的羊群)

(嘛尼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