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天童寺外的一個買烤紅薯、芋頭、玉米、雞蛋等等的“烤箱”,設計很精巧,毫不猶豫把我們吸引過去買。“抽屜”裡可以分門別類的放各種不同的食材,而且最大化的利用能源。芋艿頭是寧波奉化的土特產,因又大又圓,民間戲稱“蔣光頭”,哈哈。 寧波有句俗語:“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表示見多識廣。不過這裡的芋頭是加了鹽烤,而且寧波菜特點就是鹹,吃一個就口渴。

離開東錢湖前往天童寺,經過的一條兩旁種滿筆直水杉美麗的路。對於水杉最美好的記憶是在我們學校後面的森林公園入口處的小池塘,池塘對面種滿了水杉,邊上的路旁還有兩棵歪脖梧桐,那裡留下了我們多少次的寫生足跡啊。只是前年回去,森利公園開發改造,池塘成了荷塘,對面的水杉被拔掉改成綠地,歪脖梧桐也只剩下了一棵。記憶只能在我們的畫中找尋了。

找半天沒找著天童寺,我不爭氣的睡著了,醒來到了一座小小的寺廟,寺裡的兩位老僧要不是打著綁腿,跟普通老農沒有兩樣。
傳說唐代少白嶺上有巨蟒傷人,天童寺住持心鏡禪師借五佛的法力,以石饅頭誘殺除害,然後鎮於塔下,故名五佛鎮蟒塔。據說如今在少白嶺上還可找到大大小小的石饅頭,外表圓而白,內心是赭色的餡,就是當年的饅頭所化。
我們只停留了幾分鐘問路,石饅頭沒找著,只是看見寺外公路邊一棵長滿寄生的松樹,和路陡不能騎自行車的標志牌。

在寺門口眺望,沒想到魚米之鄉的浙江也會在山上開墾梯田;更遠處群山環抱中的還是東錢湖吧?
少白嶺也屬於太白山,這裡因鎮蟒塔稱為鐵蛇關,是天童三關十景之第一關。鐵蛇關是游覽天童寺的必經之地,也是進入天童寺景區的標志。從少白嶺腳開始,到天童寺門前,就是第二關:萬松關。奇怪的是一整天都灰蒙蒙的天,在快到天童寺時突然霧全散了,真不得不說這天童寺有靈氣。

從天童寺返回的路上經過的一個小村莊,用成語“鱗次櫛比”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記得吳冠中先生有一副彩墨風景畫,就是類似的情景。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