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行8:拾零(中)

作者: 小指左

導讀寧波市中心的標志性景觀是三江口,即姚江、奉化江彙合成甬江流入東海的交叉口,這種地形地貌決定了寧波的城市交通需要有數座橋梁參與。 寧波靈橋歷史可追溯到唐代的浮橋,據說通橋時天空出現彩虹,即立橋名為“靈現橋”。上世紀30年代,早期在滬上成功的寧波人士堅持要在家鄉造一座像上海蘇州河上外白渡橋那樣的堅固橋梁。1936年一座三聯鋼骨環洞式單跨拱橋建 ...

寧波市中心的標志性景觀是三江口,即姚江、奉化江彙合成甬江流入東海的交叉口,這種地形地貌決定了寧波的城市交通需要有數座橋梁參與。


寧波靈橋歷史可追溯到唐代的浮橋,據說通橋時天空出現彩虹,即立橋名為“靈現橋”。上世紀30年代,早期在滬上成功的寧波人士堅持要在家鄉造一座像上海蘇州河上外白渡橋那樣的堅固橋梁。1936年一座三聯鋼骨環洞式單跨拱橋建成通車,長132米,跨度97.5米,設計合理且頗具預見性(如預留各種管道位置等,這可比現在的好多設計高明)。靈橋雖然用外國材料、掛德商西門子洋行總承包建造的牌子,但實際上設計、施工都是滬甬兩地的寧波人。



靈橋歷經70余載及戰爭的炮火,至今仍然屹立在奉化江上,擔負著繁重的交通任務。



東錢湖位於寧波市東南側,距市中心15公裡,是浙江省最大的內陸天然淡水湖,全湖面積20平方公裡,是杭州西湖的四倍。東錢湖既是寧波重要的水利工程,又是寧波市區大部分食用水的來源。湖水調節氣溫,既宜農業精耕細作旱澇保收,也利於航運和消暑避寒,因此寧波有句俗話:“田要東鄉,兒要親生”。

不過可惜我們去東錢湖那天,雖然陽光燦爛,但是空氣質量不佳,灰蒙蒙的。



東錢湖邊上的很多農家餐廳,都是在自家平房上加蓋一層活動板房,我們去的右邊這家還在繼續擴建,生意很不錯呢。只是這些自行修建的房屋總會有點莫名其妙的事,比如女衛生間的一個蹲位上伸出一個鐵架子,把一位顧客的臀部劃傷了。

不過這裡海鮮很新鮮,味道也不錯,而且在這裡我吃到了糩(糍粑),在上面放了芝麻豬油蒸的。



農家餐廳屋前的小河浜可以一直劃船到東海,小河浜上的小橋上在曬著鹹魚——但凡是漁村都會看到的景像。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