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山休閑游之三 千年古寺及小結一,千年古剎旺山來過好幾次,雖然有幽靜的自然風光,但總覺得缺少些什麼,一次在音樂茶室喝茶的時候,突然有一路過的人問, 寺如何走,茶室服務員說,一直向前,見一柏油路口向北,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心裡一直覺得遺憾的是沒見到名勝古跡,於是匆匆地放下茶杯,開車按線路前行,固然,前行不久(離音樂茶室越500米)見一丁字路口,一條岔路向北(本來多次經過,以為是通向住家所以沒進去),進去,此路只能通一車,交彙很困難,兩邊是青翠的竹林,杳無人煙;以為走錯了路,再前行,沒多久,眼前豁然開朗,古亭,古井,長長的黃色圍牆映入眼簾,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低沉的誦經聲輕輕飄來。真好像是到了仙都佛國。於是停車。好大一個寺廟,名為《寶華寺》,據記載建於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當時有一僧侶雲游到此,見此地四面環山,樹林茂盛,環繞的山上有左三,右四的山峰。恰似蓮花。認為此地風水極好,就在此建廟,取名為寶華寺,而華的一個意思就是蓮花之意。現在的建築物是在原址上翻建的。但中間的幾棵大樹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網上記載如下(給讀者一個參考):寶華寺又稱寶華禪寺,位於旺山村薛家灣寶華塢。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當時有為從印度遠游中國的憨憨尊者路過堯峰,見山勢奇特,像盛開的蓮花,駐足停留。當時有位叫吳廣的人將宅院捐獻給他作樂蓮花,古代“華”和“花”字又相通,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 將“寶林寺”改成了”寶華寺”。宋代智顯禪師曾在此居住,又稱“智顯禪院”。
寶華寺幾經興衰,到宋代祥符年間已年久失修。當時郡守秦羲曾重建殿堂、經藏,將殿宇修建得飛檐翹角,金碧輝煌,被人們稱為勝剎。清末明初又日趨頹敗,寶華寺原有的憨憨井、憨憨橋、憨憨塔、智顯塔等古跡已蕩然無存,只有憨憨泉仍清流不衰。 古井據說是原物。上建一亭。四周綠蔭圍繞;寺廟正門前的大道,在竹林的掩蓋下,涼風嗖嗖,是一避暑的好地方(夏天去過一次),前面是放生池,池中建有一雕像。二,旺山小結1.路況旺山離市區不遠,約3~4公裡,路況好(不亞於高速公路,限速80),從西環,走友聯高架,從吳中大道下,一直向西,不遠就能看到旺山的巨大指示路標。按路標向北拐,又是優質的柏油路,直達旺山。從市區出發,一般半小時即可。2,適合人群特別適合於在蘇居住的人,對每天都包圍在鋼筋水泥中,緊張地工作生活的人來說,真是一個放松精神的好去處。當然,全家,朋友聚會,邊欣賞田野風光,邊品美味,這裡的菜肴不貴,新鮮。或下午來此,三五好友,找一個茶室品茶,東南西北亂吹,到6點,找一飯店用餐,要幾瓶好酒(開車者不可飲),來幾個時鮮菜肴,邊欣賞夕陽西下,大紅太陽從遠邊山頂漸漸消失,邊大嚼美味,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乎。或在細雨蒙蒙中,一個人呆在家中無聊,自帶小吃(糖果,杏仁,各取所愛),茶水,午飯,可以是方便面,也可自帶菜肴;一本喜愛的小說;一個人,孤孤單單,無牽無掛,自自在在;找一個幽靜的地方,躲在車內,喝茶,看書,欣賞煙雨中的遠山;聽聽雨打車窗的聲音;中午吃自帶午餐,飯後,睡到自然醒,悠悠然,快活一天,此非活神仙也。看累了,徒步到古寺,發發思古之幽情,和高人閑談,長長見識。3.費用茶一般是25元;據說送一盤小吃,本人在音樂茶室喝的;15元,沒有小吃。吃飯如果是7,8個人,500元是很豐盛了。除了停車場停車收費每次5元;在菜館停車及茶室等處都是免費。如果一切自帶,則零消費也。是個實惠的休閑好去處。本人在07,08年去了N次,以後也會常去。(千年古井)

(千年古井)

(寺前雕像)

(千年古寺寶華寺)

(寺中條例)

(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