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印度煎餅,於印度人而言,就像法式牛角面包於法國人一樣常見和重要。
看著印度的煎餅師傅將事先做好的面團兒,反復在空中拋扯,把面餅變成薄如紙的一張面皮,再折疊幾層放入類似燒烤台的平鐺上烙,還真好玩兒。這可不是一時半伙兒的功夫啊,我在北京曾和一個做印度拋餅的師傅學過,本覺得特簡單,到自己上手,面餅就成面膜兒了。

印度的拉茶,我們已經過了,今天就不提了哈。只說說這“印度煎餅“,也有人叫它“印度烙餅”,我們中國人近幾年也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見到“印度拋餅”的名字。
印度煎餅烙出來分很多層兒,外皮酥脆,裡面柔軟,老板會把印度煎餅和配的咖喱醬一起端上桌兒,撕下一塊餅,沾著濃郁香辣的咖喱醬吃,你能想像這種帶有異域風情的美食刺激嗎?
除了咖喱醬,你還可以點上一盤咖喱羊肉,將肉放在餅卷著吃,人家一看你的吃相兒,就知道,你一准兒是個懂吃的主兒。

印度煎餅經過改良,增加了很多不同的品種,比如裡面放香蕉,放巧克力,或水果什麼的。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純面粉做的煎餅,或由雞蛋和面粉混合後做的煎餅,這兩種是最傳統,最原始的餅,配著咖喱醬,和咖喱羊肉,也是最地道的吃法。此信息截取自文怡心廚房www.wenyi.name一張煎餅0.9新幣,加了雞蛋的1.5新幣,咖喱羊肉3塊5新幣,冰的拉茶1.2新幣,熱拉茶0.9新幣,這一餐總共7.1新幣。合人民幣30多,你要不吃,就擎等著後悔去吧。

你看過開頭兒,我和我師傅的對話嗎?
辣椒螃蟹?恩,對,這就是來到新加坡必吃,否則跟沒來一樣的,能為新加坡旅行增光添色的辣椒螃蟹。
我把它說成新加坡的“國菜”,有人反對嗎?沒人站出來阻止我,那我就接著說了哈。
這道菜起源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從最初的毫不起眼,到今天的發展壯大,我就不聊了,著急吃,鬧心啊。
肥美的螃蟹被濃稠的湯汁包裹著,這湯汁裡的內容還真夠豐富的,新鮮的辣椒,番茄醬,雞蛋,洋蔥等等等,再說就泄密了。味道嘛,辣--甜--酸--鹹--香--辛,這是我所品出來的遞進式口味,也許你會不同哦。
吃辣椒螃蟹最棒的方法就是直接上手,“哢吧”咬開,將裡面鮮嫩的蟹肉一下吸到嘴裡,最後,再把黏在手上的濃郁醬汁給舔干淨嘍。
美食當前不要在意你的淑女身段兒啦,只有這樣吃,才真正過癮,才沒愧對這份新加坡“國菜”級別的辣椒螃蟹。此信息截取自文怡心廚房www.wenyi.name螃蟹吃光之後,盤子裡的湯汁切忌別浪費,點一盤饅頭或面包,將用它蘸著湯汁吃,直到盤子裡空空如也,這才是專業級吃貨的範兒啊。
辣椒螃蟹還有一個“親戚”,黑胡椒螃蟹。它比辣椒螃蟹晚生了30年,差不多是在80年代時才在新加坡流行開來。黑白胡椒,大蒜,辣椒和黃油融合在一起,將大螃蟹給裹個嚴嚴實實,吃起來是另一番感覺,想要體驗那種襲擊鼻腔的辛辣熏香,就點吧。
無論是辣椒螃蟹,還是黑胡椒螃蟹,兩個都好吃。在這裡,值得反復思考的不是點什麼,點多少,而是要考慮,你的肚子還有多大的內存?

我這個人吧,人緣兒還是相當好的,這頓晚餐,是我在新加坡的另一個朋友攢的局。大大的為我節省了旅游成本,那盤著名的辣椒螃蟹就40新幣,小200人民幣呦。
哦,忘了說了,我是在這家叫Long Beach Seafood的餐廳享用的這頓大餐。地址是:25 Dempsey Road opp.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go in via Dempsey Road)
因為朋友的家就住在附近,所以就選在了這裡,這家店還有很多分店,你可以選一家離你住地比較近的。辣椒螃蟹,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完全不用為了尋找它而發愁。
上面那幅圖中那一塊塊的東西,我叫它“鮮蝦蟹肉棒”,是把鮮蝦和蟹肉做成肉泥,填在油條裡,再下鍋炸成金黃色,出鍋後蘸蛋黃醬吃的。香濃呦,我打算回來後,自己在家也試試看。此信息截取自文怡心廚房www.wenyi.name下面這盤面,叫做甘榜馬來面(Kampong Mee Goreng),裡面有蝦,米粉,雞蛋,豆芽,鮑魚,生菜絲,是份不錯的主食。這個面,在很多的熟食中心都能吃到,也是很多新加坡人的午餐或晚餐哈。
那盤綠色的東西,最初還真是把我難住了,咱沒見過這種菜啊?朋友讓我一嘗再嘗,我才嘗出,嗨,原來是去了皮的炒蒜苗,這新加坡人還真能折騰。

其實,吃到這裡我已經吃不動了。這時,朋友的老公姍姍來遲,又給我追加了一道“蓋世霸王蝦”,我一看,真瞎了。這麼大一盤子,吃吧?吃不下了呀!不吃吧?盛情難卻呀!
最終,情感戰勝了理智,吃!此信息截取自文怡心廚房www.wenyi.name來,你把手掌伸出來,看看你的半個手掌有多大,這個蝦就有多大。在酒足飯飽之後,我又在人家兩口子四目睽睽之下吃掉5只蝦,太不容易了。
我老伴兒,也吃到快翻白眼兒了,但還戀戀不舍的把手指頭上的渣子也都吸溜兒干淨了。我們老兩口兒都琢磨著,這趟新加坡之旅,到底是誰跟誰的蜜月啊?美食啊,滿足啊,撐得慌啊!
幸好一會兒,還有一趟可以消食兒的夢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