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館的開放時間是:周一到周日10:00――18:00 周五10:00-21:00
門票的價格:成人/8新幣 學生(1-16歲)/4新幣 老人(55歲以上)/4新幣
免費開放時間是:周一到周五 12:00――14:00 周五18:00-21:00
上面的圖,都是我拍的自己覺得好玩兒的東西,不具有代表性哈。別回頭讓你誤會了,這什麼美術館啊,除了吃飯的雕塑,就是香水瓶,塑料灶台?

假的,假的,絕對的作秀,純假的。

在美術館的大堂,有幾幅仕女圖的壁畫,都結合了現代元素,看出來了嗎?
為了讓你看得更明白,我還給它們ps了2個贊助商。但仕女圖上的那些,可不是我做的哈,咱沒這天賦。

Laksa,叻沙,是新加坡很有代表性的一道美食。
新疆人離開故鄉思念的是過油肉拌面;北京人撤離自己的地盤兒,心裡老惦記那碗黑了吧唧的炸醬面;武漢人久居異地提及熱干面就口水不止;而一碗擔擔面,會讓所有的四川游子都想念不已。
如果一個新加坡人離開自己的家,熟食中心那一碗濃郁的Laksa,會勾起遠在他鄉的游子,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嗎?
她說,會。
他說,會。
他們說:會。
位於Sungei road laksa Blk 27 Jalan Berseh的這家“結霜橋叻沙”,據說是目前新加坡唯一一家還堅持用炭火做叻沙的店。味兒相當地道。其實,這道新加坡的地方美食,在很多店都有,但我偏偏執著地來這裡吃,就是為了尋找一下最原始的口味。
烹調叻沙,極不容易,要特別准確地掌握材料的多少,才能組合搭配出一碗味道鮮美,令人垂涎的叻沙。
因此,這一碗湯,老爺子一定要親手調制才放心,絕不讓別人代勞。稍有偏差,短了味道不說,怠慢了房前屋後的老食客,或遠道而來的新客人,都是他所於心不忍的。

這一碗讓我慕名而來的叻沙,確實名不虛傳,別看賣相一般,甚至在初見它的那一刻,完全沒法引起我的味覺聯想。只有認真品來,才能明細那些誘人的秘密之所在。
一碗類似咖喱的醬湯,辛辣的味道裡,融合著椰漿甜香的滋味,鮮蝦,蛤蜊,魚餅,鮮蚶,配著粗米粉,一口粉一口湯,那種味覺的衝擊能呈現出蔓延的狀態,直入心扉。也難怪這一碗叻沙,是新加坡游子們思鄉的有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