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是新加坡的最後一天了哈,確切地說,是最後半天兒了。下午俺就要回到偉大祖國,俺媽媽的懷抱了。趁著這大半天兒,先趕緊在別人媽懷裡吃飽喝足吧。
看過我前三篇游記的一些朋友說:太遺憾了,你太不了解新加坡了,連吃新加坡最著名的“肉骨茶”都沒嘗。
是的,你說對了一半兒,幾天的行程,怎麼可能對新加坡有個全方位的了解呢?別說新加坡了,我在北京土生土長了32年,我都不敢拍著胸脯兒說,我了解北京。
那你說錯的另一半兒是什麼呢?
我有幸狠狠地吃了一頓新加坡最著名的“肉骨茶”,而且我去的這家店,還有段兒非常雷人的故事。
老規矩,現在咱先不聊“肉骨茶”的事兒。按照時間順序,就從這最後一天的清晨開始吧。

在游記的前三篇,每一天我都介紹了一個熟食中心:市中心的Maxwell Center,芳林熟食中心,老巴剎。還記得我說的熟食中心和小販中心的區別嗎?
“熟食中心”是一個個的小店鋪,就是直接可以吃飯的地方。東西便宜,味道也好。而“小販中心”在此基礎之上,還有水果,蔬菜,水產,鮮花或者生活用品什麼的。
清晨的時候,來中峇魯市場逛逛,除了感受一下新加坡主婦采購的樂趣,還能把早餐也在這裡解決掉。

中峇魯市場,就跟個街心花園兒一樣,我從市場的二樓俯拍了一張,你看到了嗎?
鮮花,蔬菜,水果,海鮮,熟食。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東西,這裡都有包括了。每個居民區,其實都有這樣的小販中心,采購非常便利。
寫到這裡,我突然很懷念,當初我住在安貞時,經常去的熊貓環島市場,雖沒這麼美的環境,但裡面也是一應俱全,可惜被拆了。
現在,我搬到望京一年了,最初發現南湖菜市場時,非常興奮,但看過價格就不怎麼樂觀了,按我媽講話兒了,菜都比早市貴一倍。

但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喜歡逛各種各樣的菜市場,哪怕不買什麼,看著那些頂花兒帶刺兒的黃瓜,豐富多樣的水果,打挺兒的蔬菜,只閑逛,心裡也覺得高興。

逛完一圈兒菜市場,上二樓就是吃飯的地方。店鋪很多,看你喜歡吃什麼,就選什麼吧。我身邊七七八八的坐著很多剛買菜歸來的阿姨們,她們坐在一起,點上幾道小吃,人手一杯飲料,就開始“聚眾聊天”了。
我也看出來了,全世界的老太太都一樣兒,全有扎堆兒嘮嗑兒的愛好。
這選的這盤,有娘惹粽子,娘惹糕,那個白色的球球兒,我忘記叫什麼了,反正也是娘惹糕的一種。上面布滿了椰絲,裡面是用糯米和椰漿做成的團子,包裹著一種味道獨特的糖漿,我沒嘗出來是什麼味兒,就下去了?
娘惹粽子,來到新加坡還是要找機會吃上一個的,你也不用太費心思的尋找,幾乎每個熟食中心,或者路邊攤兒都能看到。那些喜歡吃肉,又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一定會喜歡。
娘惹糕,我指這個九層糕,是很多新加坡人小時候很喜歡的吃食兒。據說,他們以前都用手撕開,一層一層的吃。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吃果丹皮,人家明明費勁巴拉地給卷地好好兒的,我吃的時候,非得先給展平,再拿牙咬,似乎這樣,那根果丹皮就突然變大好幾倍,可以享用的時間,也明顯加長。

菜頭粿,也叫炒蘿蔔糕。白色的是“白菜頭粿”,後面那盤黑色的,自然就叫“黑菜頭粿”了,反正你怎麼點,人家老板也能理解哈,這個名字,是我自己編的。
菜頭粿,是用米粉和白蘿蔔做的,再用醬油,雞蛋和菜脯炒在一起,如果你喜歡吃甜的,就點那盤黑色的。但如果你想品嘗原汁原味的菜頭粿,我推薦白的。
買了4個楗柏家的水粿試試看。除了這個東西的造型不太可人之外,其他方面都值得你花上1塊新幣去感受一下。
水粿是用面粉和水做的,吃上去有點介於涼粉和布丁之間的混合口感,讓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上面的菜頭碎,和那一勺經典的,且絕不能少的辣椒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