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散記(三)巴戎寺和小吳哥

作者: 弄舟

導讀第三日 巴戎寺和小吳哥 來柬埔寨必須到暹粒,到暹粒必須去小吳哥,因此,今天好像才是正式的第一天行程。除了無人不曉的吳哥窟之外,我肯定的是,到過那裡的人們,還應該記住一個名字:巴戎寺。 看到巴戎寺之前,首先看到的是南門,門前兩側是兩隊夜叉抱著七頭蛇的破敗雕塑,一隊慈眉善目,一隊怒目圓睜,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夜叉攪海”,由於是在小吳哥的壁畫 ...

第三日 巴戎寺和小吳哥

來柬埔寨必須到暹粒,到暹粒必須去小吳哥,因此,今天好像才是正式的第一天行程。除了無人不曉的吳哥窟之外,我肯定的是,到過那裡的人們,還應該記住一個名字:巴戎寺。

看到巴戎寺之前,首先看到的是南門,門前兩側是兩隊夜叉抱著七頭蛇的破敗雕塑,一隊慈眉善目,一隊怒目圓睜,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夜叉攪海”,由於是在小吳哥的壁畫前跟著旅游團蹭聽的,其中的細節早已煙消灰滅了。南門頂是和後面巴戎寺一樣的微笑四面佛,這時的感覺不過是新奇,而之後置身於巴戎寺之中,才能讓人明白微笑是可以令人敬畏的。

為避開游人,我們通過南門一直開到戰像台階,這固然是個避開人流不錯的辦法,但是再回巴戎寺的時候卻已是正午時分,對攝影大大不利。

戰像台階下的牆壁都是密密麻麻大巧不工的佛雕,顏色斑駁,甚或面目全非,周圍是高聳的樹木,巨大的樹圍無法合抱,在以後的三天裡,都會時刻看到這樣的顏色和這樣的樹木。步上台階,像鼻連地,雖然已經破敗但仍不失精巧,防佛還可以憶想起當初舉將封帥的場面。

在戰像台階周圍散步著十二塔和南北倉,破敗更甚,穿梭在密林之中,倒是周圍一些巨大聳立的樹木吸引了很多目光,不過和之後的塔布籠寺和聖劍寺所見相比,這實在不值一提,倒是要分外留心腳下的糞便,Ellen為此用掉了整整一包的面巾。

徒步順原路回去,可以看到空中宮殿和八方寺。空中宮殿遠看四平八穩並不很高,只是台階陡峭異常,必須手足並用一身是汗才攀頂成功,很多人都站在下面望而興嘆。模糊記得周達觀曾說這裡金箔貼壁,明鏡懸頂,真不明白為什麼非弄得這麼上下艱難像訓練攀岩運動員一樣。八方寺正在修葺,遠看也並沒有特別,只有Helen不辭辛勞爬上去衝下面的我們揮揮手。

接下來,就看到被微笑覆蓋的巴戎寺。游走其中,無論身在何處,目視哪裡,都會迎著高大四面佛微笑的目光,謙和恬淡卻真像能逼視出魑魅魍魎的原形來一樣。記得在《五月盛放》裡說,善良的人在這裡安心,罪惡的人在這裡恐懼。自覺並無大惡,可這麼溜達著,好像一貫的斯文人被剝光一樣在忍受眾人嗤笑,又仿佛迷途的羔羊正忍受莫須有的寬恕,確實有點郁悶可又不敢心生不敬。後來下起雨來,縮在角落裡在看那來來回回傻乎乎的笑臉,真是有點氣結。不過,在回國再看那些照片的時候,或洞悉、或慈悲、或喜悅、或隱怒,心裡卻又莫名其妙靜得讓人感動,安詳得讓一直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這才後悔當時未好好體會一下。

中午簡單吃了點東西,就繼續奔小吳哥而去。作為皇宮,這是決然不同於故宮的一個所在,全部建築都是用石頭雕刻壘砌而成,也許正因如此,才能忍耐住困禁於原始森林裡幾百年的寂寞而不朽。世界真的如此奇妙,這個湮沒幾個世紀的世界建築奇跡,竟然被一個想來逮蝴蝶的生物學家給發現,當他驚見這一切的時刻究竟是怎樣的心跳啊。

沿著護城河上的大道走進去,綿長的走廊圍繞著方正的宮殿,繞著皇宮一層層優哉游哉走上去,隨處可見被無數人撫摸過的精美雕塑,很多少女石雕的乳房都光可鑒人了,卻依然展露著亙古不變的天使微笑。宏偉的穹頂,算盤珠子一樣的窗欞,令人驚嘆的雕刻壁畫,雖然並無我原本想像的激動,但還是不能不嘆服如此的鬼斧神工。走到最後,最高的主殿正在維修不能攀登,由於在《五月盛放》看到有人在那摔死,這下正好為斷絕了自己原本是否要爬上去的掙扎而竊喜不已。

轉眼近黃昏,這才發現原本打算去看巴肯山的日落是不可能了。終於來過了吳哥窟,細想下來,真的並無設想的興奮和激動,果然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和著人流懶懶走出去,向夕陽下的小吳哥再見,忽然發現很多游人都這樣一步一回頭。來了,走了,期望,不舍,看著人與物這樣超越時空的相受相待,忽然有種泫然欲泣的感動,不知道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樣,在離開的一剎那,忽然愛上這裡。



(巴戎寺裡對視的微笑)



(巴戎寺裡洞悉的微笑)



(小吳哥中精美的壁雕)



(小吳哥中的內牆)



(小吳哥倒影)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