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發少年狂,白發千裡走單騎——上海到成都自駕游路書

作者: 半閑之人

導讀老夫聊發少年狂,白發千裡走單騎 ——上海到成都自駕游路書 作者:半閑之人引子 1996年從四川到上海工作,生活便成了兩部分組成的圓。一部分是生我養我的故土;另一部分是安家落戶、兒孫扎根的上海。未退休時忙於工作,對四川的牽掛只有同所有游子一樣在歲末年尾除夕夜的團圓飯中匆匆了卻;短短七、八天後又帶著了猶未了的鄉愁飛回上海。 2006年底,我辦完退休手 ...

老夫聊發少年狂,白發千裡走單騎 ——上海到成都自駕游路書 作者:半閑之人引子 1996年從四川到上海工作,生活便成了兩部分組成的圓。一部分是生我養我的故土;另一部分是安家落戶、兒孫扎根的上海。未退休時忙於工作,對四川的牽掛只有同所有游子一樣在歲末年尾除夕夜的團圓飯中匆匆了卻;短短七、八天後又帶著了猶未了的鄉愁飛回上海。 2006年底,我辦完退休手續,一種如釋重負的輕松油然而生。充裕的時間讓我對往返於四川、上海兩地的出行方式有了新的想法。 於是,在退休這一年,我同老伴商量,花了7萬多元買了一輛上海通用汽車廠生產的雪佛蘭新賽歐(這款車如今已降至5萬多一點,一年貶值1萬元!)。這是一款很皮實、很適用的經濟型車。行李箱空間最大達1100升,凡是應該隨身帶的物品都可以不被落下;自重僅1.2噸,1.6升的排量足以輕松對付20°的陡坡;而185的寬幅輪胎和ABS系統使行車安全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就這樣,我們告別了飛機、火車,用自駕游的方式在滬、蓉兩地之間隨意行走。 車在手中,路在輪下。我們曾橫穿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去迎接峨嵋山月,也曾沿渝、黔之間的烏江百裡畫廊東下直抵吳越大地……在自駕游中,看到了平日不易看到的風景,體驗到一種新的生活樂趣,增生了淡定、從容、開闊的審世心態,同時,也有了許多隨景偶發的感概和思想收獲。 2008年11月底,我同老伴年齡相加正好120歲,我們決定再次驅車由上海返回成都。 下面就是我們此行的路書。



(上海到成都自駕游路書)

2008年11月22日 ——准備出發。要訣:寧可所備之物途中一件未用,決不能急用時才發覺少帶一件。 明天要啟程回成都了。原本打算走武漢沿著正在修建的滬、蓉高速從318國道入川。但是,我關注已久的四川鄰水到重慶墊江的高速要12月底才能通車。而且宜昌到恩施的路段也僅通車百余公裡,還有三分之二的在建工程。從網上看到網友們發布的消息,我們准備通行的318國道被修路的大型載重車輛碾得坑窪不平。去年返川時,我們走過一段這樣的路,150公裡居然耗時7小時。 這是中國公路的特點,新路尚未修好,老路嚴重損壞;更滑稽的是路雖爛,費照收。我曾問過一個收費姑娘:“爛路還要收費?”姑娘莞爾一笑:“這不正在收修路的錢嘛!”確實,路好麼,你該交費;路爛麼,收到錢才能修路;路正在修麼,收了費才有錢把路修下去。但是,我們每年繳的養路費在干什麼呢? 走不起躲得起。經過查地圖、上網看別人的路書等功課,我們最後決定從上海滬青平高速繞過太湖,經安徽蕪湖到合肥,然後上滬陝高速進河南過信陽、南陽走湖北襄樊,再溯漢水至陝西安康、漢中進入四川。正巧,網上說:四川巴中市政府正在舉辦“光霧山紅葉節”,順道看看也不錯。 路線定了,提前一周開始准備。先到4S店對汽車作了一次免費檢查,同時對隨身工具和應急物件進行檢點。然後開了一長條單子,以兩個人三天的食量采購了方便米飯、方便面以及其它小零食。准備充足的食品,這是長途行車的重要法則。照理說,社會物資供應充足,城鄉商業網點密布,哪裡不能解決吃和喝?但前些日子出現的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讓人有了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備。其它不說,倘若山路出現滑坡、天氣出現驟變,公路發生擁堵……困在前不挨村後不粘店的地方三天兩夜,不也麻煩多多。備有不時之需,常解意外急難。 我車上還帶有一個小小的秘密武器——一個大約是四、五十年代醫院使用的銅質酒精爐。我一直想裝備一個既安全、又便當的“火爐”。想過成都人吃火鍋的那種小燃氣罐,也想過登山露營者使用的小氣爐……但都感覺不安全。把一個壓縮燃氣瓶放在車上,心頭不踏實。我還想過把朋友送我的銅火鍋丟在車上(那玩意可燒木炭也可燒木材,燃料隨處可尋),但體積太大,很不方便。2008年春節前,在成都陝西街一個面熟的收荒匠手中發現了這個手工制作的酒精爐,他開價100元,我一分不少當即買下。這爐子支架可以收縮,爐體有一個煙鬥狀的加油口,制作雖然一般,但設計卻是十分精巧;姑且不論實用價值,就算收藏,也是不錯的。回家點火試試,綠幽幽的火苗愉快地舔著鍋底,大約2兩酒精可燒開一斤水,足夠泡兩個人食用的方便米飯。 一個收起來只有拳頭大小的酒精爐,兩瓶95%純度的醫藥酒精,使我具備了在野外堵車時也有熟食熱飯的能力。我隨車還帶有一把小鐵鍬,幾個米口袋和兩根塑料繩,前者用於填補路坑;後者在遇見薄冰時扎在車輪上起防滑作用。 一切准備妥當,就等明天一早出發。 出發前加油時出現一個小插曲。今年三月底從成都來上海,經過重慶、湖南、江西、江蘇……途中加油很是費神。因柴油緊張、載重貨車往往把加油站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麻陽縣,大貨車加油占道,把國道都堵塞了,交警花了兩個小時才把路疏通。而去年過湖北宜昌時,高速路上油箱亮起紅燈,驚恐之下在安福寺路口下高速找油,直到長江大橋旁才看見加油站……有了這兩次教訓,決定隨車帶一桶油,以防不測。 先到浦東迎春路加油站,加油的老大姐說:“往油桶加油必須有居委會的介紹信、派出所的批示、本人身份證,沒有這些手續是不能加的!”程序復雜得好像是搞政審,十天半月怕是辦不下來。無奈,換個加油站試試。加油的小伙子開始也不加,我說:“你無非怕壞人提著油桶去放火。真的要干壞事,也可以不用油桶,從汽車油箱裡抽出油來也一個樣的。”小伙子好像也覺得有道理,轉身看我的車牌,外地的;看看車內,滿載著真的是趕路出城的模樣;再看咱一臉正氣,不像壞人。終於大義凜然地一揮手:“加!”20升的油桶一加滿,120元大鈔也出了手。剩下就是該咱小心翼翼地待候這如同手榴彈一樣危險的家伙了。 裝好油桶,我再次深切感受到,咱不管干什麼事,沒有廣大革命群眾支持是不行的。 我之所以如此瑣碎地記下這些小事,無非是想說明一個問題,自駕游需要周詳准備,准備越充分,旅行越順利。哪怕是你精心准備的物品在此次行程中絲毫未用,下次出行前仍需耐著性子把這些准備再重復一遍,這是多少人的經驗總結,不可忽視。 對了,還得專門說說車。有不少中老年朋友特別擔心車壞在路上。其實,現在的國產車質量是過關了的,只要你按規範做好常規保養,你就大膽出行。你要做的事就是在行車途中留意對油(機油、汽油、剎車油等)、電(電瓶)、水(冷卻水、玻璃水)的檢查和補給。其中,特別需要做的是輪胎的檢查,我習慣每跑兩三百公裡便利用休息時間對四個輪胎的外表和氣壓作仔細觀察,凡出現鼓包、破裂者,堅決換掉。記住,在高速公路上,對輪胎的檢查永遠是第一位的! 好,准備就緒,立馬可行。時間:明天早晨;目標:河南信陽;行程:800公裡。 2008年11月23日 ——行車1000公裡。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是改革30年的偉大成就。 早上7點醒來,老伴已早起煮了一鍋米飯,同時准備好了早餐。吃過早飯,把新煮的米飯裝進大塘瓷缸放入泡沫箱裡,這是我們的午飯。跑長途有許多生活小技巧,隨車帶一個泡沫箱,既可為熱食保溫,又可以為冷飲防熱就是一例。這種土冰箱很好找,水果店、水產攤都能尋到。 一切收拾妥當已快8點。孫兒也醒了,由他媽媽抱著下樓為爺爺、奶奶送行。發車時,車內時鐘正好指著8點12分。我按下路碼表,讓顯示欄歸零。 上海下了一整夜的小雨,直到出發時還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為了防止車內霧氣,我用幾滴甘油兌水把車內玻璃面輕輕擦了一遍,效果尚可,玻璃清爽了許多。 按照預定路線,我們從浦東出發,過南浦大橋、上滬青平高速,過浙江湖州,到安徽宣城,經蕪湖直奔合肥。因有小雨,車容易打滑發飄,我把車速一直控制在80到100公裡之間,略低於限速標准。雨天是事故多發時節,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超越大貨車尤為危險。回想2007年3月,我同老伴單車入川,一天功夫從上海跑到宜昌,1200公裡。過武漢後天黑了,又突降大雨,高速行駛的載重貨車卷起漫天雨霧。我打開遠光燈,把雨刮器開到最大檔,一路連超10余輛貨車。當我一頭扎進貨車卷起的雨霧時,有兩三秒是眼前一遍白茫,什麼也看不見,全憑經驗、感覺把握方向。當天歇下住宿後仔細一想,大雨黑夜高速超車,實在是冒險。咱們一無急事趕路,二不拉貨掙錢,何苦呢?生活如此美好,還有那麼多美妙的日子在等著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值得我們去冒如此大的風險。這次出行前,我們為自己定下規矩,嚴格按照公路規定時速行車,決不超速。 9點30分,到浙江平望收費站時,雨停了。此後,一路天氣晴好,再沒有遇到雨天了。 過了合肥,駛上通車不到半年的“合六葉高速”朝河南方向跑去。時至深秋,已過了收獲季節,田畝裡農夫極少,路旁農舍錯落有致;平疇千裡,頗有點宋大詞人柳永筆下“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意境。叫人意外的是這一路段車少得出奇,甚至可以誇張地說就我一輛車在跑。而且,這種情形一直持續了好幾百公裡,直到在河南南陽轉上“二廣高速”到新野、襄樊段時才有變化。這同長三角高速路的繁忙成鮮明對比。在滬杭高速,大家常常以100公裡以上時速你追我趕,有的路段甚至連右邊緊急停車道上都擠滿了車,呈現出擁擠和無序。我想,倘若一車有事,說不定就會有十輛以上的車撞在一起。 盡管路好車少,我們仍嚴格遵照限速規定勻速前進。望著眼前的通衢大道,我想,如果要列舉改革開放30年的十大經濟成就,“全國初步建成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這一事實,無論用什麼標准來衡量都會名列其中。 下午1點,到福山服務區休息,加油170元。至此,路碼表顯示為405公裡,檢查輪胎,一切正常。老伴取出置放在泡沫箱裡的飯菜,熱乎乎的,舒舒服服地解決了午飯。飯後,老伴去服務區食堂看了看價格,素菜12元,葷菜20元,確實貴了一些。看來,自帶午飯是明智之舉,這頓飯大約節約25元。 休息片刻,繼續前進。車速仍然嚴格控制在120公裡的規定速度以內。盡管不時有車超越我們,我們基本做到不急不燥。夕陽雖然已近黃昏,但確實還是美妙無比的時刻,悠著點,對大家都有好處。 下午6點,車到信陽。按原訂計劃,走到河南信陽就要停車住店,但老伴一看路好車少,只要不超速,安全系數還是很高的,也同意再跑一會,天黑時就在服務區休息。另一方面,今天多跑一會,對於明天登武當山會更從容一些。於是,我們過信陽再經南陽轉上“二廣高速”,於晚上8點40分到達新野服務區。 這一天,行車1025.8公裡,連同路間休息,耗時12小時30分。因行車途中休息次數多,時間長,尚無疲乏之感。長途行車時,路間休息十分重要,我的經驗是稍有疲乏,立馬到服務區停車休息,甚至躺在後排座上睡一會(我的後排座從來不放大物件,以備休息用),哪怕是10分鐘也是很有效果的。 新野服務區標間138元,房間不小,設備很差,衛生間也不干淨。席夢思上就一塊白床單,連褥子都沒有,睡在上面後背直發冷。總之,用了一個並不便宜的價格買了一個質量不高的服務。 第一夜住得差勁,但以後幾晚的住宿卻是物有所值了,這是後話,下面道來。 打開手機,收到兒子晚上8點查中央氣像台網站後從上海發來的信息:“明天信陽到漢中一路均為多雲,4-15度左右,無霧。” 天氣不錯,氣溫適中,正是長途行車的好天。 2008年11月24日 ——從新野到十堰,行車200公裡,是五天中最少的路程。登臨武當金頂,這裡有可能是中國最長的上山索道。 一覺醒來,已過7點。收拾妥當後去餐廳,空蕩蕩的沒人,服務員漫不經心地回答:稀飯饅頭,要過一會才有。 看來,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是有道理的,這個時候的上海,整個城市早已生龍活虎,各種服務行業的營業員對顧客從來是笑臉相迎,決不怠慢。昨天晚上來服務區住宿時,還不到九點,住宿部值班人員已經入睡,大喊了幾聲後才睡眼惺松出來給我們安排房間。 食堂雖然沒有早飯,但咱們准備充足。取出盒裝牛奶,用大塘瓷缸灌上開水燙熱,就著餅干完成了早飯。 新野在“二廣高速”沿線,再下去四十多公裡便到了“二廣高速”同“漢十高速”相交的歷史名城襄樊,從襄樊上漢十高速再走數十公裡,就是聞名天下的武當山。 在新野到襄樊的高速路上,車流很小,路旁鮮有農舍,有一點秋後的蕭瑟。空曠的原野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火燒新野”的著名戰鬥。是役,諸葛亮初露崢嶸。 本來想去襄樊看看,但繞道進城要耽誤時間,這樣要下午才能到達武當山,就會面臨留宿山上的問題。一念之間,就向右邊的出口拐進了漢十高速。 這二廣高速同漢十高速的交彙處出口太小,標識不明顯,稍不注意就會過頭。我車速不快,早有思想准備,加上老伴在一旁死盯,就這樣也不是很從容地找到出口。就在二廣高速出口處,我們看見一地的大白菜菜葉。從現場判斷,可能是一輛運菜車差點衝過頭而快打方向盤至使白菜撒落地上。盡管經過收拾,但遺跡依然。 漢十公路是一條漂亮的公路,此刻時令雖是深秋,但路旁山清水秀、草木欣榮,很是養眼。有一點我不明白,如此好的高速路為什麼限速80公裡?還有一點更不明白,凡是限速低的公路,帶警字標識的車卻從來都是超速行駛。出發前在網上查武當山資料時看到了一篇短文,文章調侃說漢十高速限速80公裡,並且全程雷達測速,湖北省可能是雷達測速設備生產大省。 交通交通,要以通為目的。如果以低速作為保安全的手段,可能有點本末倒置。當然,假如讓十堰交警來解釋為什麼要在這裡限速80公裡,肯定會有根據,有分析,有數據地說出理由。但老百姓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現場體驗、親身感受。 關於限速問題,我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某縣警察局經費緊張,新來的交警隊長在縣內所有公路轉悠一遍後立馬采取了三條措施:一、把縣內所有公路行車限制速度統統降低20公裡;二、把減速的警示標志間距縮短至40公尺;三、對超速和越過警示牌仍未來得及減速的車輛嚴格罰款。三年過去,警局收入大增,交警隊不僅所有裝備煥然一新,還為每一個干警修建了別墅式公寓(申明:故事純屬虛構,請別對號入座)。 不管限速如何低,反正咱們是守法公民,不論軍車、警車以及掛著當地小號數牌的車輛如何呼嘯而來超車後又絕塵而去,咱就按80公裡時速漫步前行。 上午10點15分,至武當山出口;出收費站左行200米,便是武當山停車場。 武當山不許社會車輛上山。南來北至的車輛一律停在山下的停車場(24小時開放),然後坐景區交通車游玩各景點,游客可在各候車點隨意上下。武當山門票110元,山內交通車車費70元,對軍人、老人、新聞記者等特殊人群減、免門票。正巧,我屬其中一類,故只有老伴一人購票。受政策惠及,節約若干,不可不記。 我本來對景區自設交通車向游客收費很反感,但游過武當山後,原來的看法有了改變。武當山盤山路彎多路窄,如果向社會車輛開放,我保守估計,每天都會有交通事故發生。至於車塞路死的情形也會司空見慣。 景區大巴直奔上金頂的索道站。路窄、很險。路中劃有黃線,來往的巴士都各行其道,盡管這樣,兩車相會時仍有給人擦身而過的驚險。彎道太多,有人在網上發文曾用“轉得頭暈目眩”來形容武當山山路的崎嶇。 大巴在盤山路上跑了大約45分鐘後,終於到了上金頂的索道站。武當山的索道委實壯觀,一坡復一坡,連綿不斷,長達2000多公尺,最險處呈60、70度的仰角向上爬行。整整過了25分鐘,我們終於到達金頂。原認為50元一位的票價貴了一些,坐了之後頓時覺得物有所值。 武當山不在五岳之列,但其名聲卻不在泰、恆、衡、華、嵩之下。這裡同四川的青城山、鶴鳴山、江西的三清山(龍虎山)並列為道教發祥地,是著名真人張三豐修行之地。關於武當山的介紹很多,墨客騷人的詠嘆也不少。近些年,游武當山的游客在網上發有許多頗有心得的溢美華章,咱們也就不重復了。 武當金頂給我的印像很深。據說,金頂是明永樂帝下令按紫禁城制式修建的。佇立金頂,環顧四方,群山逶迤,於斯為高。確有七十二峰伏首來朝的氣像。姑且不論修建金頂所耗費的宏大人工、巨額資費,僅就金殿而言,這建殿所費的幾十噸純銅在當時就是不菲之值。古代的流通貨幣主要是銅錢,銅就是硬通貨。用如此多的銅來建造金殿,除了用皇家氣派和虔誠用心兩句話來解釋外,恐怕別無它說。 從金頂下山,按照常規思維選擇了步行方式,結果證明是犯了一個沒有考慮年齡和體能因素的錯誤。武當山最重要的景點除金頂外還有南岩、紫霄宮。工作人員介紹說,從金頂到南岩可坐巴士中途在太子坡轉車,大約一個多小時。如果從金頂步行下山則需2個半小時左右。我想,步行只比坐車多1個小時,而且沿途景點也不少(據說,這一路段是武當游的招牌路線),咱們就悠悠閑閑信步下山吧。這一路下來,才發現“上山容易下山難”的古話果然不虛。行程尚未過半,兩腿便直打哆嗦,到最後已是舉步維艱,每下一級台階都要鼓足干勁。 到南岩,我坐在服務中心前的石凳休息,讓老伴一人到處逛逛後便乘巴士直接下山了,所有景點全免。這腿痛後遺症一直延續到成都,近十天才恢復正常。從此行的經驗判斷,只要充分利用索道和景區巴士的便利,哪怕是體能不強的中老年朋友用一天時間也是可以把武當山主要景區瀏覽一遍的。當然,信步當車,潛心觀賞,三天五天、七天八天也是可以的,這裡畢竟是底蘊深厚的天下名山。 乘巴士下山至武當山門停車處,已是下午4點30分,我們駛上高速直奔30公裡外的十堰市住宿。到十堰出口,車內路碼表顯示,我們從上海出發後已行車1220公裡。 十堰是有名的汽車城。搞三線建設時,國家把第二汽車制造廠放在這裡,生產出同解放齊名的東風汽車。從此,名不見經傳的十堰小鎮變成了一座中等城市。沿漢十公路進城後,便向路邊一年輕姑娘打聽市政府在哪裡。姑娘思索著在努力回憶時,我們連忙補充一句:“我們並不是去政府辦事,我們猜想政府一定在市中心,你告訴我們市中心往哪裡走就行。”姑娘會心一笑,指點我們穿過一個高檔住宅小區,順利來到一條車水馬龍的熱鬧大街。就在這條街上,我們鬼遣神差地發現一家叫“陽春三月”的連鎖酒店。酒店剛開張,設備全新,標准間120元。暖氣燒得很熱,晚上打開窗戶才舒服一些。住下一打聽,這條熱鬧街道叫朝陽路。從高速公路出口到所住酒店,跑了21.8公裡。 當天晚上和第二天早飯都在酒店旁不遠處的朝陽大酒店(賣各類小吃)解決。晚21元,早10元,共31元整。 晚上7點51分,兒子又發來短信:“明天十堰到漢中一線多雲,4-14度左右,無霧。”好天氣! 2008年11月25日 ——朔漢水西行,國道上多數橋梁豎起“維修”告示……四萬億投資的腳步聲到處可聞。 早上8點38分,離開“陽春三月”踏上西行之路。從公裡數判斷,我們已完成一半旅途,前面還有1200公裡的任務。而且,從今天起,我們將告別高速轉向國道、省道。 出十堰後朔漢水而行,沿316國道向四川進發。我們的計劃是經安康至漢中然後轉省道從南鄭縣穿越米倉山入川。 316國道很不錯,車不多,特別是載重卡車很少。這幾年的行車經驗告訴我們,由於國道山路較多,超重卡車因通行不便少有問津,因而路面質量較高。但也有例外。去年重走318國道時,發現原來十分結實、平整的瀝青路面已被修建滬蓉高速公路的施工車輛碾壓得支離破碎。僅白氏坪到野三關100多公裡,我們就走了六、七個小時。 沿316國道跑了近百公裡後,我們觀察到一個奇怪現像,幾乎所有橋梁都放置了“危橋維修”的施工牌,都有工人在橋下橋上忙碌。為何一夜之間都成危橋,開始很不理解。當我們發現路邊不時出現“十天高速”的施工工地後才恍然大悟。不久前,新華社發消息,十堰到天水的高速公路開始施工,我們走的316國道正巧同“十天高速”並列,改造公路橋梁是修建高速路的前期工作,以方便重型施工機械通行。國家為抵御金融風險投資四萬億拉動內需的宏圖大略,正在我們身邊快速實施。 漢水由西向東,一直伴隨316國道在山地穿行。水很藍,山也青。我想起唐代詩人王勃的賦文:“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在我看到的大江大河中,同漢水一樣水碧如藍的是烏江,是那條橫亙渝黔兩地的、水清得發黑發烏的烏江。2008年暮春,我同老伴一車二人從重慶所屬的彭水、黔江、酉陽、秀山經湘、贛、浙到上海的途中,沿烏江百裡畫廊走了一整天,對烏江江水的美妙留下深刻印像。兩江相比,烏江更美一些;但從歷史遺存來看,漢水兩岸的三國文化則比烏江的地屬文化要著名一些,同時更為人們熟知一些。 316國道限速多在60公裡,少數路段限40公裡。實際上,當地牌照的車都風馳電掣,不斷超過我這個守法公民的新賽歐。出十堰大約200公裡左右,路上出現車禍。一輛集卡車把修路的工程車“擠”入路邊的水溝。人未傷、車未毀,但路已堵。老伴前去打探回來說交警正在排除事故,前面的車已堵了三個多小時。我打開引擎蓋,把兩盒牛奶放在排氣管上,蓋上車蓋,20分鐘後,牛奶熱了,我們取出餅干和零食,順便解決午飯。大約過了40分鐘,事故處理完畢,車流慢慢啟動,我們也很快通過現場。 因早有不開夜車的約定,到陝西石泉縣,已是下午5點20分,當天共行車338公裡。再往前,則是70多公裡外的西鄉縣,估計將近一個半小時才能趕到。權衡之後,決定就往石泉。 在地、縣一級城市找住宿有一個竅門,即去尋找糧食局、郵政局等部門的招待所。這些單位的系統內有車輛往來,從解放初期起就在內部設招待所接待運糧車、郵政車。改革開放後,招待所向社會開放對外營業,設備一般但價格低廉,停車方便,是住不起星級飯店的旅行者的首選。除此之外,還有由原縣委、政府招待所改建的酒店可供選擇。改革開放前,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內部招待所,供召開會議、接待公務出差人員之用。近些年,這些內部招待所也走向市場,改制成酒店、賓館公開營業,這些地方性價比很高,有停車場,有保安值守,比較安全。 要特別說一句的是,以上經驗僅在中西部經濟不很發達的地方有效。在長三角,幾乎所有的招待所都消失不見,寶貴的土地資源已另作他用。即或有待客之處,也都是名符其實的高檔賓館,例如上海原市委招待所——衡山賓館,如果你沒有把一個月退休金變成兩晚床板費的思想准備,還是趁早別進賓館大門。 石泉縣很小,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叫“石泉賓館”的地方。能用當地地名作賓館稱謂的,多半是原招待所。開車進去,停車場很寬敞,還有保安24小時值班。問服務員,果然由原招待所改制而來。服務員還說,賓館很快要賣給私人了,要重新裝修。我問:“你們工作人員也一道過去?”女服務員說:“不知道,他們正式工要安排的……”話未完,意已盡。聽得出來,這位女服務員是招聘來的,賓館易主後,她的工作崗位是否能保住,心中無底。 我們的標准間120元,熱水空調一應俱全。房間窗臨大街。我怕吵,服務員安慰說:“我們縣很小,晚上基本沒車,不會吵的。”一夜過去,果如斯言。 安頓下來,到街上找晚飯。距賓館不遠處的小街上一溜排著七、八家小飯店,門面都很小,但大多數飯店卻在很小的門面裡還隔出兩三間包房,堂面往往只有兩三張小桌,僅容七、八人而已。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習慣,包房肯定在這裡受歡迎。飯館裡客人很少,讓人感覺生意蕭條。因午飯吃的是干糧,我們決定晚上慰勞一下自己,在一小飯館要了一份青椒肉絲14元,一份回鍋肉14元,一份紫菜湯5元,米飯3元,共36元。青椒肉絲味道不錯,回鍋肉大概是尚未出師的學徒工炒的,不敢恭維。 2008年11月26日 ——告別秦關,走進蜀門,米倉山的盤山道既險峻又安全…… 起床後用賓館的電熱水壺燒水把隨身帶的八寶粥燙熱,外加餅干完成了早餐。出賓館後沿路上的指示牌十分順利地駛上316國道。 出發前,賓館服務員熱情介紹說,往前走1個多小時就可以上高速公路去漢中。我們查看地圖,是要反方向朝北走七、八十公裡到一個叫兩河的地方進入西漢高速,然後再回頭向西走100公裡到漢中。而繼續走316國道,則西行71公裡到西鄉縣,再走70公裡就是漢中了。單從路途看,走316國要近一些,何況316車不多,路況也不錯,而且少一筆過路費,反正我們也無急事非要限時限刻趕到漢中不可,於是決定仍沿316國道前行。 嚴格說來,這一路真沒有多少需要特別介紹的事。道路不錯,風景尚可,車輛很少,路牌指示也很清楚,只要駕駛員本人沒有被盜、被偷、被搶、被騙、被蒙的煩心事,只管朝前開就是——當然,不要超速,不要侵占對方車道,講究點行車文明。 石泉是一個給人印像很好的小城,比較起沿途走過的縣城和以後路過的漢中等城市來說,少了一些現代城市的浮華,多了一些小城的安寧。 從石泉到西鄉的幾十公裡,都是在沿漢水朔流而上。西鄉的公路是我們此行中給人印像最好的一段(而印像最深的路段則是去南江縣途中翻越米倉山的盤山公路)。好印像不僅在於路況,而且在有關部門的路政管理。路面干淨,有人打掃(這在山區公路極為罕見的),相距不遠就有一處“公路休息服務區”,仿佛像高速公路的服務區一樣,只是規模小了許多,司機們可以停車休息。我們沒有下車去親身體驗休息區的功能,但從外觀看,房屋整潔干淨,綠化簡潔美觀大方,可以用賞心悅目四個字來形容。除休息區外,我們還在公路上發現一些“停車區”,方便有事的司機停靠從容處置。 中午11點56分,我們進了漢中城,行駛在城內一條叫“漢興路”的大道上。此地離上海1739.4公裡。 我一直以為漢中是一個秀美的小城,現實情景同我的想像相差很遠。我越來越感覺到中國的大小城市都在失去自己的特點,眼前的漢中同湖北的十堰甚至江蘇的無錫相比到底有多少差別?都是在追求高樓大廈,寬闊馬路,都是在努力完成他們藏在心頭的現代化都市藍圖。能搬著手指頭數出來的區別只是規模的大與小,樓房的高與低,道路的寬與窄……以及地形地貌,氣候植被的不同。 不過,換一種思維方式,卻出現難解的矛盾。作為遠方來客,我們每到一個地方總會去欣賞傳統,追尋歷史,以滿足懷舊心情……而當地的居民,卻並不滿意自己居住的老街古宅,他們希冀現代化,追求提高生活品質,他們需要高樓,需要小汽車,需要整潔美觀的衛生間……我們這些來自大都市的過客有什麼理由指責他們呢?在著名江南水鄉周莊,一位居民曾對我說:“你們都希望我們不建高樓,保持千年古鎮風貌,你們來這裡住幾天試試,天天倒馬桶。” 我們在漢中城轉了一大圈,一邊尋找小飯館,一邊觀看市容。在中國的城市,若不知道鬧市區在哪裡,就往小車流量大、街景樓房多的地方走。而要找老城區,則要以街旁是否有大樹作為依據。 過去有一句形容“新貴人安新家”的話:“牆高樹小古畫新。”可以造假古董、修新樓房,但造不出歲月的年痕,也造不出生氣勃勃的參天大樹。只有古宅老街才有大樹。 在老城區邊的一所中學前,找到一家面館,裡面有不少中學生吃飯。我們要了一份牛肉面,一盤炒面,共計10元。在街口看見一個維族人開的烤馕店,花2元買了一個,很香。漢中物價真便宜。 順著路人指引的方向,我們上了南鄭縣的省道。這條入川省道在陝西的編號為211,進入四川後則改稱101。同陝西的其他路一樣,211省道也不錯,整潔、規範,車也不多。很快,我們發現路上有掛川牌的貨車,證明離四川不遠了;緊接著又看見路邊立著“光霧山歡迎你”的宣傳牌,證明離紅葉景區也不遠了。 車下的路在不知不覺中從平坦漸變為緩坡,漸變為彎曲……路邊的風景也開始呈現山區風貌。我們開始走進橫陳川陝兩省的米倉山! 路邊小鎮的名字很有意思:青樹、黃官、紅廟、喜神壩……真是余味悠長。 路在向前延伸,兩邊的山頭在漸漸變高、變大,同時也在變得逼仄、陡峭。值得一提的是,車下的路不管多麼曲折,但並不崎嶇;不管多麼險峻,卻始終平整。路好車少,三、四檔、半腳油,新賽歐輕輕松松游走在大山之中。 下午2點21分,新賽歐輕輕爬上一個緩坡後,前面出現一座古代城樓似的建築,城樓大書《蜀門》,這意味著一進此門便是踏進川蜀境界;穿過城門停車反向看去,城頭大書《秦關》,這意味著一出此關便是走向三秦大地。在“蜀門秦關”兩向,我們拍照留下我同老伴的“倩影英姿”。路碼表顯示,這裡距上海1803.5公裡。 一入蜀門,便是一個緩下坡。道旁立了一幅巨大的告示牌,其中一句最要緊的話是:“全路段限速20公裡到40公裡,嚴禁超速超載”。初看告示牌,我第一印像是限速太低,因為腳下的路確實很好。前行十余公裡,開始進入米倉山腹地後,我才感覺到蜀門前的告示牌雖措詞嚴歷,但確有當頭棒喝的作用,決不可等閑視之。 隨著山勢上坡又下坡,不久便來到四川南江縣的光霧山鎮。這是一個藏在大山腹地的建築群落,大多是兩三層的新樓,樓前的店招表明幾乎每棟樓都能提供食宿服務。光霧山鎮過去的老地名叫桃園鎮。大概是要推出光霧山這塊旅游招牌,才改名為此。就像九寨溝縣過去的名稱為“南坪縣”一樣。 光霧山景區屬米倉山脈。這裡山高林密,其中紅葉景觀區達580平方公裡。秋分來兮,萬山紅遍,被稱為中國最大的紅葉景區。景區內的“米倉古道”,同“陳倉道”、“子午道”等同為古川陝通道,是北通中原,南接川渝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一帶古跡典故很多。陳倉道即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發生地,而“米倉古道”上的韓溪河則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地方。 我們出發前,在網上看到四川省旅游局同巴中市政府在這裡召開大會宣布“光霧山紅葉節”開幕的消息,時間從2008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網上還發布了許多光霧山紅葉的美麗照片。但眼前的光霧山鎮卻顯得凋零,農家樂們都關門閉戶,小鎮街頭行人屈指可數。但是,公正地講,這裡群山環繞,植被茂密,風光很美,應該是一個很舒適的避暑勝地。我們到這裡的時間晚了一些,紅葉節已落幕多日,只有一些沒來得及褪去的橙黃、桔紅、青紫等雜色點綴在周圍大山的萬綠叢中,讓人聯想到紅葉燦爛時的流光溢彩。我想,在夏天邀約三、五好友到這裡避暑休閑,可能是個不錯的主意。 離開光霧山鎮,把再次光臨的打算納入今後的計劃中,繼續向大山腹地挺進。在以後的幾十公裡的行車路上,我不止一次回想起蜀門前那幅告示的關懷之情。路在大山中穿行,隨著山勢蜿蜒向上,90度直角彎,360度回頭彎時時可見,而路的一側通常是深達百米以上的峽谷,雖然山體植被很好,峽谷裡也滿目青翠,但絲毫不能掩去暗藏的險惡,衝下去肯定命歸黃泉。在一急轉彎處,豎在一塊巨大警示牌,上面說,2008年1月,一輛客車從這裡墜崖,車上51人無一生還……。這就是年初發生“陳家山悲劇”的地方。據新聞報道,南江縣的有關領導還為此而受到處分。但是,雖然路很險,但路況卻很不錯,新修的水泥路面質量很高,路幅很寬,兩車相會足足有余。靠峽谷一邊裝有高速公路上才使用的波紋型鋼護欄,只要嚴格控制車速,遵守交通法規定的“各行其道”,不盲目超車,這條路的安全系數還是很高的。有意思的是,有關部門還在公路險要處置放了用石膏制作的警察像,意在告戒來往車輛遵守交通法規。我們的車速一直控制在20到40公裡之間,說實在的,再快,就是用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了。 老伴不停拍照。照上山的道,照走過的路,照遠方的山巒,照道邊的雜樹……山上的風很大,有幾次我們想停車拍照,風頂著車門竟讓老伴推它不開,只好作罷。在這種情形下,要特別注意車速,以防側滑。請新司機牢記! 老伴拍的照片中,有一張是在太陽照射下熠熠發光的波紋鋼防護欄在深綠色的山體上劃出的蜿蜒山路的軌跡,從中可以體會到山路的險峻,同時也可以想像修建這條山路所花費的巨大財力、物力。 下午4點40分,車到南江。此地離上海1879公裡。我們找到了由原縣政府改制的“金惠賓館”,標准間100元,包兩人早餐,可以免費打長途電話,房間裡設備一應俱全。是此行中性價比最高的住所。當晚,打了三個長途電話分別向上海報了平安,向成都報了行程。 我對南江縣一直向往。60年代初,我剛上高中,在一本刊物(大概是《四川文學》)上讀到四川詩人梁上泉、陸棨等用相互通信的方式交流創作經驗的文章,其中說到他們在南江縣體驗生活時,住在城中心縣政府招待所的小樓裡構思新作,尋句不成對著鋼筆發呆,自嘲為欣賞鋼筆。文章題目忘了,但這個細節卻記下了。想想當年,梁上泉等人無非30歲出頭吧,但在我等學生娃的心目中卻是令人崇敬的詩人。正因為有了這種崇敬和神秘,才使我對他們中間出現的平常人一樣的“賞筆”細節過目不忘。如今,我也走過幾十年的文字歲月,在過去的日子裡,有人請我到大學給學生講課,有刊物約稿,也曾收到一些年輕人寄來的求教書信。在一些人眼中,恐怕也有點“神秘”。然而,我自己才知道自己,原本就是平平常常一個人,正在平平常常走過自己的一生。生活真是美妙無比! 南江縣是著名的紅色老區。一提到四川的通江、南江、巴中三縣,便使人想起紅四方面軍的點點滴滴。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開始長征,在湘江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到四川境內後,以通、南、巴為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以十萬之眾的強大兵力加入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征途。在通、南、巴,李先念、徐向前等一批卓越軍事家開始展現才華,而由四方面軍主力部隊組建的八路軍129師,則在劉、鄧領導下建立了赫赫戰功。 利用尋找晚飯的機會,在南江縣主要街道轉轉。城不大,小汽車不少。特別是出租車,遍街都是。在城裡逛了一圈之後才發現,我們住的金惠賓館就在城中心,莫非,這裡就是40多年前梁上泉、陸棨等幾位年輕詩人尋章覓句的小樓? 2008年11月27日 ——旺蒼多山,唯此一川。急行五日,今日勝利抵蓉…… 南江氣溫很低,早晨發動車時,車頂上已有薄冰。金惠賓館生意很好,小院裡停滿客人的車輛。賓館的早餐也很好,我連喝了三碗粥,四個鮮肉小包。 出發時,車內儀表顯示,車外氣溫1度。一出城區,便成零度。 昨晚研究行程,曾有過到閬中古城然後走成南高速回成都的打算,但因爬武當山留下的腿痛還未消除,決定不再繞道,徑直到旺蒼過廣元直接返蓉。這條路最近,還可以順道去探訪昭化古城——《三國演義》中張飛挑燈夜戰馬超的地方。 出南江城便尋著一塊空地把隨車攜帶的20升油加進油箱。因國際油價大幅回落,帶來的直接效應是沿途油品供應充足(但價格仍一分未減),加油順利。這桶在上海被人懷疑有不良用途的20升汽油終於沒有遇上救急的任務,最後在2000公裡外的南江山路上開始出力發熱。但願今後的自駕游能像本次滬川行一樣真正免除缺油的後顧之憂。 車到旺蒼縣境內,沿途農作物和房頂打滿厚厚一層白霜,山區的氣候真的很冷。一路上還看到許多修路工地,作為拉動內需的投資工程,這裡正在修一條從廣元經巴中到南充市的高速公路。在一處路口,順著來路方向望去,高速公路的高架橋橋樁密密麻麻像樹林一樣,特殊的視覺角度帶來特別的視覺效果,老伴用相機拍下這個景觀。越接近平原,氣溫越高,過旺蒼縣城時,溫度表顯示車外已升溫至10度。 去廣元途中要經過旺蒼縣嘉川鎮。旺蒼多山,唯此處一馬平川、土肥物美,故名嘉川。1975年,我曾來過嘉川,今日故地重游,已人是物非,以前嘉禾連綿、綠水長流的田園風光已被大大小小的水泥建築和混雜著車和人的繁忙公路所代替。 我們擦著廣元的外沿過去,沒有進城去體驗號稱四川北大門的古城風韻。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因北上乘火車走寶成鐵路先後二十多次經過廣元,但每次都未能下車進城。80年代後,飛機代替火車,連路過的機會也沒有了。我想,今後應該找機會到這座武則天出生的城市尋幽釣古、踏訪遺存…… 距廣元城不足10裡,便是昭化古城。昭化古稱葭萌關,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許多有名故事就發生於此。為避免走錯路,我們先從廣元上高速跑了10公裡,然後下高速扭頭回走5公裡,便到了昭化城。進城後大失所望,活脫脫一座重新翻造的“新古城”,連一座完整的民國建築都很難找上。把老城翻新建成旅游景區,這是當前很時興的做法。不僅昭化如此,連大名鼎鼎的湖南湘西鳳凰古城也仍然如此。2008年3月,我們驅車沿烏江順流而下抵達湘西,進入鳳凰城後的第一印像是精細得像人工打造的盆景,山坡上的塔、沱江邊的樓、繞城的牆、觀景的亭……都置放得恰到好處,真不知道古時的鳳凰人是在過日子,還是在玩藝術?總之,多了工藝品的風格,少了山區古城的氣韻。鳳凰城太精巧了,人工雕琢的痕跡濃重得使我失去了去第二遍的念頭。同樣,昭化也是我不會來第二次的地方。 在昭化吃午飯,一份麻辣豆腐,一份粉蒸排骨,一份素菜湯。23元。 離開昭化已是下午2點05分,10分鐘後進入成廣高速。5點18分,抵達成都收費站。一進城,便陷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城市車流中緩慢前進。 在成都府青路立交橋,我們左側出現了成都量具刃具廠廠部所在的那座著名的蘇式大樓。這座50年代中期修建的紅色樓房不僅是中蘇友誼的像征,同時也是成都走向工業化的標志。進入21世紀,曾經是中國三大量具刃具中心的國家重點企業成刃廠,在走過自己的輝煌之後,終於把自己賣給了房地產開發商。當時,有人信誓旦旦表示,這座紅樓將作為歷史標志保留下來。今天,我看見,紅樓頂上的鐘樓已毀掉半邊……而在紅樓旁,原成刃廠的廠區土地上,新建的商品房已拔地而起。 不知為何,我突然想起成都錦江側畔那座重建於明代、拆毀於當代的著名九眼橋。九眼橋所在的錦江岸,自古以來是成都的水陸碼頭。杜甫名句“船泊東吳萬裡船”就泛指這一帶。當年,有關方面為擴路而打算拆橋時,不少知名人士呼吁保護文物。主管城建的女副市長信誓旦旦地表示,政府將在下游數百米處重修九眼橋。後來,大家果然看到拆橋拆下來的古石料被運到下游望江樓對岸堆放起來,都以為女副市長言必行,行必果。誰知道,從此便無九眼橋消息,如今,女副市長已退休養老,她的信誓旦旦大家還記憶猶新…… 2008年11月27日下午6點,在城市車流中擠了40分鐘後,我們終於回到了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家中。 至此,歷時5天,行程2330公裡的滬川之行結束。在家中一落坐,我忽然產生了在2009年初夏從四川阿壩州穿過若爾蓋濕地到寧夏、上內蒙,繞道山西回上海的設想…… 此行費用詳表如下: 加油163升,978.6元,平均每百公裡7升; 過路費742元 住宿費:478元 餐費(自帶食品除外)132.8元 共計:2331.4元。 如果乘飛機,兩人機票1650元×2=3300元 燃油費150元×2=300元 機場建設費50元×2=100元 共計:3700元 簡單比較,自駕游花費比乘飛機節省1368元。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