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新十景——水磨溝風景區
水磨溝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景區地處水磨溝區,距市政府3公裡,面積為36平方公裡,由“六山一河”組成(清泉山、虹橋山、溫泉山、水塔山、雪蓮山、紅山和水磨河)。此乃廣義之水磨溝景區,今天我們要去的是景區的主體——水磨溝公園。公園地處清泉山,山腳即為水磨河。水磨溝的泉水資源很豐富,大小泉眼不記其數,這些泉眼流出的水逐漸彙流成水磨河,早在1733年,清政府為解決駐軍面粉及糧食加工之需,花費240兩銀子購買水磨兩盤,在此處磨面,水磨溝由此而得名。1901年清廷貴族大臣載漪、載瀾兄弟二人流放烏魯木齊,從新疆國庫支出數萬兩白銀,先後修建了“蕭曹亭”、“依鬥亭”、“古戲台”等景點。此後,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來烏魯木齊都要在水磨溝駐足息憩並留下許多優美詩篇。家門口沒有直達水磨溝的車,得坐153路在軍區總醫院站換乘34路。而由我家到軍區總醫院只有兩站路,和兒子安步當車,10分種就到了。乘34路車在水磨溝站下,也就半小時(包括堵車時間)。下車往回走,十字路口左拐,前行百米左右,就到了景區的大門。進入大門,首先看到的就是水磨河。這是一條溫泉河,冬日也不結冰,水流潺潺,水草叢綠。在這兒拍片的攝友還真不少。看看人家長槍大炮的,咱這小長焦還真羞於出手了。在這兒構圖、取景還是相當不錯的——小橋流水,水霧繚繞,岸邊積雪朵朵,水中青草萋萋,居然還有錦鯉。太稀罕了!只可惜自己的攝影水平太低。過小橋,左手邊有一黑黢黢的塑像,看看手裡端著的標志性煙鍋子,就知道是紀曉嵐了。此處還有一建築——接官亭。沿小道上行,翰文嶺就出現在了右側的山體上。翰文嶺在《辭海》的解釋為“文翰薈萃的所在”,全長360米,分三期建成:
一期建於1999年,收集了清代史善長、李根源等一批文人墨客游玩水磨溝時留下的詩,其中就有紀曉嵐的名詩:“界破山光一片青……只向將軍借幔亭”。選用不同形狀的花崗岩,鑲嵌在山壁之間,再將詩詞刻於花崗岩之上。
二期建於2000年,除古詩外還有“買”煉鐵、香妃出浴、農夫澆地等。古詩配畫以浮雕的形式展現。還收集了伊犁、阿勒泰、巴裡坤等全疆八大著名岩畫的臨摹微縮圖,也以浮雕形式鑲嵌在翰文岒的岩壁上,根據古詩意在翰文嶺二期還增設小橋、溪水、仙洞等配套的園林作品。三期建於2001年,是翰文嶺一、二期的延續,也是翰文嶺總體工程的重要景區,它是南北長約80米,東西縱向坡長約60米,總面積近500平方米的一幅漢白玉浮雕。反映的是當年王震將軍在水磨溝建的三個第一場景。這三個第一分別是:全疆第一個棉紡織廠——七一棉紡織廠、第一個發電廠——葦湖梁發電廠、第一個煤礦——六道灣煤礦。浮雕對面是一個棋盤廣場,據說是一盤無解的棋。清泉山中部的半山腰,就是清泉寺的所在了。清泉寺是1988年開始籌建的,到2000年陸續建成了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山門和左右廂房等初具規模的漢傳寺院建築。2001年8月,烏魯木齊市民委、烏魯木齊市佛教協會與西安市民宗局達成協議,將西安大慈恩寺以寂仁法師為首的僧團正式禮清入住清泉寺。由山腳拾階而上,有80多級台階,台階很陡。是不是有高山仰止的意味在裡面呢?進山門,第一重殿是天王殿,供奉的是彌勒菩薩,左右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像後供的是韋馱菩薩。也算是進了不少的寺廟了,今天才知道繞佛是要按順時針方向行進的。過天王殿,再上20多級台階,便是一個還算開闊的院落,正面是大雄寶殿,左邊是地藏殿,右邊是觀音殿。大殿後面,應該是外牆上吧,嵌有一佛龕(是這麼稱呼的吧),裡面供著關公,兩扇木格玻璃門罩著,鬧不清關公和佛教有什麼干系。在老君廟(道觀)的財神殿裡見到過關公,是一文兩武三財神之一,好歹也還是在廟堂裡供著的呢,怎麼到了這兒就淪落到牆上去了。大雄寶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三尊主佛,主尊兩側是文殊、普賢兩菩薩,殿內的東西兩側供十八羅漢,主尊佛座板壁的背後是觀音菩薩。出得寺來,繼續尋幽訪古。蕭曹亭不過爾爾,就是一長方形的亭子,與先前看過的介紹相去甚遠,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觀景不如聽景。其實這清泉山也就一小山梁,一會兒就到頂了。山頂有一度假村,名曰:豐澤園,掉轉頭往回走。山上的林木還是很稠密的,但都是些小樹,應該是這些年綠化的結果。污染情況不算嚴重,至少雪還是白的。下了山,沿小渠往回走(就是水磨河啦。公園裡的這一段,依我看稱其為渠更合適)。見一水磨坊,曰:八仙磨,一看就是山寨版的。看過介紹得知是在1992年,由水磨溝區政府出資興建的,仿古式鋼架結構,屋頂為人字形,據說原先是鋪著稻草的,四周牆壁也以白樺樹皮裝修,如今稻草和樹皮已了無蹤影。磨坊內有兩個直徑分別為1.5米和4米的仿古木輪水磨,這應該是公園裡緊扣主題的一款仿古建築了。至此,公園的主要景點就已經轉得差不多了。還是有點失望,特別是那個叫“今世緣”的景點。也不知道公園的設計者們在公園主題上是如何定位的,在這兒搞這麼個人造景觀,實在是不知所雲。還有“香妃出浴”,史實的真假暫且不論,果有此事的話,也該是在溫泉吧(現如今的溫泉療養院,距此地不遠),擱在這裡怎麼都讓人覺得有點牽強附會。說到底,還是因為烏魯木齊是個沒有多少歷史的城市。反映在公園這樣的人文景觀上,就表現出少了些積澱,多了點俗氣,缺乏的還是底蘊。

(景區大門)
※※※※※※※※※※※※※※※※※※※※※※※※※※※※※※※※※※※※※※※※※※

(水磨河)
※※※※※※※※※※※※※※※※※※※※※※※※※※※※※※※※※※※※※※※※※※※

(公園一角)
※※※※※※※※※※※※※※※※※※※※※※※※※※※※※※※※※※※※※※※※※※※

(大雄寶殿)
※※※※※※※※※※※※※※※※※※※※※※※※※※※※※※※※※※※※※※※※※※

(水磨坊)
更多照片請登陸我的博客:http://ghh1006.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