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北之旅終於成行了,晉北的文物古跡,尤其是中國最早的木結構寺塔,是我期盼已久的儲備景點,由於遭到突然變故,原定今年五月成行的晉北之旅最終在十月初得以完成。這次游程的組織既不是自由行,也不是跟團行,而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自我組團行,因為有十人出行,所以就委托一家旅行社,包全程用車、住宿、景點門票和導游。游程景點根據我制定的線路走,不進任何購物點,就餐自理,報價人均5821元。由於今年國慶節放假日期為9月29日至10月5日,所以出行日選在9月29日。第一天(9月29日):早上8時05分乘坐上海航空公司FM9163航班飛離上海虹橋機場,10時10分飛抵太原武宿機場。出了機場就見到前來接機的導游,旋即上車。出了機場就上了高速公路離開太原一路向北,在忻州下高速到忻州城裡吃了午飯,然後再上高速到代縣下高速,進入代縣城開始了今天的游覽。14時30分到達邊靖樓,邊靖樓坐落在鬧市中心,實際上就是代縣的鼓樓。遠遠望去這是一座氣勢宏偉的木結構建築,由於代縣不是旅游熱點地區,所以邊靖樓大門緊閉,敲開售票處的小門,一位中年婦女賣了票拿起鑰匙就去開門。上樓的門在樓的側面,隨著嘎嚓一聲邊門打開,一道長長的歷經滄桑歲月的台階展現在眼前,台階由青磚豎向排列而成,邊沿早已失去了磚塊原本堅硬的棱角。

(邊靖樓)走進大殿,這才感受到真正的氣勢不凡,空空蕩蕩的大殿裡只有粗壯的圓木柱高高的支撐起屋架。從室內的木梯上了三樓,整個代縣城盡收眼底,連綿不斷的五台山西部余脈橫亙在正前方,西北處的阿育王塔的圓錐塔挺立在城中,儼然屬於高層建築。下了樓,15時15分出了代縣去雁門關,從代縣到雁門關可以走208省道從南面直達,但在車已經開了好長的一段路後,被路人告知過前方山口的路只有小車才能通行,像我們這樣的中巴車過不了。駕駛員無奈只能回頭上高速公路,到雁門關的北面下高速,此時已經是16時30分,花去了整整1小時一刻鐘。在208國道上開了一小段路,16時45分來到了雁門關售票處,買票進入後還得走一段上坡路然後才能抵達關口。代縣的南面是五台山余脈,北面則是恆山余脈雁門山,雁門關就建在峻拔的雁門山脊上,這裡群峰挺拔、地勢險要。站在城樓上,望著關外,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7時30分下了關口,結束了今天的游程,重上高速直往大同而去。根據今天的行程計劃,如果不到忻州下高速吃午飯,而是直接到代縣用餐,如果看完邊靖樓後沒有在208國道上往返。本可以將大同市內的景點游覽完,或是半道上去一下應縣木塔然後再進大同,但現在來不及了,進了大同已經天黑了,就直接到賓館入住,我們入住的是大同火車站廣場北側的紅旗大飯店。第二天(9月30日):上午游覽市內景點,7時45分來到了九龍壁。當年的代王府已經全無蹤跡,只留下巍峨壯觀的九龍壁端坐在鬧市中央,栩栩如生的九條龍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個個張牙舞爪,像征著威嚴,像征著權勢,這才是真正龍的傳人。拍了照片後就前往近在咫尺的華嚴寺,8時整先到下華嚴寺,這裡有早就上了郵票的遼代彩塑,進了薄伽教藏殿,在導游的指點下,找到了那尊70分郵票上的合掌露齒菩薩,塑像體態裊娜,婉麗動人,一千年前的彩塑至今依然色彩分明。出了下華嚴寺去上華嚴寺,兩寺原為一個整體,現下華嚴寺辟為大同市博物館,所以將兩寺分隔了,要繞出大門從路的另一邊進上華嚴寺,寺內的主要看點是大雄寶殿,這座近九百年的大殿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佛殿之一。8時35分來到善化寺,寺的山門外正在施工,正門照片要通過工地的柵欄才能拍到。如果說華嚴寺是以單棟建築稱奇,那麼善化寺則是以整體建築群為特色,前有山門,中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現在正在重建,右為普賢閣,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離開善化寺就直接驅車前往雲岡石窟, 9時40分來到位於大同市西的雲岡鎮,停車場的車停的滿滿當當,景區裡也是人頭攢動,我們從第五窟順序看到第二十窟,看著雲岡石窟,自然而然的將它同龍門石窟作比較,從整體規模上,雲岡好像比龍門石窟大,第5到第13窟艷麗的彩繪也是龍門所沒有的,但比較兩座最大的佛像,我還是更喜歡龍門的盧舍那大佛的端莊秀麗。11時離開了雲岡石窟就結束了大同游程趕往應縣吃午飯,從雲岡到應縣一個半小時,就在應縣木塔旁的餐館吃了飯,13時15分進門參觀。我一直很心儀這座中國最高大的木結構古塔,現在僅開放到二樓,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閉門謝客了,通過窄窄的樓梯登上二樓,看見一側地板已經嚴重的向外傾斜,真為這棟寶塔擔心。在二樓繞塔一周,遠眺應縣的全景,心曠神怡。14時出了大門上了車就去了渾源縣,15時到達渾源的第一個景點渾源圓覺寺磚塔,磚塔在一條民巷內,大院正門掛著晉劇院的牌子,原來磚塔是屬於圓覺寺的一部分,整個寺廟的木結構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毀掉的,只留下這座金代的磚塔流落在民居裡。出了圓覺寺磚塔一拐彎就來到了永安寺。

(渾源圓覺寺磚塔)
這是一個鮮有游客的地方,空蕩蕩的寺院內既沒有香火也沒有香客,看門人接待了我們之後才打開寺內的主殿傳法正宗殿,此殿為元代的木結構建築,殿頂上全都覆蓋著彩色琉璃瓦。大殿內四壁繪滿彩畫,畫面色澤絢麗,上面有各式各樣的人像造型。

(渾源永安寺傳法正宗殿)
結束了渾源縣城內的兩個景點的參觀,16時來到了懸空寺,大名鼎鼎的懸空寺今天是人山人海,從上石階開始排隊到走進寺院用了整整半個小時,不過所花這些時間還是非常值得的,終於看到了最奇妙的木建築,終於登上了最獨特的寺廟,隨著人流往前走,也分不清哪個殿與哪個殿。先照個像回去再分辨,這就是節假日出游的遺憾之處。從窄小的樓梯口下來,17時30分結束了懸空寺的參觀,原本今天安排在五台山住宿,但由於恆山還未來得及去,所以臨時決定住在渾源,於是在渾源縣城內找到華泰大酒店,由於適逢國慶節,所以此酒店也是游客盈門。在縣城內吃了晚飯就回酒店休息。第三天(10月1日):7時30分離開酒店,一刻鐘後到達恆山腳下。買票後驅車到停旨嶺停車場,然後就乘纜車上山。下了纜車首先經過的是九天宮,小小的門洞小小的殿堂。接著來到貞元殿前的台階,抬頭仰望貞元殿高高在上,爬上去確實很費力,貞元殿是這一帶道教建築群中最大的一處。出貞元殿不用回頭,走石階下去往前走就是會仙府,會仙府是建在山凹洞中的建築。出會仙府右手邊有一條山路可上恆山的主峰天峰嶺,但是上山道口安裝了一扇鐵門,門上掛了把鐵將軍,於是打消了原本登頂的念頭,到對面的寢宮看了看就乘索道下了山,在索道下站邊上有一條上山的步行道,往上走不多路就能看到那蒼勁有力的“恆宗”兩字。10時45分車子離開停車場下山往五台山而去。12時45分到達鴻門岩,這裡是進五台山北線公路和往北台及東台的交叉口,這裡停了好些車,過後才知道原來從9月29日開始,政府將五個台給封了,理由是確保節日安全,真是豈有此理。所以許多車在此無可奈何,我們接下來的兩天准備要登五個台的,當時真擔心能否成行。緩緩的開過車群,13時整來到了北線進山收費站,又是一片節假日的景像,排了隊買了票,一路開往台懷鎮,車過碧山寺公路上的交通就擁擠起來,接下來的兩天台懷鎮前的這條路一直處於這樣的飽和狀態。慢慢吞吞開到鎮上吃午飯,完事後就開到台懷鎮寺廟群西側的上山公路,然後從背後繞到菩薩頂,接著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游覽。15時15分開始游覽第一座寺廟菩薩頂。節日的菩薩頂人山人海,由於我們是從上往下走,所以先進後院,為了看大銅鍋,還得排隊擠進廂房。菩薩頂的大殿從後向前依次為大文殊殿、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大文殊殿前有一座康熙御筆“五台聖境”的石牌坊,天王殿前有一木牌樓,中門大匾上有康熙御筆 “靈峰勝境”四個鎏金大字,木牌樓往下就是108級石階。站在石階上,五台山的標志大白塔赫然在目。順著台階往下走,台階盡頭的左手邊就是廣宗寺,此時為15時45分,山門殿緊靠路邊,門口匆匆看過就繼續往前走。10分鐘後經過圓照寺,大門虛掩也沒有進去。16時整到達顯通寺,沿顯通寺中軸線依次為觀音殿(匾額為乾隆題的霞表天城)、大文殊殿、大雄寶殿、七處九會殿(無梁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藏書殿。顯通寺不愧是五台山的“祖寺”,各座殿宇與眾不同,大雄寶殿的屋頂從外表看就氣度非凡,無梁殿和銅殿在寺廟建築中更是別具一格。在顯通寺看了整整一個小時,在鐘樓處出顯通寺,17時從東門進入塔院寺,近距離看到了五台山的標志大白塔,塔院寺內其他比較大的建築還有藏經樓和稱為大慈延壽寶殿的大雄寶殿。整個寺廟布局不像其他寺廟那樣中規中矩,這可能和塔院寺是從顯通四分離出來自成一寺有關。17時20分來到羅睺寺,羅睺寺內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和藏經閣,天王殿前的唐代石獅和藏經閣中的“開花見佛”是羅睺寺的主要看點。出了羅睺寺,客車在外等著,上車往南開不遠就是殊像寺,18時下了車走上台階進入殊像寺,殊像寺的文殊殿內有一尊文殊菩薩騎狻猊的塑像,號稱是五台山台懷鎮諸寺中最高的一尊。出了殊像寺就結束了今天的游玩,緊接著來到殊像寺南側的“一盞明燈”素齋館吃晚飯,晚上入住台懷鎮南龍泉寺斜對面四星級的五峰賓館。第四天(10月2日):原定今天的行程是上五個台頂。但由於政府發布的命令,眼看著登不了台了,正在盤算著早一天離開五台去游玩其他什麼地方,後來導游說她搞定了一輛車能帶我們上東南西中四個台,看來在一些地方,沒有錢和權搞不定的事,哪怕面對的是政府的命令。我們8時30分乘著當地的中巴車離開賓館先去東台,穿過仍然擁擠的台懷鎮,出了北線收費口,9時15分來到了鴻門岩。這裡往東上東台,往西上北台,往北就是通往大同的公路了。我們在鴻門岩下了車,這裡又有另一幫人把持著上東台的路口,有兩輛中巴車在此駁運,我們必須換乘他們的中巴車才能上台,等了好一會兒,駁運的車子才從山頂下來,9時50分終於來到了東台頂。台頂有一座六邊形的簡樸寺廟------望海寺,近年還新建了一座較為壯觀的望海樓。站在東台上朝西北方向能清晰的看到北台的寺廟,通往北台的山路像一條白色的飄帶蜿蜒曲直的灑在山坡上。在台頂等到駁運車下到鴻門岩,此時已經11時了,再換上中巴車到台懷鎮吃午飯。

(五台山東台)
吃完飯往西台而去。車子往南經過萬佛洞向西拐彎,經過龍泉寺,12時35分來到了金閣寺不到一點的一個分叉口,這裡再往前經過金閣寺、西線收費口就可上南台,而往右拐就是上西台和中台。我們的車子在拐角處停下,這裡又出現了一撥地頭蛇。在政府封山的令箭下,他們將通往山上的道路用推土機堆出一條路障,然而卻在邊上留出了一條窄窄的通道,一輛安徽牌照的普桑車在沒人的時候越過通道上了山頂,我們到的時候安徽車下山正好被村民逮個正著,為首的騎著摩托車的頭目蠻橫的說安徽車把他們的“路”給損壞了,要安徽人修路,安徽人說他們沒有工具怎麼修路,賠點錢算了。頭目很冠冕堂皇的說只要你們把路修好了,我不要錢。但安徽人實在沒辦法修路,那頭目就開價一千元,並堅持不還價。安徽人找到了攔在路上的機動三輪車的駕駛員求情,說給兩百元,那開三輪的老頭向頭目彙報,頭目看似勉強答應,老頭從安徽人手中收下兩張百元大鈔交給頭目,然後移動三輪讓開一條通道,安徽車得以離開。我們在邊上目睹了這一場景的全過程,心想我們的車已經搞定了這幫人,應該不會有問題吧,所以像看戲的旁觀者,並且還有絲絲地得意,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吧。事與願違,我們的中巴車試了好幾次就是過不了那高低不平的通道,駕駛員建議我們先上南台,然後回來時在金閣寺門旁邊有一條路可以繞過路障。於是掉頭上車往南開,在三岔口,看見騎摩托車的頭目正同一個女人在一起,而這個女人剛才還在幫安徽人求情,我還以為她是安徽人車上的,原來是地頭蛇一伙的。出了西線收費口左拐准備上南台頂,此時為13時30分,一條路障又橫亙在路中央,又一伙人把持著掘開的一條通道,我們的車由於已經搞定,所以在他們的指揮下晃晃悠悠的過了這道坎。此後一路暢通,13時45分到達南台頂。台頂建有普濟寺,較早的建築有供奉彌勒佛的天王殿、石窯洞和普賢舍利塔。由於南台在五台中獨處南邊一隅,所以在此望不到其它諸台。下了南台回到進南台的路障處,看見在中西台路障處收安徽人買路錢的頭目騎了摩托車在此坐鎮,原來兩邊都歸他管,當然我們的車他還是放行的。在南台下來的路上,碰到一位徒步的和尚,得知我們准備去中西台,就請求搭我們的車去金閣寺,我們的司機正打算從金閣寺繞過路障上中西台,所以就答應了這位和尚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又要求該和尚到金閣寺後同寺內主持商量開邊門讓我們通行。這雙贏的買賣就這樣談成了。14時40分來到了金閣寺的山門殿(天王殿)前,我們的車是直接從岔路開上金閣寺,所以沒有從公路邊的牌樓爬108級台階上來,山門殿的左側有一扇鐵門,大門緊閉留了扇小門供人進出。我們先進寺廟參觀,駕駛員去寺內商量開大門借道事宜。金閣寺同一般寺廟布局不同,分前後兩院,中間以樓殿分割,前院有觀音殿,後院有大雄寶殿。五台山最高大的佛像千手觀音銅像就在觀音殿內,觀音殿的重檐歇山頂建築也比一般的觀音殿顯得宏偉高大。樓殿的設置也與眾不同,下層是十九眼石砌窯洞,用作僧舍。下層窯洞的中間一眼窯洞內砌有石台階,可通向上層樓殿和後院。上層十九間木建築房間,供奉著佛教、道教、華夏祖先等各位塑像,別具一格。後院的大雄寶殿內天穹上懸掛著眾多菩薩塑像,色彩艷麗栩栩如生。走出金閣寺,得知上西台的事沒談妥,原來金閣寺主持怕得罪當地頭目,拒絕了開邊門的請求,而門的另一邊停著另一輛中巴車,司機是個滿臉橫肉的當地人,號稱山上的路他出過錢都歸他管,別人的車別想進入,導游就同他談起了價錢,談妥後讓與原先中巴車的司機等著,我們則坐橫肉司機的中巴上中台和西台。15時40分到達中台,中台上有文殊殿、大雄寶殿和石砌舍利塔,不過都是現在的建築。站在中台上能北眺北台,西望西台。離開中台有一條坑坑窪窪的山路直接到西台,在這裡看到了一處驢友和信徒借宿的僧舍,16時30分到達西台,這裡碰到了好些徒步登台的驢友,其中兩位向司機問路的還是結伴的小女孩,精神可嘉啊!西台上殘存石窯洞建築法雷寺,也有現代修建的文殊殿和文殊塔。站在西台上能清晰地看見中台。離開西台就下山回家了,途中接受了一對來自廣州的年輕伴侶的搭車,他們已經徒步走完了四個台,准備明天登南台,對比他們真感嘆歲月不饒人啊!17時30分來到了中午時遇到的路障處,不知什麼原因,一輛大鏟車正在清除路障,我們換上了原先的中巴車,導游同登台中巴車的橫肉司機在車下大聲爭吵著,後來知道司機的要價太高,超出了前輛中巴車司機退回的部分,這樣就超過了導游原先的預算。乘了兩次不同的中巴車,我發現這兩輛五台山的客車都有一個特點,車輛的牌照號碼同車身上塗漆的牌號不一樣,這種車這麼堂而皇之的沒有人管?直接到台懷鎮上吃晚飯,然後回五峰賓館休息。第五天(10月3日):8時30分離開五峰賓館,8時50分乘纜車上黛螺頂。黛螺頂是熱門景點,節假日照例是熱鬧非凡,站在黛螺頂往下看,大智路上人頭攢動,整個台懷鎮一覽無遺。黛螺頂中軸線上由西向東依次有牌樓、天王殿、旃檁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寶殿,五文殊殿檐台左側裡有一塊乾隆御碑。沿著大智路的1080級台階而下,途經上善財洞和下善財洞。10時20分到達山下的一個很大的停車場。今天台懷鎮上的車比前昨兩天少了很多,10時25分就來到了鎮北的碧山寺,相比此前參觀的寺廟,碧山寺清靜了不少。碧山寺前後院間建有圍牆和院門,前院有天王殿、雷音殿、戒壇殿,後院有藏經樓,因供奉著彌勒佛,所以也稱彌勒殿。那座珍貴的緬甸玉佛供奉在戒壇殿內,大宋宣和年間制的大銅鐘懸掛在的一側。它是五台山寺廟中鑄造時間最早的法鐘。碧山寺號稱十方普濟禪寺,凡是出家僧尼和居士信徒到了碧山寺,一律免費食宿,任何人無權逐客。但是我觀察到天王殿背面韋馱塑像手中的降魔杵豎著插地的,而不是接受僧客雙手端著的,不知其中是何緣由。就在參觀就要結束時,一位僧人在五觀堂前敲起了懸掛著的一根長長的木魚,僧人開飯了,我們也要出去就餐了。照例在台懷鎮上午餐,下午12時來到了鎮南的普化寺。普化寺為五台山建造較晚的一座寺廟,它的特點是用石與磚砌成的照壁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長的照壁。普化寺的中院內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三佛殿。原先後面還有玉皇閣,1967年是被後面山上的泥石流衝毀,2000年重建時,因有專家發現普化寺背後的山脈形似臥佛而將此建築命名為臥佛寺,在我看來這是一座最名不副實的臥佛寺。離開普化寺繼續往南,12時45分來到了佛母洞的山下停車場,這時兵分兩路,我和王康華從1080級石階往上走,其他人則騎馬從台階旁的土路迂回而上,差不多同時到達騎馬終點,然後再一起爬一些台階就到了佛母洞前。佛母洞其實是一個只有很小進口的一個小山洞,所以要排隊一次進出,到了洞前人必須橫臥著扭動身軀才能匍匐進入,由於我家三口都很苗條,所以一行人就我們三人鑽進洞內,洞內也不大,僅能容納五六個人而已,然後再從原路鑽出洞外,名曰進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復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歡樂幸福。既然如此那就買兩串鞭炮慶賀一下吧。然後一路下山,15時10分回到車上。15時20分來到了南山寺,南山寺依山而建,所以進南山寺要走一條靜靜的上坡道,然後還得爬108級石階。由於山勢高低錯落,所以不像平面寺廟中軸線建築層次分明,在南山寺總感覺一直在登高,上三層的佑國寺各處都有許多精美的石雕,站在佑國寺最高處的平台上,五台山連綿的山脈展現在眼前,這裡也是一個登高望遠的絕佳之處。16時40分來到了龍泉寺,龍泉寺有兩處石雕相當精美,一處是位於剛進門時的青磚大照壁上,另一處就是聳立於一百零八級石階之上,山門之外的那座精美絕倫的漢白玉石牌樓。今天下午從普化寺到南山寺再到龍泉寺,都是石雕藝術的展覽館,而且一處比一處雕刻得更細膩。龍泉寺的主院內縱向布列著三座大殿。前為天王殿,中為觀音殿,後為大雄寶殿。在照壁旁有一條小徑,走不多路就可看見號稱是龍泉的泉眼,好些人拿著瓶子在灌水。17時15分結束了今天的參觀,然後去台懷鎮晚餐,餐後回酒店休息。第六天(10月4):在酒店用過早餐,8時30分出發離開台懷鎮踏上前往太原的路途。從五台山到太原,最近的路程應該走西線出口,經清涼寺然後到豆村,佛光寺就在豆村附近,正好看完了再去南禪寺。但是今天交通部門為了安全的原因,這條路只限小車通行,中巴以上的車必須從南線出山。我們的駕駛員起先想借口到清涼寺去,仍然走西線,但也被禁止通行,無奈只得繞路。從南線經石咀一直到茹村三岔路口,這裡往東不遠就是五台縣城,往北就是西線下山路,佛光寺就緊靠豆村北面,不料今天往右拐去的路也被封掉了,看來佛光寺是去不成了,留下點遺憾,以後有機會再來將佛光寺、尊勝寺和廣濟寺一並補掉吧。繼續行車經過五台縣城未作停留,繼續往前到東冶鎮,然後往北拐入一條小路,清一色的水泥路路況非常好,不像以前了解到的那樣難走。10時30分到達南禪寺,終於來到了這座中國目前留存的最早的木結構的建築。南禪寺大殿平時大門緊鎖,有游客來時才開,裡面陳列著許多塑像,遺憾的是塑像前用鐵柵欄攔得嚴嚴實實,不大的空間裡看上去顯得很壓抑。看門人等在邊上,一待游客走出大殿立馬鎖門。出門後圍繞著大殿前後左右慢慢觀賞,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女學生可能是在做研究,一邊看著屋檐,一邊用手機詢問著具體部位的可看之處。南禪寺就一座大殿,所需時間不長,10時55分就離開了南禪寺。

(南禪寺大殿)
車往忻州方向前行,11時15分到達定襄縣城不到一點的閻錫山舊居,這裡的李一氓題詞為閻錫山故居,但景點介紹上都用舊居,據景區講解員介紹宣傳部門對下的統一口徑還是舊居,其間的文字奧妙盡顯吹鼓手的用心良苦。一圈看完後好奇的問講解員閻家後人是否來過,答曰據外電報道,前幾年閻家嫡系後人來到定襄後自購門票回了趟老屋,因為沒表明身份,所以也就不作為官方制作的統一宣傳口徑中的材料了。12時20分離開閻錫山故居去忻州城內吃午飯,然後上高速公路往太原。15時50分到達晉祠。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只游覽了晉祠的中部,也就是自水鏡台起,過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梁,至聖母殿這樣的一線。這一線集中了晉祠的“三寶”和“三絕”,即魚沼飛梁、獻殿、聖母殿三寶;周柏隋槐、聖母殿內宋代的彩塑、難老泉三絕。看完三寶三絕然後再到邊上的王氏祖祠去為作為王家後人的麗娟留了個影。晉祠真不愧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博覽館,除了三寶三絕外,水鏡台式樣別致的建築,金人台的鐵人鑄像,飛梁橋東的一對鐵獅和一對石獅,聖母殿前廊柱上的八條蟠龍,都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17時15分離開晉祠去太原市區吃晚飯,然後趕往飛機場,乘上海航空公司FM9162航班飛離太原武宿機場。22:45飛抵上海虹橋機場。結束了這為期六天的晉北六日全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