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綿山風景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崖不懸、無岩不絕、無洞不幽、無道不險、無樹不古、無水不秀、無泉不甘、無景不美;集“奇、絕、險、秀、美於一身。
為此,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乘車來到綿山。當我乘車
進入綿山的那一刻,我的心頓時敞亮了起來,似乎一切在心中都是虛無飄渺的。那九曲十八彎的綿延山路猶如一條在風中飄揚的彩帶,而我正在這彩帶上;那凶險似劍的山脈從我的身邊匆匆移動著,似乎在躲避我;從那深邃的溝谷裡傳來潺潺的流水聲,似乎有人在那裡竊竊私語。
觀綿山之景,最吸引我的要數中岩絕壁的蜂房泉、橫掛懸崖的天橋、崔懸鐵嶺的鐵索嶺及那岩中有岩的抱腹岩。
蜂房泉是一處罕見的懸泉奇觀,遠觀這裡從絕壁處倒掛數十個苔蘚茸結的石乳,泉水不斷從是如中流出,千線萬滴、時急時緩,如珍珠斷線落在池中,濺出無數水花,發出叮咚的樂聲,宛如琴弦彈奏出的山水清音。
天橋,仰望山勢,就像一條白龍飛宇懸崖中間被這裡的景觀吸引而不肯離開。漫步與天橋之上,俯瞰下方,雲在腳下飛,使人有平步青雲飄飄欲仙之感。
鐵索嶺,是由抱腹岩懸於岩頂的,攀岩於上時背向萬丈深淵,面向摩天山嶺,手抓鐵環,沿斜坡攀援而上,其驚險程度絕不亞與華山千尺幢。
抱腹岩,形如兩手抱腹,岩洞大的驚人,一兩萬游人在此游覽而不顯擁擠,岩內建築分上下兩層,真所謂岩中有岩,洞中有洞,上層絕壁路斷處,都有木棧道溝通,人行其上往外看,確實有洞天福地的感覺。我來到這裡時正逢有人祈福掛鈴。站在岩下,可以看到陡立的岩壁上有無數系著紅繩的掛鈴在風中擺唱。專業的掛鈴人從岩頂的五龍松僅以一根繩索凌駕於絕壁之上,如猿飛行,穿梭自如,當降到半空時,利用前後晃動的慣性,將人悠進洞內,再用鐵鉤鉤住頂壁,打進楔樁,泰然自若地系好銅鈴。掛完後,掛鈴人燃放鞭炮,地面上鑼鼓齊鳴,掌聲雷動,一派莊重吉祥的氣氛,令人驚嘆不已。
我之所以為這些景色而痴迷,只是為那懸崖驚險而動容,更為那懸崖上的生命及行人的頑強與勇敢而驚魂。險絕的懸崖可以被人們注入藝術的靈魂,在驚嘆之余不禁心懷感動。人類能以剛強迎接巨浪,又能以柔美征服懸崖。
美,無處不在,懸崖上的芭蕾,讓我情系綿山。黃昏下的山崖比淪陷的落日更顯深沉,夜就要降臨,月光星輝是否也會在崖上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