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啟程為了既能避開十一的旅游高峰期,又能避免和孩子們的嬉鬧參合在一起,我們特意選擇了10月7日出門(十一後)。我們全家游覽了湖南著名的景點---張家界、鳳凰城,還到猛洞河漂流。張家界奇異秀麗的山巒美景、鳳凰城古樸醇厚的湘西風情,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由於這邊沒有直達張家界的航班,只得在長沙轉過來。我們先坐飛機到長沙,然後從長沙轉汽車過來。7日晚上到達長沙,就住在民航酒店。
10月8日至10日 張家界
8日清晨,我們據去了長沙西站坐上8:30到張家界的車,經過大約4個小時的車時我們到達了張家界汽車站。張家界導游陳彬(原在網上談好的)就在汽車站舉寫有我們名字的牌子在接我們。接到我們後,因為帶著行李,(兩天更換的衣物)小陳幫我們叫了輛小面包車。(線路車每人十元)不到一個小時便到了“張家界國家森林”的正門口。
國家森林公園的門票每人248元,兩天內可連續出入,進門時票務員會讓你將拇指摁在顯示器上,出門後再次進去時,除出示門票外還需核對指印。在小陳的安排下,我們將行李交給了當地的農夫,由他們負責把行李送到我們住的客棧(每件20元)。
進入景區我們直接踏上了“金鞭溪”觀賞的行程。
金鞭溪 位於森林公園的東部,自老磨灣至水繞四門,全長15裡,因溪畔的金鞭岩而得名。沿溪而建的小道修建工整且干淨,一路漫步一路看景,很是閑逸。
金鞭溪的兩邊千峰聳立,千姿百態,樹木繁茂,濃蔭蔽日。溪水穿行於深壑幽谷之間潺潺而進、琉璃飛瀑,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同生共榮,構成極為秀麗、清幽、自然的生態環境。稱其為“最富有詩意的溪流”毫不為過。
小陳嘴勤,邊走邊介紹:這裡是“金鞭岩”,那兒是“神鷹護鞭”,這兒又是“劈山救母”、“雙龜探溪”、“秀才藏書”等等。其實,這些景點的名稱無非是制作者的“牽強”而已,不過,假此一說,也確實增加了旅游者觀賞的興致。
走走停停三個小時左右,完成了金鞭溪的游玩,倒也不覺得太累。期間,公園還不時地安排游客休息、購物包括癮君子吸煙的場所。有意思的是,每當休息的時候,總會有三三倆倆的土家、苗家美女主動邀請和游客合影,遇到稍露遲疑的男士,必會生拉硬拽。
下午三點多鐘,來到水繞四門,完成了預定的項目。在小陳的安排下,坐公園免費巴士,到百龍電梯坐電梯上袁家界,袁家界是一個必去之處。這裡可清楚的看到高達千米的巨大岩壁,將所有的景物擁抱在懷裡。向著石林的岩壁折成一道道縐折,岩嘴、岩灣、一伸一縮,形如折扇鋸齒。在山腰海拔900多米的岩檐上,有一條彎曲而又平坦的游覽小道。沿著小道,一步一景,是天然的游覽路線。沿途最值得贊美的是“天下第一橋”,所謂天下第一橋是兩座山峰被一條長廊連在一起,形成天然橋洞,平時吞雲吐霧,氣勢壯觀雄奇.橋面寬約兩米,長20余米,絕對高度350米。橋上蒼松挺拔,橋邊古藤垂掛,橋下深不可測。這裡是張家界風景一絕,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 。
接著我們就坐車去預定的客棧。
第二天(9日)匆匆地解決早餐,開始新的一天的旅程。
我們坐車到天子山游覽西海、賀龍公園、
石船出海、御筆峰、仙女散花等。千座山峰兀立雲霧中,峰巒層列,猶如仙景。先到賀龍公園。(賀龍故居所在地)說是賀龍公園,其實是天子山的至高點,在此極目,可將群峰一一收入眼簾:這裡的峰石與別處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入眼簾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筍,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連綿萬頃,給人以層巒疊嶂的磅簿氣勢與恢宏大觀。
最神秘的原始大峽谷——神堂灣,土司王閱兵之處——點將台。中餐後去張家界最好看的景區——楊家界:看金雞報曉,過三道鬼門關,闖烏龍寨土匪窩,於獨立石柱上看楊家界府衙——天波府,觀賞四大城牆。穿過一條原始捷徑——去感受楊家界又一條絕景路線:登上一步登天,能同時觀看楊家界,袁家界和森林公園三大景區,體會一覽眾山小的豪情;繞過千回百轉的空中走廊,欣賞最銷魂的景色,觀賞梯田。
第三天(10日)是我們此次行程的最後一天,感謝上天的眷顧,放晴了,霎時,天子山奇異秀美的景色露出了本來面目。游玩原始幽野路線——大觀台,看神雞啄食,親臨北航教授墜崖之處—— 一步難行,仙人橋,坐土司王寶座——天子座。
乘坐百龍天梯下山,在小陳的提議下觀賞了最後一景“十裡畫廊”。看十裡畫廊可步行也可坐公園提供的小火車(每人33元),沿途有“采藥老人”等景觀瀏覽。不過,上山後的我們對此已感索然,花了33元,權當坐在咖啡吧中休息。
之後我們又返回市內的如家住宿。
第四天早上(11日),告別陳彬(在此十分感謝他的周到安排),我們到汽車站坐上了去鳳凰的大巴車。
趕路
在網上了解張家界到鳳凰都是山路,甚是顛簸,也許有了受罪的思想准備,4個半小時的行程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辛苦。
下午一點多,我們終於到達了鳳凰城。通過網上聯系的緊挨沱江的“沱江賓館”接待了我們,(每天120元,很干淨,價格似乎略高了點)放下行李,時間還早,便迫不及待的鑽進了號稱中國最美的兩小鎮之一的古城。
鳳凰城位於湖南省西部邊緣,西鄰貴州。是湘西一個著名的縣城。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鳳凰縣城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古稱"五竿",至清朝在此屯軍後改稱鳳凰。
鳳凰分新舊兩個城區,城中土家族、苗族、漢族雜居。老城區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樓就如美人醉酒一樣憨態可掬,完好地保留著苗族、土家族的建築風格。清淺的沱江穿老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據說這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而後,我們挑了家緊靠江邊的“排檔”選了幾個“血耙鴨”之類的土菜,還要了一斤店家自釀的土酒,很感逍遙。價錢雖然和上海相比不算貴,四個人花了不到200元,可心裡明了,菜價定是包括了沱江的美景飯後,天全黑了,古城現出了夜的誘人景色。累了的我們匆匆放了幾盞燈,便回家睡覺了,養足精神准備第二天的“苗寨之旅”。
10月12日老洞苗寨
鳳凰城附近可游覽的苗寨有兩處:一是既可探險(據說烏龍山剿匪記裡描述的山景)又可游苗寨,價格128元;二是以苗寨風情為主,但苗家的風情較純,價格也便宜,每人80元。考慮到我輩年歲較高,不宜探險,自然選擇了後者。
早上7點半,陳舊的中巴把我們20來人組成了訪苗旅游團,踏上了一日游的行程。
到老洞苗寨的路程不算遠,大約在40多公裡。去的時候分三段完成,先是坐30分鐘的車,再換半個多小時游船,接著還坐原來的車,下車後步行十幾分鐘便到了苗寨。回來時直接坐車一個小時多點就回了鳳凰。
老洞苗寨80%的人姓麻,導游也是,我們便喊他麻導。麻導的長相不敢恭維,身著掛彩土布手搖樹麻編的導游小旗,邋裡邋遢的樣子,可嘴巴倒是十分勤快,笑起來,常常露出黃黃的齙牙。
在麻導的指引下,全團先坐車20多分鐘到長潭湖水庫,然後換車行船。小船長的和麻導一樣難看,實在很難和“游船”兩字掛鉤。
上船後不到兩分鐘,四周的美景便將我們陶醉了:這裡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山呈黛色,漁歌時隱,兩岸景色,目不暇接,充滿詩情畫意。同行的團友除了我們四位老朽,大多是年輕的帥哥靚女。大伙爭相躍上船頭,通過相機將自己裝進美景。
正當我們驚嘆和忙碌的時候,麻導開始講述苗人的歷史,還有關於趕屍,苗巫以及苗寨年輕男女求愛、婚嫁的種種故事。
船行到水盡頭,我們便棄船上岸了,麻導隨手摘了一片樹葉,放在唇邊吹出了悅耳的小調。清越的音符在峽谷裡飄蕩。汽車一路盤旋而上,百米見深的峽谷,幽幽的叫人不敢直視。
車行十幾分鐘,見到了群山圍繞的盆地,盆地和群山間順勢布局著一排排石砌的建築,很有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感覺。麻導指示我們下車穿洞,過了石洞再前行一段,便到了苗寨門口,十來個藍衣粗布打扮的苗家女子捧酒歡歌列陣相迎。
進苗寨要過三道坎,分別為歌,酒,鼓。喝過苗家酒,打過迎客鼓,大家便正式進入苗寨。苗寨建築獨特,所有屋子均為石頭建成,戶戶相連,四通八達,又防備森嚴,厚牆,關卡,槍口,碉堡,防守得滴水不露。麻導說這是因為過去土匪猖獗,連這寨子也是按八卦來布置的,如果沒有向導,一般人進得去也出不來。
在苗寨,你會發現肥肥的大豬領著小豬到處拉屎撒尿,農家小狗在人們的腿間來往穿梭,成熟了的辣椒鋪滿一地,紅紅的大有豐收的氣氛。苗家婆婆不時地推銷著她們自編的工藝品,三五歲的小孩跑著將小草編織的螞蚱送到你的手中,可一會兒又豎起食指,嘟囔著小嘴問你要錢(見此情景,我感嘆市場經濟的魔力之強)真是一副原始的自然風情和現代經濟意識相織而成的混沌畫面。陶淵明的世界只能遙看,絕不能近睹哦。
苗寨的午飯挺素,倒豐盛地排滿了一桌子,吃完了菜還可以再加。下午參觀完了寨子,安排了苗族表演,就在曬谷場上,有山歌,花鼓,竹竿舞,吞火走刀尖等節目,固然不夠專業但是夠敬業。被他們的熱情所蠱惑,我們也上去跳了竹竿舞,氣氛很是熱烈。
傍晚五點左右,踏上了回鳳凰的歸途。
10月13日鳳凰城
清晨起來,看人們沐浴在晨曦中沿江洗衣勞作,更有趣味的是,現代的苗家、土家人也知道晨練的重要,看到在清澈見底的沱江游泳的人們,真為此次忘帶泳具而遺憾;逛逛老街,兩邊店鋪林立,染坊,銀器作坊、酒坊、土特產店,還有身著民族服飾的攤販散布其間,構成了一幅湘西市井圖。
沱江邊的建築風格依舊,但細細品來,發現時光並不久遠,可見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成果。和老城區的小店截然不同,江邊的幢幢小樓幾乎成了清一色的旅游者場所:家庭式的旅館價格和服務相差無幾,可以用同一本菜譜表達的農家飯店讓人無法選擇,除了旅館和飯店外差不多就是酒吧和旅行社了,而旅行社安排的項目基本一致,游客根本用不著挑選。
老城的另一端連接到新城區,一頭是明清遺留的古樸建築,一頭是鋼筋混凝土的現代高樓,一邊是身著民族服裝的老人,另一邊是打扮入時的少年,恍若一條條時空隧道從中穿行而過,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傍晚時的吊角樓是城中富有情趣的拍攝題材,遠遠望去一根根木樁撐起間間小屋,清澈的江水在屋下流過,屋中搖曳的燈火若隱若現,讓人不由得想起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風姿。用了整整四個多小時,把老城逛了兩個來回。
然後我們就乘坐下午火車回長沙。行程到此已是尾聲,接下來的任務自然是匆匆回趕,一切比較順利,晚上十點多到又回到我們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