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計5.4K字,含23家有名字的店和3個無名攤位,大家看ctrl+F找感興趣的店和吃食吧……
Day1八婆婆燒仙草的燒仙草
太平路22號,中山路工行和老虎城之間的路
從機場坐27路到中山路,下車後就看到了傳說中的老虎城,於是直奔八婆婆。
門面極小,似乎還沒有“街客”寬。奶茶、蜂蜜二選一,2.5元一杯,好便宜,性價比一流了。有網友推薦了奶茶,於是我從善如流。
半杯燒仙草,小半杯大紅豆、花生、芋圓,奶茶是拿來添杯子裡的縫隙的。最愛是芋圓,QQ的、富有彈性,口感極佳。
燒仙草和龜苓膏多少還是有些相似之處,只是密度沒有那麼大,中藥味道也淡很多,和著奶茶吃的話,完全不會遮蓋掉奶茶的味道。
新廈蝦面的蝦面
人和路51號之10。從人口路走反而不好找,因為是在橫巷裡,不如走大同路佳味再添的小巷子,巷口有新廈蝦面的招牌,店門口反而沒有。
離開八婆婆,覓蓮歡不得,於是逛啊逛得逛到了新廈。我是11點不到的時候到那邊的,還不是飯點,只有我那麼一個顧客。冷清得我差點不敢進去。
據說湯頭是拿蝦和豬骨熬制的,豬骨的味道是沒吃出來完全被那濃郁的蝦味掩蓋掉了。
面很少只能做點心,拿它做了正餐是我旅行第一天最重大的決策失誤,下午2點就很餓了。
澆頭是一點點豆芽、4個小得一咪咪的蝦仁、一點點蒜末、2、3片小小的豬肉,嚴格說來面連帶著澆頭全是拿來做點綴的,那鮮味十足的蝦湯才是主角。只是這主角稍微鹹了那麼一點點,稍微淡點就好了。
PS:5塊錢的蝦面就好了。加蛋1元,是沒有必要的,就是一個煎好了放在一旁的荷包蛋。
第六晚咖啡館的奶油芝士番薯
自強路2號。到公園東路中山公園對面問路吧,那一塊的道路極度扭曲,描述不清了。
到廈門以後探訪的第一家咖啡館就是第六晚,不是為了他的氛圍,還是為了這道甜點。至於店的環境種種參見咖啡館之旅。
22rmb買切成兩半的一個烤山芋,說得如此直白以後,仿佛很貴,但著實物有所值。
做法我猜大致是:將番薯縱向切成兩半,肉挖出和上奶油也不知道煉乳以後打成泥再填回去,面上撒芝士粒後入箱烘烤.薄薄的焗芝士殼有西餐風範、很不錯,加了奶油的番薯泥有濃濃的奶味很香甜,口感很細膩,絕不亞於精致的慕斯或是cheese cake,吃起來非常有滿足感。
如果是11元一塊就更好了,兩塊下去好飽,而且有些膩了。算是粗糧細做的經典之做。
西門土筍凍的中號土筍凍
鬥西路33號。中山公園西門。牙科醫院斜對面,靠近廈禾路。
店很小,外面擺了幾個折疊桌幾把矮矮的小凳子,要吃的話,基本上就是在街上吃的。於是我買了5個中號的,5塊錢。邊走邊吃。
對於我這樣的沙蟲愛好者而言,吃點土筍實在是小case。所謂的凍,口感有些像Q一點、硬一點的果凍。相比之下,我自然是更喜歡裡面脆脆的、又不失韌性的土筍。
後來也吃過其他攤子的土筍凍,感覺西門家的還是以調料見長——辣椒醬、花生醬、芥末醬,外加薄薄的腌蘿蔔片,滋味相輔相成,冰鎮之下清爽可口又有回味。
浮嶼大同鴨肉粥的小份鴨肉粥+米血+油條
廈禾路174號,大同小學對面
和廣式的粥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把鴨肉絲、鴨肉片和粥一起熬,而是起鍋以後放入切塊帶骨的燒鴨。粥是淡褐色的。米是顆顆分明的梗米,而不是我喜歡的熬到不見了米粒的做法,吃口上不太習慣。粥湯據說是鴨肉熬的,很濃的鴨子味道。
可以在選擇在粥裡放入各種配料,比如鴨子從內到外的各個部件、豬的各種內髒、還有魷魚牡蠣豆干油條啥的。
我選了米血和油條,加上小份的粥,總共才5.5元,經濟實惠的說。米血是拿來管飽,有中午的前車之鑒,我可不敢指望那麼一小碗粥能頂過一個晚上去。至於油條,這東西在鮮香濃稠的湯汁裡浸過以後,口味從來都是美好的。
Day2
烏糖沙茶面的沙茶面+魷魚+大腸頭+豆干
民族路58號
從廈門青年旅舍走過去約摸15-20分鐘的樣子。因為是很牛X的、只有上午營業、賣完就打烊的店,於是就興致衝衝地跑過去吃早飯。
湯頭那個濃郁哦,果然名不虛傳。花生醬的香甜和沙茶的辣味完美融合。
豆腐是類似於家常豆腐的做法,挺大一塊,一切四,刀口平整干淨,看著賞心悅目的。大腸頭脆脆的,帶一點點韌性,是我一貫喜歡的口感。魷魚很新鮮,於是口感也不錯。
面麼只有一點點,如果料加得不多也只能當早飯吃,當正餐肯定也是不夠的。
他家的價格據說是比較高的,我倒並沒覺得很貴。這點東西也就花了我17.5元。
葉氏麻糍的麻糍
鼓浪嶼店在BBC老店門口,中山路店在步行街靠近太平路的地方
占道經營的小攤,賣的是1塊錢一個的小零食,軟軟弱弱的糯米裡包裹著糖粉、花生粉、芝麻粉混合成的餡料,外面再混上一層芝麻。很香,但並不覺得非常甜。秉著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原則,先後買了3個,後來又帶了2個給老媽嘗鮮。
出攤時間很早,我看完日出從日光岩下來就在街心公園看到它了,稍過一會兒老板就推車去了BBC門口他慣常擺攤的地方。生意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並不曾見過排隊,也有可能我的行進路線總是避開旅行團的緣故。
壽記龜糕店的龜糕和碗糕
海壇路31號
不太起眼的小店,只賣三種東西,龜糕、碗糕和五香花生。
碗糕2塊錢一塊,是蒸好放著的。就是普通的米糕,底部呈碗裝,口感綿軟,細品略有些甜味。喜歡糕類的,走過就不要錯過,但不太值得特意去找。
龜糕3塊錢一塊,買了本來當早飯的,結果在回程的飛機上當了夜宵,也許是隔得久了,又干又硬的,不好吃了。
張三瘋奶茶店的特色歐式奶茶
龍頭路266號
15元一杯的奶茶,貌似叫貴的人很多,如果以上海的咖啡館的標准來評判的話,這個價錢也還好,只是外賣如果也是這個價格的話,就有點虧,畢竟內裡的環境還是可以看看的,雖然是小了點。
歐式奶茶裡放了麥片和葡萄干,不曉得是哪國的喝法。這兩種配料其實與奶茶的味道並不搭配,麥片還好,葡萄干就顯得突兀了。奶茶味道不夠濃郁,充其量也就是街客的水准了。用來裝奶茶的杯子,造型有些古典歐風,但是品質還是有些粗糙了。
原巷口魚丸的魚丸湯、炸五香和燒肉粽
總店在龍頭路62號,鼓浪嶼上分店很多,都是統一配送的加盟店
在原巷口吃過兩頓,還是對第一頓的魚丸湯和炸五香印像比較好。燒肉粽純粹是第三天一不小心在鼓浪嶼逛得天太晚了,島上一下子找不到晚飯的地兒湊合一下的。
魚丸湯是6塊錢6個包心魚丸。魚丸皮和魚林港的現做魚丸水平差不多,吃不出面粉的感覺,口感小Q,就是太薄了不過癮。其實更喜歡餡的味道,鮮中可以品出些甜味,肉松松的。湯麼,放了味精、油和蔥的水,嘗了一下就沒有再喝。
炸五香,6塊錢2個,每個切成3小段。豆皮裹了五花肉丁、馬蹄丁外加蔥花、五香粉調制,卷成卷下鍋炸。外皮炸得略微有些脆感,一點都不老,內陷塞得很緊實,彈性十足,是我喜歡的口感。
燒肉粽是5塊錢一個,挺大的,但米不是非常緊實的那種,而且餡料豐富,所以並不覺得非常撐。據說廈門肉粽米是有炒過的,多有加調味。餡料除了一大塊肉以外還有馬蹄丁、筍丁一類的存在。而且是放水裡煮出來的樣子,而不是隔水蒸的。吃的時候蘸甜辣醬,味道so so,比一般的肉粽好吃,畢竟餡料多,只是糯米厚的地方內裡還是有些硬。
佳味再添的芋包
大同路49號
環境確實有些可怕,像那種老式的食堂。而且有些亂哄哄的感覺。
xmojf同學當初給我的建議是:如你坐得下,就吃下芋包。於是我就2塊錢買了個芋包。內裡是滿滿筍丁、豆干丁、肉丁,裹一層薄薄的糯米來定型,再外面是一層芋泥。蘸著甜辣醬吃,口感層次豐富,味道也不錯,吃得很有滿足感,只可惜吃不下第二個了。
蓮歡海蠣煎的海蠣煎
局口街40號(別具一格對面)旁邊有個寬約半米的巷子,另一端在思明南路CK旁邊,名字貌似是叫局口橫巷。小店就藏在巷子裡
非常非常非常難找的小巷子,找了兩次才找到它。差點就要放棄了。
海蠣放得很多,料很足,很香。地瓜粉很嫩,吃口又有那麼點韌性,加上蛋液炒的很香。和甜辣醬拌在一起很美味。
一份只要6塊錢,好便宜……吃過以後就再也不會考慮吳江路上那種動輒15、6塊錢還沒幾個海蠣的存在了。
黃則和的花生湯和韭菜盒
中山路22-24號,步行街靠近海邊的口子。
花生湯有些甜,有些人會覺得過甜了一些,我卻覺得剛好,並沒有掩蓋花生的味道。花生燒得很爛入口即化。2塊錢一碗,量稍許少了點,跟KFC的那種湯差不多的量。
韭菜盒我倒是不太喜歡,1.5一個,是冷的,外頭的面粉看上去像酥皮,其實不是。韭菜餡也就so so。不知道熱的會不會好吃點。
Day3
思西沙茶烤肉
局口街132號。思明西路局口街路口。
6塊錢8串肉,配烤面包、生菜、番茄和沙茶醬。
肉的多少,參考10來年前,學校門口賣的1角錢一串烤肉。那麼一點點肉,自然也就很難講肉質如何火候如何了,而且,蘸了沙茶醬之後鐵定是入味的。
沙茶醬非常棒,忍不住將沒蘸完的都喝下去了。
面包烤得很香,邊沿略脆,吃完很想再討點的,沒好意思開口……
阿卿薄餅
局口街8號,近中山路
用春卷皮包裹著加了甜辣醬、芝麻醬的一大堆蔬菜豆干,好實實足足的一個只要2塊錢。春卷皮軟中帶點點韌性,餡料熱乎乎的,味道還算不錯。作為廈門特色之一,還是值得嘗試一下的。
賴厝程扁食的小份三色扁食
大元路鷺江劇場隔壁。大同路左拐進去。
小份三色扁食,4塊錢一碗,大概10~12個的樣子。所謂三色,就是豬肉、蝦仁、海鮮三種餡的扁食各3、4個。所謂扁食,就是類似小餛飩的存在。
他家的扁食皮子薄而軟,餡夠大,用料夠實在,吃起來很有滿足感。
汪記的餡餅和肉餅
龍頭路168號
因為可以零買,所以兩種各買了一個嘗鮮,一個2元一個1.2元。體積還是挺大,一個下去還是有點飽的。皮子很酥,外皮略脆,和BBC家的皮子是不同的風格。綠豆餡的味道清甜,不會感覺很膩,肉餡的倒是沒什麼印像了。可惜散裝的只有兩種味道,否則倒是想多嘗幾種。
小攤兩個
之一:蓮霧
鼓浪嶼上時常會看到賣蓮霧的小攤,1塊錢一串,3、4個的樣子。水分很足,味道很淡,有些微的酸澀,不是很喜歡那個東西,因為從來沒吃過,於是拿了一串嘗嘗,然後就再也沒有興趣了。
之二:烤秋刀魚
最靠近鼓浪嶼別墅碼頭的燒烤攤
大嬸給我挑了條又大又新鮮的來烤,手藝相當不錯,魚皮脆而不焦,魚肉鮮嫩多汁,口味絕佳,是烤秋刀魚裡的上品,而且只要5塊錢,好後悔沒有多要幾條……
Day4
溫峰小吃店的小份面線糊+腸子+油條
龍頭路200號。鼓浪嶼黃則和附近,沒有招牌,看門牌號和人氣就能找到了。
這種連招牌都沒有,店名只能在營業執照上找到的小店,也能有那麼旺的人氣,可見水准著實不俗。
類似於爛糊面的存在,但是面是很細很短的那種。煮得爛爛的,很適合早餐暖胃。湯頭據說是用的是煮豬雜的湯,非常鮮,而且濃稠,浸了湯汁的油條異常地美味。腸子弄得很干淨,但是煮的火候還差點,不夠嫩,但是吃口還是很香的。
這麼一碗2.5元,很適合早餐的價格,熱乎乎地喝下去,清晨在日光岩看日出看得發冷的身子就這麼暖過來了。
黃則和的海蠣餅
龍頭路290號
很小的門面,和中山路的總店是完全不同的風格。產品種類也很少。吃過面線糊,到這裡買了個海蠣餅以免很快就要飢腸轆轆。
1.5元一個的海蠣餅和油墩子長得差不多,內容也差不多,只是餡裡加了2、3個海蠣,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美味,蘸上甜辣醬以後會好吃一點。別問我好吃的到底是醬還是餅,我也說不清楚,就當兼而有之吧。
龍頭魚丸店的小份魚丸湯
龍頭路183號
5塊錢6個魚丸,比原巷口的小些。魚的味道不相上下。但是餡不是我喜歡的,餡裡主要是油,肉只有一點點。
店面有些簡陋,有兩張桌子是擺在街上的。
Babycat的餡餅,綠茶、綠豆、椰蓉
龍頭路143號的是老店,拆遷在即。新店在龍頭路117~119號。
所謂店大欺客,這家店居然還設最低消費。雖然一開始就打算買盒裝的,但總覺得不如汪記可親。盡管小妹的服務還是很積極主動的,但總歸有些不爽。
皮很薄很軟,吃口有些像月餅,但是遠沒有月餅那麼油,而且哪怕是椰蓉的,口味也不是特別甜,綠茶綠豆的口味就要更清淡一些。
個頭比較袖珍些,適合做飯後的點心,不會太飽的說。而且一盒有8個,分發起來也更方便些。
老店很小,原木風格的店因為多隔了一層出來,感覺有些低矮壓抑。一本本厚厚的留言本都寫得滿滿當當的,承載了無數人的美好回憶。
單買1.2元一個,盒裝12元8個。最低消費10元/人。
黃勝記的豬肉鋪、豬肉絲、牛肉柳
龍頭路95號
老板真的是會做生意,給人試吃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直接讓人吃飽的說。所謂吃人的嘴短,吃了人家那麼多肉,你還好意思不掏腰包。
打著同樣名號的店,從鼓浪嶼到廈門本島,到處都是。正宗的卻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肉的品質差異比較大,同一包肉裡有些濕漉漉的口感很好,有些就干得像木頭苦練牙口。不過總體來講還是比較濕、比較嫩、比較入味的。
門面很小,就一個3尺來寬的櫃台就撐足了。那麼小的店居然也貼了銀聯,能夠刷卡的一剛。
一包200g,14元,4包50元。
像偶這樣只買4包的也算少數了,基本上都是幾百幾百一買的。看看離島的游客中,有多大比例拿著他家的手提袋,你就能猜到他家的生意有多好了。
同安沃頭蠔干粥的沃頭蠔干粥
廈禾路12號(開禾路口),近大同小學。本島有多家加盟店。
本來最後一頓晚飯是想去小眼睛的,結果沒找到一剛。一怒之下去了同安沃頭蠔干粥。點的是最奢侈的沃頭蠔干粥,30元一碗,其實也有10來塊錢的實惠選擇。
蠔干放得不少,有一整只花蟹,粥裡似乎還有些干貝,不鮮倒是奇怪了。好大一碗,吃得頗有些撐。
只不過,廈門的粥還是不習慣,粒粒分明的米,總覺得自己在吃泡飯,而不是喝粥。
小攤一家:
沙茶肉串
與中山路垂直的某條小街裡的攤位
周圍有好幾個攤位,賣得是同樣的東西,只有這家生意特別好,我也就湊了個熱鬧。和思西家的不同。這裡的肉串是放在放了沙茶的湯水裡煮出來的,肉比較精,但是不覺得老,煮得也挺入味。1.5元挺大一串,很適合逛街的時候邊走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