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捐獻休假給公司是不可取的態度,盡管一時找不到旅伴,也就一個人踏上了廣西的旅途。
最初的計劃就是前往廣西的北海和潿洲島,吹吹海風,嘗嘗海鮮,在海島上度一個悠閑的假期。 研究了網絡上眾多的游記,為了節省銀子,決定飛到南寧後乘大巴到北海,然後坐船上島,最後直接從北海坐飛機回上海。 心裡做好了預算,訂了機票,卻也真切感嘆了旅行團的機票價格是從正常渠道來講看不懂的。
1月10日一大清早,我的旅程開始了。
從家到機場路程挺遠,但為了趕早班7點半的飛機,攥了攥手裡的荷包,還是一咬牙打車了,但也由此知道原來打車可以10公裡翻牌的,比直接打便宜多了。
南寧的機場不大,所以機場巴士也不多,半個小時一班,15元到市區的火車站。 因為在出發前查了一下天氣, 發現後幾天有變天的可能,擔心上島的船會停開, 所以跟一個的士司機砍價到80,送到琅東客運站,很多司機見是外地的,開價就是130, 幸好去之前打聽了行情, 沒被唬弄過去, 當然如果是打表的話也沒80那麼便宜了。上午11點多到達汽車站, 雖然琅東到北海半個小時一班車,終究還是只買到了12點的車。
一直聽說琅東客運站造的漂亮, 一看之下與南寧的機場相比,果然不錯。每輛巴士上還配備一個乘務員, 每位乘客發一瓶礦泉水, 搞的就像是飛機似的,感覺很有點意思。
下午3點終於到了北海市, 打車到國際客運碼頭,運氣不錯, 正好買到了下午3點半的55元慢船船票。這一天的好運氣似乎到這個時候結束了, 興衝衝上了船,可楞是等到4點都不見船開,一打聽說是前天才修好的飛躍168水管出了點問題,正在搶修中。 當地回島的島民鼓騷起來,要求換乘快船飛達號。可惜船運的集團公司領導始終不出面接受,硬拖到4點50分, 那艘承載了乘客怨氣的飛躍168號終於駛出了港口。
回首望別了聞名的北海銀灘,船下碧波漣漣,夕陽在海面上灑下大把大把的金,遠處歸航的漁船點點,剛才碼頭上等船的煩躁心情不由一掃而空。
由於是船晚點了,經過2個多小時的航行, 等接近潿洲島的時候已經夜幕降臨。遠遠的, 陸地只是一片模糊的暗影,島上一盞燈塔和煉油廠的出火口在夜色裡閃著光芒。 由於碼頭靠岸的最前端沒見到路燈,船上船下的工作人員很是費了一番工夫才把船停妥。 上到碼頭,島上前來拉客的島民亮著偏三輪的車燈,更有打著手電招呼的。 因為計劃是住在島上南油賓館,可以最接近南灣的海灘,所以尋了輛偏三輪直奔南油。島上的氣溫似乎受到前兩天的冷空氣影響, 風吹在身上有些微涼,琢磨著這次是潛不得水了,略有些遺憾。
車到南油,不想下午還說有房而且不是旺季的南油竟然客滿了,打聽後才發現是被與我同班船的一隊來做佛事的僧侶們包了。幸而出發前抄了島上另一賓館-蓬萊大酒店的電話,趕緊訂下一間房,把剛留下電話的偏三輪司機叫回,投宿去了。 位於山頂的蓬萊,相對南油要冷清多了,住了兩天後發現居然就我這麼一個客人,非常的安靜。 尋到在蓬萊旁邊的一家小吃店,店裡圍坐很多軍人似乎在聯歡,店主也一開始不太願意招呼我,費了我點嘴皮子才同意現做一碗炒粉,因為沒有位子了,和店主商量後連盤子帶回了賓館,吃過再還回來。 蓬萊的服務員說那邊都是駐島官兵家屬,開店的大多是軍嫂,一般多做軍人的生意,估計如果不是我餓著亂找了地方,沒什麼游客光顧的。
1月11日清早, 我帶著賓館小賣部買的地圖,准備開始島上一日的背包行。 從山上下到南灣, 是島上的菜市場, 灣裡泊著無數的漁船,這裡多賣海鮮,因此空氣裡彌漫著一股子腥味兒。 在一個小攤上買了些當地著名小米蕉, 准備等下找不到吃早飯的地兒就拿它墊墊,島民欺負外來人,一番討價還價,我又是個不善此道的人,還是以相對居民要高很多的價成交。來到近碼頭的海鮮檔,要了幾個扇貝做了碗海鮮粥,價格還比較適中,所以決定接下來的幾餐都上這邊來解決了。
沿著南灣的沙灘一路向西步行,向島上第一個目標-鱷魚火山口公園行進。由於是旅游的淡季,上島一般也就上午下午各一班船, 50元的上島費也因為不見售票的工作人員不了了之,偷笑ING。 晨光給海面披上一層淡金,不遠處的豬仔石憨態可掬,島上的拾螺人半卷著褲管,站在近灘勞作。未到沙灘盡頭,路已開始轉向山坡,清早起床時阻擋寒意的外套和紗線背心也隨著徒步的時間逐步被褪去,只留得一件襯衫便足夠。山路上人煙稀稀,偶遇挑著扁擔的老嫗,原來是早晨去市場賣蕉完畢, 老者說這裡的山嶺上到處是島民自家的香蕉田,在後來的一路上果然見到蔚為壯觀的景像。 上到島上國家地質公園的標石,又碰到一位踩著自行車自市場買菜回家去的大嬸,聊著天相伴走了相當長的一段。
過了與滴水丹屏的岔路口不久, 從身後趕上來的一輛小面包車裡有人喊住了我,一看原來是昨天同船的一對從北京來度假避寒的老夫婦。 接受了他們熱情的搭車邀請, 一路開到火山口公園。公園門口有一座白色的燈塔,應該就是前一天晚上在船上的時候望見的那座了。 火山的噴發痕跡隨處可見, 隨著碧綠碧綠的海浪擊打著紅褐色的火山沉積岩石, 發出陣陣的轟鳴聲。 出門口的時候買了一塊錢5個的楊桃, 那些帶著孫兒們的老婆婆們還在兜售著仙人掌果,據說是吃了可以幫助身體排毒的,要來一個嘗味,酸酸甜甜, 只是吃完染得滿嘴紅紫色, 於是放棄購買。 後來才知道那果實都是島上隨處可見的野生仙人掌結的, 並沒有人去栽種, 當地島民就采來賣給上島的游客, 游人其實只要小心別被刺扎到, 隨時可以自己摘得的。
離開火山口公園, 小面包車帶我們3人一路奔向東線的芝麻灘。 芝麻灘是由灘上沙色黑白參雜宛如芝麻而得名,其實多為珊瑚的殘碎體, 若不想腳底磨破就千萬不能光腳去走看似平緩細柔的沙灘。這裡有一處天然而成的沉積岩石階梯, 真正讓人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時略有起風,拖著涼鞋站在海水裡, 潮水一浪接一浪地迎面而來,居然有種快要被這海吞噬的奇異感覺。
上午的最後一站是島上的天主大教堂,朋友推薦說值得一看, 可能最近看多了不同的教堂的原因,到了後有點失望。 教堂比較殘舊, 高塔突兀地豎立在村子裡,感覺不到什麼非常的特色, 周圍是一排推銷貝殼、珊瑚制品的小攤。
在早上的海鮮檔上點了我記不得名字的蟹和小魚,吃過了午飯,看了地圖朝著西線出發。 然而這簡陋的地圖終於讓我吃了苦頭, 從一開始望到香蕉田裡碩果累累,路邊山花爛漫, 蝴蝶翩翩,天大地大唯我一人的好心情,到隨著體力的流失變得越來越沮喪,四周除了香蕉田,就是香蕉田, 茫茫的一路沒有路標,我已經在總不見人道路上走了2個多小時, 最後在我快出現島上的人都消失了的幻覺時,終於見到了一個在一片地裡劈木薯的婦女,當時的心情說不出的激動。我拿了地圖向她問路,不想這地圖連當地人都看不懂, 於是我只能告訴她我要去海邊的漁村,問她往那個方向走。 在她的指引下,我卻來到了一個最後大路變小路,小路變沒路的小村子。 再次問了村子裡的村民,退回到走了半個小時前遇到那位劈木薯婦女的三岔路口, 向另一邊行進了1個小時後,我的體力已經到了一個低谷。又掙扎了十幾分鐘後,這時希望出現了,那是一條主干道,路上有來往的偏三輪摩托。攔了輛車談好價,送我到了北港的貝殼海灘, 才發現其實已經離北港不是很遠了,但此時我心裡最後悔的事是不會騎自行車, 我可憐的雙腳啊……
由於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貝殼海灘上空無一人, 只有遠遠的停著幾尾漁船。那份地圖被我帶著怨念折成的紙袋,滿滿的撿了一堆的貝殼後已經沉重的裝不下了,只好放棄進一步的搜尋。
偏三輪輾轉載我到了西邊的石螺海灘, 若是稍微熱點的天氣,那是非常熱鬧的游泳、潛水之地, 因為從這裡出海不遠, 海底就是一片珊瑚了。偌大的海灘沒有一個游客, 遇見兩個打漁回來的漁娘,她們把最後剩下的海螺、珍珠貝、生蠔以及一條石斑魚一股腦地折價賣給了我。 在漁家幫我加工這些的時候, 我讓漁娘幫我跟出海看珊瑚的船夫談妥了價錢,帶我去近海的珊瑚區。 船行入海,海水清澈見底,數米深的海底下遍布著珊瑚礁。可惜天冷潛不了水,只好在海面上用相機照了幾張,終是不如眼見的好看。下船坐在沙灘上,邊吃海鮮邊賞夕陽美景, 總算將我一下午的郁悶掃空。
聽漁家說第二天開始要起風掛風球了,我退掉了上島時預定第二天早上去橫嶺看日出的車。回到蓬萊換了間號稱可見到整體港灣的無敵海景房,從房間的窗口眺望夜色中安靜的港灣中星星漁火。
1月12日一早,天色果然變差了,根本不見太陽。想著昨天遺漏了滴水丹屏,便直奔而去。上午一日游的游客還沒有來,所以景點仍是冷冷清清。 沙灘上的小屋點綴了一彎空曠, 顯得生動起來。 因為網上有人說上小屋就會有人來收錢,從外看看小屋裡空空的,就打消了進去的念頭。 滴水丹屏原來是可直接通到昨天的火山口的,但由於前段時間的台風,形成了一處斷崖,本來想試試能不能走過去, 但最後實在一個人走著有點擔心,放棄了。 滴水丹屏也因為冬天的苦水期,只有少量的崖壁滴著水。
由於擔心刮大風會影響離島的船而被困島上,算算島上的景點基本已瀏覽完畢,趕緊買了下午4點回北海的船票。退了蓬萊的房間,回到海鮮檔, 要了一只紅蟹、兩只肥大的瀨尿蝦和一條像鰻魚般的不知名魚兒,吃了頓豐盛的午餐。吃飯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做戶外徒步旅行的大四學生,一陣天南地北,內蒙人的豪爽性格以及豐富的旅行經歷,使聊天變得非常愉快。飯後一起來到網上出名的豬仔吧,喝著店主調的仙人掌果汁,與一幫廣州旅友又是一通好聊,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飛快,一會兒就到了快開船的時間。
霧氣迷蒙中,離開了潿洲島的碼頭。 由於當初上島已是黑漆漆的晚上,船過豬仔石的時候特意留意了一下,發現從近處觀看竟異常形似。 因為有風,海面已不如來時的平靜,白浪翻飛,天色也是灰沉一片。 斟酌了一下行程,發現如果剩下的時間都在北海逗留似乎有點浪費, 於是想起來時在琅東汽車站看到有去德天瀑布的車, 忙打電話查詢了一下,毅然決定放棄下雨時的北海而轉戰德天,把原定的1月13日從北海回的退遷為1月14日下午南寧的機票,幸好手續費加差價也就一百多點。大約我打電話的聲音有點大,鄰座的兩位乘客在我電話結束後,一位大姐問我是不是去南寧, 她說她是南寧開車到北海後上島辦事的, 馬上開車回南寧,可以帶我一程。 於是我搭上生平第一次的旅途順風車。
一路到南寧二百多公裡,在聊聊侃侃中而過。到達南寧後那位熱心的大姐介紹去她一個熟識的賓館住宿。 單人間大床房的條件不錯,價位也比較合適,於是我決定住兩個晚上。
賓館臨近火車站,晚上出去吃飯的時候正好看見賓館的斜對面有一家中國國旅旅行社,當下訂了第2天的德天大瀑布一日的團。
1月13日上午7點,我坐上了旅行社的中型巴士。 人不多,才十個游客。 巴士一路開出南寧,蜿蜒著山路經過龍虎山和黑河等風景點,在路過生產桂圓和苦丁茶的大興縣時,旅行團不可免俗的有個20分鐘左右的購物項目。 不過不見有誰購買,相當於大家上個洗手間、放個風。
一路在車上觀賞科斯特地貌的秀麗群山,心曠神怡,不禁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向往起來。 中午到了距離越南很近一個村落吃午飯,這裡隔著一條小小的河流就是中越的國境線。沿途界河水色碧綠瑩潤,且隨處可見點點淺灘,很是可愛。
來到德天第一跨國大瀑布,門口一塊巨大的刻石,刻石後是觀景台,從此處可以遠觀瀑布的全景。 之所以稱為跨國瀑布,是因為正處於界河之上,河對岸便是越南地界,而瀑布在界河對岸那段就稱為了板越瀑布。由於處於枯水季節,瀑布的水量不大,顯得不是很壯觀。 但涓涓潺潺的,倒也別有風味。 瀑布分為三級,拾級而上,水勢趨於平靜。 至頂端中越53號界碑處,已是一汪靜波了。 界碑附近很多越南的婦女擺著地攤在兜售香煙、香水等等雜貨,導游曾經稱越南仿冒很厲害,十樣裡有九樣是仿冒的,所以我們也就只是駐足觀看,真正購買的人不多。
游完德天大瀑布的歸途上,會路過另一個風景---田仕明園,導游詢問我們是否願意加錢然後去游覽,雖然我是很想,但車上大多數人沒有響應,只得作罷。
1月14日早上把行李寄存後,我坐公交車前往南寧的青秀山公園。 公園占地很廣,連著幾個山頭。公園裡有不少抗戰時期的紀念建築。 一路一一瀏覽,卻也耗費了大半日的光陰,不禁羨慕南寧人有個如此休閑的好去處,可以親近自然,輕松打發時光。
趕回賓館取了行李,在賓館對面乘機場大巴,下午4點多,我搭上南寧到上海的航班,結束了這次的旅程。
通過這次的獨自旅行,我更堅定了自助游的信念, 可以有多遠走多遠, 我的“地盤”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