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之前,做了厚厚的攻略,但似乎只在大理用上了。從下關—古城、從古城—崇聖三塔、從三塔—雙廊、從雙廊—江尾,背著我們的行李,一路走、一路看地圖,真正做了一回背包客。
到昆明那天,昆明的空氣狀況並不好,看起來還不如北京最近的情況,再加上出租司機繞了一些路、南窯客運站環境差得可以,心情比出發時低落了許多。好在,出了昆明以後,天變藍了,路兩邊的風景也變得漂亮起來,才讓我恢復了精神。昆明—大理的路況不錯,大巴師傅的技術也很好,讓我坐車坐得很舒服。還沒到厭煩的時候,就看到了大理標志性的風車,到達了大理下關。
下了車,絲毫不覺得自己已經身在千裡之外,大理下關就和全國任何一個繁華的城市一樣,有整齊干淨的街道、超大型的商場和各種各樣的促銷特賣活動。不過這裡畢竟不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很快就有人來纏著我們了。住店、打車、去不去**地方玩,接下來的兩天,每天都要面對N多次這樣的情況,真的很煩。
經過一番周折,好容易找到了我們要坐的公交車,不過發現連公交車司機的普通話都非常非常不好,看來在這個地方溝通還真是大問題。
自己出去玩,吃飯是最大的問題。當天晚上,根據攻略,在古城裡尋找大名鼎鼎的“益恆飯店”。有了在揚州、洛陽吃飯的經驗,很擔心“益恆飯店”也會店大欺客。還好,雖然說是“飯店”,但只是一個私營的飯館,除了因為客人太多上菜速度有點慢,其它方面還算讓人滿意。點了一個木瓜雞、一個砂鍋魚,還有一份大理米糕。味道果然不錯,沒白讓我在古城裡找那麼長時間。而且量很大,吃到最後,我和媽媽撐得不得了,還剩了很多。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雙廊的海地生活。本來雙廊不在計劃之內,只是因為偶然看到海地生活的信息,被那兒“愛琴海”般的風景所吸引,才決定在本已緊張的日程中專門安排出一天的時間去海地住宿。
提前訂好了房間以後,卻在網上看到了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惡評,大理客棧的老板聽說我第二天要去海地,也直說“去了後悔”,頓時讓人心涼了一半。
第二天,折騰了好幾趟才到了海地所在的大建旁村。看到網上說海地不好找,於是打電話給海地讓他們來接,可是對方只說讓我問老鄉自己找進去。好在村民比較熱情,找到了海地。去海地的路上,雖然早已對要看到的情況做好了心理准備,但看到的時候還是禁不住地失望。
終於住進了海地,雖然從海地的陽台上望出去,洱海風景不錯,但卻覺得自己像被困在荒島上一樣,與外界失去了聯系。所以,晚飯、早飯都要在海地吃,可是飯的價格卻貴得離譜(一頓只有稀飯、兩個小小花卷和幾根鹹菜的早餐要5塊錢,一頓晚飯要20塊錢),擺明了是利用海地交通不便宰客人。可是你也說不出什麼,因為人家明碼標價,你有選擇不吃的權利嘛。
媽媽替海地算了一筆賬,房費+飯費+客人洗衣費(一桶要12呢!在“尋尋”,洗衣機是免費的)+租自行車、租船……,一年下來,至少要賺十幾萬。
去海地的時候,不算旺季,但客人依然不少,有很多都是老客了。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喜歡這裡,反正我是享受不了那般寂寞的,一天也就夠了。也許是因為不算老客,也許是因為自己不能融到海地的氣氛中,反正那兒的人對我一點都不熱情。可能,就像他們所說的,自己本不是為了開店,只是為了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吧。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當然,到海地也絕非一無所獲。
如果不到海地,我不會如此親近洱海,不會誤打誤撞看到玉幾島的玻璃房子,更不會看到異常清晰的真實的星空圖。
大理有四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風花雪月”。到下關那天,沒覺得風有多大,上關風算是錯過了;大理家家都有花,所謂“上關花”大抵也是如此吧,那麼也就沒有去看的必要了;從古城望去,蒼山上一絲雪都沒有,據說要翻過山才能看到雪,對北方人來說,雪並不稀奇,因此蒼山也並不在計劃之內;最後就只剩下“洱海月”了。按說,到洱海,是該坐船在海上賞一賞在城市裡難得看到的那麼明亮的月亮的,可是洱海的夜風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實在不想去海上吹風受凍。而且,回海地還要和一堆人共用衛生間,不知道要等到幾點,對於習慣早睡且行動超慢的我來說,最好的安排莫過於大家出去以後我自己洗漱睡覺了。於是放棄了洱海賞月的大好機會。
不算後悔,但有一點點遺憾。
因為自己動作慢的緣故,第二天六點就從床上爬了起來,不想走出房門卻看到了璀璨的星空。
從小到大,從未看到過那麼美的星空,那些星星就那樣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毫不費力就可以分辨出一個個的星座,簡直就是一個完整的星空圖。還記得奧運前一周,從小喬家出來,抬頭看到星星時自己的激動和興奮;還記得當年上天文課時,蘇老師帶著我們在操場邊上認星座,費半天勁才能看到一點微弱的星光,費更大的勁都不一定能找到要認識的星座。現在,整個星空就在眼前,也許這就是居住在海地的福分吧。至少,對我來說,這是我一天海地之行最大的收獲和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