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相隔僅一年,師傅說與去年8月他進來的路況,和今年的阿裡南線相比可算是天淵之別了。照這樣的修路速度,估計過不了幾年連小奧拓都能夠跑阿裡南線了,當然,前提是不進扎達, 因為進出扎達的兩條路是整個南線中最難走的部分,而且路況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變化。本來這一篇有許多路況的照片和錄像,但因為這裡只能貼五張照片,所以就不放上來了。要看的朋友請見:
http://***/s/blog_53c43d3f0100b2el.html
http://***/s/blog_53c43d3f0100b2qm.html
拉薩—曲水—羊湖—浪卡子—江孜:
去年兩次進來的時候都聽說浪卡子一段在修路,很難走,今年終於修好了。從拉薩出來沿著318國道走約60公裡,便來到了橫跨雅魯藏布江的曲水大橋,過橋往左手邊走就是到貢嘎機場和山南的306省道,往右則是去江孜的307省道。到江孜的約200公裡道路都是非常好走的柏油馬路。從今年開始,羊湖要收費了,40塊錢一個人,不論你是過路的還是特意去看羊湖的。
江孜—日喀則—拉孜—新定日:
全程都是柏油馬路。去年到珠峰的時候,日喀則到新定日之間有段高海拔路段路面上布滿大坑小坑,現在這一段已經修好,大家可以放心跑了。
我們那天其實想從江孜去多情措的(在往亞東的路上),往亞東的204省道也是路況非常好的柏油路。可惜,在出康馬鎮約8、9公裡的邊檢站上,李同學因為邊防證有問題不能過去,我們只得回頭
新定日到珠峰的路況和去年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就不再重復了,大家可以看舊的珠峰游記(http://***/s/blog_53c43d3f01007mzj.html)。
定日—希夏邦馬—薩嘎:
從老定日開始,柏油馬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沙石土路。不過除了灰大一點,還算好走。進入希夏邦馬保護區要買門票,65塊錢一個人,車子(連師傅)40塊一輛。師傅說去年在希夏邦馬草原上到處都是路,無數的車轍,你想沿著哪條開都行,反正最後都能走到目的地。今年所見,雖然草原上還是有不少車轍,但是希峰公路已經修理出了很明顯的路基,路面做了平整,兩邊排水的坑也已經初步形成。所以除非某段路特別難走,我們基本就走在希峰公路上,不再去走那些野路了(想要試下越野滋味的朋友可以忽略這一點)。希峰公路上有幾處過水路段,九月頭的時候水都很淺,很容易就過去了。
過了佩枯措後就開始翻山了,路開始變窄,路況也差了很多。有幾段陡坡很是難爬。師傅說去年走的時候是夜晚,夜裡看不清楚也就過去了。這次白天經過,才發現路原來這麼險。所以大家走這段路要小心一點,尤其是雨季的時候。到了一座名為孔唐拉姆山的山腳下時,要注意走靠右側的路從山腳下通過而不是左轉上山(左轉往吉隆),師傅去年在這就幾乎走錯了。
薩嘎—仲巴—帕羊—霍爾:
從薩嘎開始,我們踏上了起點為葉城的219國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新藏公路了。這次自己只沿著219走到班公措了,總有一天,我會把余下的新藏線走完的。
南線路況的好轉最明顯的體現就在今天這一路上。師傅說去年從薩嘎到帕羊(約300公裡),他跑了整整一天,並且是很早出發,很晚才到。一路全是大大小小的搓板,還過了好幾次水,最深的那次都快沒到引擎蓋了。
但是今天,我們到帕羊時才兩點多,於是就繼續往前,一直跑到距離帕羊250公裡的霍爾住下。師傅說,早知道路況這麼好,我們應該再早一個小時出發,那今晚就可以趕去看崗仁波齊日落了。從早上八點出發,十個小時左右我們跑了550公裡的路,路況之好,可見一斑。去年的那些過水路段,現在已經全部修好了橋,除了一處橋被超載的大卡車壓壞了無法通行外,這天幾乎沒有需要過水的地方了。
路況雖然好,但在沙石路上還是得控制速度,尤其是在轉彎的時候。和我們一起走的汪老爺子的車,就在快到仲巴的一段沙石彎路上飛了出去,還好路邊的坑不深,車子沒有什麼大礙,人卻是嚇得不輕。快到仲巴縣城的時候,居然有一小段柏油馬路,哈。
霍爾—巴噶—普蘭—塔欽—門士:
霍爾到巴噶只有30公裡不到,和前段是同樣的路況。巴噶其實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村落,兩排簡陋的房子立在公路兩邊。
從巴噶到普蘭並沒有明顯的路牌,我們在巴噶出來的山坡上繞了一大圈,頗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往普蘭的道路。巴噶到普蘭正在修路,大部分的柏油路面已經鋪好了。但是因為有工程車輛在施工,我們的車子還是得不時繞下便道走一小段再繞回柏油路上。估計到了明年,這條公路就應該全線貫通了。快到普蘭的時候有十多公裡的土路。
從普蘭出來到塔欽,我們並沒有先回到巴噶再過去,而是直接在接近巴噶的地發就繞上了一條207省道。雖然是省道,但是其實也就是車走多了壓出來的道路。不過因為是在相對平緩的山坡上,所以有沒有路並不太重要,反正一直向著崗仁波齊的方向去就沒有問題了。
快到塔欽的時候就重新回到了219國道的柏油馬路上,但是一路上都沒有看到往塔欽的指示牌,岔路倒不少,還好師傅認得路,順利地就找到了進塔欽的岔路。要是沒有來過的話,走在219上要仔細往右手邊看,看到崗仁波齊附近出現一處規模較大的鄉鎮,那就是塔欽了。進塔欽的路也在修,估計是配合景區建設,部分路段比這一天之前的路要稍微難走一點。
因為進塔欽要買200元/人的門票(不買門票也可以進去住,但不能往內外轉山道上的任何一個寺廟近拍崗仁波齊),所以我們決定當晚從塔欽趕到門士。在路邊拍完崗仁波齊日落,重新踏上往門士去的219時天已經黑了。塔欽到門士這段只有短短六七十公裡,但因為在修路,車子必須經常繞下便道再繞回主路。這樣的路要是白天開,絕對不是什麼難開的路,但是到了沒有路燈的晚上,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了。從主路上繞下便道好辦,看到前面土堆擋著就順指示箭頭下去就好了,但是要在便道上找到上回主路的地方就很難了——入夜了四周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車燈也沒法向側面照。我們只好睜大雙眼努力看著側邊那黑黑的依稀高出地面的路基,看到一個疑似上回主道的地方,師傅就得停車,下車走過去看,發現不是,上車繼續開。這樣的動作那晚重復了N多次,想想,這是在4500多米的高原,這麼折騰得多費勁啊。當時也曾想過不回到公路上,直接就沿便道走算了,但是這麼試了兩次,一次是走到無路可走,只好退回來重新找繞上公路的地方,另一次更險,便道走著走著前面突然出現一個坡度在六七十度的陡坡,還好車子在離大坡還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就停住了。有好幾處地方,因為從便道繞上主路的土坡太陡,夜裡又看不清楚,汪老爺子不敢開。師傅只好先把我們的車開上來,然後走回去再把老爺子的車開上來。看師傅開車那叫一個輕松啊,噌地一下就上來了。如是幾次之後,老爺子一家把師傅封作了偶像,哈哈。這段白天裡估計用一個多小時就能走完的路,我們那晚走了快三個小時,到門士時已經11點多了。大家事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以後絕對不能走夜路了!
門士—巴爾兵站—扎達:
門士到巴爾兵站的五六十公裡是柏油馬路。在巴爾兵站直走的話,就是一直到獅泉河的柏油路了。
過兵站後有個左轉的岔路口,我們在此踏上了往扎達的土路。這一段開始是在不停地爬坡,路很窄,路面並不平坦,還好天氣非常好,因此尚算好走。路上有藏族人開的小茶館,可以休息,我們在這吃到了好好吃的自釀酸奶和酥油茶,還有他們用來做午飯的面片。繼續上山下山再上山下山,十一點多在某個山頂(在這裡,當地人已經開始把埡口叫做大阪了,山口的經幡也明顯少了很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看到了遠遠的那一大片灰黑色的土林,規模宏大,掩映在藍天白雲雪山之下。然而真正接近那片土林,卻用了六七個小時,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看山跑死馬呀。
後半段的路程則是一路向下(扎達縣城海拔只有3700),土路一直在土林中穿行,據說這一帶叫做“毛刺溝”又或者是“土林溝”。一路上幾乎沒有車,還好GPS還能找到我們正在走的路。這段下山的路比起早上翻山的路要難走很多很多,路面凹凸不平,土質松軟,很顛。車子一過,後面揚起漫天塵土。很多地方幾乎只容一輛車經過,有些路段是一面緊靠著土林,另一面是懸崖,有些路段則兩邊都是疏松的懸崖。彎道非常急,一個緊接一個,於是在GPS上經常見到道路顯示成若干個“M”或“Z”字連在一起。 我們拐到一處稍微開闊的地方,停下車來等後面老爺子的車時,看到對面剛走過的路的下方懸崖山壁上似乎掛著個白色的小東西。師傅拿長焦鏡頭拉近一看,說“是輛北京吉普”,車中一陣沉默......
在土林溝中下到底,就已經可以看到像泉河對岸的扎達縣城了。出溝的兩邊都有大橋,走左邊那個橋,橋之前有個小水電站的。過橋後上一個大坡,縣城就到了。
扎達—獅泉河:
從扎達到獅泉河,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原路返回巴爾兵站,然後全程柏油路到獅泉河,這是當地人所說的新路了;另一條則是從扎達縣城穿“扎達溝”出去,然後走大草原,再進山溝溝,溝裡出來後就回到往獅泉河的柏油路上,也就是當地人說的老路,途中要翻越兩座5000多米的大阪。
本來我們是想著原路出去的,土路再難走好歹前一天都已近走過了,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路,而且到巴爾兵站後就一路都是柏油路了。但是那天開那段下坡路把汪老爺子嚇壞了,死活都不願意再走一次。但走新路,老爺子聽到路上要翻兩座這麼高的大阪,心裡又開始打鼓了。咱們的小楊同志只好拍胸脯說,“老爺子你不用擔心,跟著我走就行了。”
於是乎,我們就上路了。開始是穿“扎達溝”,顧名思義就還是在土林裡穿行。這哪是路啊,根本就是雨季河水衝刷出來的深溝!我們的車就沿著干旱的河床前進。怪不得當地人說雨季的時候扎達就成了一座孤城,兩條進出的道路都無法通行。而我們正走的這條,每年雨季都會發大水,就在今年都還衝走過幾輛4500。
好不容易出了溝踏上了大草原,車子終於可以放開來跑了。但是,我們卻找不到路了。兩部車上兩台GPS都無法指示我們應該怎麼走,望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師傅也犯了愁,到底應該順著路直走,還是從岔路轉進旁邊的溝裡呢?還好遠遠看見一大群羊,開到跟前果然有人。指手畫腳比劃了一通(言語不通,沒辦法),終於大致搞明了方向,得以繼續前行。
接著就是開始翻山了,先是海拔5200米的小子大阪,然後是海拔5401米的老子大阪。5401米,這絕對是阿裡全線甚至是這80天來我們所經過的最高的埡口了,想想新藏線上最高的界山大阪不過也就這麼高(界山大阪雖然標著海拔6700米,但山口實際海拔也就在5400米左右),心裡還是有點激動的(別問我當時有沒有高原反應,這80天來自己一點反應都沒有,嘿嘿)。其實進出扎達的路上所經過的大阪大多超過了5000米,只是山口上一律沒有介紹山名還有海拔高度的牌子,只有小小的一個經幡堆告訴我們這些過客山口到了。
這些大阪上同樣有無數岔路,找路又成了一個問題。還好,岔路大多都能殊途同歸,走錯的話,只是繞上一個大圈,或者走上了較難走的路。同樣的岔路在大北線上更多,然而,在大北線上選錯路的話,後果很嚴重!!這是後話了。
下了大阪,又是一直往下的盤山公路。進出扎達的這兩條路,凡是翻山的地方就會有很多捷徑,也就是在“之”字型彎的兩個彎之間取一條直線,直接從一個彎上或下到另一個彎(如果不明白的話,看看下面的錄像就清楚了)。現在回想起來,好像也就是在扎達才有這樣的捷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樣走,不用跟著那些大彎繞來繞去,可以節省不少路程。當然,前提是要對自己的車技有足夠的信心。我們的車子很多時候就是這麼衝下去的,而後面的老爺子就不敢做同樣的事情了,老老實實地繞彎。結果我們衝到溝底後,等了快一個小時,老爺子的車才姍姍而來。
看GPS,219國道離我們所處的地方已經很近很近了,然而我們還是在溝裡開了半天,過了幾處水,才看到了遠遠如黑線般的柏油馬路。當最終重返平整的柏油路上時,那種幸福的感覺真的無法形容,習慣了被顛起的屁股突然能安安穩穩地貼在座位上,差點都要不適應了。這天,我們一共跑了130公裡的土路。跑完余下的80公裡柏油路,翻過進獅泉河之前的最後一個大阪——海拔4785米的沙子大阪,我們終於來到了遙遠的天邊、阿裡的首府——獅泉河。
這天,是中秋節!!
哦,對了,我們在出扎達的時候經過一個檢查站,裡面的武警告訴我們,再過些日子,進出扎達的兩條路上都將要設景區收費站,屆時再看扎達土林,就不再是像現在這樣免費的了。
PS:
雖然冬季滇藏行的游記已經完成,但因為以圖片為主,所以就不在攜程這裡貼了,有興趣的朋友請到這兒看:http://***/Pro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