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中的光福,應該是在藍天白雲之下。待踏足之時,光福卻在細雨迷霧中。照理應當是失望至極,卻在同伴的戲言笑聲中,體會到了雨霧的美妙。雨中光福,猶如懷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那份神秘,同樣牽動著游人的心。於是,不再想藍天,不再想白雲,盡情地嬉游在煙雨中……
江南煙雨多凄迷,是不會妨礙去光福古鎮小憩的閑致的。也許有人到過蘇州不知有多少次,卻從來沒有到過光福這個地方。這並不奇怪,如今的光福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
蘇杭小鎮,尤其是雨中的蘇杭小鎮,總是讓人想起雨巷,想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觀音寺前,石巷蜿蜒,細雨飄飛,空氣中彌散著丁香一樣的仿徨和哀怨。這是吳中最古老的寺院,殿內供奉有銅觀音像,她仿佛剛從南海踏水而來,全身被海潮打濕,故而衣裙緊貼全身,凸現出了優美的線條。只是寺院看上去明顯是新修的,唯有院中一棵枝葉依然繁茂的香樟樹略顯滄桑。天台的一側,還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樹,枝頭居然掛著不少成熟的梧桐籽,伸手可摘。寺後有曲徑通往後山,叫龜山,因為山頂池塘中有一個石龜立在那裡而得名。觀音寺往前來是光福塔,塔下的古樟長得郁郁蔥蔥,濃蔭蔽日。登塔得攀登88級台階,塔內有49尊石佛,塔的第五層可以全方位地領略號稱天堂的蘇州的湖光山色。登高俯瞰光福鎮全景,遠眺崎湖煙雨蒙蒙,塔鈴隨風而曳,頗有“不在畫中已入畫”的意境。帶點濕氣的湖風吹過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通體舒暢。
歷史上這裡是中國四大探梅勝地之一,現在還能看到一些文人墨客探梅後留下的墨跡。山中的古聞梅軒和梅花亭,就像飄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瓊閣。到探梅的季節,鄧尉山的“香雪海”也可謂暗香浮動,繁花似雪。除此,還能追憶康熙、乾隆皇帝及唐伯虎等文人的詠梅情懷。若不是探梅時節,也還有桂花可探,在這綠水青山的太湖之濱,迄通十多裡的山區,宅邊路旁,山前山後到處盛開著桂花。金秋時節,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吹過,陣陣清香,隨風飄拂,沁人心脾。據說這裡還有折桂花饋贈親友的獨特風俗。但是看著樹上朵大瓣厚的桂花,實在不忍下手。讓人留戀的還有半山腰那小小茶室裡的桂花茶,裡面很小,但外面正好有一片大樹下的蔭涼,管理茶室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待客熱情,茶葉就是從山上的茶樹上采制的,味道很香。
下山後,雨依然浙浙瀝瀝地下著,漫無目的地閑逛在光福鎮大街上,餓了就找一農家就餐,喝幾杯桂花容制的香茗,飽嘗一下太湖水鮮,再飲一壺桂花酒,嘗一碗桂花糖芋芳,吃幾片桂花糕,真是其樂無窮。蒙蒙雨天,隨意地去一些小地方走走看看,美景佳跡,古居古韻,有種清涼漸入心境,當風路過時,煙霧掠過臉龐,一切都變得不真實起來……
神州快樂游---國家旅游局唯一推薦的旅游導航網站http://www.china698.com

(光福1)

(光福2)

(光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