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8日深度文化之旅D7

作者: 03280730

導讀D0720080522Kbal Spean, Banteay Srei, The Cambodian Land Mine Museum, 高布斯濱,女王宮,地雷博物館, Phnom Bok,Banteay Samre,Phnom Bakheng,Angkor Night Mart, 布寺,班迭薩雷寺,巴肯山 日落,吳哥夜間市場, Kbal Spean高布斯濱 高布斯濱 位於 女王宮 以北約18公裡。11-13世紀。印度教。女王宮 到 高布斯濱,以前路況很差, 開車要1個小時左右,現在有所改善。它距 暹粒 東北大約50KM,路況較好,大約1小時 ...

D0720080522Kbal Spean, Banteay Srei, The Cambodian Land Mine Museum, 高布斯濱,女王宮,地雷博物館,

Phnom Bok,Banteay Samre,Phnom Bakheng,Angkor Night Mart,

布寺,班迭薩雷寺,巴肯山 日落,吳哥夜間市場,

Kbal Spean高布斯濱

高布斯濱 位於 女王宮 以北約18公裡。11-13世紀。印度教。女王宮 到 高布斯濱,以前路況很差, 開車要1個小時左右,現在有所改善。它距 暹粒 東北大約50KM,路況較好,大約1小時車程,再步行約1小時到達山頂。高布斯濱 沉陷於吳哥東北部的叢林之中,它的河床雕刻堪稱一天奇觀。又名“林迦”雕塑,通常英語稱之為“千林伽河”,而 高布斯濱 這個名字實際上是“橋頭堡”的意思,是指這裡的一座天然石橋。林伽是印度教神的像征,是典型的生殖崇拜遺跡。被精巧地雕刻在河床之上,在河的源頭雕有1000個林伽,寓有給河水“開光”的意義,按照婆羅門教的理念,經林伽上流出來的水就是“聖水”了,聖水能洗掉晦氣、罪惡、淨化靈魂,同時得到神的保佑。這一地區是在1969年被人們重新發現的,當時EFEO的人類學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一地區,很快由於內戰的爆發,這裡成了禁區,直到1998年才又變得安全了起來。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叢林小路,向上攀登1.5KM即可看到石雕,在沿河步行過程中,會經過一些奇形怪狀的巨石。上山的時候要多帶些水,因為在停車區之外就再也沒有賣水的地方了。這條小路最終通向瀑布和石雕河,最好先觀看河中的石雕,然後再去瀑布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在河的上游雕刻著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毗濕奴神像,接下來是刻在橋頭堡上的一些石雕,包括濕婆神的坐騎Nandi,不過很可惜,在過去的幾年中許多石雕都被人砍掉了,如今整個區域都被用繩子圍了起來,以防止雕刻受到進一步的毀壞。順流而下還有很多更為壯觀的雕刻,有毗濕奴,濕婆神和他的配偶Uma,以及羅摩、拉克什米和哈努曼的形像,繼續向下游方向行進,成百上千的林伽出現在河床之上,在雕刻下面還有一個小瀑布,在瀑布的頂端還刻有許多動物的圖案,包括一頭牛和一只青蛙,沒著一條小路,繞過浮石,有一條木質階梯直接通向瀑布的底部,2月-7月這裡水很少,最好在7-12月的豐水季節前往。雖然在柬埔寨人看來它沒有 荔枝山 重要,但它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為這裡垃圾很小,而且也沒有商人,持吳哥門票就可以進入景區,最晚進門時間是15:30.

一路還是很寬的土路,路旁有人家,看到一處窮人的房子和富人的房子在一起只隔了一排籬笆,一邊是茅草房,一邊是新修的磚房,真是鮮明的對比呀。昨天下過雨,地還沒有干,還是一段一段的爛路,有積水,大小不等的坑和很多車輪印,很深,主要是中間有水和坑,外邊是車輪印,最外面還可以。路上有三次要下車走過,tuktuk是推過去的,不過總比過不去強。走的是同一條路,回來時就沒事兒了,路已經被壓平了,不過路是干了,可是土很大。路邊還有個工地,在修管線,和中國差不多,總是在修修補補的,不過比中國強,他們沒有把主路挖開,只是在兩側埋水泥管。旁邊有工棚,壓路機等設備。一路到了景區,景點的廁所都是一模一樣的,很有當地特色,不看牌子還真不知道是廁所,裡面也很干淨,設施齊全。走道、過道旁和門前還有花花草草,走道上還有可以休息的長椅。每個廁所有一個工作人員值班,沒有門票的還要收費,本國人和外國人還不是一個價。大門口也是有停車場和幾排茅草棚賣東西的,查票的地方有一塊大牌子,上面寫了景點的介紹,和一張地圖,上面有路線和石雕區的標號,旁邊根據標號寫上名稱和相對應的石雕圖片,這張圖最好記住,什麼雕刻在什麼地方,雖然大多數雕刻集中在兩個區域,不過還是有一些小規模的雕刻散落在路上,路途中就沒有任何批示了,只有距離的標識,這樣就很容易錯過景點。過了大牌子,滿眼全是翠綠色,有幾頭牛在悠閑的吃草,呈現出一片山野情趣。山不太高,上山的路大約要走1500M,每隔幾百米有路牌指示還有多遠,這個路標很有特點,是把一棵比較粗的大樹斜著切一下,把牌子釘在這個斜面上。路很緩,不過有個別地方要爬高比較陡,有時是在石頭上雕刻出的台階,有的是木梯,要小心,雨後路滑,要穿一雙合適的鞋。水要多帶些,爬山很累,路上到不是很熱,在叢林中行走有一個好處就是一路全有樹蔭,壞處就是太多的小蟲和蚊子,要提前噴驅蚊水,穿長袖長褲用處都不大,這的蚊子很厲害,很像北京的毒蚊子,最好帶上風油精之類的東西,被咬後用得上。還有就是不要停,要一直在動,就是原地休息也要動,不然蚊子肯定來,而且這的蚊子好像不怕人似的,不知不覺就被咬了。這也分人,有的人就愛招蚊子,有的人就好一點。從林中開出一條小路,路邊全是不太粗的小樹,把路上的草和落葉清理一下,就是一條土路了,一條路走到頂沒什麼岔口。路上有很多巨石和樹根,巨石和樹藤也纏繞在一起,還有繞著樹干長的樹藤,滿眼的樹藤和滿地的落葉,樣子奇怪的樹藤和滿地的樹根,到了主要雕刻區,東西不多,還有雕刻在巨石上的石雕。河都是從巨石上流過,有的石頭在水中,這個季節雨水少,有的就露在了外面,岩石上還有三個圓型的洞,很深,裡面有積水,有意思的是裡面還有很多青蛙的卵,黑壓壓的一大片,有的已經孵出了蝌蚪,也不知道這石洞是怎麼形成的。在水中有很多林伽,這的林伽沒有寺中供奉的高大,也沒有那麼粗,只是一種圓形的浮雕,雕刻在水中的大石頭上,真的有上千個,一片一片的很整齊,不愧為千之林伽,這也是它被稱為千林伽河的原因。再往下沿著河走,路不太好,要上上下下的,有一座小瀑布,可能是因為旱季的原因,水不多,不顯壯觀。後面還有一組主要的石雕。路上有一個石洞,其實就是兩塊巨石中間的空間,裡面有一個小小的祭台,還有香火。總體來講這個景點一般,石雕不多,也不是很壯觀,還要走很遠的路,就是一種不同的風格,有時間和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主要是體驗一下在山中從林穿梭的感覺。下山的路上有很多樹藤,反方向看過去有種不同的感覺,有一棵很粗的大樹橫臥在路中間,只能從下面鑽過去,不知道這樹是怎麼倒下的。有的樹藤和樹根都在地上,也分不太清了。有時一棵大樹抱著一塊巨石,很是特別。在半山腰有兩塊很大的石頭在山邊正好探出一點,人站在巨石上正好可以看到從林景色,平時路邊全是郁郁蔥蔥的樹,根本看不到外面。路上有很多工作人員,有的在修剪樹枝和雜草,有的在清理落葉,以便保持路的暢通,在亞熱帶植物生長是很快的。在工作人員休息的大石頭上整齊的擺著25個小黃泥球,一看就是剛捏出來的,橫排6個,豎排4個,上面還有一個,可能是工作人員無聊作著玩的,也可能是一種祭祀方式。這小泥球就結束了在 高布斯濱 的行程。

Banteay Srei 女王宮

Banteay Srei 女王宮 位於暹粒東北約32公裡。10世紀下半葉。印度教。濕婆。暹粒到女王宮大約要45分鐘的車程,距 吳哥王城 約21公裡。通往這裡的道路非常平坦,而且路標明顯。可以和北面的幾處景點一起游覽。女王宮 被譽為吳哥藝術皇冠上的一顆珍珠。與大部分吳哥古跡所使用的青砂岩不同,女王宮采用高棉特有的紅土和略帶桃色的石塊建造,色彩極為艷麗。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既便於運輸、建築,也利於雕刻復雜細膩的圖案。而建築建成後,經過風干,就變得異常堅硬,千年不壞。女王宮 內有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它是吳哥比較小的一處景點,雖然規模不大,但卻聲名顯赫,是吳哥古跡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致的建築群之一。女王宮 保存得相當完好,寺內許多石雕都是三維的,牆壁、立柱、門楣等建築表面幾乎完全被浮雕覆蓋,沒有一點空隙。女王宮浮雕刀工流暢細膩,造型繁復圓潤,線條纖巧柔美,色彩鮮艷嫵媚,在所有吳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譽為“吳哥藝術之鑽”。女王宮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Banteay Srei 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也就是說它很有可能是由女人修建的,因為這裡的石雕實在是太過細膩了,不像是出自男人之手。它是在96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與吳哥的多數寺廟不同,修建它的人並不是國王,而是一位婆羅門,據說可能是國王的老師。這座寺廟呈正方形,東西各有一個入口,東面的入口有一條引道。它的精華之處在於裝飾豪華的藏書室和三座中央塔,這裡有大量的男神和女神的神像,以及美麗的金銀絲淺浮雕。它的精典雕刻包括一個優雅的女人手持蓮花,身上穿的傳統衣裙清晰可見,此外在藏書室的山形牆上再現了《羅摩衍那》史詩中的壯觀場面。而這只不過是 女王宮 藝術世界中的幾粒微塵而已,建築的內部幾乎每寸牆壁都裝飾著精美的浮雕圖案。神話中的守衛者在殿內看護著這些完美的作品,這些守衛著的塑像都是復制品,原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內。1930年EFEO使用原物歸位的方法對它進行修復,這是它首次使用這種方法修復主要寺廟。如今看來這一方法取得了重大成功,並很快被運用到其他較大規模的項目當中,如對 巴戎寺 的修復。然而這並不是 女王宮 第一次成為公眾的焦點,早在1923年一名法國人就因企圖盜竊這裡的主要雕像和雕刻碎片而在金邊被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後來此人居然被戴高樂政府任命為文化部長。在 女王宮 首次被重新發現之際,人們看到這些精美的雕刻都認為是吳哥末期的傑作,由此推斷它是建於13世紀或14世紀。後來人們根據這裡發現的銘文,認定它是建於967年,然而一些學者仍然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因為它的寺廟風格和雕刻都不像是10世紀的作品。新的理論認為正如歐洲的大教堂一樣,許多吳哥寺廟很可能遭到破壞,之後或經重新修建,或被改變得面目全飛,女王宮 石碑上的銘文可能和原來的建築有關,而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座精美的藝術殿堂。包tuktuk需要20美元左右,可與崩密列、高布斯濱、荔枝山等安排在同一天。女王宮-崩密列,包UKTUK大約$15,走NH6公路,路上需要另外支付1美元的買路錢,女王宮 游覽時間大約1小時,女王宮 到 高步斯濱 車程大約30分鐘,都是紅土路。高步斯濱到崩密列車程約1小時,大部分是紅土和沙石路面,崩密列到羅洛斯群遺址車程約1小時。早上參觀 女王宮 的游客非常多,到了中午這裡很安靜,但非常炎熱,傍晚是最佳的游覽時間,但最晚也不要超過太陽落山。

路邊又看到一家人的婚禮現場,這次的裝飾以黃色為主,也是放很大聲的音樂,很多人,非常熱鬧。門口有一塊世界遺產的碑。從大門口的門楣上就是山型的,上面有繁復精美的雕刻圖案,很多內容也說不上來是什麼故事,我看過的資料也沒有深入的介紹,只是覺得好看。寺中有兩道走道兩旁也有像石碑一樣的東西,整齊的延伸排列。路邊有殘存的圖書館和殘存的石柱,上面還有編號,有的門楣拼好後沒有放回原來的位置,放在地上,有的還用繩子圍了起來,說明了這東西的珍貴。在大門到主寺中間的走道兩旁各有一個水池,池中沒有多少水,現在已經長滿了綠草,和紅色的寺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池邊有幾個小孩在玩耍,有個小女孩手中還拿著一個礦泉水瓶子,很像中國撿東西的小孩,不過他們顯得自在得多。寺中供奉有石槽,有單槽的也有雙槽的,有的上面還有雕刻著蓮花的部件,寺中還有一座石雕只剩下一半,像是一頭牛。建築上的雕刻太精美了,我覺得用語言文字很難表達了,只能用相片記錄下這一切。在主寺門口有雕像,看起來比較新,可能是剛修的。為了保護寺中的主體建築,是不讓游客進入的,只能遠看,那精美的雕刻就看不太清楚,建議大家用長焦相機,照下來慢慢欣賞。當時在寺中光線不太好,當天陰天,寺也不太大,沒有宏偉的感覺,也沒有像書上說的建築上全部雕滿了圖案,所以覺得沒有傳說的那麼好,但是回來仔細看相片,才體會出她的味道,真是不一般。有的門楣故事就分為三層,然後上面還有三層雕花,真是太精美了。中間的主要建築上還真是雕滿了圖案。建議大家在這裡一定要多呆些時間,讓心安靜下來,慢慢口味這裡的美。寺與牆的距離不大,有的建築全景拍不下來。有三座主塔,後面是一些別的建築,總體比較緊湊,有很多種建築,比如塔,圖書館,主寺,小寺,大門,小門等等。在主體建築之後連著一個橫向的建築,形成一個T字形,後面的建築也開有門,兩側都有,這個門也非常精美,門口有雕像,像是衛士。就連主寺門柱旁邊的地方也刻滿了花紋,大門的側面也雕刻有花花紋。出來的時候,回頭一看,把角度放低一點,就能看到三層精美的門楣重合在一起,很有層次感。大門口有一排賣工藝品的小灘,擺放著很多佛頭。女王宮 的整體布局很復雜,直到最後一天看了微縮的景觀模型才明白是怎麼回事,總體建築是拉長的,前面有一些零散的建築物,後面的主建築主要是用橫向和縱向的房屋一樣的建築在外面圍了一圈,大門口是縱向的建築,中間的第二道門很大很精美,中間有三個塔,中間主塔前連有一個縱向的屋子,兩旁還有兩個圖書館,是縱向的,到時大家看到相片就明白了。

The Cambodian Land Mine Museum地雷博物館

當地人簡稱 land mine museum,它詳細介紹了內戰期間使用的各種類型的地雷及其持續的破壞能力,這對游客和當地人都非常有教育意義。博物館下屬的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救助基金會,簡稱CLMMRF,是一家加拿大非政府機構,旨在減少地雷造成的人員傷亡,並幫助救治受傷人員。美國Texas A&M大學的建築系正在幫助設計新館附近的康復中心。07:30--17:30開放,票價1美元,門票收入最後要捐給基金會。博物館館長Aki Ra是曾經加入紅色高棉和越南的兒童軍,他有時候依然還去排除那些以前埋下的地雷。這種作法激怒了政府的排雷機構,說是因為他沒有標記已經排雷的區域,有人暗示說,真正的原因是他排雷只用一根探條和螺絲刀,所需費用只有幾塊錢,而政府機構排除每個地雷的報價 是將近1000美金。本來離它 暹粒 並不遠,在去 吳哥窟 的路上,LP上說是因為政府在離 暹粒 大約3公裡的地方又開了一家戰爭博物館,因為比較遠也不順路,很少有游客光顧,大多數游客都去了land mine museum,於是政府就把它搬到了這裡。要不是司機問我要不要去,我還不知道它搬到了這裡。LP上的資料上寫的是它還沒有搬走時的地址,司機當時說他搬地方了,我還以為是他不想去,等到參觀完了,我還一直認為這只是一家分館,因為它太小了,不過到最後證明司機說的是對的,他真是搬到了這裡,司機也不一定每句話都是假的,這次是我誤會了他。在大門口擺放著兩排很高的炸彈,形狀像導彈。裡面是一個院子,四周有幾排平房,就是展覽屋,屋裡有很多宣傳畫,和地雷受害者的相片,大多是被炸殘的人。還有一些人去排雷時的相片。裡面最多的就是排出來的地雷和軍用物品, 有各種炸彈,地雷,火箭彈,宣傳畫,館長Aki Ra的相片,當時的紙幣,清出的地雷,機關槍,老式電話等等。看著宣傳畫,想像一下當時的戰爭場面,坦克從吳哥大門開出的情景。門口的草地上還模擬了排雷時的場景,和提示標志。

出來以後要去 布寺,昨天說好了一共20$,這會兒又變了,說路遠要再開6.5公裡,不認識路什麼的,去不了,我也沒辦法又多給了他5$,他才肯去,如果今天不去,明天再單來一趟又要至少20$,這會兒時候還早,我一想算了加點錢吧,他到也挺會玩兒心理戰的。

Phnom Bok 布寺

Phnom Bok 布寺 是在9世紀末到10世紀初修建的,它位置偏遠,游客不多非常安靜。這座寺廟雖然規模不大,但保存比較完好,這裡再有特點的是從兩座廢棄的寶塔中各長出一棵素馨花樹,在花滿枝芽的時候看上去就像兩座建築頂上長出了頭發,發型誇張。從這座212米高的小山上可以俯瞰北面 荔枝山 和南面的吳哥平原的景色,所以還是值得游覽的。在山的對面有一個5米高的林伽雕塑,人們認為在 巴肯山 和 榮寺 也應該有類似的雕塑。美中不足的是,這裡並不是觀賞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因為游客來回都要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走很長一段山路。上山的路漫長,曲折,大約要用20分鐘,此外還有一條新修的水泥階梯,從這裡上山更省時間,但路上沒有樹蔭,最好不要在中午最熱的時候上山,要多帶些水。布寺 距離暹粒大約25公裡,在去往 女王宮 的路上能夠清楚地看到它,在到達 班迭薩雷 後,向東繼續行進6公裡即可到達。返回的時候可以向南經由 羅洛寺群 返回暹粒,而不用向西重復來時的路線,這樣可以欣賞一下柬埔寨的田園生活。

一路到了 布寺,走的是水泥台階,很高,我覺得比 榮寺 要高得多,走起來也累得多,因為這兒要爬台階比較累,榮寺 全是緩坡。我數了一下一共有大約629節台階。在北京很少運動,這一下子上這麼多台階還真是有點累,上一段就得休息一下。這個寺司機自己也沒來過,這次就和我們一起上來了,他這次還挺好的,幫我拿一了個包,可能是多收了我錢,心情比較好。工作人員在山下就查了票,司機好像只是和檢票員說了什麼,也沒要票就進去了。剛走到一半就下起了雨,一開始還不大,不一會兒就大了起來,幸好我帶了雨傘,不然可慘了。司機的體力很好,一會就到了山頂,我就打著傘慢慢的爬。到了山頂正好有一個建築可以避雨,是一個比較破舊的殿堂,比較大,裡面是空的,什麼也沒有,它是水泥的基座,周圍有柱子,頂上有瓦覆蓋,像是年久失修還漏雨,得打著傘站在裡面。等了好長一段時間,雨才小一點。我就打著傘和司機在周圍轉轉,走到一處可以俯瞰山下的地方,風景秀麗,能看到山下房屋,就是有雨不太清楚。山上還有一座小佛塔,和平時的沒什麼區別,最好玩兒的是一座高射炮,各個零件還可以活動,整個炮身可以360度旋轉,還可以調節炮筒的上下,好像裝上炮彈就可以使用一樣,玩了好半天,這種東西在中國只有在軍事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也不許人隨便動,在這裡就放在山上可以隨便玩兒,這裡是一個至高點,風景很好,要不然為什麼把大炮放在這兒呢。在寺門口有一個新做的毗濕奴大神的雕像,舊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這個新的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八只手,每只手裡持一樣法器。一直都在下雨,也沒騰出手平照多少相片,天很陰也沒照什麼山色。山上還有一屋人家,也不像是人家,因為沒有什麼生活用品,只有簡單的桌椅到是像個休息室,裡面的人也不像是工作人員。山上還有一座新廟,沒有開門,旁邊有一圈小石碑,上面刻有佛像。一進入布寺 就是一片破落的景像,還有一尊小的佛像散落在地上。一進去就是那兩座頂上長了樹的塔,很有意思,看著還挺和諧的,旁邊還有兩座小塔,已經被土埋了,只能看到一點。後面還有三座塔,全是用青石建造。塔上有雕刻,不過已經剝蝕。塔頂都已經坍塌,石塊落在塔內,把門都堵上了。也是滿地的大石塊散落在寺內。在新寺旁邊有一個木屋,是個比較大的吊腳樓,在屋子下面有很大的空間,人們就在柱子這間弄上吊床,一副悠閑的樣子。雨停後,能見度好了很多,能看到山下的美景了。

Banteay Samre 班迭薩雷

班迭薩雷 與吳哥窟建於同一個年代,盡管在過去的20年間,由於它地處偏遠,所以多次遭到劫掠,但是大規模的修復還是使它保持了相當良好的狀態。它有一座中心寺廟和4座側殿,還有一條走廊和2座藏書室,位於南邊的保存得非常完好。所有建築都被兩座巨大的同心牆圍在中間,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一條內護城河,可惜如今已經干涸。班迭薩雷寺 距離東人工湖以東400米,實際上沿著通往 女王宮 的道路來到Pradak村,然後繼續向前走就能到達這裡。

這個寺廟真的和吳哥窟很像,只不是個小版的。圍牆用的紅色石頭,主建築用青石,都建在很高的台基上。很多地方都被修復過,看起來比較完整,只是寺中空間較小,不太容易照到全景,因為小所以總體感覺比較繁復。建築上的雕刻剝蝕得很嚴重,有的看似完整的很像是後來用水泥修復的,根本沒有原來的風采,顯得很粗糙。有一個剝蝕的門楣上的獸頭清晰可辨。內層圍牆上4個方向各有一個華麗的石門。外牆的內側留有一排青色石柱,當時可能是一條回廊。在入口處供奉著一堆殘件,有一個佛腳,和一些石窗柱,旁邊有個捐款箱。有一段牆壁用木架支撐著。

時間還早,本想加車費去看日落,司機說今天晚上家裡有個聚會,要在16:30之前回家,我也沒再多問,一路回住處,和他約第二天早上去看日出的車,他說明天找他的一個朋友來吧,我一聽,有錢都不賺了,反正我也煩他了,我也沒再問原因,就這樣結束吧,他可能是沒在我身上賺到太多的錢,就放棄了,這個和我共度了5天的司機真是又愛又恨呀。在客棧門口最後留了一張影。

Phnom Kulen 荔枝山

位於 女王宮 以北約15公裡。11-13世紀。印度教。它被視為柬埔寨最神聖的山脈,周末和節日有很多朝聖者。波列昂通寺:位於山頂,由巨石壘成,天然粗獷。寺中有一尊9米長的石雕臥佛。波列昂通瀑布:在波列昂通村附近,是柬埔寨著名瀑布,瀑布下同樣有宗教石刻。荔枝山海拔480多米,是高棉人的聖地之一,在高棉帝國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在這裡登基,宣告脫離爪哇,今天的柬埔寨王國從此誕生。荔枝山原名八角山,是中國元朝使節周達觀來此游覽之時,將攜帶的荔枝種子撒於山上,後成長為大片的荔枝林,故該名荔枝山。它距離暹粒市北50公裡,約1小時車程。步行登山約需1-2小時。1999年有一個商人在此修路,如今要向每位外國游客收20美元,這筆收入也沒有用於景點的維護。在暹粒城內可以買到12美元的門票,這家旅店也歸這個商人所有。穿過叢林地帶,山路上行20公裡,在高原上。有兩條岔路,左邊是野餐區,有很多垃圾,瀑布,寺廟。右邊是河床雕刻,臥佛。站在487米高的山上被森林覆蓋的高原盡收眼底,景色十分壯觀,爬山要2個多小時。在山的周圍還有20多座小廟,從小路行駛大約12公裡,到達一座山崖,再步行1公裡,到達南坡,這裡有很多動物雕刻,山上有雷區要小心。還有聖泉,當地人還把聖水帶回家。LP上還寫了不少,可是我沒有去這個景點,就不太容易理解書上寫的內容,本人覺得路遠,又座車,又爬山倒來倒去的,門票還貴,我想可能和 高布斯濱 也差不多,就沒有去這個景點,以後有機會再來吧。給自己留下個遺憾,讓自己有個再來一次的理由。

Phnom Bakheng 巴肯山日落

Phnom Bakheng 巴肯山 位於 通王城 南門外西側大約400M。建造年代:9-10世紀。印度教。供奉:濕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站在山頂欣賞吳哥的落日美景。因為這裡落日景色太過著名,當你在傍晚爬上山坡時,那裡早已沒有立足之地了,完全是一片混亂。下山的路更不好,路上沒有照明設施,下山時最好帶上手電。巴肯寺建在巴肯山山頂,巴肯山是離吳哥窟不遠的一座小山丘,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山的西邊是開闊的 西池 West Baray,東南方叢林中是 吳哥窟。它的建築體現了當時高棉人對山的崇拜。這座像征著整個宇宙的建築,設計上充滿了像征符號:7層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層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個月相的108天;33塔:從每一面的中軸線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須彌山上的33位神祗。LP上介紹的有所不同,巴肯山 是吳哥附近第一座寺廟山的所在地,當時國王選擇了 巴肯山 修建他的寺廟山,而不是前朝的國都 羅洛 地區。寺廟山共有5層,一共7個層面包括底層和屋頂,底層有44座塔,其它5層各有12座塔,寺廟屋頂4個方向各有一座塔,中間是中央聖殿,7層代表印度教中的7重天,塔的總數包括中央塔一共是108座,這個數字非常吉祥,而且與陰歷有關。我也不知道哪個更准確一些,大體也差不多,只是塔的各層數量有所不同,我也沒有一個一個的去數。由於這兒是看日出日落的寶地之一,每天臨近傍晚都會擠滿了游客和小販,非常熱鬧,像個大公園。大概15-30分鐘可以走到山頂。從山頂俯瞰夕陽下的 洞裡薩湖,景致還是非常迷人的,如果要拍攝一張像樣的吳哥窟日落的照片,至少要用300毫米的鏡頭,因為吳哥窟遠在1.3公裡之外,還要天氣好,才能看得清。現在游客可以坐大像上山,單程15美元,這也是一種令人難忘的經歷。下午四點後買三天、七天的門票,即可進入景區,不另收費,絕大多數人選擇第一天傍晚買完票後到 巴肯山 看日落,因為這裡比較近,之後還有幾個看日落的好地方就留給後幾天吧。這裡就是人太多,各個國家的都有,就像個地球村,有人說這的落日不如 比粒寺 的好,本人沒有對比,也作不出評價。在柬埔寨其它省也有很多比較著名的寺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LP的柬埔寨一書。

回到住處後,稍微休息了一下,下樓又找了一個tuktuk去 巴肯山 看日落,反復砍價後4$,還是比功略上說的貴很多。想先去吳哥氣球,可是當天天氣不好,停了。在這裡還可能座直升飛機看吳哥窟,也像是150$,一小時。然後就去看日落,原來上山的路在4個方向各有一條,每個路口還有一對石獅,台階很陡,不仔細看已經看不出是台階,風化得很嚴重,和黃土基本融合在一起了,這條路好像是分為兩層,第一層就是相片上的那個角度,還相對比較緩,第二層就非常陡了,像是寺廟上的台階。為了游客的安全現在已經封閉了,在兩邊開出了兩條比較緩的新路,右上左下,等於是一條環山道,雖然路程長了很多,不過安全。還有一條專門讓大像走的路,上下山也可以選擇騎大像,好像是上山15$,下山10$,有一個鐵柱和木板做成的樓梯是供游人上下大像用的。在路上也有一個殘疾人樂隊,這個樂隊裡還有一位女性,他們在一下棚子裡演奏,把假肢放在前面,他們全是地雷的受害者,前面有他們的CD向游客出售。大約15分鐘到達山頂,看到一座當地人供奉的新的神牛雕像,上面還有彩繪。在地面上有一種用石頭圍成的圓圈,裡面放滿了碎石,可能是當人工作人員為了方便保護把碎石收集起來的一種方式,也可能是一種祝福方式,也有可能是游客所為。在地面的最外圍有一圈紅色石頭的圍牆。地面上的塔稍大一些,是用紅色磚建造,已經非常殘破,4個門口各有4個紅色磚塔,一邊2個,磚塔之間有一道青石門,現在只剩下石柱。兩側還各有3個,一個面就共有10個,再加上4個角的4個,共有44個。巴肯寺 整體用青色石頭依山勢而建,一共有4個面,各有一條石階可登上頂層,石階兩旁是青色石料的小塔,一共五層就有10個小塔,4面就是40個,在4個角還各有一個,4個角一共就是20個,青色小塔總共就是60個,各層還有一對石獅。在頂層的4個角各有一個青石塔,又稍大一些,在中間有一個中央主塔最大。到時候看一下圖就好理解了。在圍牆和 紅磚塔之間還有很多青色小塔,比磚塔稍小,在圖上沒有標出,我也沒有細數,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反正整個布局比較紛繁,復雜,當時看得是眼花繚亂,寫游記時看著相片對照布局圖才弄明白怎麼回事兒。地面上有一些大塊的青石頭部件,上面被游客擺滿了小石塊,從大到小,從下往上擺放成一個高高的小石堆,很像西藏的瑪尼堆,在這只不過是超小版的,也表達了幸福吧,一片片的,有很多。有的部分寺牆已經倒塌,露出了原來的岩石,有的牆用木架支撐,也已經傾斜了。有各別磚塔經過修復,看起來比較完整,有的用木架從4個方向固定。這裡台階的陡峭在吳哥中還是能排上號的,看游客們基本上都是4肢並用的爬上爬下。在頂層有幾個觀景點,是一個鐵的小平台,站在這裡可以遠眺吳哥氣球,和吳哥窟,當天天氣不太好,看得不太清楚,在可以看到吳哥窟的那一面還有兩個投幣的望遠鏡。地上放著幾塊石雕,都已經風化。頂層4個角的石塔已經很不完整,有的只剩下了門面,裡面供奉有林伽,門旁邊有些雕刻。主寺上面的雕刻比較完整,不過花紋像是新修復過的。這裡是能看到當地和尚比較多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在照像,在黃色土地的背景上,有兩個身穿鮮艷顏色伽沙的和尚很是明顯,還有的一群和尚在頂層聊天,還有的獨自眺望遠方,像是在參悟佛法。在第4層上有很多石塊,有的用來拼成了石桌,石凳,4個人圍坐一圈可以打牌,這全是等待日落時無聊時想出的辦法。在一個角落看到一對當地的情侶,兩人眺望遠方,憧憬著他們的未來,多麼溫馨的一個場景。這時天也快黑了,因為天氣不好,游客不多,可能大家知道看不到日落就都沒有來,今天是肯定看不到日落了,游人漸漸散去,我正好趁著這個人少的時候,再好好看一看這個雄偉的建築,書上介紹它是個觀看日落的好地方,它因為日落而出名,往往就忽略了他的建築,不過在我看來他的建築是非常不錯的,應該比日落的景色出名,排在 吳哥窟 和 巴戒寺 之後吧,第三。這時反正也沒有日落可看了,工作人員就開始哄游客下山了,真是想再多看看,這裡真是太棒了,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下了山,下山時天已經黑了,要用手電。因為今天的壞天氣沒有看到日落,不過我並不後悔,也因為沒有日落所以游客比較少,能讓我好好地看看 巴肯寺 的建築。回來時路上的路燈已經點亮很好看。到了小鎮後和司機定了明天早上去 吳哥窟 看日出的價錢,路程差不多,不過要早起所以加了1$,還要去吳哥氣球一共5$,還是很貴。然後去吃飯,先去了超市門口的牛肉河粉,1.5$一碗,和中國也差不多,味道一般,還配一種味道很奇怪的香葉,吃不習慣,天太熱,這還是燙的,不太爽,自然沒吃飽。又去了林金真,要了一份當地的名菜叫AMOK fish,2.5$,味道不錯,就是土豆,魚,雞塊,胡蘿蔔,豬肉,綠菜花等材料加上咖哩,椰油等調料一起燉成的,然後放在一個新鮮的椰子裡,看起來就很有食欲,拌米飯吃,還要了果汁,涼茶和菠蘿炒飯。

Angkor Night Mart 吳哥夜間市場

飯後又去了Night Mart,因為它只有在晚上開才叫夜間市場。這是個不錯的地方,比Old Mart 老市場 要好很多,Old Mart是在白天也開的。網上說這個地方賣的東西很便宜。找去的時候用了點時間,圍牆裡面全是小灘位,都是個體小老板,像北京的小商品市場,不過別灘位看全是簡易棚,老板們就在僅有的兩面木板牆上作文章,裝飾得很有品味,整體用一種色調,有的刷漆,有的掛布,有的還有小展櫃,裡面放上好的商品,打上射燈,很像個首飾店,每個都有自己的風格,可以看出當地人的藝術氣息,主要是賣衣服,旅游紀念品,飾品。這的東西真的不貴,我問了一個賣冰箱貼的小店,老板開價1美元3個,真是太便宜了,我連價也沒砍,就要了60個,回去送朋友,老板一看我這麼痛快又想漲價,問了一下後面的人,吱吱唔唔了半天還是按這個價錢給我了。開始時真應該砍砍價,讓大家都高興。市場裡面還有歌廳,酒吧,餐廳什麼的娛樂場所。很有人氣,很溫馨的一個地方。這的很多老板都是當地年輕的小姑娘,很漂亮,很時尚,有的店鋪也透出青春和時尚的氣息,不錯,真是個養眼的好地方。出了大門才發現在,離我們住的地方太近了,出了門左拐走一點就到了。

D0720080522Kbal Spean高布斯濱

Banteay Srei女王宮

The Cambodian Land Mine Museum地雷博物館

Phnom Bok布寺

Banteay Samre班迭薩雷

Phnom Bakheng巴肯山日落

Angkor Night Mart吳哥夜間市場

當日費用合計:D0720080522tuktuk 25$,日落tuktuk 4$,地雷博物館 1$*2,河粉 1.5$*2,

晚餐AMOK fish 2.5$ 1.5$,冰箱貼60個 20$,共58$

更多內容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Andy03280730 更多相片在 博客相冊 中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