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1)

作者: s_fang_france

導讀1998年3月14日第一次一個人出門,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尋一位不曾謀面的朋友,沒有擔心,反有些興奮。走在大街上,第一次發現夜半兩點鐘的人是這樣多。上海前些時日發生的"敲頭案"讓我有些緊張,不自覺的提高了警惕 在與身後的外地人一番跟蹤與被跟縱的較量之後,我一路小跑來到了上海新客站。  隨著熙攘的人群走下站台,看到了上海<->南京652次 ...

1998年3月14日第一次一個人出門,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尋一位不曾謀面的朋友,沒有擔心,反有些興奮。走在大街上,第一次發現夜半兩點鐘的人是這樣多。上海前些時日發生的"敲頭案"讓我有些緊張,不自覺的提高了警惕 在與身後的外地人一番跟蹤與被跟縱的較量之後,我一路小跑來到了上海新客站。 

隨著熙攘的人群走下站台,看到了上海<->南京652次列車 那是一列慢車,看上去像有30多年的歷史了。說實話,我是挺嫌它的髒,但又特喜歡它的滄傷感。上車後找到座位一看,原來嫌它髒的可不只我一個。幾個女生正賣力的擦著我的座椅。不禁莞然。細一問,才知是華師大的女大學生出外旅游。而神使鬼差的我的位子在她們中間 

車終於開了。女大學生們三五成群的開始例行功課:打牌。大約每一位大學生都是棋牌大學的高材生,看來自我畢業後,風氣沒變。半夜的車,很空。不久我身邊就剩一名大學生了,其他都被拉走打牌去了。仔細的偷看,發現是個美人,嬌小的那種。也許是我特健談的關系,一會兒就熟了。我就簡稱她"華"吧!金華人,父親是軍官,退伍後在金華市交通管理局任干部。她考上上海華師大物理系電子技術專業,現在二年級。我們談了很多。從大學生活開始的談話到最後就無所不談。四級考,邏輯電路的與或分析,我把大學時代的一點老底全挖出來了。還有畢業找工作,面試經驗。最後金華風土人情等等,還有她不會打牌,她特愛女紅(好習慣),她畢業後打算回金華,只記得談得很多。直到五點多才談完所有我能想起和她能談的話題。我請她喝牛奶,她謝絕了,但接受了我的牛肉乾。接著我們唱歌。本來是你哼一句,我哼一句,最後竟唱起二重唱來了。引來全車的注目。她邀我同游,但我已與朋友相約,就謝絕了。被我們歌聲吸引過來的她的同伴是兩個粗大的女生,一問是從新疆來的 她們對我不冷不熱,我也明白她們對我懷有戒心。也難怪,我和華是聊的太火了,讓我看上去像個久經殺場的拐騙老手

早7點半才過不久,我們就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南京市。南京有兩個車站,另一站在下關。我們則在南京站下。在告之我她們住在南京農學院之後,我還是謝絕了華邀請的目光。在兩同伴催促聲中,我們交換了電話,目送她們出了南京站。 

而我在火車站上買了份地圖後,就打了輛車,去肯德基中央店。那有一位我在互聯網上認識的朋友"婷"在等我。關於我們認識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在寫吧!

我特好歷史。在車上,我想起很多歷史上有關歷史的故事。南京,是中國的六大古都之一,這是一座有幾千年歷史的名城,山環水抱,鐘靈毓秀,自古有“鐘阜龍蟠,石城虎踞”之稱,據傳,楚懷王滅越國後,曾在鐘山埋金以鎮“王氣”,是以鐘山又稱金陵山。真正在南京建都的是東吳的孫權,當時諸葛亮來東吳商討共拒曹操大計,見到此地說:“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建議孫權在此地建都,於是孫權在今南京城的位置建起建鄴城,在旁邊的石頭山上建起石頭城,西臨長江,南控秦淮河的入江口,作為建鄴城的屏障。西晉初年,晉軍攻陷建鄴,三國合一,劉禹錫有詩道:“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在南方稱帝,建立東晉,建都建鄴,為避諱把建鄴改成建康。從公元317年到公元589年,建康一直是東晉與南朝宋、齊、梁、陳五朝國都,加上東吳共有六個朝代,史稱六朝古都。當時它是南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歷時共三百二十二年。這是南京城在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到了梁朝,建康城的人口已過百萬,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公元 589年,隋軍南下滅陳,當時建康要遠比隋大興城繁華,隋文帝下令拆毀建康城的所有建築,將城邑平為耕田。六朝古都就這樣被毀於一旦。在隋唐兩代,江南揚州盛而南京衰,只有那六朝古都的廢墟在悠悠的唐詩中游蕩,“舊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五代年間,南唐建都江寧府,奠定了現代南京城的基礎。在北宋,江寧為江南重鎮,王安石有詩曰“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這位改革家曾三次擔任過江寧府尹,晚年罷相後定居在江寧,最後終老在江寧。南宋時由於北方淪陷,江淮成為戰場,江寧成了宋、金交兵的前哨,宋金和議後,由於國都在杭州,江寧成了北渡長江的要塞口,商業繁華,進入了它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由於江寧在長江邊上,幾多豪傑壯士都曾在此登台北望失地,發出種種感嘆,如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吟唱道:“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慷慨蒼涼之意盡在詞中。到了元末,朱元璋攻克了已改名為集慶路的江寧,改其名為應天府,到了明代統一中國後,建都於應天府,以開封為北京,以應天府為南京,這就是南京名稱的由來。明代是南京城發展的第三個黃金時期,朱元璋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來營建應天府。這座全部用磚石築成的全長67裡的城垣,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的形狀東西窄,南北長,呈不規則狀,打破了我國歷代城池多為正方或長方形的傳統。明初的南京城垣的高度在14米到21米間,城基寬14米, 頂寬4米到9米, 砌有垛口13,616個, 開城門13座, 整座城牆堅固雄偉, 至今仍巍然屹立。南京雖然只做了四十年的國都,但在有明一代,它一直是僅次於北京的全國第二大城市,是江南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到了清代,南京仍然保持作為江南第一都市的地位,在前清,它的經濟異常繁榮,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必駐足於南京。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國民政府遷都南京,開始了南京城發展歷史上的第四個黃金時期。在1927年南京城只有30萬人, 到了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前夕, 南京城已有人口超過一百萬。提到南京的現代史,就不能不提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日本人的殘酷行徑,與野獸無異,攻占南京後,在數個月的時間內,日軍在南京殘殺了三十多萬中國軍人與平民,其行為令人發指。日本人來源於中國大陸,日本文化源起於中國文化,但日本人卻沒學到中國文化中最優秀的內容,這些孤島三寸丁們一直都是那麼地富於侵略性,只要稍有實力與機會,就要侵略朝鮮,甚至侵犯中國。日本人的心態一定是不正常的。 

車只開了短短三分鐘,我就想了那麼多東西,腦電波真快啊!中央門店到了,但肯德基還沒開門 婷也還沒來 我就坐在路邊的小吃店裡邊等邊吃早餐 付帳時發現出租車司機讓了我車費的零頭錢 真奇怪!待續!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