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稿
拉薩海拔3650 米
由林芝出發,幾乎一直是沿河而行,河岸綠樹環繞,如果不是更遠處那寸草不生的山脈,真讓人以為是在內地。長時間行車,總是容易讓人困倦,我不知還有多久才到拉薩,迷糊中,依稀望見遠方那突起的山峰之巔,聳立著紅白相間的建築,有著金碧的屋頂,是布達拉宮?快到拉薩了?我脫口而出。是的,旁邊的乘客平靜地答道。聖城、日光城,雪域之巔的拉薩,在等待了多年以後,我終於見到了你!我以為自己的心不再會感動,我以為自己仍然可以麻木地去面對,可我還是忍不住地激動,心跳加快,激情,似乎被重新點燃。
我在拉薩,回頭算算,真是一本糊塗賬,前後整整待了一周,但記憶中最深的,只有八廊街一帶。這真是一條傳奇的街道,既是圍繞大昭寺的轉經之道,又是商業和旅游的中心。它也成為我每日必去之處,天天跟著那些轉經或購物的人流,沿著八廓街內轉一兩圈,順便在那些店鋪攤位兜兜,購買一些小玩意。這裡的商品玲琅滿目,印度的,尼泊爾的,當然還有西藏的,讓人眼花繚亂。每次我都會買回一些物品,而且隨著經驗的增加,價格一次比一次便宜,讓我樂不辭彼。
大昭寺門前的石板,已被磨得光亮可鑒,這是從各地趕來的信徒們每日叩拜的功績。雖然我每天都會不止一次地經過大昭寺,可卻從未進過寺院,只是坐在寺門口的矮牆邊,看著那些日日朝拜的人們發呆。他們的每個動作都很認真,五體投地,其中有一位剃短寸頭的女人,穿著桔色上衣,裹著長裙,由於大家都是天天來此,每次見到後我們便會打個招呼。還有一位看似外地人的男子,有一次我擋在他前面,很不客氣地說了我,此後我才知道,不應該擋住他們的朝拜。由於不太熟練,他往往磕上四五個就要歇一會,畢竟這也是體力活。
有很多人都是用暖壺盛著酥油茶,再帶上些干糧,在這裡耗上一整天,累了就歇,歇好又拜。我無法定義這是虔誠還是太閑,因為我本是個不虔誠的閑人,不也在這裡耗著?或許還有很多虔誠的人,跟本沒時間來朝拜,只有心中有,便是有,佛自在心中。我突然悲哀於自己沒有信仰,即便有大把的時間,也只用來發呆、游走,或許原本以為,走自己的路,便是我的信仰?
轉經的人群中也有乞討者,有些一看便是全家幾口,不知從多遠的地方一路磕長頭過來的,額頭有著棕色的疤印。有次,我很不好意思地給了一個小孩兩張一毛—我身上僅有的零錢,他竟然還給我一張,憨憨地笑著。後來我才知道,不論施舍還是朝佛,在這裡都是每次一毛,甚至你給他一元,他會找你九毛。寺院裡也有換零錢的地方,專門給大家提供一毛的零鈔。我想,這並不是單純的乞討,也不是拿不出手的施舍或行善,這更是一種精神所在,一種信仰的認可與交流。
因為之前的暴亂,八廊街一帶的每個巷口都有武警把守,但並沒有影響人們的正常出行,這只是對不法份子的一種震懾,對於游人來說,也是一種保障。可我仍舊不敢行得太深,只在有店鋪的地方逛逛,看不見人的深巷,卻是望而止步。這一帶的民宅都是典型的藏式風格,白牆底,窗框勾勒著艷麗的圖案,不過現在有些窗戶竟然裝上了防護欄,讓人看著不是滋味。這一帶也有著名的“八朗學”和“吉日”,聽說是自助者的好去處,我只在院內看了看,沒覺得什麼特別。
拉薩的日子極其閑散,每日睡到天大亮才起床,樓下“玉包子”吃好早餐,便去大昭寺附近晃悠。混到午飯時間,再與朋友去碰個面,下午,多半都是午睡後看看電視,此時外面的陽光太過強烈,我一般都是不出去的。這期間,曾趁著一個雨天,頂著衝鋒衣去了趟博物館,草草地看過一遍。如我一般懶散之人,每每到這種嚴肅的地方總覺得挺累,大腦很不好使。唯有那些唐卡,讓我覺著有些興趣,繪畫、織錦、刺繡、堆繡,各種形式,真是讓人嘆服。
還有一天,去了著名的布達拉宮,這個夏天,很少有游客到拉薩,所以門票也比較容易買到,沒有經歷傳說中提前幾天排隊領號的曲折,更沒有所謂地炒作到幾百上千一張門票。游覽匆忙而簡短地,參觀的,皆是些靈塔、寢宮,由導游帶著,每一處容不得過多停留,旁邊有武警掐著時間。聽說前幾天一位導游帶團去大昭寺,在一個參觀點停留超時,再加上與工作人員爭辯了幾名,竟然被開除了,馬虎不得。我倒是覺得,在廣場上看布達拉宮更有氣勢,仰望去,白牆、紅牆、金頂,直插入沒有一絲雲彩的藍天,那真像是神居住的地方,我甚至為進入其中參觀而懊悔,那樣神聖的地方,怎麼就容我這樣的凡夫俗子隨意進出了?
拉薩的夜,我幾乎沒有領略,此時一般是窩在房間,現在看來,似乎我到拉薩並非為了瀏覽,而是找個地方休息而已,真有些浪費光陰。可當時的我,實在是不想過多動彈,總覺得來到了便已足夠,在拉薩的天空下,呼吸著高原氧氣稀薄的空氣,或是沐浴那強烈的陽光,隨便找一處呆呆,像當地人一樣懶散地生活上幾日。我也不想去查閱任何資料,生怕任何先入為主的訊息會擾亂我的感受。記得之後讀到的一段文字這樣寫到:在西藏我是一個文盲、聾子和啞巴,我是一個不知道的人,只有這樣老老實實的身份能夠幫助我看見西藏。是否我當時,便是這樣的狀況?
消磨了多日,終於有一天,很勤勞地去了趟納木錯,因為跟一日游的團,得早上6點多就要出發,讓我覺得很不習慣。享有盛譽的納木錯,我很抱歉地對你沒有太多感觸,遠不如之前看到青海湖那般激動,或許因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世上竟有那麼藍的湖水。而見到你,便覺得理所當然是這般景像,沒有任何驚喜。車上也有一路上高原反應著的乘客,頭痛得無法下車游覽,也有興奮不已狂拍亂照的,我只是沿湖默默地走著。倒是回程途中,遇到一群橫穿公路的,塗紅了屁股的肥羊群,和映襯在藍天、草場間的青藏鐵路,讓我覺得生動許多。
原本已去了日喀則,由於一直沒聯系到去阿裡的車,恰逢雪頓節開幕,於是又回了趟拉薩。在賓館服務員的建議下,不到8點就起床,得趕在8點之前到達哲蚌寺的曬佛點,搶占有利位置。上周在拉薩時,幾大寺院都還封著,不對外開放,也打消了去的念頭,反正也懶得動。現在雪頓節,自暴亂後首開哲蚌寺,閑著也是閑,就去湊個熱鬧吧。到達時佛像已掛了起來,老遠便能瞧見,至高點已被勤奮的人們占據,順著山路一直向上,奔到佛像跟前,與那些喇嘛、游人擠著亂拍照。還有人排著長隊敬獻哈達,我又湊了進去。大約9點鐘,表演開始,是一組藏戲,看不太懂,只看到周圍全是密密的游人,最內圍的,當然是那些扛著器材的發燒友。這是我進藏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游人,多半是衝著雪頓節來的吧。突然覺得自己似乎太過平靜,如此盛大的場面,竟然沒有一絲激動,好像一切都是自然發生,即便我是大老遠從日喀則趕來。難道我又陷入了麻木不仁?拉薩,這個讓我生出無盡向往的城市,這個讓我覺得神不可抵的城市,此時,當我真正置身於此,發現,神,原本也是人,聖城,也便如那些無數個人們繁衍生息的城市一樣,褪去神秘,更多的,則是親切。這應該是規模最小的省會城市,小到我可以用步伐去一一丈量,這也是我最喜歡方式,因為只有腳踏實地走過的路,才會記憶深刻,就如同家鄉那座小城的大街小巷,多少年過去,依舊會了然於心。
待續
更多圖片歡迎言訪問個人攝影博客http://yuefei.photo.pconline.com.cn
《愛妃流浪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