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的天空

作者: huang002

導讀這是一道令人痛心和傷心的邊境線。被稱為“三八線”的南北韓軍事分界線,分隔了同一民族、同一祖先、同一文化背景的兩邊人民的往來和交流,令兩邊多少人夜不成寐,政治家、軍官、士兵、老百姓……互相瞄准的導彈、時刻戒備的飛機坦克,還有外間盛傳北韓的核武器,所有這一切,令戰爭的陰霾揮之不去,懸在頭上的利劍不知哪天會掉下來。人們日夜盼望的統一不但 ...

這是一道令人痛心和傷心的邊境線。被稱為“三八線”的南北韓軍事分界線,分隔了同一民族、同一祖先、同一文化背景的兩邊人民的往來和交流,令兩邊多少人夜不成寐,政治家、軍官、士兵、老百姓……互相瞄准的導彈、時刻戒備的飛機坦克,還有外間盛傳北韓的核武器,所有這一切,令戰爭的陰霾揮之不去,懸在頭上的利劍不知哪天會掉下來。人們日夜盼望的統一不但遙遙無期,戰爭還可能一朝爆發,大家的神經線由此而繃緊,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南韓的青年男子必須當兵,逃避兵役乃是嚴重罪行,兩邊關系緊張時要還隨時待命,取消休假。別無選擇,雙方對峙已久,北韓虎視眈眈,南韓則步步為營;論經濟,南韓較為發達,已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論軍事,窮兵黷武的北韓則強大得多,多年來從前蘇聯購置了大量新式的戰機等武器,人口雖比南韓少,但軍隊人數卻比南韓多得多。

作為異國游客,我們也去關心他們的現狀。旅游巴載著我們,沿著漢江大堤向北駛去,邊界離漢城只有四十公裡路程,導游說,如果北韓的戰機來襲,警報響起後,我們只有三分鐘時間逃跑,如果是導彈飛過來,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炸了,因此只能坐以待斃。漸漸地,我們看見鐵絲網了,遠遠地向邊境延伸。在江邊的低窪地,有不少南韓士兵在割草,槍支擱在旁邊一堆。那些草為何要剪短?聽說那是為了防範北韓難民越境偷渡和間諜滲透,藏匿於其中。北韓目前正面臨糧荒,很多飢民慌不擇路地從對面冒死游過來,而南韓方面則將這些難民收容。至於間諜特工則防不勝防,近年在海岸線發生多起北韓潛艇入侵事件,令南韓政府非常頭疼。據一位變節投誠的北韓高官透露,南韓境內現在共有北韓特工四萬多人,這番話確實把南韓政府嚇了一大跳。六八年那次青瓦台北韓特工行刺總統的事件,當今令許多南韓人仍然心有余悸。據目前所掌握到的消息,北韓共挖掘了七條穿越邊界線的軍用隧道,可容納汽車坦克,每小時可通過一個師的兵力,南韓這邊已發現三個出口,並向游客開放,以事實證明北韓時刻准備偷襲的野心。

我們終於來到邊界處的一座小山,在山腳的哨亭處,一名荷槍實彈的南韓士兵走上車看了一眼後,車子就往山頂開上去。路邊牆上畫有不少充滿稚氣的兒童畫,題材均與國家統一有關。山頂建了一座建築物,名叫統一瞭望台。入口處豎立著一尊塑像,手指指向天空,他叫金九,曾參與反對日本殖民統治,還是一位熱衷於統一的活躍人士,他往來奔走於南北之間,游說兩邊的政府早日達成統一,大家同一民族,為何要將天空分割?但他吃力不討好,得不到贊同,後來還被左翼歹徒刺殺,連性命也賠上,他用鮮血喚醒了人們對統一的追求。向南望去,漢城的建築物依然歷歷在目;向北望去,前面是臨津江與漢江彙合處,以江心為界,三、四公裡對岸的山巒便是北韓的領土,沿江而上,可到達板門店非軍事區,那裡駐扎著聯合國的官員,監察著朝鮮半島的局勢。邊界的鐵絲網隔絕了音訊,渴望統一的人們只能在這裡向北韓眺望,為北邊失散的親人默默祝福,希望能早日團聚。

我們登上瞭望台的頂層,通過望遠鏡瞭望北韓,沿岸的村莊由低矮簡易的房子組成,農夫們的活動清晰可見。村前有幾幢嶄新的公寓式樓房,那邊的山坡大都光禿禿,樹木極為稀少。瞭望台的工作人員解釋,原因可能有兩個:當地人用木柴燒飯或取暖,政府認為偷渡的難民最容易藏匿於樹林裡,因而將林木砍光。村前的新公寓房,原先是沒有的,一直到南韓興建這座瞭望台時,對方才趕緊加建的,估計是為了在游客心目中樹立北韓的良好國家形像。南韓方面將它戲稱為“宣傳村”。

瞭望台內是展覽館,介紹了朝鮮半島分裂的歷史和北韓的情況。二次大戰期間,信仰共產主義的金日成在北方和代表資本主義的李承晚在南方分別組建了政府,各自為政,開始時還算相安無事。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了,世界兩大陣營意識形態的分歧導致了朝鮮戰爭的爆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各自支持南北兩個政府試圖消滅另一方,從而統一朝鮮半島。到底是誰首先挑起衝突?我們一直以來曾聽到兩個版本:北韓稱南韓先入侵,他們被迫自衛;南韓則說是北韓首先發動戰爭。這是兩大陣營的一場大較量,遲早要發生的,誰先動手只是一個道德問題,而國際政治鬥爭中並不存在道德,強者為勝。北韓軍攻入南韓境內後,一路勢如破竹,將李承晚軍隊趕至南邊的釜山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在釜山和仁川登陸,把北韓軍趕回北方。金日成慌忙向斯大林和毛澤東求援,蘇聯捐出武器裝備,老毛於是派遣包括他兒子在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用頑強的人海戰術與北韓人民軍並肩作戰。最後雙方簽訂停戰協議,將邊境劃定在北緯三十八度。原本只是朝鮮內政問題,卻演變成國際衝突。到底誰是侵略者,美國、蘇聯還是中國?或者大家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三年戰爭白打了!雙方原先希望消滅對方,結束分裂,但經過三年的傷亡消耗,結果還是徒勞,留下的只有戰爭的創傷和兩邊人民的感情隔閡。1950年6月25日戰爭爆發後,南北交通被斷絕,無數的家庭被拆散,造成了多少人間悲劇。在漢城的戰爭博物館,我們見到這樣一尊塑像:一個士兵擁抱著他那斷了手臂的弟弟。據說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一個南韓士兵在戰俘營裡找到了他在北方失散的弟弟,弟弟被北韓征召入伍,已在戰鬥中受傷殘廢。兄弟相聚,失聲痛哭,同胞為何要自相殘殺?

美國對李承晚政府有救命之恩,因此,傀儡政權對主子唯唯是諾,從來不敢說不,如今南韓境內仍然駐扎著幾萬美軍士兵。美軍不走,北韓就會繼續擴軍備戰,從而令軍備競賽升級;美軍一走,力量對比懸殊,南韓就會被北韓消滅。美國曾以其民主標准培植金大中等民主勢力,南韓今天已是一個政治民主的國家,享有民主的國民,有相當一部分,包括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美浪潮。

館內展出了很多北韓的照片,看後讓人有點不敢相信:北韓就像文革時的中國,街頭到處懸掛著金氏父子的巨幅畫像,個人崇拜與當時的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人民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熱火朝天地大干社會主義,對政治異見分子一概槍斃或投入勞改營,與中國文革時的政治狂熱並無兩樣,連人們穿的服裝也是差不多。一句話,北韓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廳內還播放了一段錄像:北韓軍警在樹林裡毆打被抓獲的逃亡者,凄厲的尖叫聲不斷傳出,那慘況令人目不忍睹。

這一切是否南韓詆毀北韓的政治宣傳?北韓人民是否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間地獄裡?游客必須擦亮自己的眼睛,辨別是非。這也難怪,北韓如今仍然奉行閉關自守的鎖國政策,外人難以涉足,大家對這個國家了解甚少,北韓的飢荒缺糧到底有多嚴重?紅十字會的救濟糧是否全被軍隊拿去了?金正日是否如外界所說那樣政治獨裁、生活糜爛腐化?他有多少個老婆?他的政權還能維持多久?到了九十年代,國際形勢發生巨變,冷戰結束,北韓的兩位共產難兄難弟之一的蘇聯已經解體,自身難保,而中國這位老大哥也對它老是伸手要援助感到厭倦,最終遺棄了它,宣布與南韓建交,讓它自生自滅,使這個小弟弟倍感孤獨,頗為無奈。不過,近年來我們見到了一些可喜的變化:北韓不得不放低面子,開始接受國際社會的援助;為了避免北韓發窮惡,南韓、美國等國也向其提供經濟援助,以換取其合作。同時,北韓也順應南韓的要求,准備向南韓人開放東岸的金剛山作為觀光地。黑夜中露出一線曙光,南韓人終於可以越過邊界,踏上北韓的土地,這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北韓何時才打開它的大門,為國民帶來好的生活?

既然南北統一無望,倒不如維持現狀、大家和睦共處更好,畢竟和平最珍貴。能否在國際社會的監督下,用撤走美軍來換取北韓裁軍、停止核武計劃?這話說起來好聽,做起來卻很難,至少現在還未具備這種氣氛,還是繼續等待吧。

一九九八年十月於珠海


精選遊記: 首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