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浙南游,計劃路線時一直在遂昌和景寧方向上徘徊不定,最後由於時思寺的存在而確定為了景寧泰順方向。
時思寺位於景寧南部的大漈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攜程網的介紹是這樣的:“寺始建於宋紹興十年,初名時思院。誠意伯劉基為它題寫門額時思道潮。宣德元年改院為寺。清時多次修繕。規模頗大,建有大雄寶殿、彌勒佛殿、三清殿、馬夫人樓、心經鐘樓和梅氏宗祠等。現存大雄寶殿、三清殿、心經鐘樓。全為拱鬥結構,美觀大方,其柱其梁均一抱有余。”作為一座規模不大的寺院,且位於如此偏遠的浙南山區而能獲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稱號,這本身就說明了其建築的獨特性。大漈,又稱“雲中大漈”,“雲中”兩字體現出了大漈1600多米的海拔高度。去大漈的山路是在浙南幾日來所走過最困難的,坡陡且有積雪,交換車的時候就更需考驗車技了。回來看到網友評價“交通狀況不好,景寧縣城出發的中巴,從外觀上看就不敢放心上車,路況也不是很好,外地來的自駕車不容易習慣山路崎嶇。”說得一點都不錯。到了大漈,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一路上的艱辛都是值得的。沿著老街一路去雪花漈,古老的浙南民居屋頂上都還有著積雪,經過胡橋向右一拐忽然就感覺像是出了村。路邊都是田野,難得的一片薄雪籠罩下的平原,沿著小路一路到底就是雪花漈了。雪花漈,大漈十景之首,指一處落差極大的瀑布,近年多無水,難見瀑影。功課裡有做到,所以沒有遺憾,就著山勢遠眺,山雪一體,雲霧輕嬈,景足賞矣。回頭來探時思寺,寺名有趣,讀起來像繞口令,shi si si,全國應該都不會有更難念的寺名了。寺的大門緊閉,只能在寺外欣賞建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鐘樓,檐伸得很廣,很大氣,鬥拱很扎實,有唐宋遺風。倒沒多注意主殿,因為被高高的院牆擋著只能看到一個碩大的雪白屋頂。寺的整體建築風格很協調,有古樸的山門和寨牆,甚至還有院牆。寺的院子裡有好些古樹,長得橫七豎八的,很隨意的倚靠在建築邊上,好似生來就是這樣,院落一角還有一棵幾十米高的柳杉王,中空可容人,更添仙氣。寺的整個院落很自然,雖無蘇州園林的精致,卻有日式園林的雅致。時思寺邊有條河,河上平臥廊橋一座,名曰護關橋,三重檐樓閣式,閣上又懸“魁星樓”牌匾。去橋求功名,去寺求平安,這一橋一寺構成了大漈古建築群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