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藏傳佛教並沒有研究,也沒有興趣研究,但這一趟下來仍然給師傅留下了逢廟必進的印像。可惜一路上由於時間關系,又或者是找不到地方,自己想去的寺廟並沒有真的都去成。即使去成了,也總覺得如走馬觀花(雖然我已經每次都呆到師傅電話催幾次才肯走),時間總是不夠自己細細欣賞寺廟方方面面的美,這不能不說是此行的一個遺憾。
拉薩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和哲蚌寺之前已經去過了,這裡就不再復述。
白居寺
如果說阿裡南線只能去一座寺廟的話,我的選擇絕對會是白居寺,因為這裡有美輪美奐的十萬佛塔!
白居寺位於江孜縣西北宗山腳下,前面不遠處就是著名的宗山古堡。
“白居寺於公元1418年由法王熱丹貢桑和第一世班禪共同創建,藏語稱為‘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大樂寺’,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其建築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紀末至十五世紀中葉後藏地區寺院建築的典型樣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紀念碑性質的大型建築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門塔、扎倉和圍牆四大建築單元組成。
白居寺主要有兩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它原來屬於薩迦教派,後來噶當派和格魯派的勢力相繼進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禮。最後,還是互諒互讓。於是,白居寺便兼容薩迦、噶當、格魯3個教派,因而寺內供奉及建築風格也兼收並蓄、博采眾長,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響。
另一特色是十萬佛塔。十萬佛塔的正名叫‘菩提塔’,藏語稱之為‘班廓曲頰’,意為‘流水漩渦處的塔’,這流水便是日喀則地區的年楚河。十萬佛塔是由近百間經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是西藏地區規模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佛塔之一。此塔直徑62米、塔高42米(共13層) ,由十三層石階、塔基、塔腹、塔瓶、寶蓋及金幢等幾個建築單元組成。塔形下大上小,遞層逐漸上收。一至五層每層分20個角,共有108門,佛殿76間。六至九層不分間,六層是圓形塔腹,七層為方形,八層為覆缽形,九層為傘蓋,頂部是寶瓶、寶珠,在中國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珍品。殿堂內繪有十余萬佛像,另有千余尊泥、銅、金塑佛像,因而得名‘十萬佛塔’。”
我們到達江孜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過了,花了五分鐘拍了下宗山古堡,我們就趕往白居寺。白居寺門票40元,李同學的導游證再次發揮作用。才進大門,我的視線就被左手邊的十萬佛塔吸引住了,顧不得細看廟裡的其他建築,徑直殺向白塔。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形狀的白塔,後來才知道這種塔式叫“吉祥多門塔”,塔身七層上所繪的那雙佛眼真是蕩人心魄。

(白居寺十萬佛塔)
登佛塔的路是順時針盤繞向上的,入口處有一個喇嘛守著,旁邊豎了塊牌子,寫著帶相機進入者交費十元,否則請把相機交喇嘛保管。向喇嘛問清楚了只要交了錢佛塔內的壁畫和佛像就可以隨便拍照,沒有任何限制。這真是太便宜了啊,想想其他寺廟,隨便哪個大殿裡拍照都得幾十上百的呢,趕緊交錢往裡走。佛塔裡前五層每層都是小小的佛殿,環成一圈。佛殿一般左右兩邊各一組泥塑的小佛像(也有的殿裡只有一面有大的佛像),佛像兩旁的牆上滿是壁畫。壁畫很多都已經斑駁不清,顏色暗淡,有的被香火熏得發黑,有的似被水泡過,還有些已經開裂,牆上看到白白的水泥修補痕跡......然而撇開這些,那些壁畫和佛像的優美線條和絢麗色彩仍然讓我看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忍不住拿起相機把這些壁畫和佛像一一拍下,一邊拍心裡卻又在抱怨寺廟怎麼不好生保護這些藝術品,讓人隨便摸隨便拍,這人啊,就是這麼矛盾。

(佛塔內的佛像和壁畫)
轉往上一層的樓梯並不好找,因為是藏在某個和佛殿相似的小房間裡,如果不是每間屋子都進去轉一下的話,從外面不容易看出來。有些樓層的樓梯很黑很窄,如果碰到對面有人過來,得很小心地側身擦過。每層樓梯的出口並不總是同一個方向,因此每次從樓梯裡鑽出來,眼前都有不同的風景。而樓梯出口的門上也裝飾有美麗的雕塑,值得細看。
第一二層的時候,自己還可以走遍每一間佛殿,細看每一處壁畫。到得後來,天色漸晚,自己也只好加快速度,囫圇吞棗一番。走出寺門的時候,實在是心有不甘。希望將來能有時間重溫十萬佛塔和白居寺裡這次沒有看到的其他大殿。
扎什倫布寺
如果說白居寺以精美的壁畫讓人入迷,那扎什倫布寺就勝在阡陌小巷裡的光影迷離。
扎什倫布寺門票55元,李同學的導游證在此並沒有派上用場,人家根本不認這證。我們到的時候還未到下午三點半的開門時間,求了賣票的人幾句,順利拿到門票進去。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得以在寺裡享受了一段沒有游人的清靜悠閑時光。雖然主要的幾個大殿那時尚未開門,但是一個人穿行在安靜的小巷間,仿佛回到了當年哲蚌寺古舊的小道上,那種感覺要遠勝於人聲喧嘩的時候。
從某個僻靜角落鑽出來的時候,發現旅行團已經絡繹不絕地湧進來了,於是便跟著旅行團到大殿裡蹭講解聽。然後發現,逛寺廟真的必須有導游,否則像自己這種對藏傳佛教一無所知的人,逛完了也不知道看的是些什麼,這可不比十萬佛塔裡看壁畫,每個殿都有著自己的典故。
在扎什倫布寺又一次感受到了高原多變的天氣,本來還是萬裡無雲,轉眼卻下起了傾盆大雨,還夾雜著大粒大粒的冰雹,半個小時後又是艷陽高照,雨後的花兒在陽光下更顯生機。不過,我怎麼在寺裡就沒有見到那眾多的放生狗狗呢?倒是在一個破舊的窗台上我見到了兩只可愛的小貓咪,死死地盯著我看,我也回盯著它們。對峙的結果是以我的失敗告終,誰叫自己要走人去看其他景色呢。
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扎什倫布寺是西藏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位於日喀則市城西的尼瑪山東面山坡上。扎什倫布寺為四世之後歷代班禪駐錫之地。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蔔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後來被追溯為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珠巴(根敦主)在當時的後藏大貴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瓊傑巴·索朗班覺的資助下,開始興建扎什倫布寺。最初寺院定名為“崗堅典培”,意為雪域興佛寺,後被根敦珠巴改成現在的名字。1600年,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贊任扎什倫布寺主持時,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此後歷代班禪對扎什倫布寺均有擴建。四世班禪是第一個被冊封的班禪喇嘛,從此扎什倫布成了歷代班禪喇嘛的駐錫之地。現今寺內有四世班禪靈塔殿、十世班禪靈塔殿及五世到九世班禪的合葬靈塔殿。

(扎什倫布寺一角)
絨布寺
與上面的兩個寺廟相比,絨布寺雖然頂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的頭銜,也難掩其寺廟渺小破敗的本質。
到絨布寺時已是傍晚六點,天色陰沉,珠峰不知所蹤,讓我懷疑自己早上所做的決定是否真的錯了(詳情留待後面的珠峰篇裡再說)。同伴們都因為嚴重的高原反應在旅館裡歇菜了,只好自己背著相機頂著珠峰特有的強風上去絨布寺。
絨布寺的規模實在太小,在灰蒙蒙的天色中顯得尤其冷清,連山上那三角形的綠色經幡堆也更顯陳舊,雖然我知道喇嘛們每年都會為經幡堆換上新的經幡。門前的那座白塔當屬絨布寺裡最具規模的建築了,它的身影曾在無數的珠峰照片中出現。
我循著悅耳的金屬撞擊之聲走到了白塔旁的一個小經房,房間正中是一個碩大無比的轉經筒,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尼姑坐在一側。見我進來,她停下手中正在轉的經筒,咧開嘴笑了。跟她指手畫腳地說了幾句,但是她不懂漢語,只得放棄繼續溝通的想法。我試著像她那樣去推動這個大轉經筒,卻發現只憑一人之人很難推動。老尼姑為我加上了一把之力,把經筒帶動起來後,再轉就容易多了。就這麼一個小動作,讓我無意中碰到了老尼姑的手,觸手冰涼,這才發現她在這麼冷的天氣裡只穿著一件薄薄的僧衣,而自己是抓絨衣衝鋒衣裹得緊緊的還覺得冷。這一瞬間,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在大寺廟裡修行的喇嘛們,打著手機、戴著墨鏡、開著越野車...跟面前這位苦修的女尼相比,誰對佛主更虔誠點呢?!
走之前為她拍了張照片,她看到自己在相機裡的樣子,很是開心,拿出一個塑料袋裡硬要我挑一件再走。往袋裡一瞧,原來是各式各樣的手鏈,我挑了一串有黑色石頭的,留下一點錢在袋裡便離開了。這串手鏈,後來陪著自己走完了阿裡,走過了青海四川,現在還躺在家的抽屜裡。
順著山坡上的小路進到寺裡,周圍一個人都沒有,所有的房間門都關著。突然聽到上方有人叫自己“喂,上來這裡吧,這裡沒人,我們不敢進去,上來一起去吧”。我抬頭一看,原來是在旅館裡碰到的兩個GG。奇怪,雖然我是和他們提過自己去年到過珠峰,但想來他們總不至於要拉我一個弱女子來壯膽吧?!上就上,沿著很陡的樓梯上到二樓,這裡應該是大殿的二層了,但是門被鎖了,從門的縫隙裡瞧去,依稀能見到一樓大殿裡的佛像。
轉了一圈,沒找到傳說中值得一看的壁畫,時間也不允許自己再繼續往上去往更高處的絨布德寺(雖然這才是自己更想去的地方),心中牽掛著旅館裡高反的朋友,於是掉頭離去。在絨布寺的那頭,籠罩著珠峰的雲霧正漸漸散開......
“絨布寺由紅教喇嘛阿旺丹增羅布於1899年主持修建,距今已有一百余年歷史,信奉寧瑪派。絨布寺主殿正面供有釋迦牟尼、蓮花生等佛像。僧尼同住一個寺廟開展佛事活動,興盛時曾擁有僧人三百多名和比丘尼三百多名,二十多個殿堂;現在僧人十一名、比丘尼八名,設有一個誦經殿和一個殿堂。每年藏歷四月十五日舉行三天的跳神活動,藏歷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隆重的驅鬼儀式。1983年寺廟經歷了大規模的修建。這裡的壁畫值得仔細觀賞。
絨布德寺原為尼姑庵,位於絨布寺上方不遠,文革中被毀,如今只有部分屋宇殘存,現已無尼姑,只有喇嘛居住。寺內的山坡上,有許多紅色的小石塔,據介紹,它們是歷代高僧的墓葬。絨布德寺裡的一座小廟修建在一個小山洞上面,這就是這個寺廟最吸引人的“地下密室”了,密室並不大,但據寺中的喇嘛說,歷史上曾有許多高僧大德在此修行,蓮花生大師在此修行了一個月零7天,修行後絨布德寺才應運而生,以此紀念。密室中的石壁上有佛的手印和足跡。絨,指的是從扎西宗道絨布寺這一帶狹窄的山,布是“裡面”的意思,德意為“上面”。如今絨布德寺屬於絨布寺管轄,平時只有一個喇嘛在此苦修,已經單獨修行好多年了。”
更多照片,請見:http://***/s/blog_53c43d3f0100b59n.html

(絨布寺全景)

(絨布寺裡修行的老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