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竟然提前30分鐘到站,列車員還催我們下車。凌晨2點20分,除了稀疏的路燈,整個城市都在夢中。經驗中火車晚點是常事,數小時前我還與同伴說,不怕晚點,多晚些更好,這樣我們可以在溫暖的臥鋪車廂裡睡到天亮。現在倒好,不晚還提早,去景寧的頭班汽車要6點30分開,還有4小時,這麼冷的天上哪?嗨,全國的鐵路都這麼積極就好了,春運恐怕也不難了。幸好火車站候車室門開著,無人驗票,我們一行十人算是有了個避風的地方。候車室空蕩蕩,氣溫很低,幾個年輕人擋不住睡意像民工兄弟一樣躺在椅子上睡了,雖然把所有衣服帽子都穿戴上,裹得像個木乃伊,但也不管用,還是冷得睡不著。這是我們初三到達麗水時的情景。
這次春節出行早在元旦前就開始策劃了,當時自己的想法是不要走遠,300~400公裡左右,過年也不要太自虐,但要山清水秀風景好,最好還能感受當地鄉村過年的氣氛,去過的地方不去,成熟的旅游景點不去,人多的地方也不去。定好這個目標後自己就開始研究地圖,我不看旅游類資料,雖然它們能提供線索,但都不適合我們,我需要找沒有開發或正在開發還沒有名氣的地方。足足看了一個星期的地圖,目光在江浙皖三省境內反復搜索,最後停留在浙江麗水緊水灘水庫附近,這是浙江第二大水庫,又名雲和湖,周邊群山連綿,緊鄰浙江唯一的少數民族集居地——景寧畬族自治縣,從各項要素看都符合預設條件。
目的地選定後如何安排路線是個費神的事,初三到初五,在麗水三天,如何安排得既豐富有變化又順暢少周折,是件不容易的事,問題是沒有踏過點,全憑主觀判斷,誤斷的可能性很大。幾經修改後確定行程這樣:第一天玩景寧大漈古村,第二天訪大源鄉村,第三天沿雲和湖徒步到緊水灘電站。其實大漈古村已遠離湖區了,是一個正在開發的旅游點,所以選它是想為整個行程放一個保險點,因為後兩天走的完全是未開發旅游的地方,效果無法保證,尤其是第二天在大源鄉的活動,同伴多次問我,去那裡看什麼?我還真說不清楚,只是說走訪一些山村吧,看看那裡的人們,再多就說不上來了,甚至具體走哪幾個村莊也不確定,因為除了地圖上一個個小圓點外,沒有更多的資料可供參考,但感覺告訴我,那裡可能有戲。
戲劇性的是,事後大家議論,最有味道的竟還是第二天在大源鄉的活動。那天一大早我們從大漈出來,在景寧包了輛九人座的江鈴車前往雲和湖渡口,給了司機地圖他竟然還會迷路,不是我提醒或許他會把車一直開到鄰縣去,可見我們要去的地方偏僻,不過結果並不壞,我們因此開上了一條地圖上沒有的沿湖小路。“哇,好漂亮啊!”當車一拐,雲和湖忽然出現在眼前,一車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雲和湖清澈寧靜修長、群山倒映、小島青翠像似上帝放在湖面上的綠棋子;湖灣千回百轉,優美的曲線像似女人的腰和臀,我們眼睛猛一亮,心情豁然開朗起來。我想起了羅丹的雕塑《地中海》一個豐腴作仰臥懸浮狀的熟女,雲和湖與之相同的是優美,不同的是明媚而不是豐腴,是淑女而不是熟女。
雲和湖給我們的驚喜更在後面。
湖上的渡船是那種載客十來人的小船,我們上的是一條限載12人的木質有蓬機動船,船老大見來了十個人,可是筆大生意,開心得不行,到了對岸還留了張土制名片給我們,結果他的船後來成了我們的坐騎,坐著它我們去庫區深處游覽,船在水面輕輕滑行,兩岸景色變幻,感覺好的不得了。
感覺更好的是沿著溪流去探訪大山裡的村莊,天下著雨,一路前行,山坳、田野、松林、古橋,流水潺潺。沿途除了我們幾乎無人,空氣清新富氧,每次呼吸都像洗肺,哪兒的風景旅游點能與之相比?絕對沒有這份寧靜與自然。
我們先後到了兩個村莊,一個叫田畝村,一個叫桃園坑。田畝村新建了村民活動室,路邊隔不遠就放有醒目的垃圾桶,家家戶戶都貼著大紅對聯,雖然村裡房子大都是黑瓦泥牆,顯得粗獷陳舊,但整個村子還是給人以整潔喜慶的印像。桃園坑更偏,人更少,各方面條件都不如田畝村,但我們在此次探訪的路盡頭還是發現了一個大院子,它是客家人住的老宅,像徽派民居一樣有著高大的風火牆,但牆是黃泥壘的,宅子依山而建,天井一個套一個,每戶人家是一個單元,但戶戶人家相通,雕梁畫棟,高低錯落,曲徑通幽,古老的石階,斑駁的老牆讓人著迷。在這麼深的山裡有這麼講究的建築組合真是出乎意料,雖然雨下個不停,我們依然興奮得掏出相機照個不停,誰也不願放棄這份的驚喜,直到相機進水罷工為止,就像跋涉了很久的探礦人忽然發現了寶藏一樣欲罷難休。可惜天色近晚,返回的路還很長,不得已,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桃園坑。
感動我們的不止是美景,還有村民們的熱情與好客。見到我們的每一個村民幾乎都臉帶微笑,經過的每一戶人家都想請我們進去坐坐。在田畝村,一位大媽拉著小英的手久久不放,喜歡地一遍又一遍端詳:“姑娘,還沒吃飯吧?上我們家吃飯吧,啊?”在路邊人家歇腳,主人又是讓座又是倒水,還拿出碗來要給我們盛點心。在桃園坑老宅,大院裡老老少少都出來看我們,大人小孩爭著拿糖果糕餅給我們吃,還硬往我們手裡塞自家種的柚子,不拿還不行。我們所到的每戶人家都像來了貴客,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笑容,任由我們參觀拍照問東問西。
久違了,這樣的真誠和熱情,相比城市裡冷冷的鐵門、鐵窗和鐵柵欄後面一雙雙警惕的眼睛,相比風景旅游點的小紅旗、小喇叭與各色各樣宰客陷阱,這裡給人的感覺是真誠溫暖得像天堂。哦,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這樣的世界裡?
我突然感到,我們在追求物質、金錢、財富,在享受現代化生活的同時,是不是失去的太多?我們失去了普通人之間的信任、真誠與溫情,我們總是生活在警惕、懷疑的環境中,總是告誡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哦,好痛苦!我不要做城市人,如果城市化意味著冷漠,退休後我一定要回到鄉下去!我不知道到那時我能不能做到,但此刻我的心卻在這樣呼喊。
當天我們住在鄉政府,那是靠山臨湖觀景極佳的一幢四層小樓。因為找不到旅館,我們找鄉政府值班人商量,他挺客氣,整理出兩間值班室給我們,我們男的一間,女的一間,拼床睡通鋪,大家好像又回到了讀書時下鄉過集體生活的年代,充滿了兒時的喜悅與回憶。
傍晚,我們坐在平台上,望著靜靜的湖面,一艘小汽船拖著長長的波浪線駛向天邊,內心感受著從未有過的寧靜。“這個地方夏天來休假一定很好,釣釣魚什麼的,湖裡的魚一定很肥吧。”一個伙伴這樣說。
晚上值班的大師傅還真為我們燒了一條湖裡的大花蓮。“恩,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魚耶!”幾個伙伴一邊頻頻舉筷一邊這樣說。
在大源鄉的一天,原是我行程設計中最沒把握的一天,豈料最後竟成了最有趣,最有回味的一天,成了此行中的一大亮點,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驢友方式旅行的原因。
另兩天的活動其實也不錯。第一天大漈古村,雪花漈是它最大的賣點,可惜冬季枯水。所幸前一天下了場大雪,村莊、田野白皚皚一片,我們登雪道,賞雪景,打雪仗不亦悅乎。大漈雖說開發了旅游,但不收門票,除了我們也沒幾個游人。第三天是沿湖徒步10公裡,本意是行走中賞湖,可能是陰天,也可能是前一天已坐船游過湖,審美疲勞了,興奮不起來。
離開雲和湖時,我看見路邊的樹叢中有一枝腊梅已爆出了淡淡的小黃花,一朵朵的,在蕭颯中散發出春的氣息。“春在溪頭薺菜花。”腦子裡忽然跳出一句古人的詠春詩,雖然腊梅與薺菜花不是一回事,但畢竟,春天來了,哦,真早。

(寂靜的雲和湖)

(古老的小渡船)

(大漈古村)

(桃園坑老宅)

(鄉間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