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萊多與十方名劍1.
“ 月圓之夜,紫禁之巔,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高懸夜空的大圓盤射出冷冷的光,西方一顆莫名的星鬥驟然東來,伴隨著異樣的光。吳宮的大殿歌舞升平,殿宇長廊間披甲的武士卻一個個怒目橫眉,神色嚴峻。黑暗中,專諸靜靜地走向燈火通明的大殿,托著他親手烹制的梅花鳳鱭炙。梅花是嚴冬月冷傲的寒梅;鳳鱭者酷暑日太湖出水的鳳尾鱭魚;炙!以嚴冬寒梅的枝杆烘烤盛夏太湖的鳳尾鱭魚。殿中的文武均為菜之香氣所動容,好美食的吳王僚更是欠身離席。專諸又走近了幾步。
夜空中,西方的那顆星拖著一道攝人魂魄白光衝向皓月。猛然間,殿外一聲悲號,“災星,災星,災星襲月了!”與此同時,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凜冽的殺氣從魚腹中激射而出,專諸的“魚腸”已出魚腹。魚腸劍瞬間突破了武士們鐵戟金戈的阻截,依然疾進。前方竟有三層唐猊鎧。第一層穿透、第二層穿透、穿透第三層時魚腸劍已分分寸斷。劍斷,然殺氣未斷,劍依舊向前,魚腸劍挺進了王僚的心髒……
……夫專諸之刺王僚,彗星襲月……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轉》
2.
從巴斯克地區進入首都的夜車載著半醒的和熟睡的人們緩緩駛進了馬德裡。坐了一通宵硬座的我居然會莫名地夢到“專諸夜刺吳王僚”,不知是吉是凶?東方漸漸明亮的晨曦照在宋宋滿是疲倦的臉上,我輕輕為她蓋上一件外衣,她沒有睜眼只是翻了個身,枕到了我的肩頭。
清晨的馬德裡火車站人頭攢攢,城市裡相互追逐的腳步,讓本已是一身疲倦的我們越發抓狂。於是我們暫時放棄逛馬德裡城的計劃,轉道去悠閑、寧靜的鄉村放松一下心情,就這樣我們發現了拉曼查(La Mancha)。
“在拉曼查(La Mancha)的某的地方,但我不願回憶出它的名子。這裡住著一位紳士,也許他更喜歡人們稱他為騎士老爺。這種人家通常都有一支豎在木架上的長矛,一面古老的盾牌,一匹干瘦的劣馬和一只對人亂叫小獵狗。”這是偉大的塞萬提斯在《唐吉訶德》中的開場白,豪無疑問是西班牙文學中的名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一時心血來潮的我們竟有意無意地闖進了“騎士老爺”的家鄉、拉曼查的中心——托萊多。
3.
托萊多的火車站偏居於城外的東南角。走下火車,山城清新的風已足夠讓人心曠神怡。隨著各種旅行社接人入城的大客車成群離去,托萊多的東城好像只剩下我們幾個散客在圍著地圖踱步。很快我們確定了目標——特茹河(Tejo)邊上古堡中的青年旅館(Castillo de San Servando)。歐洲的青年旅館多如牛毛,真如托萊多般美好的卻鳳毛麟角。這裡的青年旅館建在從前的一座古堡之中,古堡立於托萊多古城對面的山中,古堡的院落就是欣賞古城的最佳位置。而且從這裡去火車站,步行也只需十幾分鐘的;從這裡進城更簡單了,下山就是古老的阿爾坎達拉大橋(Puente de Alcantara)。
一個小時之後,梳洗一新的我們站在青年旅館所在的高崗之上,隔河眺望古老城牆拱衛之下托萊多。全城遍布著迷宮般的中世紀街巷,層層疊疊的磚紅色屋頂,猶如起伏有致的黑色海洋卷起紅色的浪花,厚重而深沉。無論白天或是黑夜,亞卡沙爾(Alcazar)古城堡的塔樓在永遠湛藍的天際下高高聳立,這如畫的形像,宛如一座童話之城矗立在廣闊的紅色原野上。難怪西腊小島上的畫家葛雷柯(El Greco)會樂不思蜀,情願終老於此。
4.
用表裡山河來形容古城托萊多一點都不為過。古城處在特茹河(Tejo)的圍繞之中,河上只有吊橋與外部相通。就算是有敵來攻,只要豎起吊橋,城門一關,這花崗岩壁上的古城和大敵當前的戰場瞬間就一刀兩斷再無半點關系了。任憑河谷外金戈鐵馬,城裡還是高枕無憂,大可安然入夢。只要沒有無孔不入的特洛伊木馬,托萊多就永遠是一座不可攻陷之城。
所以從羅馬時代開始,托萊多就是遠近聞名的要塞,而這裡出產的西班牙短劍更是成為了羅馬軍團將士的必備之物。到了公元414年,托萊多被西哥特王國選做都城。鬥轉星移,古都幾度易主,就連阿拉伯的摩爾人也在托萊多當了幾百年的家。1492年,當阿拉貢的王子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亞的公主伊薩貝拉成婚一統西班牙之時,托萊多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統一的西班牙的首都。
隨著哥倫布的新發現,以托萊多為中心的西班牙大帝國一時間成為了整個歐洲的霸主。由劫掠美洲印第安人而得到大量的黃金,奢侈地堆集在托萊多大教堂的神龕之下,得意忘形的托萊多人甚至想全部用黃金修建一座教堂。沾滿鮮血的黃金誘發著征服與殺戮的欲望,小小的托萊多早已裝不下帝國君主不斷膨脹的傲慢與野心。1561年,國王菲力二世一聲令下,托萊多七十公裡外,一座新的首都拔地而起,那就是今天的馬德裡。達官貴人們追隨著國王的旗幟遠去了新的都市,托萊多重回了幾個世紀前的寧靜。
5.
我拉著宋宋的手,走上古樸的大橋,特茹河在腳下奔流而去,高大的城門仍然警惕而默默無言地聳立在橋頭,宛如巨大的守護神保衛著托萊多的光榮。河對岸連綿起伏的高牆隨著山勢走向蜿蜒曲折,共有9座留下各時代印記的城門點綴在城牆之間。有阿拉伯式的方塔、有哥特式的圓拱門,還有陰涼的門樓裡說不盡的中世紀的故事。
城門中最雄偉的首推新比薩格拉門(New Bisagra Gate),這也是進城的主要入口,它十六世紀為迎接國王卡爾五世而造,像征著西班牙開始稱雄的驕傲年代。壯麗的拱門側面連接兩座龐大的圓塔,城門上碩大無比的雙頭鷹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標記。
穿過城門,徜徉在托萊多古老的街巷裡,時光仿佛就凝固在中世紀的某一天。我們走在石子小路上,隨著山勢起伏不停地上坡、下坡,兩旁的街市變幻著多樣的風景:阿拉伯的高塔的剪影下,剛洗完的彩色衣衫在風中飄舞;破舊大門後面的庭院裡,鑲著年代久遠的貼花瓷磚。小巷深處還有還不時傳來鐵匠的敲打聲,這聲音在的老城上空回響就和幾個世紀前一樣。
6.
宋宋和我尋聲而去,一個插滿閃亮的刀劍與明艷銀首飾的小紀念品商店出現了視野之中。而那“當、當”的鐵器敲擊聲就是從小店的後院傳來。店主人是一位已經有些謝頂的西班牙老爹,他十分和氣地示意我們隨便看看。宋宋很快就宿醉在金銀飾物海洋中不可自拔。我則一把把地抽出架上的長劍,心卻被後院那有節奏的鐵器敲擊聲深深吸引,好像海上的水手們聽見了女妖塞壬(Sirens)的歌唱。
“先生,你的刀劍和首飾都是自己打造的嗎?”我問身邊的老店主。
“當然了,我們家在托萊多當了幾百年的鐵匠了,我們鑄出的劍從前是進獻給皇帝的。年輕人看過《魔戒》電影吧,那把砍斷魔王的‘王者之劍’就是我們托萊多人打造的。”老人不無驕傲地說。
“我們可以去您的後院看一看嗎?我非常有興趣現場觀看打鑄鐵劍的過程。”
老人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於是在穿過一個馬蹄型的月亮門後,我們到了後院。
有位一頭金發的年輕人,正專心致志地敲打著一塊燒紅的鐵。鐵錘落下,火花四漸,那明艷的精鋼在年輕人的掌上翩翩起舞;一聲清嘯,嬌龍入水,一縷青煙應聲而起,霎時間繞指柔成百煉鋼。老店主無限驕傲地向我們介紹起這個年輕人——也就是他的兒子萊昂納多。他是店主的二兒子。小兒子還在上學,大兒子當了政府的管員,但老人不喜歡他。萊昂納多才是老人的驕傲,他繼承了老人的事業,延續著這個家族幾百來的光榮。
7.
十幾分鐘之後,那金發青年在工作告一段落後,彬彬有禮地朝我們走來。攀談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鐵匠萊昂納多竟然是薩拉曼卡大學(Salamanca)古典文學系的高才生。畢業後他毅然放棄了更加優厚的工作,回到了老家托萊多成了一位鐵匠。怪不得他可以說這樣一口優雅的英語,完全沒有西班牙的濃烈鄉音。萊昂納多輕輕喝了一口茶後,說起了他成為鐵匠的故事。
“鐵匠的兒子在古典文學世界中常常都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所以從小我就喜歡在父親的打鐵攤前玩耍,希望自己也能拿起父親打造的神劍,成為斬妖除魔的大英雄。但新的世界卻放棄了他們的英雄,古老的鐵匠也將慢慢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我仍然喜歡鐵匠的故事,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讓將要遺失的傳統繼續下去,讓我的孩子也可以做大英雄的夢。對了,說到鐵匠的故事,你們中國的古老故事中不也有一位大大有名的鐵匠的兒子嗎?他的父母為國王鑄劍,卻被殘忍的國王殺害,鐵匠的兒子長大成人後,從石頭底下找出了父親留下的天下無雙的寶劍,打敗了國王為父親報了仇。”
我和宋宋相視一笑,沒想到在這個西班牙的小城中居然還有人知道中國古老《搜神記》裡,干將、莫邪的兒子眉間尺的故事。我也一時豪氣干雲,開始口若懸河講古論今來。我們三個人坐在鐵匠的院中的青藤下評論起世界歷史傳說中的十把名劍來。古龍小說裡有個百曉生曾作“兵器譜”指點江山,我們今天也要在外國鐵匠面前,為中國的寶劍討個彩頭。
8.“青藤架下, 茶論劍”:西方第一名稱的當算傳說中的亞瑟王(King Authur)的“石中劍”(Excalibur)。在西方,石中劍的概念相當於中國人心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
在中世紀歐洲的傳說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率領圓桌騎士縱橫馳騁的布列顛之王亞瑟的故事。關於亞瑟其人是有著真實的歷史原型的,他本是五世紀末到六世紀初不列顛凱爾特人的著名領袖,但在其後的幾百年間,在威爾士英雄敘事文學中,其面貌與原型已迥然不同,由一個軍事首領變成了英明的國王。
Excalibur是伴隨著亞瑟王這位傳說中的英雄而出現的聖劍,它與這個傳說本身的主題一樣,代表了支配與破壞,從而被稱為英雄之力的像征。關於Excalibur的由來眾說不一,最有名的故事是。
小亞瑟的父親本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國王被奸人所害,亞瑟從此流落民間。由於國王的去世,國內形勢開始動蕩。主教聽從梅林法師的建議召集所有的貴族騎士,以石中劍選定新的不列顛之王。
“拔出這柄石中劍的人
就是真正的英國國王”
然而,沒有人能從岩石中拔出那把閃亮的劍。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騎士們決定通過比武王。 當時的小亞瑟是跟隨騎士Kay來參觀的,所以他沒有機會去比試。後來於由Kay在比武中丟失了自己的劍,所以懇求亞瑟去幫他找一把寶劍比賽。情急之下的亞瑟跑到了教堂前拔出了石中劍交給Kay,這令所有人大驚失色。大家懷疑地把劍插回石頭裡,但就算重復了很多次,仍然只有亞瑟才能將其拔出來。就這樣,騎士們終於接受了新的王,從那天起,亞瑟王和石中劍開始君臨天下。
幾十年之後,老去國王兵敗卡姆蘭之戰。亞瑟在與莫德萊特的決戰中受了致命傷,他躺在木筏子上被送往湖水深處的精靈之國。亞瑟王的時代宣告結束,Excalibur也永遠消失在那靜謐的湖水深處……
“The Lady of the Lake — her arm clad in the purest shimmering samite, held aloft Excalibur from the bosom of the water, signifying by divine providence that I, Arthur, was to carry Excalibur. That is why I am your king!”
東方第一名劍,我獨愛斷劍魚腸。
高懸夜空的大圓盤射出冷冷的光,西方一顆莫名的星鬥驟然東來,伴隨著異樣的光。吳宮的大殿歌舞升平,殿宇長廊間披甲的武士卻一個個怒目橫眉,神色嚴峻。黑暗中,專諸靜靜地走向燈火通明的大殿,托著他親手烹制的梅花鳳鱭炙。梅花是嚴冬月冷傲的寒梅;鳳鱭者酷暑日太湖出水的鳳尾鱭魚;炙!以嚴冬寒梅的枝杆烘烤盛夏太湖的鳳尾鱭魚。殿中的文武均為菜之香氣所動容,好美食的吳王僚更是欠身離席。專諸又走近了幾步。
夜空中,西方的那顆星拖著一道攝人魂魄白光衝向皓月。猛然間,殿外一聲悲號,“災星,災星,災星襲月了!”與此同時,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凜冽的殺氣從魚腹中激射而出,專諸的“魚腸”已出魚腹。魚腸劍瞬間突破了武士們鐵戟金戈的阻截,依然疾進。前方竟有三層唐猊鎧。第一層穿透、第二層穿透、穿透第三層時魚腸劍已分分寸斷。劍斷,然殺氣未斷,劍依舊向前,魚腸劍挺進了王僚的心髒……
虎丘劍池為魚腸殉葬的三千把名劍,足以說明魚腸劍天下第一武勇。
被咒詛的魔劍——諾頓克(Nothung)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那是一個日爾曼人的傳說。是偏執而才華橫溢的音樂家理查德·瓦格納(Wagner,Richard)的靈感,是托爾金的史詩《魔戒》的原型——《傳說尼布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
故事裡的魔劍諾頓克的意思是,“生於危難”之意。魔劍曾賜給了主人公齊格飛父子兩代人非凡的力量,齊格飛還曾以魔劍之威屠龍救美,但卻同時為英雄們帶來悲慘的命運。
魔劍諾頓克最終的命運和Excalibur一樣,永沉水底。
干將、莫邪
干將、莫邪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小,就連一些有文化的老外也對這雌雄雙劍的故事耳熟能詳。這百煉鋼成繞指柔的迷人故事,仿佛又一段凄美的《化蝶》如泣如述,干將、莫邪成為永不分離的愛情之劍。
西方人談之色變——漢尼拔(Hannibal)“仇恨的Falcata” made in Toledo
說起Falcata,真的要從托萊多說起,因為這把傳說中的名劍正是在托萊多鑄煉的。公元前7世紀,發明了褲子的凱爾特人開始縱橫歐洲,他們其中的一支精於治劍鑄劍的部落定居到伊比利亞半島。凱爾特人是歐洲鐵器時代的先驅,公元前5世紀的一個夏天,一個傳奇產生了,一個凱爾特人的鐵匠,用鐵這種新元素制成了劍鋒,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把鐵劍Falcata。這也是托萊多城市的源頭。
公元前210年,從小就在神的面神發誓“永遠不做羅馬人的朋友”迦太基統帥漢尼拔來到了托萊多,成為了鑄劍的凱爾特人的女婿,而“仇恨之劍”Falcata做為嫁妝開始伴隨這位“雷霆之子”。如虎添翼的漢尼拔很快開始遠爭羅馬,他的隊伍奇跡般地翻過了比利牛斯山,在坎尼之戰中,裝備了托萊多精良武器的迦太基聯軍,全殲了七個羅馬兵團,讓西班牙短劍揚威天下。吃了苦頭的古羅馬人開始大量引進西班牙生產的短劍,和漢尼拔的預備隊戰術,終一統江湖,成為歐洲歷史上唯一的霸主。 而Falcata也和他的主人漢尼拔一起,永遠地出現在歐洲人的噩夢中。寶劍無鋒(Curtana)
《孫子兵法·謀攻篇》曰:“百戰百勝,非善者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傳說有一種無鋒之劍,西方人叫它Curtana。它沒有劍鋒與劍刃,甚至沒有一點的殺氣,卻又每每無堅不摧,東方人稱之為“仁者無敵”。
羅蘭之劍 杜蘭達爾(Durandal)
查爾曼大帝之劍 喬依烏斯劍(Joeywus sword),
熙德雙劍:科拉達(Colada)和提澤納(Tizona)
以上的三對名劍,傳說都出自托萊多鐵匠之手。在摩爾人的時代,托萊多是是歐洲的鑄劍的中心。地產的優質金屬,傳統打鐵藝人,再加上阿拉伯人的先進技術,一把把傳說中的神劍自托萊多走出,走進了一個又一個英雄的故事。羅蘭之劍,杜蘭達爾(Durandal);查裡曼大帝的歡樂之劍(Joyeuse)等。
再過百年,轟轟烈烈的西班牙的光復運動是從托萊多回歸開始的,誰也不會忘了傳奇式的英雄熙德和他的兩把托萊多產名劍,科拉達(Colada)和提澤納(Tizona)。從哥倫布的黃金劍,到佐羅時代的刺劍,托萊多產的名劍走向了世界。
第十把名劍,日本草雉劍
說到治鐵鑄劍不能不說日本人的技藝高超,萊昂納多更是對日本戰刀愛不釋手,我們雖對日本人的東西不屑一顧,最後把“鬼子”拾人牙慧的“草雉劍”勉強排到最後一位。(本人到是覺得日本武士的切腹刀的確不錯,比較適用日本人用。)
9.
離開時,古城已近黃昏,白天的游客退潮般地離去,而古城的浪漫時光才剛剛開始:古街窄巷在一片暮色迷蒙中,轉入朦朧的夢境。宋宋和我依偎在最後一線陽光中的橄欖樹下,遠眺亮起萬家燈火的古城。
我的手輕撫著一把長不盈尺的短劍,這是臨走時萊昂納多送我的禮物。褪去烏木金絲鏤空雕花的劍鞘,握住香柳木的劍柄輕輕抽出一道寒光,精鋼細磨的雙鋒寒光爍爍,用手指貼近劍鋒感覺劍銳利,還有一種隱隱的磁力吸引,劍尖上的一行蝌蚪形的拉丁文——“神佑托萊多”。

(遠望托萊多古城)
(托萊多教堂的金牆)

(托萊多名劍)

(教堂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