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吃雞記

作者: 韭婁

導讀在家裡,我是從不買生雞的,因為感覺那些用飼料養大的雞一點也不好吃,白白浪費勞力。要買也是買熟食檔的。這次出來,怎麼仿佛感覺一路都在吃雞,到底吃了幾只雞,也未細數,本次行程我們有會計,會計算出的帳是每人在吃的費用上花了487元,487/15.5=即每人每天31.4元,在家有空時一細想,本次旅行吃雞吃得還真不少,每吃一次都有點小故事,也讓我無聊一下:15日出 ...

在家裡,我是從不買生雞的,因為感覺那些用飼料養大的雞一點也不好吃,白白浪費勞力。要買也是買熟食檔的。這次出來,怎麼仿佛感覺一路都在吃雞,到底吃了幾只雞,也未細數,本次行程我們有會計,會計算出的帳是每人在吃的費用上花了487元,487/15.5=即每人每天31.4元,在家有空時一細想,本次旅行吃雞吃得還真不少,每吃一次都有點小故事,也讓我無聊一下:15日出發到賀州16到黃姚17陽朔,連續三天都是三菜或四菜侍候,通常要的是豆腐、青菜各一盤,再加一到二個肉菜,到陽朔的那天,老周認識開飯店的亮女老板還請我們吃了燉鯉魚,可香港人老李受不住了,說喜歡吃雞,開始提出要吃雞,此地老周最熟,老周吊胃口道:吃雞要到農民家裡去吃,第四天騎自行車到了遇龍河一個農民家,他家雞貴,又在河邊,於是就地取材改吃了魚。第五天(19日),我們三人徒手走楊堤,這次找到了老周熟人,漓江的撐船農民老楊,老楊自稱是祖上從廣東過來的,可是他對我們說的祖上傳下來的“白話”我最多只能聽懂20%,後來我發現他也會說普通話,我就對他說“老楊你還是說你的普通話吧,你的普通話我們能聽懂70%可你的白話我們只能聽懂15%,其余都白說了,可惜了。”後來老楊就改講廣西普通話。劃完船上得岸後當場在他家雞籠伸手進去抓了一只雞出來,怕農民做得味道不好,老周讓我來掌廚,我做魚有一把手可燉雞只能算個二把刀,在此地只好權且充個老大,來了一個黃燜雞。老楊那天的魚簍很有收獲,捉到一網小魚,後來我說還是吃一下人家江上人家做魚的手藝吧,結果讓老楊老婆煮了一大鍋魚,六菜一湯三人吃個大飽。味道嘛,不敢吹,因為在家裡常常被女兒批評說手藝下降,確實,自從機場吃了三年現成飯再回家以後,烹調的熱愛程度大減,怎麼簡單怎麼湊合,直到被女兒扁成“完全失哂水准。”當然,再怎麼沒水准比起某些人那還是要好很多。第一只雞第六天上午被我鼓搗開車看完大圩鎮後大家有些失望,因為那古鎮破爛的不成樣子。再往前走,突然眼前一亮,路邊冒出的一個叫“外婆橋”的食家,裝修有特色,而且外面停了不少的車,這一餐吃得便宜實惠,又被我們吃掉一只木桶雞。第二只雞第七天到龍勝,全國的寒流那一天到來了,奇冷,我們就地吃了一個“雞窩”。 第三只雞第八天中午到黃泥坳瑤寨,這養在深山人未識、又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的雞肯定沒吃過雞飼料,在這裡不吃雞似乎對不住瑤族同胞,於是又叫了一只。第四只雞第九天到程陽橋,巧遇侗家村寨一家人擺滿歲酒,老周聯系群眾工作做得好,打探到給孩子封個紅包就可以上人家吃飯了,於是封紅包、吃飯,飯桌上有雞吃。第五只雞第十天到達目的地巴馬,第十一天是年三十,有些來此地過節的外地一家人甚至買了整只香豬來慶賀,我們人少吃不起全豬(聽說一只小豬也要三百元),又沒見分割的香豬賣,於是到村口又買了一只雞,自宰自燙自拔毛(據說讓人家加工收費10元我們下午沒事干就此自裁了)。晚上河南老板在親煮的年飯中好心加菜又給我們燉了一鍋雞湯帶雞。第六只雞第十二天,從天坑玩完回來吃昨晚幾乎沒怎麼吃的自制燉雞,還剩了好多雞汁吃不下全奉送在此辛苦值班的河南人小田了。第七只雞第十三天到靖西,開始以為過年吃飯不好找,後來居然找到了小巷裡的食街,原來食客們大啖在此,於是要了半只公雞火鍋,味道很不錯!第八只雞第十四天又跑到那食街去,我還想繼續吃那個“公雞窩”,可他們要吃羊肉了;第十五天夜晚在湛江吃海鮮沒找到熟地,就近吃了比廣州還貴的蝦。至此吃雞歷程宣告結束。

話說在廣西吃雞並不太便宜,每只農家雞都在六十元左右,一旦便宜了,比如巴馬坡月村年三十買的,九塊錢一斤,那就是沒什麼雞味的雞了。

其實,廣西還有許多好吃的,只吃雞似乎有點偏執。比如桂林馬肉米粉(吃過忘記了)、柳州的螺絲粉、鳳山的狗肉三夾、珍珠粥,等等。我認為,凡是沒吃過的地方風味,都應該去品嘗品嘗。留待下回吧。2009年2月9日



漓江邊上的鄉村吃雞餐廳(農家廚房)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