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行
國慶節爸爸來上海,任務是幫我帶兒子,有效期三個月。爸爸還有個願望,就是爬黃山。
我和圓圓這陣子工作都很忙,又覺得黃山很險,不敢讓61歲的老爸一個人去爬。因此一再推諉,心裡暗暗希望他能夠放棄這個計劃,等明年我們有時間陪他的時候,歡迎他再來,陪他爬。奈何我這個爹爹一向以倔強著稱,他決定了的事,就一定要辦。眼看著黃金十月已過,12月1日起黃山進入淡季,天都峰和西海大峽谷都要封閉了,再不去,執拗的老爸就要一個人扛包前行了。老公請不出3天假,
登一次黃山,看不到天都峰,西海,不是白來一趟嗎。沒辦法,我匆匆在攜程定了自由行,請了三天假,陪老爸登黃山。就留他在家看寶寶吧。
本人出游一向自助,先在網上看游記,記錄所有必要信息,然後定行程計劃和預算,所有細節搞定才出發。這一次因為一開始怕自己不能陪爸爸,為了讓他省心,就選擇了攜程的自由行。定好了以後,發現不如徹底自助來得好,但想退訂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要交30%的違約金實在太恐怖,只好作罷。
好在黃山我們從沒打算只去一次,因此這次有點小小遺憾也沒太放在心上。
攜程的安排如下:
11月26日7:00-13:30出發到黃山腳下湯口換乘中心
11月26日下午-11月27日下午:黃山自由行,夜宿黃山頂的酒店
11月27日晚住黃山市區屯溪酒店
11月28日早從屯溪到宏村,下午從宏村返回
不合理的地方在於在黃山的第二天時間太短,無法完成大峽谷的穿越。其實如果天氣好並且你准備充分的話,走大峽谷也是可能的。
11月25日,准備好行囊:兩人一人一個背包。
兩人准備的物品:換洗衣物,每人一個太空杯,1包高樂高,5包方便面,2個樂扣飯盒, 1罐午餐肉,2包切片火腿,1個大土司面包,5根燒烤腸,1包花生牛扎糖,1包牛肉干,6個茶葉蛋。1個超級簡易望遠鏡,2部相機,1個手電筒,2節電池,手機及充電器,冬天帽子,手套,圍巾。
這裡要特別介紹老爸要求裝備的2種東西:護腿和護膝。
這大概是老爸年輕時的經驗,說長途跋涉必須有綁腿(箍在小腿上的松緊帶,類似踢球之人用的護腿,只不過沒有硬的部分),這樣走路省力。他跟我叨咕了幾天,我終於跑到小攤上給他買了一幅,順便掏了一幅護踝,兩樣東西12塊。結果回家被批評買錯了,我買的是護膝,也是松緊帶做的,但在膝蓋部分有加厚的毛氈,估計很暖和,但不是套在小腿上的而是套在膝關節上的,而且,我買了最長的一款,爸爸說短的就行。結果第二天他自己跑到家樂福買了兩幅真正的綁腿,應該在運動裝備區,15塊一副讓我推斷這毛利不低於50%。後來登山時綁腿我們都戴了,爸爸說感覺省力很多,我沒有任何感覺,爸爸說我腿太細,綁腿太寬松讓我沒借上勁兒,反正以後我不帶著勞什子了。
雖然是南方的初冬,但考慮到山上1800米的海拔,我們決定穿毛衣毛褲,外加羽絨服。事實證明兩個東北人穿成這樣去黃山,是非常明智的。
話說到了南方才發現只有東北人最怕冷,棉的毛的羽絨的,什麼都早早穿在身上,我的南方婆婆,在南方這種濕冷的三九天還只穿絲襪,讓我自嘆不如啊。
對於行程的設計,看了很多攜程上的游記,也仔細研讀了游豆腐的文章,最後,要結合我爹爹的具體要求。他的很多同學朋友都先後到過黃山,在他的耳聞中,黃山最最著名的地方要算天都峰的鯽魚背了。因此他執意要上天都峰。而我對於黃山的現代印像要首推西海大峽谷,所以希望能夠用第二天一整天來穿越西海。可這次畢竟是陪老爸為主,還是要先考慮他的需求。
按照攜程的行程提示,我們預計第一天下午1點半能夠到達新國線換乘中心,這樣2點鐘應該可以開始上山。如果從玉屏索道下來往山下方向走,從北坡上天都,南坡下來,大概到達半山寺的時間是5點鐘。然後調轉方向向山頂進發,預計7點鐘可以到達我們預定的白雲賓館。
如果一切順利,這個就是我們第一天的行程。而第二天是否走西海,一看天氣,二看體力了。
第二方案是第一天上山來不及爬天都,那麼就從後山上,到白鵝嶺,然後後山轉轉早點到酒店休息,第二天全力以赴走西海,前山下山,如果來得及就去天都峰,哪怕下山太晚自己找車回黃山市區也值得。(這個計劃很冒險,估計一般戰士都扛不下來。)
老爸接受偶滴方案,於是,早早睡覺,准備第二天5點鐘起床。
夜裡祈禱第二天一切順利,可以早點到黃山,直接把天都搞定……
早上五點鬧鐘一響就爬起來,圓圓爸已經把豆漿機插好,洗漱完畢,在清冷的初冬的早晨,喝一碗熱呼呼的豆漿,吃個茶葉蛋,小點心,真是溫暖啊。老爸表揚我堅持要做豆漿,否則這麼冷的早上吃冷面包還真是吃不下。
7點鐘准時到達武勝路人民廣場,找到了迷你版福特全順,我們一行3對,6人,加攜程領隊,司機。讓我開心的是車況非常好,很新很干淨。而且人少,大家坐得比較疏松,座椅可以放得很平,都還舒服。老爸直接跑到最後排,躺下呼呼了。
車上小憩一會兒,就到了滬杭高速,早上有薄霧,幸運的是高速沒有關閉,不幸的是車速非常慢,今天爬天都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走了一會兒,司機說前面就是開道的警車了,我們已經躋身第一集團,一旦警車下去,我們可以衝得很前面,不必擔心堵車的問題了。就這樣一路晃晃悠悠,直到某個收費站,警車離開了。
出了收費口小全順全速前進,看到反向車道上等待高速開放的汽車長龍,感到自己真是幸運。
11點多我們進入了杭徽高速安徽段,那些照片裡才看得到的小小村落,裊裊炊煙在眼前展現。天氣晴朗,心情也晴朗。
車子經過了歙縣,黟縣的出口,看著這些古老的地名,重新開始認識安徽。這個印像中的窮鄉僻壤,漸漸被一種叫做文化的感覺覆蓋。
攜程領隊開始給大家設計登山線路。他干脆果斷地否決了我們登天都,走西海的計劃,說現在山上氣候多變,上周天都和西海都曾因為冰凍封閉過,還說第一次來黃山只要走個大概就算成功了,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我不以為然,不面面俱到,最起碼也要有個面要到阿,哪有哪面都不到的道理?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在車上解決了午餐,為了能輕裝上陣,把背包重新整理了一下,換洗衣物只帶一套,吃的東西也拆了包裝,再稍微精簡一下,不用的東西都留在了車上。
一點鐘,車子到達了新國線換乘中心,我們先在聯華超市補充了兩瓶水,買了兩件號稱最厚的雨衣,5元1件。
在新國線售票窗口詢問天都峰是否開放,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於是又打電話給游豆腐,還是位小姐接的,說開的。於是買了到慈光閣的票。
9號車裡坐滿了一個旅行社的團,只剩下最後兩個位置,一個在最後一排,被一位巨型胖子遮擋了一半,另一個在第一排,導游旁邊,我於是擠到胖子那裡去了。
車程很短(感覺從後山下來的路程要長1倍左右),雖然都是急彎,但車子開得不快,也沒見到迎面開過來的車,因此沒有預期的那麼可怕。
大概10分鐘就到了山腳下。
爸爸60歲以上,半價票100元,我的200塊,兩張索道票160元。
沿著索道排隊的樓梯往上走,看到頭頂掛著牌子,寫著:由此排隊乘坐纜車,大約等候2小時,暈,旺季的時候排隊就要2小時。好在現在是淡季,我們前面一個人也沒有,直接上去了,沿路看到為旺季設置的之字形排隊區,心裡暗暗後怕。
檢票的人穿著大衣手拿掃描槍,直接給我們放行,我有些失望地問她:“60歲以上不用看身份證啊?”她說不用了。我不以為然地說:“我爸長得多年輕啊!”
她笑了。
爹爹說,他們見得多了,現在60歲的人長得都不老。
索道口再次檢票,仍然不需排隊,兩個人占了一輛車。
出了站,險峻的黃山陡然立在面前,我立刻感到了陡峭山崖帶給我的眩暈。往腳下看,我不由得感嘆修建索道的人們的偉大。黃山是白堊紀造山運動時期形成花崗岩山體的山脈,也就是說它是一座石頭山。陡峭的山崖隨處可見裸露的花崗岩體。因為陡峭,所以經年累月被雨水衝刷下來的沙礫都被直接衝刷進山澗,而無法在山體表層聚積成土壤,因此黃山上的土質疏松而貧瘠,只有黃山松能夠生長在這裡,它們大多細長而矮小。但能夠扎根在岩石中,也足以顯出它們的堅韌。爸爸感嘆說這裡的松樹和長白山粗壯的紅松相比,簡直就像剛剛種上去的小苗。想來長白山上都是貨真價實的肥沃黑土啊。
似乎外面有零星小雨,車窗玻璃上有些雨點,我和爸爸都在興奮之中,感覺這樣的天氣,天都應該是開放的。
十分鐘後我們就來到了玉屏索道終點。下了索道逢人便問天都開了沒有,漸漸得到了很多確定的回答。心裡有了底。
玉屏索道下來離天都北坡不遠,而此時也確實顯出了淡季的好處:沒有傳說中的人挨人,人擠人,上坡下坡的路都非常通暢。
確認好了方位,直接向天都進發。
從玉屏到天都北門,下坡路居多,途經傳說中的迎客松,老爸自然要拍張照片咯,然後繼續下坡,越靠近北門,碰到的人們就越顯得疲憊,他們都是南坡上北坡下的。在艱苦的旅程中所有的陌生人都變成了同道中人,人們看到我們還沒上,都會告訴我們還有多遠,路上很險,分開時都不忘說一句:祝你順利,當心安全之類的話。在這種和諧的氣氛裡,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話: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
很多和我們擦肩而過的人說我們從這面上去是對的,他們從南坡上北坡下似乎特別累。
嗯,這就是偶認真研讀游記的好處啊!在這裡要感謝攜程提供的社區平台,更要感謝眾網友們的無私分享!
轉過了一顆掛滿紅豆的小樹,近乎垂直而立的天都峰立在眼前。我和爸爸都很興奮,似乎一眨眼就穿過了敞開的木柵欄門。
樓梯非常陡,是直接在花崗岩的山體上鑿出來的台階,而不是用做好的石板鋪成的。能工巧匠們當年是怎樣在這樣的絕壁上開鑿道路的啊!兩邊都有繩索可以牽,否則真的需要手腳並用地爬山了。畢竟我們體力尚可,沒有覺得害怕。61歲的老爸真的不如我印像中威猛了。雖然他在同齡人中算體力好的,直到去年還每周都去游泳,直到現在還在堅持慢跑快走地鍛煉,但他已經61歲了。不再是我印像中那個身材不夠高大,但行動靈活,體力強過我的爸爸。上一次和他一起游泳是幾年前?我可曾有過機會快過他?從來沒有。可在通往天都的路上,他的步伐比我緩慢,我們約定每跨30級台階休息一下。為防止意外,我始終走在他後面。爸爸很快就滿頭大汗,我也開始覺得心髒的跳動又快又重,似乎不滿這種突如其來的超負荷運轉,咚咚咚的聲音直敲打我的耳膜。有平台的地方我們就停下來歇歇,喝口水,擦擦汗,吃塊花生糖。我很不贊同爸爸帶花生糖,怕他一邊爬上一邊吃會把花生哢在嗓子裡。爸爸用來擦汗的手絹很快就濕透了,干脆把手絹套在帽子裡面,直接帶在頭上,藍色的帽子裡露出白色的手絹,真是滑稽——這就是偶老爸。
沿路把糖紙,手帕紙仍在隨處可見的垃圾桶內。說是垃圾筒,其實就是幾片石頭片簡單地圍起來的一個小方格子,可以擋點風,不至於讓垃圾被吹走。這種形式的垃圾筒,估計也是黃山人多年試驗摸索最後確定的方案吧。挺科學的,黃山這種小氣候風雲多變的地方,如果放一般的垃圾筒,要麼會被刮跑,要麼很難維護。下山的時候,碰到了許多挑山工,看著他們的擔子,我才明白,原來我們留下的任何垃圾都是需要挑山工一肩一肩扛下山的,不禁感到很慚愧。我們扔下的垃圾對於我們來說,沒什麼分量,但卻也給挑山工增加了負擔。於是決定:以後爬山,垃圾一定要盡量自己帶下來。
越靠近山頂,地勢越陡峭,繩索被石頭上鑿出的一個個石窩代替,每個石窩的位置都顯得那麼合適,我由衷地敬佩那些在這裡鑿石頭開路,搭繩索,挖石窩的工匠們。
根據照片顯示的時間,我們在下午2點50分左右到達了傳說中鯽魚背。
老爸三步兩步先上去了,我趴在下面給他拍照,仰望近180度的視角,讓老爸的形像顯得無比高大。
大概是之前有太多的耳聞,見到真的鯽魚背,感覺不如自己的想像那麼恐怖。兩邊都有石柱子和繩索,所以一米寬的鯽魚背,也就不是很難攻克了。老爸居然坐在上面給我拍照,然後還要求原路下來,讓我站在上面再拍,我連忙回絕,讓他穩穩當當地過去了。自己過的時候還是挺輕松的,往兩邊看也沒覺得害怕,但還是跟爸爸說:“如果沒有這柱子和繩索,我死也不會上來的。”
老爸說當年他同學來的時候,好像還沒有這些保護措施,所以他同學,是真真正正趴著通過的。我說趴我也不會考慮的,肯定就是不過了。
想像著沒有圍欄的情景,我真的,死也不會過的。哈哈。
來到峰頂的時候,居然出太陽了。下午的陽光斜斜地照在天都峰頂。我們站在大石頭中間,飽覽黃山的無限風光。
遙望蓮花峰和光明頂,發現我們晚上要住的地方,還真遠啊!不過太陽還在,希望還在。
下來的時候發現剛剛被忽略了的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琉璃光藥師佛,對面的一塊扁石頭上被鑿出兩個半圓形的座位,難道是菩提參禪悟道的座位?我跟老爸有模有樣地盤腿而坐,拜拜藥師佛。
然後取道南坡下山。到底是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的台階雖然也很陡,但畢竟不太耗費體力,老爸也幾乎沒有歇氣兒。然而,終究我們平時沒有這樣高強度的鍛煉,眼看著半山寺在腳下的樹叢裡若隱若現,可還是顯得可望而不可即。曲曲折折地也走了一個半小時,出了天都南門,問了守門的幾個小保安,他們說半山寺還要下去500米,原來我們一直當作目標的小房子並非半山寺,而是天都南門的一個小辦公室兼小賣店。繼續咬著牙向下,來到了半山寺。
沒看到寺廟的影子,只有一家小賣店。衝泡面的熱水 5塊錢一碗,我和老爸拿出方便面和密封飯盒,每人泡了一包面,又熱了兩根小香腸。真是人間美味啊!感覺自己放棄帶碗面而帶了袋面和密封飯盒真是無比明智。節省很多空間,而且飯盒可以重復使用。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帶勺子和筷子,老板娘也一點不松口(他們家還開著旅館,怎麼可能沒有一次性筷子,就是不肯給嘛,強烈鄙視!)我們只好用瑞士軍刀解決了吃飯問題。
一邊吃一邊聽老板娘向我們極力推薦住在他家,我呸!這種人品,你覺得我信得過你嗎?我也不是不給你賺錢,但賺錢,也有個正道吧。一雙筷子的忙都不肯幫,我憑什麼相信你開的店呀。
這都是題外話,攜程的費用已經包含了山頂的酒店,我選了位於西海出口的白雲賓館。因為考慮今天以盡量節約體力為主,到了山頂就可以住宿,而如果明天真的走西海,還可以把行李先寄存在酒店,輕裝上陣。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多麼的明智!
小賣店吃完面,我們發現這裡沒有地圖上標示的轉彎上山的岔路口,問老板娘,她說岔路口在上面,就是天都南門出來的地方,我們已經錯過了。白白走了500米的冤枉路。千萬不要小瞧這500米,在平地上,也就是標准跑道1圈多一點點,可是對於爬山來說,已經足夠我們休息個四五次了。而且我們一來一回,就是多走了1公裡!
好在肚子裡有一碗面墊底,鼓起勇氣重新開始了上山的歷程。
天色漸漸暗下來,回頭可以看到太陽的余暉,可惜現在不在山頂,要不然一定可以看到很美的日落。
我們選的白雲賓館離光明頂很近,如果有運氣,看日出也是很方便的。但我並不抱太大希望,而且我一向對看日出就沒有興趣。倒是老爸很希望能夠看到黃山日出。看著天空依稀閃爍的星星,我們祈禱明早能是個大晴天。
第二段上山的旅程顯得非常吃力,剛才爬天都的一鼓作氣已經沒有了,只有再而衰的那點勇氣。為了給自己加油,老爸堅持數著我們登上的美一級台階。天色漸暗,一個小時後的五點半,徹底黑了,手電筒粉墨登場。夜晚的山風也漸漸大了起來。兩個人一前一後,艱難地邁台階,在手電光中辨認著方向,察看著地形,還需要不時地掏出地圖和石壁上偶爾出現的路線圖做一下對照,找好方向。大約6點鐘,終於回到了當初上天都北坡經過的地方,我們知道自己已經回到了起點。還有一半的路要走。在小賣店花5塊錢補充了熱水。痛快地喝了幾大口,繼續走。我跟老爸說:“五年以內不再爬山了。”此時支撐我不放棄的只有一個信念:山頂的賓館將非常溫暖。
回到迎客松的時候,天已經徹底黑了,抬頭可以看到很多的星星。服務站外面站了很多打著手電的工作人員,爸爸上前去問他們該從那個岔路口走,回來告訴我,他們在鋸鐵鏈子上的鎖。看到爹爹走過去他們很緊張,還以為爹爹要質疑他們呢。
這也算名山一景了。很多情侶喜歡在黃山著名景點的鐵鏈子上鎖上同心鎖,然後把鑰匙扔下山澗。結果日積月累,我們在黃山所見的所有鐵鏈子上都有鎖,有的鐵鏈甚至已經被鎖頭覆蓋了。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工作人員將成批的鎖頭用鋸子鋸下來,拿下山去賣銅,然後銅又被鑄成鎖,鎖又變成銅……
而如今親眼見過挑山工的辛苦,我寧願上來鎖鎖的人越來越少,讓挑山工的辛苦越來越少。[他們的工作少了是不是掙錢的機會也少了啊。哎呀還真是矛盾啊。]
後來的路上再沒有碰到一個游人,甚至,一個人都沒見到。
六點多鐘,路過一個開著燈的小房子,門口是兩條岔路。敲敲窗子想問路,窗子裡伸出四五個大男人的腦袋,鬧哄哄地,指完了路還問我們需不需要帶路。嚇得我和爸爸慌忙說不,恨不得立刻逃得遠遠的。繼續上山十幾米,我們發現另一條岔路是通往玉屏索道的。原來我們終於超越了最初的起點,真正地開始上山了。這也意味著,我們至少還有一半的路要走。老爸數台階此時達到了1600級。他說:就數到這吧。
有了剛才問路的教訓,我們再也不敢向路邊的小房子敲門。仍然打著手電摸黑走著。快到7點鐘的時候,我們來到了金龜探海牌子的下面,又是一個岔路口。四周黑洞洞,沒有人聲,只有呼呼作響的山風,我和爸爸拿不定主意該走哪條路,地圖上又沒有標明這個金龜探海。
於是我給攜程領隊打了個電話。他首先批評我們非要拼命走夜路,然後說只要沿著大路走,走一會兒總能看到指示圖的。掛了電話,對比了兩條路,選擇了比較寬闊的一條,走下去。
果然,過了不到5分鐘就看到了指示圖,我們沒有走錯,信心大增,繼續往前。過了一段貌似兩邊都沒東西的平路,我懷疑是傳說中的百步雲梯。因為天黑根本看不出有多險,但記得領隊說過過百步雲梯的時候什麼也別想,如果害怕就只顧往前走就行了。看起來這裡應該是很險的,只顧趕路的我們也沒來得及多看。一路悶頭走到鰲魚洞和一線天的岔路口,我們才確認已經通過了百步雲梯。
因為是晚上,怕鰲魚洞太黑,我們選擇了一線天上山。又開始手腳並用。老爸說就50幾凳,我們打算一口氣上去,結果最終發現一共130級台階。好在我們還是一口氣上來的。
過了一線天就來到了天海景區,遠遠地已經可以看到酒店桔黃色的燈光。心裡感到無比溫暖。
有了燈光就有了目標。而且已經來到山頂,路幾乎都是平的,沒有了上坡。我和爸爸也終於可以並肩而行,步子越來越快,有時還駐足仰望星空,這裡的夜空是我久違了的熱鬧,所有的星星都看得見,甚至可以看得出蜿蜒流淌的銀河。
記得我第一次在天空認出銀河是上中學時第一次來到真正的農村。才恍然:原來夜晚的天空是這樣璀璨!星星是那樣耀眼,銀河是那麼清晰!
在城市裡長大的我,從來沒有機會見到真正的夜空。而如今我的孩子,恐怕只能辨認出畫冊裡的星星。因為上海的天空,能看到的星星用手指就數得過來。
看到了晴朗星空下的鰲魚駝金龜,爸爸甚至說:“這個應該也可以爬一下的。”再轉個彎,橙色燈光的酒店就在眼前了。繞過一個回廊,我看到了木條搭的大門口:白雲賓館。
啊!我一直認為海天的第一個賓館叫海天賓館,往後走才是白雲賓館,沒想到海天賓館其實就是白雲賓館的新樓,我們預定的地方。我們已經到達了,真是喜出望外!
立刻跑進大堂登記入住,老爸在得到我的許可後,買了一瓶15塊錢的二兩裝56度二鍋頭。
因為進來得匆忙,我甚至沒有發現這個酒店的大堂是在二樓的,我們的房間也在二樓。非常方便。
7點30分,在經歷了三個小時的爬山,2個小時的黑夜爬山後,我們終於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進了屋子飢寒交迫的我們立刻開始燒水。先衝了2杯濃濃的高樂高,幾口下肚,已經有了安全感了。然後爸爸繼續燒水泡面。我洗好了澡就躲進被窩,再也不想出來了。
在這裡要誇誇白雲賓館的新樓。雖說還有點裝修的味道,但並無大礙。在黃山寒冷的冬夜裡,酒店顯得足夠溫暖,干淨,舒適。衛生間有飲用水龍頭,熱水壺直接接水來燒,吃泡面,溫酒,衝可可,真是舒服。房間裡沒有空調,但有貼牆的電暖器,熱氣很足,我們把汗濕了的圍巾,帽子,鞋子都攤在暖器前面烤烤,一會兒就干了。
標間裡每人兩條被子,這樣即使暖器不足,睡覺也不會冷了。更有明智的我在睡前把太空杯灌滿了熱水,塞在被子裡面充當熱水袋。真舒服啊!
自帶的晚餐很豐富,泡面,切片火腿,提子面包,茶葉蛋,午餐肉罐頭,熱可可,二鍋頭,真可謂酒足飯飽,我窩在床上看了星光電影頻道的《Ice Age》聽著窗外呼呼的風聲,感覺被窩的溫暖,真是幸福啊!
前台的提示板上說第二天日出時間6:43,日出概率55%。記得領隊說如果概率在60%以下,就沒戲。因此沒有抱什麼希望,訂好了6點鐘的鬧鐘,大概10點多關燈睡覺了。
一閉上眼睛就是路上險峻的山澗,我又素來有擇席之困,因此很久才睡著。老爸的呼嚕此起彼伏ing…
夜裡聽到外面刷刷的響聲,在懷疑是不是下雪了。但明明進來的時候天空很晴朗,看到滿天星鬥,怎麼會這麼快就變天呢?
早上5點,我已經醒了,聽到走廊裡腳步聲漸漸多了起來。6點鐘我跑出來,看到玻璃門外漫天飛雪。真的下雪了!
走廊裡聚集著想出去看日出的游客。門口的保安態度堅決,說不行,現在還沒掃雪,出門會滑倒,受傷了很危險等等。我也不甘心,扒著門縫往外看,頓時一股冷風夾著雪花從門縫鑽進來,直撲我的臉。我選擇了放棄,回到房間繼續捂被窩。
七點鐘,兩個人懶洋洋地正式起床,拉開窗簾,天已經亮了。雪被風吹進了窗欞,但屋子裡依然溫暖。穿著酒店配發的厚厚的羽絨服,拉開窗子看雪景。拍照片,不遠處的鰲魚駝金龜,在這個角度看起來非常逼真,不像前一個晚上近距離觀察時那樣,僅僅是幾塊光溜溜的石頭而已。
黃山雪景真美啊!銀裝素裹,遠處雲朵飄忽。這美真是無法形容,各位看官,一定要親自去領略一下呀!
樓下已經有體力超好的人在打雪仗,也可以聽到由遠及近的嘩嘩嘩的掃雪聲。
這樣的風雪,估計西海很難成行了,我們也就索性慢慢悠悠地吃早飯。
早餐依然豐盛:泡面,熱可可,午餐肉,茶葉蛋,老爸繼續喝他的二鍋頭。
去餐廳要方便筷子,順便領略了酒店58元的自助早餐:所有內容集中在一張長桌上,進100號人拿著盤子擠在旁邊,內容實在少得可憐,在山下,也就15塊的標准。哎,還不如藕們的來得豐盛。
心裡不由得再次佩服自己的英明決策——估計到黃山的氣溫不會高過冰箱,所以我很放心地帶了整整兩天的糧食:香腸,茶葉蛋。在這樣的氣溫裡它們都不會腐壞。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晚飯過後我們把沒吃的食物放在窗子和紗窗中間的空隙裡。第二天早上依然新鮮。
因為基本上決定放棄西海,我們把最後兩包泡面都消滅了。連著吃了三頓泡面,我居然還覺得好吃,真是太奇怪啊太奇怪。
吃好了早餐,書包裡的糧食還剩半個面包。如果就此登光明頂,然後從後山下山,應該不需要再補充糧食了。
8點鐘,我再次給前台打電話,詢問西海是否開放,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和爸爸猶豫了一下,決定去。然後立刻收拾行李,把不用帶的裝在爸爸包裡,我的包裡只裝了相機,兩瓶熱水,巧克力和雨衣。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全副武裝好,把爸爸的包寄存在前台。出發——目標:西海。
出門時還飄著雪,但爸爸說一會兒就會晴了。門口站著來黃山拍照的攝影愛好者們。裝束都很簡樸,但手裡的家伙都很高級。真讓我佩服。
出了木框門,碰上一對從光明頂下來的游客。問他們還有多遠,他們說下來用了半小時。可是昨天前台明明告訴我上去只需要20分鐘啊,估計應該在晴天吧。
一開始邁台階。我的腿就開始打退堂鼓。昨天一路走來,因為心中有盞明燈,沒覺得怎樣,今天上台階,就感到了大腿和小腿的疲憊。我們的小憩頻率也增加到每20級台階就要休息一下。在走了200級台階以後,我們開始猶豫這樣的體力能否穿越西海?最終決定放棄。按照我們的行進速度,到達西海的入口排雲亭要在9點以後,以6個小時完成穿越計算,從海天出來的時候應該是下午4點,然後從前山下山,4點半纜車就停止運營了。我們要徒步走下山。估計體力上無論如何跟不上,而下到山下也徹底天黑了。而爸爸雖然身體素質好,但畢竟有冠心病,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太拼體力的。
爸爸自告奮勇返回賓館把剛剛寄存的書包取了出來。這下我們徹底安心了,慢慢晃悠著到了光明頂。一路上上坡並不多,所以不算吃力。但想到西海裡肯定上下坡都有的,真的扛不下來。唉,第一次來黃山總會留點遺憾。下次再來補吧。
到達光明頂大概8點半。依然沒出太陽,遠處的薄雲被風吹得迅速地移動,遠處的山峰和雪景,一乎兒清晰可見,一忽兒完全看不到。這才是真正的風雲變幻。
爸爸興致不減,用相機拍視頻片斷,但效果還不如我的照片連拍來的好。
光明頂上積雪很厚,沒人上去,老爸卻毫不猶豫地爬了上去,坐在坐標鐵片的旁邊。那麼大的風,我真怕他被吹下去。
在下面給他拍照,然後我也上去了。風真大,把雪粒刮在臉上,有點疼。似乎有了東北的感覺。
下了光明頂沿著傳統路線,去看飛來石。
路上看到的山澗都有著銳角的角度,非常陡峭。站在欄杆裡面往下看,也會覺得眩暈。
飛來石上也是很大的風,但遙瞰大峽谷,卻發現有依稀的陽光照耀。陡峭的峽谷和尖尖的積雪反射著金色的光芒!真是太美了!
我們貪婪地用眼睛吸收著美景,因為天上的雲變幻莫測,一會兒就遮住了太陽,光芒就不見了。
飛來石的背面可以俯瞰西海水庫,是個近似五角星形狀的人工湖。寧靜的湖水在多雲的天氣裡呈青翠的墨綠色。在雪景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安詳,溫潤如玉。
從飛來石下來就都是下坡路了,走起來很輕松。但我們到達排雲亭的時候,仍然是9點半了。歪歪斜斜地來到西海大峽谷的入口。看看遠處盤山道上的先行者,真有些羨慕。
西海,西海,我會再來會你的。
返回來回到後山的路上,來到排雲樓賓館時,太陽正式露臉了。地上的雪開始融化,但枝頭仍然堆積著美麗的樹掛。
兩條腿絞在一起扭到傳說中黃山上最高級的賓館——北海賓館,門前的廣場上搭著舞台,居然是慶祝賓館成立50周年籃球比賽。我暈,這裡的工作人員還真有體力咧,這麼艱難地爬上來,還有力氣打籃球。
小賣店裡買了套明信片,老傳統了,我們走到哪都要寄明信片回家的。然後繼續走。
看到了虎背熊腰的黑虎松,然後去始信峰,遙望獅子峰和猴子觀海——遠看真的十分逼真。
這時太陽當頭,陽面的雪都開始融化了。下了始信峰,我們的所有目的地都走過了,慢慢晃到白鵝嶺新索道站。居然才12點半。爸爸不甘心,想往回走到老索道那邊,看看如果時間來得及就步行下山。但掃雪的人說老索道現在關閉的。我們還是擔心走過去然後再走下山來不及。也就作罷。纜車站依然沒什麼人,晃晃悠悠地下來了。感覺後山的風景真是不如前山。以後還是應該後山上,前山下,這樣才能保持越看越覺得驚艷的感覺。出了索道,去找壟斷經營的新國線。路上很多新國線的出租車,淡季來還真是好,司機們互相壓價,最後我們坐上了30元下山的出租車。
後山下去的路比上來時長很多,急轉彎也多,司機說大概60幾個彎,一路眩暈回到集合點。比約定早了2個小時。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黃山市區老街口客棧。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在老街上逛了一圈。晚飯在網友推薦的椿源小飯店解決:臭鱖魚非常鮮美,就是有點鹹。
夜裡,老爸依舊呼嚕聲隆隆。我閉上眼睛卻總是看到陡峭的山崖,滾落的石塊。腦海裡閃現著站在圍欄邊,四周都是懸崖的畫面,睜開眼睛就開始後怕:幸虧沒發生危險啊。
第三天早上,我們的行程是:宏村——上海。
在去往宏村的路上,窗外是連綿不絕的黃山,遠遠望去,他沒有了昨天的險峻,卻多出幾分雄渾,忽然發現他的堅定讓我感到親切,甚至,溫暖。我想起一段對話,人們問登山家:“為什麼要爬山?”
他答:“因為山在那裡。”
黃山,我會再來的,因為,你在那裡。
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本書,寫到一輩子一定要做的50件事,其中一件就是:陪父母遠行。這一次,雖然沒帶上老媽,但能好好陪陪老爸,也算盡我綿薄的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