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暖的春節日子裡,我們一家三口來到被濃濃歷史浸泡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當我們開始觸摸西安這座古韻悠悠的城市時,就感到街道寬闊筆直,基本以中軸為對稱,以鐘、鼓樓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縱橫開去,豪爽之氣和皇家血統不經意地溢出,在這裡,將有我們的多少期盼被撫慰,又會留下我們的多少思念呢?(鹹陽國際機場大巴25元/人,50分鐘到達鐘樓,向東穿過地下通道到達騾馬市步行街,入住錦江之星,正趕上春節的特價活動170元/標間,會員送早餐)第一回 回坊美味依舊在 古城漫步夕陽紅綜合妻的網上攻略和兒子的興趣所在,我們先步行到鼓樓附近的回坊(回民街)來品味風情,傾刻間就被唇齒的興奮和胃腸的快樂所湮沒,以下略做簡介:紅紅酸菜炒米:回民街的老字號,6元/份,就是炒飯,但色澤油亮,味道酸辣,超好吃,我們總計吃了三次,座位基本是滿的,雖然環境差點,但沒有影響食欲。這家的酸梅湯超級好喝,涮肚帶著麻醬的味道,也不錯。酸梅湯:回回的主要飲料,因為店鋪裡是禁酒的,只能佐以小吃養胃爽口。東南亞甑糕:我看其實就是紅棗粘糕,但妻、兒確實喜歡,用巨大的鋁鍋盛著,冒著白白的蒸汽,用鏟子到裡面撮一下,放在方便盒裡,從賣相上看就很可觀。劉紀孝腊牛羊肉:排著長長的隊伍,似乎當地人樂此不疲,還有現場剁碎直接夾饃吃的,下午就打烊了,總之生意是好得一塌糊塗。軍軍綠豆糕:網上如雷貫耳的品牌,入口即化,7元/盒,不講價,牛年更牛!平娃烤肉:人聲鼎沸,串串確實肉質鮮嫩,吃串是隨意抓一把,吃完後數钎子結帳,滿街的肉香蕩在煙霧裡,在彌漫中看到正在烤肉的影影綽綽“白帽子”閃動。馬老虎水盆羊肉:紅紅辣子飄蕩的羊雜湯10元/碗,口味重點,一般可以就饃吃。清真餡餅:3元/張,面薄香脆,三鮮素餡,牛肉酸菜餡等。黃桂稠酒:西安特產的一種米酒,酒精含量為1度,乳白如汁,醇香滿口,甜酸怡人,我們痛飲一番,原來李白喝的都是稠酒,怪不得鬥酒後還能做詩百篇,如果是五糧液,估計只能做濕了。賈三包子:八寶稀飯超好喝,灌湯包也不錯,膻味重點。還有街頭推車叫賣鏡糕、涼糕、桂花糕、烤面筋… …總之在西安的六天時間裡,我們每天都在午後光臨,有時甚至遛到晚上才回賓館,這份濃濃的情感即使回到沈陽依然割舍不去呀!酒足飯飽後,我們來到南門城牆。西安城牆(春節期間恰逢新春燈會,門票40元)環繞城市的中心區,呈合圍的長方形,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總周長11.9公裡。西安作為千年古都,現存城牆主要建於明洪武七年,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西安城牆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指導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完全圍繞“防御”戰略體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1983年政府對城牆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南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明代改名永寧門。它現在也是各城門中復原最完整的一座。夕陽西下,在南門城牆上,城高牆闊,兒子撒歡地奔跑,我和妻相互挽著踱步,微微的晚風輕輕拂動,神經舒緩,心旌搖蕩;釋放壓力,放縱親情,真的希望這一刻的時光可以停留,讓所有的風景和感覺凝固,靜靜地慢慢地享用。 西安的顏色在節日更加嫵媚,屹立了600多年的鐘、鼓樓在霓虹閃爍裡更加凝重。鐘樓處於西安市最中心位置的地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著名古建築,華麗莊嚴,氣度不凡。坐落於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彙處,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三層屋檐,四角攢頂,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鼓樓與鐘樓遙相輝映,詩雲“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即是精彩的寫照。鼓樓南檐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匾額,據說是清陝西巡撫張楷仿乾隆皇帝的“御筆”,北檐懸掛有“聲聞於天”匾額,筆力遒勁挺拔。鐘鼓樓在我國同類建築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穿過地下通道,轉過騾馬市街,那串串街燈放射變幻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光芒,迎合著新春佳節的味道,於是我在心情的顏色裡留下了西安的印記,古老的西安——美味的西安——絢麗的西安。第二回 尋覓千年等一回 徜徉古今秦俑情(大年初四,在火車站東廣場乘游5去兵馬俑,7元/人)一輪紅日從霧靄中噴薄而出,我們在去兵馬俑的路上與華清池擦肩而過,不由得想起唐玄宗和楊貴妃演繹的一曲風花雪月的故事,至今依然是余情未了,引來多少詩詞歌賦縈繞千年;還有只剩高高封土堆的秦始皇陵背倚著海拔1000多米的驪山,在朝霧迷朦中一副逶迤的樣子,因其背靠驪山,面臨渭水,用陝西的話講:風水好得很!陪葬坑現已發現有600多個,尚未發現的不詳,真是前有古人,後無來者,怪不得有人振臂一呼:“大丈夫,當如此也!”,有過類似表現的“優等生”的名字裡包括項羽、劉邦… …我興致勃勃地給兒子講起了周幽王和褒姒的千金買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現在尚可在他面前買弄,真不知肚裡的學識能撐到何時呀!而對於皇帝來說,江山美人似乎是永不可調和的矛盾,細細想想只不過人生的價值取向不同罷了,但正是由於選擇的不同也決定了他們迥異的命運。妻平生有二願,游中山陵已在1997年圓夢,兵馬俑就是另一願望,今也滿足矣!“不看兵馬俑就等於沒到過中國”(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語),個人認為秦始皇兵馬俑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不過分,甚至有些在許多人對它描述裡都有諸多介紹,過多的數字不在贅述,我只用我的感受和所得來的細節與讀者共賞。按照常規的順序是先參觀銅車馬展廳,這兩部青銅車馬於1980年(比1974年發現兵馬俑還晚)發現,是完全按照真實車馬的2:1比例來鑄造的,這花費了8年的時間才拼接而成的國寶,令我們瞠目結舌的是青銅部件的細致入微。四駕的前車是依仗的頭車,圓圓的傘蓋和方型的車鬥像征著天圓地方,最為奇妙的是支撐傘柄,一個簡單的部件蘊涵著許多機關,首先它可隨著陽光360度旋轉(齒輪),其次打開子母扣(暗鎖)又可拔出來(插銷)隨主人下車後移動,再次傘柄伸直(合葉)變成長槍又可作為防身的兵器,所以說這是先人的睿智發明,它擁有世界上第一個齒輪、暗鎖、插銷、合葉,可以試想在沒有車、銑、刨高精度機床的秦代,完全依靠手工的模具,而將青銅鑄造的如此出神入化,肯定是後無來者了,因為這些能工巧匠都隨他們的驚天技藝一起埋葬在秦皇的墓穴裡了,我們今天只能嘆為觀止,自愧弗如。因為現在這銅車馬還有一些部件至今還是迷,不知所用,祖先在上,我們做後人的汗顏啊!後車也是一副四駕車馬,車蓋猶如烏龜殼,像征著長壽富貴,據說是嬪妃們使用的,但肯定不是秦始皇的鸞駕,因為這是陪葬坑,而且按禮儀講應該“天子駕六”嘛!再有這麼大個人物即使長壽也不願頭上有個殼一樣的蓋蓋呀(個人觀點)!接下來是三個兵俑坑,其中一號坑規模最大,二號坑次之,三號坑最小。目前一號坑中的兵馬俑,由於保護技術有限,大部分已回埋,只展出1000余個,但當我們走進兵馬俑1號坑展廳時,“震撼、壯觀”這類頻繁被引用的詞瞬間就蒼白了,兵馬俑和駿馬排列著整齊的軍陣,有前、中、後隊,還有兩翼,只是不知道“是雁行陣還是八卦陣”,但肯定是有點“過時”,那也頂一個!(借電影《赤壁》台詞一用)每個兵俑大約1.75米至1.85米的身高,然而千人千面,甚至胡須、發髻、手形各不相同,其實出土時皆以支離破碎,是我們的考古工作者用多年的心血一塊塊地拼接成的,看著那些出土時依然色彩鮮艷的陶俑時,如今卻與黃土無異,真是有些酸楚,更加令我覺得即使有未睹之憾也不要有失去之痛啊!“細節決定成敗”這個今天我們很常用做報告的話放在千年秦俑身上也皆准,例如銅車馬的箭囊上的花紋雖已模糊不清,依然可以想像它的精美,上面的飾鏈如同項鏈般粗細,還有接頭,扣扣相連;車夫的馬鞭各有不同,圓頭的是用來抽打的,曰“鞭”,尖頭的是用來刺馬的臀部的,曰“策”,所以才有“策馬揚鞭”的來歷;馬嚼子上還有細小的銅刺,這樣勒起來馬會更疼痛,估計狗也一樣,呵呵!跪射俑(陝西的標志,從地圖上看陝西的陝北、關中、陝南組成的圖形正是一個跪姿的秦俑),頭上的束發的麻繩紋路清晰,甚至打著漂亮的蝴蝶結,腳下的麻布鞋底顆粒突起如同真納的鞋底一般;軍吏俑微微隆起的肚腩,得意的表情,惟妙惟肖,這些雕塑般的陶俑簡直是千百個絕不雷同的藝術品,如此工藝,細膩講究,實在是讓我們眼界大開,學識漸長啊!制作工程如此浩大卻絲毫沒有降低質量,這種一絲不苟的“中國制造”恐怕不多見了,這使我想起在陶俑和兵器上刻有秦國工匠的名字,據講解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責任制”,在戰國時代的秦國雖偏於西北,卻是管理上很到位的國家,遙想赫赫有名的秦律,健碩高大的兵將,鋒利先進的武器,你就不難想像為什麼秦滅六國而成就始皇一番偉業了。在我離開那令外國元首都趨之若騖的世界奇跡時,我真的不僅因為有如此的祖先而自豪,更為我們無力去繼承和超越而自責,時光荏苒2000余年,我們依然在驚嘆而無法復制,冥冥中的悲哀呀!第四回 漫道西岳真艱險 而今邁步從頭越又是雲淡風輕的好天氣,我們帶著被陽光撫慰的心情在火車站東廣場乘游1路(淡季也不是全部停運,人滿車走)花費2小時來到西岳華山(門票60元,景區往返索道車費20元),為趕時間所以索道上下。索道直上北峰,在沿著皇甫峪索道的下方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階小路,那就是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直插北峰的路,也許是俯視的原因,看起來沒什麼驚心動魄的。兒子臨來前的感性教育依舊是我精心挑選的影片《智取華山》,顯然兒子對“自古華山一條路”所說的“千尺瞳”極感興趣,嚷嚷著要爬,其實是葉公好龍,剛到北峰的“步步高升”(一塊垂直的岩石)處就軟了,最後在我的大聲催促和後面許多小“美女”的注視下,才笨拙地爬上去,但後來就勇氣大發,無論是天梯(一段5米左右直上直下的岩石上鑿出的階梯)還是蒼龍嶺,他都有些得心應手,健步如飛了;最感動我的則是妻,來時還是膽戰心驚,畏之如虎,真正上得山來,我在鞍前馬後地照顧兒子時,她卻單槍匹馬,前後奔突,沒有一絲嬌嗔的樣子,原以為華山之旅會是我們旅程的艱難所在,不想如此出乎意料。在淡藍的天空裡,金色的陽光直射下來,華山猶如盛開的蓮花,點綴著黑松的山石皆瘦骨嶙峋,恰似是一幅尚未潤色的水墨丹青,任你從各個角度去賞析她,卻應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山路雖是有些險,倘若腳下踩穩,目不斜視,就逢凶化吉,毫無艱險。我們登上華山北峰,再向南折,經擦耳崖,過上天梯,便有一條長嶺呈現眼前。它瘦削如刀,筆直插天,好像蒼龍的脊背,所以被稱為“蒼龍嶺”。此嶺上的台階只有2人並列之寬,兩旁萬丈深壑,勢陡如刀削斧劈。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在這裡遙望青松白雲,耳聽風聲大作,令人心驚目眩。至此之人,莫不驚嘆。我們在辛苦攀爬之後,回頭遙望蒼龍嶺時,只見到遠遠無數攢動的人排成筆直一線,斜向天際,慢慢向上移動,看去宛如登天。五岳險為首的華山名聲在外,我不得不在看完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20年後來一睹真顏,於是在金庸先生的“華山論劍”的題字前留影成為必然,試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些超一流武林高手,如果在這尺寸之地比武,好像撲騰不開。想想武林“華山派”的一番描寫,我站在這孤峰絕頂,顧山巒兀立,望茫茫蒼穹,品俠風傲骨,嘆人間世事… …,仿佛心裡也輕盈許多,得道升仙未感奢求,但純淨心境,感悟滄桑,還是可以做到的。華山的東西南北中五峰皆是僅依靠狹窄的山脊相連,而北峰最低,從北峰遙望西峰,那起伏的山脊遠遠的宛如一個元寶形狀,故華山有稱“財富山”,其實財氣到在其次,在春節裡登高主要是為了祈求平安,所以妻為我求了一把平安鎖,畢竟是本命年嘛!最後我把這份祝福掛在了蒼龍嶺上… …由於趕3:00左右的游1路,我們在沒有爬上西峰就折返了,大汗淋漓後,我們的華山之旅經歷了艱險,愉悅了心情,在大年初五留下了平安的祈福,這正是:雲淡天青時,登高平安日。試問西岳險,妻兒共盡情。第四回 勸君更癮陝博久 西出法門悟古人天有些陰冷,霧氣彌漫,但沒有衝淡我們的興致。(乘坐游3到法門寺,2小時,25元/人)1987年在法門寺塔下的佛指舍利重見天日後,法門寺在中國佛教的地位基本相當於穆斯林的麥加,所以我們感召於佛祖靈光西來朝聖。法門寺(門票28元,珍寶館30元)位於寶雞市扶風縣城北約10公裡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據記載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的遺體火化後結成舍利,印度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散佛舍利於世界各地,凡得舍利處皆要建塔供養。中國有十九處,但皆不尋,唯第五處的法門寺幸存著佛指舍利,如今的法門寺包括真身舍利塔、大雄寶殿、地宮及珍寶館等四大部分。1987年,寺內發現了封閉了千年的神秘地宮。地宮內部金碧輝煌,歷經千年的古物依舊熠熠放光,是國內迄今發現的佛塔地宮中最大的一個,更為重要的是地宮之內發現了令世界矚目的當今佛教最高聖物——佛指骨舍利。繞塔三匝,功德無量,我們也開始了繞塔的祈禱,圍繞間我驚嘆著佛的力量,久久凝視那重修的古塔,感受那超越無形的神奇。法門寺的珍寶館還是值得一看的,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2499件唐代文物大部分是國寶級文物,唐代宮廷御用的瓷器、金銀器、琉璃器、絲織品、茶具,琳琅滿目,當然還有那著名的盛著佛指舍利的七重寶函,佛指舍利存放在地宮中,但現在地宮只留下一個可以俯下身去看的觀察口,基本上是沒有親近的機會,只好“佛祖心中留”了。還是來侃侃著珍寶吧!金碗是用五百兩黃金打造的,上有蜂巢狀的圖案,真正的金光閃閃;秘瓷(流行於唐代,現已失傳)的釉色細膩光澤,斜著俯視過去裡面竟像盛著半碗清水,雖然花紋暗淡,但仍不失國寶風範;臂釧原只在壁畫上見過,相當於套在上臂上的鐲子,花紋精美,流連忘返… …慨嘆這2499件唐代文物在封閉了1113年之後的地宮裡突然重見天日,不得不感謝1986年那場匪夷所思的連綿淫雨,法門寺塔居然縱向倒塌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孤零零地矗在那裡,仿佛冥冥中佛祖的真身注定要用這種神秘蹊蹺的方式來驚動世人,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1939年修塔而保護地宮秘密的朱子橋將軍和1966年為阻止文革破壞而自焚的良卿大師,如果沒有許多的機緣巧合和肝膽之士,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有幸目睹之欣喜。我始終覺得博物館免票是雖然增加了維護費用,但卻給了文物和歷史更多的生存空間,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歷史,尤其是孩子,於是才有更多的人去呵護文物和認知歷史,總之利大於弊,簡單的暴利收費是透支它的生命和資源,其實這道理也適用中國的旅游景點。畢竟陝西歷史博物館走出了收費的“泥沼”,為它叫一聲好!許多網友都推薦陝西歷史博物館,它的宣傳口號是“給我一天,還你萬年”,不算誇張,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王朝都曾在西安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精華,藏品豐富精美,是展示中國古代文明和陝西歷史文化的藝術殿堂,堪稱我國博物館之最。我們來到博物館時,已經排了很長的隊伍,但憑身份證很快就領到了票,走進這座由我國著名女建築師張錦秋(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弟子)設計的建築,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整體采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創造了一個莊嚴、質樸、宏偉,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氛的現代空間環境。當我們邁入展廳,仿佛猶如置身歷史的入口。大廳中央放置一個站立雄獅的巨型雕塑,背景是氣勢磅礡的壺口瀑布(可惜由於凌汛而不能親見了)。這也有深刻的含意:獅子的雕塑一般是臥或坐的,很少有四足站立的,這具站獅雕塑,寓意中國這頭雄獅站起來了。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周立波的《娘子關前》裡描寫許多人經歷敵占區的殘酷後看到“還我河山”標語而潸然落淚的情形,我想我也有一種湧動在眼前,是啊!在經歷了三十年風雨的中國今天在全球的經濟危機中也堅強站立著,仿佛強盛的漢唐再次光耀東方,超贊一個!的確陝博的館藏不能不說是精品,展出的2000多件文物,是從館藏的30多萬件文物中精選出的,大部分屬於國家一、二級文物,其中也有國寶級文物。我們每人花20元租個語音講解器,對其中127件重點文物進行語音講解。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的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廣、價值高,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沒機會看)舉世無雙。下面我簡單羅列一二:五代時期的獨孤信將軍印是個八面體的煤精球,因為官職太多了,所以篆刻成如此形狀。據說他有七個女兒,三個當了皇後,亂世出皇後啊!他歷任國丈,太國丈,太上國丈,號稱天下第一老丈人,有點亂!但現在生女兒的哥們就可以有楷模了,學學吧!北宋耀州窯的青釉提梁倒注壺,這件造型獨特、構思巧妙的倒灌壺,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像征性的壺蓋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臥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臥的母獅,一只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壺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時將壺倒置,水從母獅口外流時為盛滿,因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所以底部雖有孔而不會漏。這是利用了“連通容器內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工匠藝人的睿智巧思。這件壺釉色呈橄欖色,成品花紋清晰,層次分明,釉色晶瑩透亮,有很強的立體效果。這件青瓷刻花倒灌壺實為耀州窯一件罕見的珍品。明代秦王墓出土的三百依仗俑雖然比兵馬俑小許多,但色彩鮮艷,栩栩如生,且俑都注有排列號,所以整齊有序,蔚為壯觀!乾隆年間祭藍碗通體深藍釉色,光澤誘人,質地細膩,好瓷呀!走出陝博,我們回憶起來,就真是眼睛一閉,經歷萬年啊!(結束語)千載古都夢,一世西安情,幾天悠閑的時光讓我掠過千年的風情,西安充分讓我領略了她的美,她的大氣,也許在那俗而不膩的回民街,也許在那驚世奇跡的秦俑情,也許在那佛祖靈佑的法門寺… …,於是在我回憶的信箋裡又加上一份黃土的厚重,而今我將這份情感放在拙劣的文字裡,但願不再有千年的塵封!圓蔥完筆2009年2月9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