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中偷閑,在女兒寒假的最後一個周末,天氣不那麼冷了,決定帶她出去上海周邊玩一次。想去香雪海賞梅,在網上查了查,似乎有點早,賞梅花要到二月底,卻無意中發現一直不太在意的蘇州其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於是決定去蘇州。
買了早上七點14分上海到合肥的動車,星期六早上五點一家三口就起床,六點出發前往火車站,動車比上海的地鐵還舒服,半個小時就到蘇州,真是方便。下了火車走在站台上,遠遠看見白牆黑瓦的房屋一片片,心情便不太一樣,在上海看慣了高樓大廈,這異樣的城市讓我頓覺輕松和新鮮。
感謝攜程旅行網,讓我對這次姑蘇之行做足了功課。我們沒有打車,沒有理會火車站附件任何騷擾,徑直出站,穿過馬路,順利找到公交車站,乘上了游2,用上海的公交卡刷卡上車,世界大同多好啊!公交車一路前行,古城的街道、店鋪、行人一一呈現眼前,這裡沒有高樓,房屋多是白牆黑瓦,屋頂有著中國古建築的屋檐,街道干淨整潔,人口不多,道路窄而有序,那些在網上看到過的小吃店名,陸稿薦、綠楊餛飩、陸長興 等會突然從眼前閃過,面大概是蘇州人的最愛,一路上看到無數面店,我們在博物館下車,那時才八點多,我們下了公交車到附近的朱鴻興面館吃面,據說是百年老店,點了燜肉面,小籠湯包,品嘗到地道的蘇州早點。
走在清新干淨的小街上,那些路名讓你的思緒回到千年之前,臨頓橋據說是大軍暫時停下歇腳的地方,潘儒巷是一學士的家,小巷子細細長長,還有桃花塢、因果巷、太監弄,這些名字每一個都有它的出處和故事,我無法一一去考證,只能通過這些文字體會眼前這座城市的古老歷史,坐在在平江路的一個茶館喝茶,年少的主人告訴我們,蘇州老城區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舊城改造,所以現在看到的樣子,就是五百年前的蘇州。古老斑駁的門板、飛翹的屋檐角帶著我們回到童年的故鄉,可能中國古時的建築就是這樣,每個城市都是這樣,可惜經濟的發展卻是以歷史建築的滅失為代價,現在很少有城市還保留著那麼多老建築。蘇州的不同還在於它的河,護城河環繞古城,而城裡河道縱橫,以前是書上看到說蘇州是東方的威尼斯,這次來蘇州才真正感受到,那些縱貫東西的小河在小城裡靜靜流淌,河裡的搖船緩緩前行,河岸邊一戶戶水上人家,台階上放著洗衣的盆,臨河窗外竹竿上掛著他們晾曬的衣服、風雞、腊肉,一副百姓悠閑生活的景色,雖然不是什麼美景,同樣令人著迷。想起了清明上河圖,那裡描繪的老百姓生活是多麼愜意悠閑,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田經商開店,各司其職,百姓吃穿不愁,社會和諧發展,環境沒有污染,草長鶯飛魚翔淺底,人和自然和諧發展,那是老祖宗描繪的理想主義,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實現了。
短短一天我們沒有安排太多的景點,上午看了拙政園和博物館,吃完中飯沿著平江路走一走,感受古老的蘇州,下午去虎丘,出來又乘船看看七裡山唐街的水上人家,晚上坐車回到觀前街吃飯購物,8點40分坐火車回上海,10點到家。一天的行程緊湊而有趣,因為是計劃好的,每一個動作都很卡點按計劃完成,感覺很有意思,美中不足的是天氣有點陰冷,時間往後推一個月會便無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