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只為在今天,紀念我們一起走過的路)

作者: 策馬走天下

導讀好久好久沒有提筆寫字了。 受到放放的感染,終於堅持把2007年五一黃金周的江南七日游之所聞落實為白紙黑字。未曾料到,文章還沒寫完,五一的長假居然已經被取消,我們的五一黃金周之旅居然成了絕唱。 就在這翻看照片、回首往昔的過程中,越來越喜歡上了旅游,准確地說,越來越愛上了自由行。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敗家。周圍的朋友們正在忙著工作、掙錢、養家,計 ...

好久好久沒有提筆寫字了。

受到放放的感染,終於堅持把2007年五一黃金周的江南七日游之所聞落實為白紙黑字。未曾料到,文章還沒寫完,五一的長假居然已經被取消,我們的五一黃金周之旅居然成了絕唱。

就在這翻看照片、回首往昔的過程中,越來越喜歡上了旅游,准確地說,越來越愛上了自由行。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敗家。周圍的朋友們正在忙著工作、掙錢、養家,計劃著買房、買車、娶媳婦、養孩子。。。我們小倆口卻毫不猶豫的用辛苦攢下的錢換來區區幾天的盡情放縱。

然而,生活的意義並不在於生活本身,不安分的心總是希望能跳出日常的圈圈框框,在更開闊的天空下享受生活,享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生活。正是這種樂在其中的經歷給予我們繼續前行、面對一切的信心和力量。

愛她,就和她一起開始下一段奇妙之旅吧。

前言

雖然事先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備,我們的旅游計劃還是被黃金周的洶湧人流衝擊的七零八散。好在我倆的應變能力也是經過鍛煉的,來回共七天的行程中還是努力完成了大部分的預期目標,涉足的城市有上海、南京、無錫、蘇州,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了一位在第一個五一黃金周被困於泰山綿延數百米的排隊人群中而無法脫身的外教曾經的感慨:

Never, ever, travel in the golden week.

收拾行裝再出發

早在一個星期以前,所有前往南京、上海的列車均已沒票。這下,可隨了酷愛“享受度假”的放放的心意了。我們只有去附近的機票代售處詢問是否有去上海的機票。幸運的是,當我們一開口,售票小姐就給出了建議:4月30日早上8點東航有到上海3折機票,兩人僅需700元。這突如其來的幸福讓我們欣喜不已,經過售票窗口前短暫又緊張的討論,我們的結論是:就買這趟了,翹班。反正,正主任還在英國,山高皇帝遠。副主任極好說話,到時求求情應該沒問題。

結果臨出發的29日居然收到了主任的email,說是30日到北京,立刻驚出一身冷汗。好在算來算去,他是不可能在30日當天回到單位的,於是決定按期出發。

30日早7點50,在淡淡的薄霧中,我們的航班起飛了。放放很緊張的跟我要了口香糖。我還是要了臨窗的位置,不停的用照相機拍啊拍啊,整齊的農田,閃亮的小河,厚重的雲海,還有,我們小區的遠景---我是這樣認為的。除了吃飛機上供應的早餐,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窗外,放放就很無聊的睡了過去。

十裡洋場,匆匆一覽

9點10分,飛機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

在接機的人群中,我找到了大學同學芳。一杯咖啡之後,她拿出了幫我們買的上海到南京的動車票,可惜的是,下午五點的票早就賣光了,能搞到手的只有一點多的。這就打亂了我們的計劃,完全失去了上海一日游的時間。雖然芳安慰我:外灘只有晚上才好看,白天沒意思的,我還是有點小小的郁悶。

坐上公交車,3塊錢,一個多小時,足夠從上海再飛回濟南了,我們晃晃蕩蕩的到達了終點上海火車站。沿街的風景並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影響,只記得似乎有很多很洋氣的店名。下了公交車,就發現身陷一片七、八十年代風格的樓群中,四處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放放很緊張的拉住我的手,一直不停的提醒我注意車、注意人、注意自己的行李。。。我們漫無方向的四處轉了好久,發現大概是南轅北轍了,於是又回身去找,這才看見了上海火車站。

除了在廣場上多了一個地鐵口,上海火車站與濟南的並沒有太大差別,氣勢上好像還略輸一截。我們還是不死心,問了問地鐵站裡報刊攤的大姐,坐地鐵去外灘要多久。答案是20多分鐘。看看表,距離下午發車只有2個多小時了。探頭看看,地鐵裡人潮洶湧,民工雲集,我們徹底打消了“好歹看一眼”的念頭。只是買了一份上海地圖,拿著站在車站前照相留念,類似於“到此一游”的做法。

在火車站前步行商業街的過街天橋上四處望望,商店裡四處轉轉之後,我們就去了動車組專用候車室。這是第一次見到了“和諧號”子彈頭列車。上車後又是一通研究,等我們熟練的掌握了調整座椅的方法,才開始安靜下來瀏覽窗外傳說中的的江南小橋,流水人家。

金陵之初體驗

感謝現代高科技,在一天之內,我們就來到了第二座城市—南京。

身為四大火爐之首的南京此時以清爽的風來迎接我們。走在出站的地下通道就覺得陣陣涼風襲來,那感覺居然與青島的海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讓我們很是詫異。待到走上站外廣場,我們的疑問頓時煙消雲散。原來,南京火車站緊鄰玄武湖而建,從通道走出,景色豁然開朗,涼意無限,湖面小船點點,噴泉舞動。我們兩個不顧重重的行李、旅途的疲勞,立刻在湖邊一通照。原本還想乘船橫渡,看了看票價,決定放棄,還是乖乖的按照當地接待我們的梅姐姐的指示,坐車去了她給定下的太平門附近的東來閣大酒店。

酒店的位置很好,只需要沿著玄武湖繞半圈就到了,臨街而立,交通方便。我們決定充分利用下午的最後一點時間先去南京最著名的景點——秦淮河、夫子廟一游。從賓館樓下的報攤買了一份南京地圖,回賓館研究了一下公交車的路線,我們就開始了在這個陌生城市的旅行。

下了公交車,前面的兩位美眉似乎也要去夫子廟一帶,我倆就悄悄地跟在人家身後。可是這似乎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區,向導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在我們自己走了不多遠,就發現了一段秦淮河(平江橋),再根據大多數人的行進方向,決定從一個牌坊開始,沿著河邊的一段步行商業街(貢院街)向西走。幸運的是,這次我們找對了方向。只是一路走去,如今的秦淮河不再有文人墨客,巧笑兮盼,完全變成了外地游客尋不到古的尋古地,以及本地市民淘寶的商業街了。不像想像中的那般風花雪月,花前月下。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我們還是很敬業的投入到旅游大軍中。

貢院街很快就走到了頭,我們也對這一風景區有了初步的印像,以人最多的文德橋為中心,橋頭有家不知是不是正宗的鹹亨酒店。橋東有雙龍戲珠大照壁和魁光閣,橋西有小橋流水和商家招旗。橋北是著名的夫子廟大成殿以及“天下文樞”的牌坊,香煙彌漫,廟內還有花燈展,票價20。鑒於我們素來對燒香的廟不感興趣,就只是在牌坊前留影,沾點文氣吧。橋的南面就是著名的烏衣巷,劉禹錫那首“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傳唱千古,也引得無數游客穿行在這段白牆烏瓦的小巷子中。還有一兩個收費的黑漆小門,我們並無心探尋。

秦淮河景區並不大,我們很快就轉了幾個來回。其一,找到了南京夫子廟的“正門”牌坊,照相照相。其二,找到了江南貢院的牌坊,向北一條街就通往著名的江南貢院了。街上斷斷續續的立著些銅像,無非就是當年通過科考出現的一些才子名人。街的盡頭就是一座三層結構的方樓,明遠樓,樓洞裡有影壁,完全遮住了視線,上面明碼標價:江南貢院門票15元。雖然方樓周圍密密麻麻的商鋪讓我們對裡面到底還能有多少遺跡懷有疑慮,可是久仰的大名還是讓我們掏出了錢包。

一票在手,才能轉過影壁,舉目一望,大失所望。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三四十平米的小園,正面是至公堂,左右各有三排平房,分別標有優字號、登字號、仕子號,等等。每排又分為六七間隔間,寬不過四尺,僅有兩條木板權當桌椅加睡床。有幾間封上了玻璃門,內置怪模怪樣的蠟像,看上去居然有些陰森。還有幾間留給像我這樣的游人在裡面鑽進鑽出,嘻嘻哈哈的照相留影,全然不管依稀殘存的幾分莊嚴。這就是古代的高考場地了,當年那氣勢恢宏、占地三千余畝的江南貢院經過歷史變遷、戰亂紛擾之後只剩下眼前的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復制品的小院,而它的昔日榮耀只能從貼在牆上的灰白色老照片上回憶了。

再次繞回來,在文源橋上照過像之後,我們開始考慮晚飯問題。都說秦淮河小吃聚集,可是轉了這半天也沒有發現什麼感興趣的,無非是些臭豆腐、芝麻糖之類,難得有幾家似乎小有名氣,食客眾多,我們又偏偏不是那種排隊等吃的美食家。鹹亨酒家怕是會很貴,傣妹火鍋似乎又與風雅無關,何況也沒有了臨河的座位。轉來轉去,就選定了一家美食城,雖然知道這種美食城常常是用來應付游客的,也只好將就了。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晃悠出來,天色尚早,傳說中的秦淮夜色還要等些時辰。我們就從貢廟街的西頭又沿著河走了一段,遠遠的看見了中華堡在黃昏中亮起了霓虹燈。那就是秦淮河的盡頭了吧,從東向西不過2、3公裡的一條淺河,游船的價格是白天60,晚上100。我和放放不禁慶幸,幸虧事先發現,否則坐上船後又要同游貢院一樣的破財又破心情了。慢慢走回來,古色古香的酒肆中間不起眼的角落裡居然就是李香君故居。很想走上那棕黑色窄窄的樓梯,拜訪一下當年的秦淮八艷,罷了罷了,還是留給自己一點想像的空間吧。

回到文德橋,秦淮河在深藍的天幕下慢慢現出燈紅酒綠的風光,果然比白天多了幾分韻味。河兩側霓虹閃爍,大照壁的金龍璀璨,亮紅的燈籠一串串沿著河面鋪展開去,在初夏的微風中搖曳生姿。金線勾勒的游船載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劃過秦淮的夜色。。。

人似乎越發得多了起來,我們漫無目的的轉了轉商店,就離開這片讓人又愛又恨的古跡,打道回府了。

背景小知識1,文德橋:

歷文德橋史悠久,上溯六朝,時為浮航。公元1585年建成石墩木架橋,後改建為石墩水泥橋。文德橋取“文德以昭天下”之意而命名。因該橋位於子午線上,每年農歷十一月十五日子夜,皓月當空時,可觀橋左右兩側各有半邊月的奇景而聞名天下,譽為“秦淮分月”。1998年,秦淮區人民政府翻建文德橋為花崗岩石橋。

背景小知識2,大照壁

大照壁位於秦淮河南岸,建於明萬歷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為全國照壁之最。它以秦淮河為泮池,北岸整石雕琢的石欄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是歷經兵炎官災後夫子廟保存的最好的古代建築文物。

掃墓,還是掃墓

5月1日,黃金周正式開始。早上不到6點,我們已經開始議論今天的行程了。不是因為我們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孩子,而是因為我們的賓館樓下的交通真是太發達了。整整一夜,我不停的從睡夢中醒來,聽著:太平門到了,請您帶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從後門下車。。。等到天空稍微透出點亮光,我忍不住干脆坐了起來,才發現放放也是一夜未眠。

八點左右,我們就已經到達了明孝陵,買了明孝陵——中山陵——雞鳴寺的通票,150一人,三張票子就嗖的一聲不見了蹤影。早起也是有好處的,綠樹掩映的翁仲路上清風拂面,鳥鳴幽幽。除了幾位晨練的老人,像我們這樣的游客極為罕見,於是就得到了這個假期中屈指可數的任意拍照的機會。在孝陵博物館的入口——文武方門,我們仔細研究了一塊立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的用六國文字寫成的“特別告示碑”,類似於如今的文物保護通告。走進方門,穿過一片綠草萋萋的殘垣斷壁,就是一段幽長的松柏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連說話都不由自主地變得輕聲細語起來。走出樹陰,眼前一下豁然開朗,二十多米寬的升仙橋、高聳突兀的方城給人以巨大的震撼。

通過方城中一段幽長深邃的台階,長的足以讓人的心情徹底沉靜下來,才能看到明代開國皇帝明成祖朱元璋和他的大腳馬皇後的合葬墓。墓上綠蔭蔥蔥,倒是個懷古的好地方。放放有點遺憾,原來他以為孝陵已經被發掘,是抱著一種尋寶的打算來的。想想也是,僅僅是看了看這座高大的封土堆就要付出70元的確有些過分了。無法,我們只是沿著曲折的石板路爬上了墓頂,樹叢掩映下,也看不到什麼特別的景色,便訕訕下來了。

走出孝陵博物館,還有些梅園、紫霞湖之類的景點。我們隨意閑逛,才發現原來我們早上來時走過的翁仲路只是孝陵前通道的一部分,在這之前還有12對石獸,除了常見的石馬、麒麟、獅虎,還有西域各國進貢的大像、駱駝,充分說明了明代已經是一個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大國了。這兩段路呈弧線,所以在早上躲過了我們的視線。這種設計在帝陵中是罕見的,原因就在於,南京紫金山的風水實在是太好,左青龍,右白虎,上有玄武,下有朱雀,古人怎麼會放過這一絕佳的寶地呢。早在朱元璋之前,三國時代的一代英豪孫權就已經葬在此地了。待朱元璋要為自己修墓時,並沒有強行拆除,而是命令墓道繞路而行,留下孫權為自己守墓。

一圈走下來,我們已經氣喘吁吁,按照原先的打算先回了賓館,商量換房。不出所料,在黃金周裡,賓館並沒有多余的房間供我們調換,就算我以退房相威脅,也沒有逼出他們的另一間房,於是我們只好真的退房了。打電話給梅姐姐,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於是商定我們今天游完中山陵就搬家去南京師大的仙林校區,雖然遠些,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退了房,暫時把行李寄存在前台,在賓館的飯店裡點了兩個菜,有個魚丸倒是清爽可口。飯後,在明媚的烈陽裡,我們又一次踏進了紫金山景區。這次,根據早上的所見,我們先是從白馬湖開始,沿著破舊卻依然雄偉古城牆走了一段,接著就是紫金山人行棧道。中午的人明顯的比早上多了很多,路邊竹林中涼爽的晨風早就消失殆盡。我倆隨著人流抽空照了幾張照片,就坐上了去中山陵的公交車。一路上經過了四方城、美齡宮、海洋世界(居然建在這裡?)等幾個景點,我們只是任它們從車窗外一閃而過。

中山陵中聚集了各地游客,據事後的新聞中說,當天的客流量竟高達十萬人之多。好在我們沒有跟團,在人群之中尋尋覓覓,希望著一大群人走過之後能為自己找個人少的空間照相留念。從最下面的博愛、天下為公、到上面的“民權、民生、民族”,一路沿著白牆藍瓦的莊嚴建築走上去,游山玩水的閑散心情也慢慢被感染的有點肅穆。看慣了紅黃配的標准國家建築,再看這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民黨遺跡總覺得很新鮮,仿佛剛剛意識到“中華民國”也曾是歷史的一個深深腳印。

在最上層的建築中,就安葬著“國父”孫文孫中山先生,需要排隊進入,每次放入一隊,限制時間。雖然放放對瞻仰陵墓不以為然,但是我本著千裡迢迢來了就要看的精神加入了彎彎曲曲的長隊。等了二十多分鐘,終於到我們了。先是在塑有中山先生坐像的前堂等了片刻,然後就順序進入了陵墓的後堂,一個圓柱形建築,頂部是國民黨黨旗,中心下沉處安放著由德國人雕刻的中山先生漢白玉石棺。我先是一驚,以為遺體就這樣保存,等到隨著人流轉到石棺正面,才看到標示,原來先生還是已經入土為安了,石棺只是一個紀念。雖然之前看到了不許照相的警示,也有工作人員不停的大聲制止拍照的游客,我還是在四起的閃光燈下也加入了,好像是那種偏偏不聽老師教導的淘氣學生一樣。但是,事後還是有點後悔,總覺得打擾了先人。

願中山先生安息。

願祖國早日統一。

願放放能滿足去台灣一游的心願。

走下中山陵,我們完全沒有利用通票再去雞鳴寺一游的想法,而是找到了公交車打算去明故宮。有了昨天江南貢院的經驗,我們對明故宮僅存一座經過復原的大殿也不再奇怪了,更何況明故宮並不收門票呢。細想也是,南京在歷史上歷經戰火,清兵入關、太平天朝、南京屠殺,人尚不能自保,更何況這些古老建築呢。

不得不佩服我們自己的游興,接下來居然又坐車去了總統府,也就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天王府。園子的前半部分是金碧輝煌的天王府,見證了洪秀全這位農民領袖的興衰成敗。後半部分是民國建築,默默無語的顯示著又一個朝代的故事。

在東、西兩院隨意地走了走,看了看行政院,研究了一下熙園中“遠看雙亭並列,近看卻是單亭屹立”的鴛鴦亭,我們就回到了賓館。

按梅姐姐的說法,在賓館的門前就有直通南京師大仙林校區的公交車。然而此時正值下班高峰,又有許多學生似乎都要坐這趟車回大學城,在等了數輛公交車而沒有擠上之後。或者說不願意去擠之後,我們決定打車前往。司機聽到我們的目的地,就說因為修路而要繞一段,我嘴上沒說什麼,可是卻偷偷的發短信向梅姐姐求證,結果是當了一回小人。路上司機還停車去某個治安點打了個招呼,看來南京的社會秩序還是比較井然有序的。

駛出城區,穿過黑黢黢的城鄉結合部,我們順利到達了梅姐家。略作休整,吃過很晚的晚飯,我們終於可以舒服的躺在柔軟的客房床上,沒有了報站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一夜無語。

太湖美呀太湖美,最美不過太湖水

5月2日,早上6點。

我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可愛的床,躡手躡腳的出了門。昨天就已經跟梅姐說好,我們玩我們的,盡量不打擾她。好在公交車倒還方便,可以直達火車站。遺憾的是,雖然我們自認為去的還很早,可是已經沒有了去無錫或是蘇州的票了。只好在別人的指點下,繼續前行了有千余米,找到了南京長途汽車站。盡管汽車的用時更長,我們也沒有了別的選擇余地。買好了去無錫的車票,又在車站邊的一個小餐館裡吃了頓早飯,我們就匆匆踏上了這段誤打誤撞的旅程。

到達無錫已近中午,我們被滾滾的人流夾攜而出,還在討論如何設計線路來游遍太湖、靈山大佛、三國城影視基地,很快就被給旅游車拉客的人盯上了。一般情況下,放放是不屑於搭腔的,不過那天倒是反常的開了尊口詢問起來。我們很快就在那人營造的一種“快點快點來不及了”的氣氛中被推上了旅游車,期間大概明白了根據時間考慮,我們的選擇僅有太湖一個景點了。

旅游車的第一站就是一個珍珠商場,門前的大客車如滔滔江水川流不息。鑒於旅游車上的導游再三說明他只是吃人數的回扣,買不買東西完全與他無關,我們就只是走進商場拿了表明身份的貼紙,看了看如何采珠的演示,就非常明智的開始計劃如何在這洶湧的人潮中盡快盡好的吃到午飯了。賣盒飯的櫃台前排起的長隊告訴我們想都不要想了,小賣部上空空的架子也僅給我們提供了兩瓶飲料,最後還是放放急中生智,搶到了兩小包薯片蝦條之類的膨化食品和一盒無錫排骨。在草坪上好不容易找了一個陽光明媚的落腳之處,我們就開始忙不迭的用這些可憐的食物來果腹了。這次午餐的後遺症就是,我倆堅持認為某個品牌的無錫排骨很好吃,以至於帶回很多給家裡人嘗鮮,還反復從濟南的超市買來吃。旅游車再次啟動之前,導游建議那些仍然飢腸轆轆的游客去買些速食品,舉的例子就是“無錫排骨”,使得我們稍微有些得意:不是人人都像我倆這樣聰明的。

接下來,導游收了我們每人百余元的門票錢之後(小道消息說他可以拿到15元的超低價門票),大客車終於沿著太湖岸邊深入到了景區。路的一邊是看上去有些渾濁的湖水,另一邊是綠樹成蔭的小山丘,無錫本地的市民就地野餐、運動,看上去比我們這些風塵僕僕的游客愜意得多。

旅游車在“太湖絕佳處”的牌坊前放下了我們五六十人,導游以一種穿插迂回的急行軍游擊戰的步伐帶領我們開始了今天的游覽。先是遠眺了“包孕吳越”的石刻,然後從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仿佛依稀看到了“黿頭渚”的立碑。接下來就是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才有幸又繞回了“太湖絕佳處”,尋得罕見的縫隙照相。

跟團也有少許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躲過游船碼頭的長蛇陣而從為旅行社提供的專有碼頭登船。不過因為是特殊時期,這樣的優待只有去往三山島的單程才有,而返回時就要和散客一起排隊了。在船上,我們很快發現了一點,太湖的水格外的綠,而且有一種粘稠的感覺。當時認為是太髒了,直到好久之後才從報紙上得知,這是水華爆發,沿太湖的幾個城市的飲用水供應都因此出現了問題。

三山島其實就是太湖中幾個湖心島的總稱,大概原先並沒有什麼的特別景色,近來在旅游人潮高漲的催生下,較大的那個島上興建了許多人工景點,仿造了敦煌、龍門石窟等地的石刻藝術。導游向我們簡要介紹了一下島上的游覽路線,就放任我們自由游覽了,但是時間僅有區區一個小時。於是,我倆繼承了他快馬加鞭的光榮傳統,很快將島轉了個遍,還抽出一定時間找點零食糊口。這次我倆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帶任何食品儲備,原以為那麼大的城市、那麼熱的景點怎麼會沒有買吃的呢。結果,有是有,就是我們沒有時間吃,買的涼粉都是端著小碗邊走邊吃的。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等待,我們終於坐上了古色古香的“神仙號”,踏上返程。回來的路上,旅游車又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紫砂壺商場。這次我們沒有經住誘惑,晚節不保,花費巨資買了一套造型別致的紫砂壺,外送一套小的綠色紫砂。回到長途車站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我們又馬不停蹄的買到了最後一班回南京的車票,才放心的去吃麥當勞,餓呀。。。

在車上就不停的發短信告訴梅姐實在趕不上她的愛心晚飯了。不過當我們近十點才打車回到她家時,能夠吃到溫過的私家菜也聊以彌補這一天的辛勞。

又見陵園

5月3日,舒舒服服的睡到自然醒,就挎著梅姐的胳膊去學生食堂吃了早飯。路上還經過校園裡一片巨大的草地,據說這下面也是某位名人的安息之地,所以嚴禁開發,以免打擾前人清夢。

飯後,坐三塊錢的校車直達南京師大的隨園校區,在少見的南方樹種中隨便轉了轉,在梅姐姐的幫助下,留下我和放放為數不多的幾張合影之後,我們一行三人又去了南京另一處著名的步行街:獅子橋。各色水果做成的糖葫蘆串,奶茶,當地著名的傣妹火鍋(風雅的秦淮河邊也有)。。。我們今天總算可以大塊朵頤了。

在回去的公交車上,我倆很快就放棄了來之不易的座位,在火車站下了車。因為,突然決定提前買好去蘇州的動車票,以免無錫無票事件再次上演。雖然最終買到的是5號後天的票,不過一票在手,萬事不愁啊。

人一高興就容易忘形,我們不知從哪裡看到,買雨花台的門票就送兩張地鐵票,居然又動了心。乘坐貫穿南北的地鐵,我們很新奇的發現逐漸由地下升到地面。在蜘蛛般的大街小巷略行一段,就到了雨花台。雨花台的名稱源自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此講經說法,感動蒼天,落花如雨。園內的“江南第二泉”很有點意思,似乎很少見到這種甘居第二仍引以為豪的精神。當然,歷經歷史的滄桑,今天的雨花台是以一種更為悲壯的姿態廣為人知的。

從雨花台南大門出來,我們憑借著驚人的城市辨向能力自己倒車回到梅姐姐家。其間,居然還找到並且資助了南京著名的連鎖超市“好又多”以及久違的香港雜貨連鎖店“屈臣氏”,初步准備了給家人的禮物。

休息,休息一下吧

這幾天下來我們實在是人困馬乏。於是,5月4日的任務就簡單多了:休整兵馬。當然,勤奮如我們,一定不會在家裡虛度時光。早上,我們又乘坐校車出發了。

憑借1日在公交車上的驚鴻一瞥,我們順利的找到了星巴克,這家讓放放從香港回來就念念不忘的咖啡店。幾十塊錢一杯的咖啡放在香港是小事一樁,可是在南京這樣的氛圍裡就顯得有點曲高和寡了,整個店裡人煙稀少。我們坐在二樓的窗前,悠閑的看著窗外人來人往,貌似很小資。不過,放放很快就發現我比窗外的行人更忙:幾乎嘗遍了店裡提供的每一種香料,翻看了每一份雜志,還喝掉了不少牛奶以平衡花錢過多的心理。當然,我們在思想上也是有收獲的,對這幾天的行程作了一個小結:我們在南京的游覽純粹是以歷史時間為順序掃墓來著。

百十塊錢買到的發呆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重新走到了世俗的陽光下,接下來就是繼續為家人、為梅姐准備禮物。在總統府對面廣場地下的家樂福超市中,我們大肆購買鹽水鴨之類的南京特產,還很體貼的為自己准備了輕便但容量巨大的旅行包准備在回程時使用。當我們推著摞的冒尖的購物車結賬時,素不相識的路人都很好奇的問“你們是來旅游的吧”。吃過有名的“大娘水餃”之後(忍不住偷偷佩服一下自己,對知名品牌的了解足以跨越地域和領域的界限),我們就如同鄉下人進城一般,每人拖著幾個大包坐上了回仙林校區的班車。

今天是難得的按時回到了梅姐家。晚飯過後,我們又在梅姐的導游下細覽了南京師大仙林校區。最大的體會就是:大。通游一圈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校園內有山有湖,甚至還有穿山隧道。在生物系教學樓裡,一進門就是一圈生物標本,最顯眼的地方居然是一頭栩栩如生的獅子。雖然明知道是假的,昏暗的天色中還是給人一種震懾感。

蘇州,我來了

5月5日,又一次早早的從梅姐家出發了,目的地就是以秀美園林著稱的蘇州。

蘇州火車站前正在整修,到處是人潮攢動、熱火朝天的繁忙景像。雖然有不少出租車司機向我們招攬生意,我們還是抱定了決不招惹“趴活”司機的堅定信念,盡管這就意味著人生地不熟的我們需要走不少冤枉路。

放放拖著我的手一通奔波之後,我們終於坐上了開往拙政園的公交車。“獅子林步行街”的報站聲似乎提醒了我們這是拙政園附近的一個地標,匆匆下了車以後才發現早了一站。不過這樣也好,我們就這樣沿著小橋流水、白牆黑瓦的典型江南建築一路走去,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中開始自己的發現之旅。

蘇州的大街小巷中散落著不少“次要”景點,我們很快就開始享受自己獨有的樂趣了。比如說,街邊有一座很小的寺,我卻愛極了那重檐飛角的牌坊,愛極了它“知恩圖報”的名字。再比如說,我們只在忠王府的門前探頭探腦一番,卻對那對影壁前造型別致的獅子大感興趣。

慢慢的,我們周圍的游客開始多了起來,預示著游覽中的重中之重就要到了,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拙政園。就連買門票的地方都連帶著莊重古樸起來,大大的一個牌匾,上書: “售票樓”

進了園子迎面便是一堵影壁,然而平凡無奇的白牆前點綴著的太湖石和松柏卻使得它恰似一幅美麗的工筆畫。轉過影壁,努力忽略那些紛紛擾擾的人潮,我們仔細體會著蘇州園林之代表作。

園中處處秀麗如畫,一山一水,一石一草,都是布置的獨具匠心,別出新意。至於那些珍寶奇石,書畫匾額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數不勝數。

每一間樓閣,每一處庭院,甚至每個影壁都有著意境幽遠、與周圍景物相得益彰的名稱。比如說,林蔭掩映中有玲瓏館,遠香堂,沭香館;臨水觀景的有藕香榭,松風水閣,香洲;圓月門是“通幽”,巧奪天工的太湖石喚作“雲塢”,就連白牆影壁上也沾了花草的光,名叫“海棠春塢”。 而我最喜歡的是“與誰同坐軒”,這名字中有一點期盼,有一點等待,也許還有一點淡淡的惆悵。

最特別的要數一處臨水的閣子,正面是“卅六鴛鴦館”,反面則是“十八曼陀羅花館”,分別是男女主人接待男女賓客的地方,中間以雕窗相隔,很有點“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效果。正在欣賞時,放放突然大聲招呼我“快看,還有鴨子呢”。一眼掃過去,我幾乎要假裝不認識他了。真是的,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就要懂得掩飾,水面上嬉戲追逐的明明是鴛鴦嘛。

從拙政園出來已是正午,我們躊躇了許久,終於決定放棄近在咫尺的獅子林,匆匆吃了點烤肉串填飽肚子,就直奔傳說中的“吳下名園”——留園。

也許是因為名氣略小,也許是因為已經是下午,留園中的游客較少。這就顯得它更加幽靜淡雅,清麗秀氣。我們也可以沉靜下浮躁的心情,更深入的去品味留園的細微之美。果然,園中移步換景。明明是座奇麗的假山,轉過去居然面對一座碩大的廳堂,或是一灣明鏡似的水面。明明是一扇窗,偏偏對著一堵牆,妙就妙在白牆前植著或是芭蕉,或是翠竹,或是彎彎曲曲的紫藤,如此一來反倒成了牆上渾然天成的一幅畫。想來,古代那些居住在園子裡的小姐少爺,才子佳人們,雖然足不出戶,對著這美景飲酒做詩、潑墨作畫,也可以打發些寂寞的時光了。

正閑逛著,突聞悠揚的簫聲響起,更襯得園景幽深。尋聲而去,見一位古裝美人正在撫琴弄簫。原來,園中各處設有幾處表演場地,在固定的時間會有些表演。我們就隨意漫步在園中,欣賞美景的同時,聽琴,聽簫,聽蘇州評彈。

留園應該不是很大,我們卻逛了很久,比著看誰發現的角度觀景更美,更特別。偶爾,看見一對老夫妻閑坐在玲瓏的小亭子裡,丈夫看報,妻子織毛衣,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讓我們很是羨慕。

依依不舍的告別了留園,我們折回了蘇州的商業區:觀前街。在這裡,我們在著名的觀月樓飯店前猶豫了一下,還是以時間為借口沒有去體驗這家的菜肴。憑借我事先做好的功課,我們在老字號稻香村買了一大堆點心,還買了好吃也好貴的粽子預備在回程的火車上權當晚飯。至於,蘇州另一項有名的旅游紀念品——真絲,我倒是看了看,鑒於沒有任何分辨真假和質量的經驗,還是算了吧。

公交車把我們帶回了火車站前,隨著人流走過一座顫顫巍巍的臨時橋梁後,才能進入車站。剩下的事就是靜等火車把我們帶回南京了。

回到家鄉

在我們來南京之前,梅姐就已經幫我們買好了返程的車票,5月6日,就是今天了。

一早就起來收拾行裝,來時簡簡單單的一個包已經變成了三個鼓鼓囊囊的大件行李了。雖然是下午三點半的火車,我們還是不到一點就出了門,預留了大段時間以備從宿舍樓走到校門口、從校門口走到大街上、在大街上等出租車、從大學城長途跋涉到火車站。。。不過,這些打算通通都落了空,我們一下樓就發現了一輛等客的出租車,於是半個小時就來到了火車站。若不是受這一大堆行李所限,我們也許又去玄武湖一游了。

南京到東營的火車到達濟南站需要十小時還多,一貫痛恨長途顛簸的放放只好靠教我打牌來消磨時間。凌晨二點,終於回到了我們久別的小家。收拾一下,倒頭就睡。明天,這七天的行程又會幻化成一個亦真亦幻的夢。。。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