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距周莊很近約為八公裡車程,乘坐大巴兩元錢的車費,錦溪到昆山六元錢的票價,交通便利。錦溪東臨澱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礬清湖、白蓮湖,“東迎薛澱金波遠,西接陳湖玉浪平”。故錦溪歷來有“金波玉浪”之稱。?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史載,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病歿水葬於此,為懷念陳妃,孝宗在五保湖畔欽旨建廟,為陳妃誦經護墳,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陳墓長達880年。1993年,恢復錦溪古名。“錦溪”一名的由來是: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以得名。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歷史文化蘊積所調集凸現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睡夢中的少女”,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已故大師劉海粟則贊譽她是"江南之最"。錦溪,因溪得名,湖蕩密布,古橋聯袂。有著“36頂橋,72只窯”美麗傳說的古鎮,橋梁密度,舉世罕見,不足1平方公裡的老鎮區就有古橋36座,而且大多數古橋保存完好,橋柱、楹聯、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錦溪獨特的“橋文化”。你要找一個人少而且比較破舊的鎮子就去錦溪吧,踩錦溪的青石板路,跨錦溪的石拱橋,穿過錦溪的幽深的故弄裡……去尋找錦溪的平民氣、書卷氣~~
大概錦溪沒有周莊名氣大的緣故吧,票價也不如周莊那麼牛氣,錦溪門票50元人民幣。乘車在錦溪供電所門口下車,就立刻看到寫著“錦溪”兩個字的牌坊,走過牌坊是一條大道,街名忘了我姑且稱之為錦溪大道,順道一直往前走就是一般的游客常去的下塘街和上塘街。我旅游有個癖好,不愛順著正路走,旦逢旁門左道,便欲探個究竟,我沿著右邊的另一條小路(大概距牌坊50米左右的距離),不但走到了鎮子深處,而且省下了五十元的大洋游覽了錦溪(哈哈哈,大笑吧。無心插柳柳成蔭)這裡沒有游客,只是錦溪人生活的地方。小巷悠長且幽靜,房子顯然比較破舊,但仍然有江南民居白牆黑瓦的風格;鋪路的青石磚年代久遠,有的已經松動。腳踩在上面,石磚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音。跨過一座石橋還是一道蜿蜒水邊的石板路——天水街(沿此街一直向前就可到達蓮池旁、文昌閣。恭喜你,你已經逃過了門票一劫)。綠影婆娑下兩個阿婆在坐在石凳上出神對望,蓬頭稚子在學垂綸,不知誰家的小哥殺魚准備豐盛的午餐!我被這恬靜的生活畫面所吸引久久不願離去!緣水而行,跨過兩座石橋。水面一直十分寧靜,兩岸懸掛的酒旗隨風輕擺,與垂柳、瓦房的倒影相映成一片空靈。再往前走,但見在蓮池旁有一座三層四角的古代建築,為“文昌閣”,是當地人供奉文曲星的一個所在。當地有著崇文的民風,據說現在小鎮人也一直以有120多位教授和100多名留學生而引以為傲。繞過文昌閣踏上一座破舊的、歷史非常悠久的石橋,就可以遠眺陳妃水塚,水塚位於五保湖中,一條宛延的石埂,分出二片明鏡似的湖面,分別稱古蓮池和菱塘灣。石埂的一頭向蓮池禪院延伸。在古蓮池一側是一條長長的廊,中間連著一座古蓮橋,外面是一個大大的湖就是五保湖。位於湖中的水塚是一孤島,一座石牌坊、兩座亭子——浩渺的湖水隔開了陰陽兩世,陳妃遠離周圍的人間煙火,皓月當空之夜長發飄飄撫琴一曲又有誰是知音?誰又與你共醉同舞?明代詩人文徵明有詩為證“誰見金鳧水底墳,空懷香玉閑佳人,君王恩愛隨流盡,贏得寒溪尚姓陳”。 菱塘灣內,一字排開幾十條烏篷船,坐船可以游覽五保湖的風光和體驗古鎮區小橋流水的風情。游船不貴,一條船可以坐8個人,60元/船,而在周莊這樣的一次乘船是80元。坐在船上悠悠的,船娘吟唱著吳儂小調,一路可以欣賞駁岸、系纜石、河埠、親水長廊、石橋。不時可以看到小鎮居民在河埠上淘米、洗衣。如果你不想蕩舟河中,看一櫓劃破水面的酣夢,船娘咿咿呀呀吳儂小調,也可以一路走來, 走累了,可以在沿河的廊裡或臨水的茶樓裡喝喝茶,看看風景,仿佛與都市隔絕,忘卻了塵世的繁雜。徜徉在古鎮的街巷裡,寧靜、古樸的氣息四處彌漫,錦溪她像一個有韻味的少婦,不妖嬈,卻耐看!文成公主曾經在這裡走過倒淌河,成吉思漢的子孫曾經在這裡繁衍,王洛賓曾經在這裡寫下過許多美麗的歌謠;想像著遍灑陽光的金銀灘,金戈鐵馬的三角城和曾經在這裡研究過原子彈的海晏,美麗的青海歡迎你--遠方的朋友。

(年邁的青石板路)

(小橋流水人家)

(夢幻水鄉)

(漁歌晚唱)

(茶樓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