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柬埔寨之前,對它的了解除了吳哥窟和歷史上學過的紅色高棉之外幾乎是零,而安排了柬埔寨旅行的原因也是因為越南,從越南進柬埔寨的前幾天,一直被各種言論充次著我的頭腦:柬埔寨很苦,很落後,不是我們這種奢侈的人去的地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進入了柬埔寨。
一路上的所見似乎在驗證前人的理論,大片的空地,破舊的房子,衣服上沾滿泥土的孩子,滿臉滄桑的媽媽。在我們的車到了離金邊一個小時車程的河邊,排隊等待擺渡的一個小時中,我見識了真正的柬埔寨生活。
車輛在一個路口互不相讓,警察幾次上前收錢才讓通過,婦女把大筐食物頂在頭上兜售,每個裝載著當地人的車都是滿滿當當,車頂上甚至放滿行李還坐人,車頂上的人還在一個勁吃貝殼,或者拿個牙簽挑螺肉吃,小商們走來走去賣的東西全都看不懂,最後定睛一看,居然有蜘蛛,蟑螂和蟋蟀!想不到柬埔寨人這麼原始,居然吃這麼惡心的東西,本來已有餓意的我立馬胃口全無。
看到這種場景,全車的人也都很驚訝,紛紛拿出相機開始拍攝。有個經常去金邊的泰國華僑在講述著他多次來金邊的所見:官員貪污,人民不遵守交通法規,警察只知道收錢。他曾經有一次在金邊想到馬路對面買一份報紙,結果等了10分鐘後仍然不能過馬路,紅燈亮了也照樣有車通行,警察在旁邊不管,他塞了點小錢給路邊警察,警察帶路才買到報紙。
所見所聞,讓我的心越來越涼,也許,當初是不該來柬埔寨,這麼苦的日子,我們還要再熬4天?
隨著車進入暹粒城,tuk-tuk帶著我們駛向酒店的途中,好像一下子從地獄到了人間,路兩旁的燈火,漂亮的酒店,隨處可見的西餐廳,高棉情調的guest house,滿口流利英語的酒店接待,絲毫讓人感覺不到是那個白天看到的柬埔寨。
Bar street很似上海的新天地,一家挨一家的特色餐廳,裝修豪華,食物做得也不錯,品嘗著純爐火烤出來的意大利pizza,喝著0.5$一杯的啤酒,不禁讓人由生感慨,這還是那個我曾經害怕擔心過的地方嗎?
街邊上有些女孩子在閑晃,路上偶遇的一個朋友指著一個小姑娘說,來了好幾天了,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她,感覺每晚都很high,走路都有點不對勁,應該是吸過毒品了,昨晚還聽到她跟路上一個男的說:one dollar。她說看得很心酸。
街邊隨處可見的斷手斷腳的人,邊上放一塊牌子,用英語寫著“地雷受害者”,也有些殘疾人在兜售書籍,車上放一塊牌“我不是在乞討,我是靠自己的努力在賺錢,你的好心會幫我向正常生活更邁進一步。”,對於柬埔寨的歷史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地雷受害者,直到我參觀了地雷博物館。通過這個博物館,我了解了柬埔寨,了解了紅色高棉。
地雷博物館的館長叫阿基拉,有人說他是越南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名,阿基拉是別人給他的名字。早期的他是紅色高棉的埋雷人,後來脫離了紅色高棉之後,和平時期開始排雷,憑著自己對地雷的認識,他每天可以排50-100個雷,而現代化的機械排雷裝置一天也只能排10個雷左右。他把所排的雷集中起來,於1997年開了這個博物館,向人們講述地雷的歷史,所收款項全部捐給兒童基金,救助那些因地雷而受傷的孩子們。很多媒體采訪他,問他:為什麼能排那麼多雷?他回答得很平靜:就像你每天做飯一樣,做得多了,就熟了。
博物館裡面有一些文字記載,講述了地雷的背景和歷史。當年,中越蘇支持的紅色高棉和美國支持的朗諾政府交戰,雙方都在柬埔寨的地下埋下了很多的地雷,而這些地雷,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至今的柬埔寨,仍然有大約600萬顆地雷埋於地下。
--為什麼要用地雷?
--如果一個人死了,他的生命也就結束了,但如果一個人殘疾了,照顧他所花的精力和成本遠比埋葬一個死人要多得多
這就是地雷的背景,簡單的一個原因,可是聽起來卻好心酸,因為戰爭,因為政權爭奪,導致了那麼多的人失去了他們的手或者腳,讓他們的余生都生活在痛苦中。
而博物館所提到關於紅色高棉和中國的文字,卻讓我的心裡感覺非常不舒服。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紅色高棉代表紅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代表人民,所以當年中國支持紅色高棉,對抗美國支持的的朗諾政府。但是提起紅色高棉,柬埔寨人都會色變,他們口中的紅色高棉等同於法西斯,他們濫殺無辜,殺害了無數的柬埔寨人,具體歷史細節眾說紛紜,不過最無辜的是民眾,至今的柬埔寨仍然處在貧困的邊緣,也跟這段歷史密不可分。
不來柬埔寨不知道他們的窮,每個景點,都有小孩子在出售各式紀念品,見到就叫“姐姐,買明信片。”,一個不到2歲的小孩子,手裡也拿著3只豎笛在出售,拉著我的衣角,說著聽不懂的柬埔寨語,但是我知道,他也在推銷,買了他一只豎笛後,孩子高興得把手上剩余的豎笛放到一邊,就拿著錢超媽媽跑過去,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
這樣的情景太多了,我的力量有限,不能買他們每個人的東西,但是我能做到的是:下次去柬埔寨,一定要帶糖果。因為很多小孩子會向經過的游客討錢,如果討不到錢,她們會說:姐姐,糖果。看到他們,雖然會生出無窮的同情和憐憫,但你所有的煩惱都會消失,因為比起這些小孩子,那些根本不是煩惱,跟一個同來柬埔寨旅游的人聊起這些孩子,她說在大都市的我們,總是會覺得不滿足,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到一些比較貧窮的地方去,看看他們的生活,你就會覺得自己有多麼幸福。
吳哥窟很震撼,一種不能言語的美,是所有的相機所不能表達的美,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更不是我們可以用一篇文章詮釋的神秘。第一天由導游帶著到小吳哥的池塘邊看日出,天還沒亮的時候走進寺廟的長廊,有種進入古墓的陰森。之前一直以為吳哥是個人名,到了這邊才知道,吳哥英文Angkor Wat,Angkor在柬語中是國家的意思,而Wat是寺廟,吳哥文化就是柬埔寨古代的宗教文化。
3天的吳哥窟之旅,已經足以讓人逛到審美疲勞,外觀的雄偉,裡層的建築設計,精美的浮雕,就連石頭上面隨著歲月推移留下的綠色白色的青苔痕跡也顯得那麼美。相機更是不停地拍攝,從日出前的黑暗拍到日落後的朦朧,隨著參觀的結束,翻看照片的時候,已經完全想不起哪張照片對照哪個地方,但那些美好總能從腦海中回味出來:
小吳哥:是整個吳哥的標志性建築,高高低低的5座塔,映在前面池塘睡蓮上的倒影,是人生必看的一大場景之一。
巴戎廟裡的49個塔,49個四面佛,無數的窗戶,無論你從哪個窗口抬頭看出去,都能看到佛的臉。
茶膠寺地理位置極高,下來的時候會兩腿發抖,它是吳哥裡面所有寺廟中唯一一座沒有浮雕的,據說當年寺廟建好後被雷電擊塔,國王覺得不吉祥,於是下令不進行雕刻。
塔普龍寺是供奉國母的地方,也是《古墓麗影》取景之地,當年安吉麗娜.朱莉進入古墓的那個口,現在早已風靡全球,想在這邊拍照需要拍很長時間的隊。
女王廟:堪稱吳哥藝術的瑰寶,是整個吳哥保存最完整,浮雕最漂亮的建築。不過它完全跟女王沒有任何關系。
。。。。。。

(bar street)
(吳哥窟裡的小姑娘)

(吳哥的日出)

(吳哥裡的小姑娘)

(路上所見)

(高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