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節_SiemReap_TaProhm&BanteaySrei(塔布隆寺&女王宮)

作者: 卓婭

導讀其實在出發前,妹妹做攻略的時候,最吸引我眼球的是Ta Prohm。先來張照片給大家look下: (人文與自然的糾結) 據說19世紀中葉法國人發現這裡的時候寺廟就已經是這副模樣,由於難於整修清理,塔布隆寺幸運地保持了最初的原始狀態。 建造者:Jayaviravarman7;建造時間:12世紀中-13世紀初 1186年;信奉宗教:佛教 是高棉國王阇耶跋摩七世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也叫"母廟" ...

其實在出發前,妹妹做攻略的時候,最吸引我眼球的是Ta Prohm。先來張照片給大家look下:


(人文與自然的糾結)

據說19世紀中葉法國人發現這裡的時候寺廟就已經是這副模樣,由於難於整修清理,塔布隆寺幸運地保持了最初的原始狀態。

建造者:Jayaviravarman7;建造時間:12世紀中-13世紀初 1186年;信奉宗教:佛教

是高棉國王阇耶跋摩七世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也叫"母廟"。由於舍棄了神山式的結構,這裡就成了熱帶雨林的天下:如蟒蛇般的樹根,爬滿塔普羅姆寺裡裡外外,深入建築中。寺內倒塌了的石塔和圍牆這一堆那一堆,挺身而立的大樹東一棵西一棵,使原來規矩的寺院成了迷宮。這奇特的景觀形成於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1283 年,成吉思汗的兵力入侵,同時,傣族也在邊境進迫,吳哥王朝開始崩垮。直到 1431 年,吳哥城被放棄,至此淹沒於森林,消失了 400 年。今日,經過世界各國的認養,吳哥之美再度重現在世人的眼前,其中最特別的應屬泰國所認養的塔布隆寺,鳥類所銜的種子掉落在建築物的間隙中,發芽長成高聳的大樹,已經和建築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共生的畫面,泰國宗教信仰相信共生,因此並不加以破壞,仍舊完整的維持這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和諧,正符合印度教中善惡、陰陽共生的哲學。

驚艷的還有女王宮。其實在吳哥窟,大多著名的建築寺廟,寶塔之類的多是用來紀念當地一些國王的,有個別就是陵塔。因此在這些地方穿行,都需要隨時低頭,因為那種窗棱結構的通道往往很低矮,容易碰到頭,我就挨了這麼一下,到現在還是疼的。

女王宮出名的地方在於使用高棉特有的紅土為原料,醒目的深紅色常令游客印像深刻。

除材料不同之外,建造目的也不盡相同:其他廟宇多為標榜國王功績而建,而女王宮則是為傳達印度教教義而修,建築本身並不宏偉,但牆壁、立柱、門楣等細部都極為精致,幾乎整座寺廟都被一層浮雕所覆蓋,其中不乏著名的東方蒙娜莉薩的緹娃妲女神,又叫做戴維女神,她可是萬物之母的像征。



(萬物之母)



(女皇宮)

精美的雕飾,美輪美奐,我們一家人沉醉其中很長時間。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