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節_SiemReap_巴戎寺

作者: 卓婭

導讀春節前夕的准備,終於使這趟尋找歷史蹤跡的行程順利平安的完成了!在此要感謝老爸老媽的支持,還有妹妹辛苦的攻略,當然我這位財務部長也還可以啦。哈哈!從香港飛胡志明,過境後飛到暹粒,到達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是在晚上20.00左右,晚上接機的嘟嘟車上看到一溜的韓語字樣的酒店,納悶這裡是不是和韓國有什麼特別的交往,最後才知道,晚上小吳哥的夜景燈光系 ...

春節前夕的准備,終於使這趟尋找歷史蹤跡的行程順利平安的完成了!在此要感謝老爸老媽的支持,還有妹妹辛苦的攻略,當然我這位財務部長也還可以啦。哈哈!從香港飛胡志明,過境後飛到暹粒,到達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是在晚上20.00左右,晚上接機的嘟嘟車上看到一溜的韓語字樣的酒店,納悶這裡是不是和韓國有什麼特別的交往,最後才知道,晚上小吳哥的夜景燈光系統是韓國人免費贊助的。而晚上的夜景小吳哥,是需要35USD的,估計這樣能夠間接的提升柬埔寨的GDP吧。

暹(xian先音)粒,其實就是吳哥窟所在的地名,吳哥分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指的就是(Angkor Thom)通王城,四周還保留著古城牆。原來是座城堡,初建者:耶輸跋摩一世 ;重建者:賈耶跋摩七世。

十三世紀末的大吳哥城相當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較當時我國元朝的城市也毫不遜色。現存的大吳哥是在 12 世紀遭人破壞後,由賈耶跋摩七世所建。

這位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用紅色城牆將吳哥城圍繞起來,四方型的圍城,是如今吳哥最大之遺址城。

大吳哥窟,呈四方形,每一邊 3 公裡長,由 8 公尺高 3.8 公尺厚的石牆圍繞,外圍為 100 公尺寬的壕溝,極盛時可容納百萬市民,規模之雄偉可與羅馬城匹敵。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及大道直通中心的巴戎寺。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看到高達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賈耶跋摩七世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像征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的四面佛菩薩。

全城共有5道城門,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還有一道通向皇宮的“勝利門”,城門上面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5座城門外各有一座橫跨護城河的大橋,橋的兩旁置有石像,每邊27尊。石神高2米半,成跪坐狀。


(這張地圖攜程上有,放在這裡可以更清楚通王城)



(這就是通向王宮的勝利門,大吳哥的城門都與巴戎寺類似均雕刻了四面佛兩旁是攪拌乳海的勇士)

吳哥通王城(巴戎寺所在地)是吳哥王朝的首都,始建於9世紀,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建。現今一直是12世紀末、13世紀初由柬王賈耶跋摩七世所建。摸著12世紀前的建築,那種心情,估計和我們摸著西安的古城牆,北京故宮差不多,逡巡在這座古廟間,驚嘆古時文明的同時,感嘆我國改革開放的正確方針呀,旅行讓我知道,我國的GDP現如今比高棉地區高出許多了,有收獲:)

城內主要建築物為巴戎寺,由於這座寺廟有這麼多的四面佛,因為我斷定它是佛教的建築風格。其核心部分是一組由16座相連寶塔構成的建築群,每座塔布滿著雕刻。除中央塔外,在兩層台基的四周還排列著幾十座形體相同的石塔,每座塔各有一個四面佛,他面含微笑,凝視遠方,臉行似柬王賈耶跋摩七世的容貌。圍繞著台基上的建築有兩個同心的方形回廊,回廊上雕刻著大量的浮雕,主要以神話故事、當時重大的現實鬥爭和日常生活為題材。



(巴戎寺)

各式各樣的四面佛,就是俗稱的:高棉的微笑,臉行似柬王賈耶跋摩七世的容貌,賈耶瓦達七世改信大乘佛教,吳哥文化出現了悲憫的笑容。



(高棉的微笑)

經歷了從酒店到通王城的路,感受到的是那種時光倒流50年的感覺,也許越原始的地方才會有這類文明吧,媽媽到了胡志明市之後,說我們是從原始社會一步跨入了現代社會。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