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4日自助游完全手冊

作者: liuyiyang

導讀時間:2009年1月14~1月17日 人數:3人 Day 1: 上海虹橋---廈門高崎 出了機場,左轉,走200米,可乘27路到終點站輪渡(車費:1元/人)時間1個多小時 也可以打的,40元左右,30分鐘 輪渡去是免費的,回是8元/人,22:00以後不要錢 坐游船的碼頭和輪渡碼頭有些距離。 因鼓浪嶼上以旅游為生,所以有很多導游會主動跟上來,喋喋不休有點煩,而且會騙你說前面沒路等,不要理他 ...

時間:2009年1月14~1月17日 人數:3人

Day 1:

上海虹橋---廈門高崎

出了機場,左轉,走200米,可乘27路到終點站輪渡(車費:1元/人)時間1個多小時

也可以打的,40元左右,30分鐘

輪渡去是免費的,回是8元/人,22:00以後不要錢

坐游船的碼頭和輪渡碼頭有些距離。

因鼓浪嶼上以旅游為生,所以有很多導游會主動跟上來,喋喋不休有點煩,而且會騙你說前面沒路等,不要理他們,往前走就行了。

買一份鼓浪嶼手繪地圖(10元,很人文的一份地圖,介紹詳細,值得收藏)。有了地圖,接下去可以玩得有的放矢。

琴海莊園離碼頭有點距離,應該有人來接,否則會迷路。

晚上6點音樂廳有免費音樂會。

Day 2

早餐後退房,寄存行李

景點買聯票(80元/人),包括日光岩(單票60元/人,乘纜車去百鳥園,那裡影院每整點放風光紀錄片)、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每15分鐘講解演奏)、皓月園(就是看看鄭成功像,很小。有個聽濤亭,坐下歇歇腳,聽聽濤聲不錯)、風琴博物館,又稱八卦樓。

海底世界(門票70元/人)

12:00 NAYA咖啡館小坐吃午餐(鹿礁路12號)

菜單:冰摩卡、牛腩飯、牛肉派 人均38

點評:食物一般,但環境很溫馨。

推薦吃各式小吃或麥當勞解決中飯

13:00-15:00 再四處逛逛,去龍頭路購物。

特產:

黃勝記黃金香系列(龍頭路95號):試吃不設限14元/袋,50元/4袋 ,買200元才送一袋肉松。

餡餅:有汪記、陳記、仁真等牌。汪記和陳記比較有名,味道應該差不多的。(汪記11元/12個/盒)

葉氏麻糍:在黃勝記對面的小推車(龍頭路街口,很香,1元/個)

張三瘋奶茶 15/杯

老牌魚丸湯(龍頭路410號,5元/7個。也很一般,沒什麼特別,據介紹這是鼓浪嶼最早做魚丸的店,其它都是效仿的,和有名的林記是親戚)

15:00擺渡回島上,打車到錦江之星廈大店。

16:00 到南普陀。門票3元/人;香火費隨意,從寺廟的後院爬上189米就到五老峰了,從山頂的一條岔道可以去萬石山植園,不感興趣可以不去,可以吃素齋,較貴。

17:00 去廈大。晚餐推薦逸夫樓對外交流餐廳什麼的校內餐廳。

Day 3:

07:00早餐

集美半日游或土樓一日游,可跟團

若去集美,下午可去白鷺洲公園或SM廣場或好又多。

18:00 打車到小眼鏡大排檔吃晚飯 (湖濱中路7號, 0592-2054568 8988835。這家店在當地很有名,不過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去了有很多人排隊,要等上一會兒)

菜單:土筍凍、花蟹、苦螺、地瓜葉(強烈推薦)、大白鯊啤酒、王老吉 醬油水魷魚海瓜子 人均48

點評:人很多,排檔走低價路線。菜一般,花蟹較小,肉不多。

也可以吃中山路的小吃可嘗嘗黃則和的花生湯 、大中沙茶面, 店面不大,蠻舊的,點評:花生湯2元/碗,味道不錯,就稍甜了點。百年老店

20:00 鷺江道看夜景。有點像上海外灘。可以在岸上看看對岸鼓浪嶼的燈火,然後在中山路步行街逛逛(就和上海的南京路差不多)。

22:00打車回住處

Day 4:

07:30 起床 早餐

8:00 胡裡山炮台看看。對炮有興趣者可進去參觀,據了解沒什麼好玩。(門票:25元/人)

可以借雙人自行車,游環島路。(在環島路上有很多自行車可租。)環島路騎車的話,價格一般都在一小時8—10元,押金100

經過白城,曾厝(cuo)安、台灣民俗村,音樂廣場...椰風寨(估計要十幾公裡,也沒什麼特別就是海灘更大些)。廈門的海確實不藍,沙也不夠細,最好穿拖鞋入水,不然很容易劃破腳(最好自備邦迪)。

帶孩子玩海可以去黃厝、椰風寨一帶,還有些兒童設施的,海水也干淨。而且那邊海邊有很多小貝殼可以撿

公交:乘至胡裡山站下車,換乘29路,乘至椰風寨站下車,返29路或503路,29路人少

中餐推薦九龍塘(環島南路胡裡山炮台旁,車費10元)

菜單:土筍凍、煙筍腊肉、醬油水煎魚、苦筍老鴨湯、雪碧。TOTAL:189元

點評:環境超好,一看就喜歡。可以聽到濤聲。都是獨立露天包房,有如世外桃源,雖然兩個人大了些,不過感覺很好。菜式也很精致,有點貴,但值。

14:00退房 去SM城市廣場,購物,SM地下一層有沃爾瑪,可以寄存行李19:00左右去機場

20:00 高崎---虹橋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