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就定了往返廈門的機票,在一日周末的下午,和閨中密友搭上航班,飛往我心儀已久的廈門,去實地探索那美麗的琴島——鼓浪嶼。
鼓浪嶼,可說是廈門這座海濱旅游城市的真正意義所在。廈門最具特色的建築、最美的風光、最著名的美食都齊聚在這座面積只有1.78平方公裡的小島上。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彙集、保留著,因此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島上的美食就更不用說了,有所謂的“鼓浪嶼四大名小吃”,什麼“原巷口魚丸、黃勝記肉松、葉氏麻糍、汪記餡餅”,和眾多被驢友們列出名號的小吃攤,都已被我一一記錄,打算逐個擊破,“親口”體驗!
尋找“娜雅”,偶遇“原巷口”
下了飛機,找到公交車站,苦苦守候,卻等不到能直達輪渡的27路。天色已黑,跳上輛開來的37路,先到了市中心,再沿街問路,找到個公交樞紐,有好多車可以去碼頭,這時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
這三天兩夜的行程,我都安排住在鼓浪嶼上的“娜雅NAYA”旅館,雖然房價偏貴,雖然進出還要擺渡,我卻非住不可,為此還早早就預訂了房間,彙寄了訂金。因為娜雅的房子是由島上的德國領事館遺址改建的,本身充滿了西方風情。裡面的房間和擺設都別具特色,據說還養了好多只在驢友間名聲大噪的貓咪,一聽名字就很有趣,最出名的那只叫“張三瘋”!呵呵,正是這種充滿特色的魅力,讓娜雅成為鼓浪嶼上最著名的背包客棧,也讓我今晚怎麼也要趕到那裡落腳!
車到碼頭,已是晚上8點,只要擺渡過江,就可以到鼓浪嶼了。夜色中,我只見茫茫江面上,對面不遠處就有一座滿布燈光絢爛的小島,那就是傳說中的鼓浪嶼夜景了!隔著江,也可以隱約看到那裡纏繞著燈光的綠樹與白牆西洋房屋,這讓我興奮不已,恨不得一腳跨到對岸去。5分鐘的輪渡,猶如景觀游船,終於離那片燈光中的小島越來越近,靠了岸。
一上岸,我就看到了那棵傳說中的大榕樹,屹立在碼頭前,根深蒂固,垂須觸地,每個到來的人都第一眼就看到了它,讓人驚嘆不已。島上燈光點點,還有不少游人悠閑地散步,那種干淨整潔、浪漫恬靜的氣氛頓時讓我興奮起來,疲勞的感覺一掃而光!
背著大大的背包,趕快要找娜雅歇腳。一問路,還真好找,離渡口僅3分鐘路程,我就看到了那座藍色外牆的西式洋房佇立在一條安靜的小巷內。我快步上前,到了大門口卻不急著馬上去前台登記了,因為從大門那雕花鐵欄、木制招牌開始,那浪漫風情就已經被我迷醉,看到還有不少游人也驚喜地發現了這裡,在門口拍照,我才自豪地大搖大擺地進了門。
在充滿背包客精神的大堂裡,熱情的阿姨招待了我們,開口就說:“是飛機晚點了嗎?沒關系,那就到家啦!”哇!頓時有種由衷的親切和輕松感!
放下行囊,來不及欣賞讓人心醉神迷的客棧,飢腸轆轆的我要趕快出去找吃的了,據說島上是沒有夜市的,搞不好我在廈門的第一頓要吃麥當勞了,那可不行!
夜色中,踏上了島上最重要的餐飲購物集中地——龍頭路。沒想到這是條有好多岔路的小路,果然好多店家都關門了,夜色中七拐八彎的都找不到方向了。不知道怎麼,就轉到了一片小廣場,突然發現了我此行中的第一家美食點——張三瘋奶茶鋪!雖然是家奶茶鋪,先不管啦,衝上去先要了杯招牌奶茶,才發現這裡的裝修也是別具一格。細問下,果然就是用娜雅裡那只名貓“張三瘋”命名的,呵呵!這15元的招牌奶茶可不是蓋的,奶茶裡還有豐厚的紅棗片、葡萄干和麥片,飢腸轆轆下也可喝得半飽啊!
接著又一路瞎轉到菜市場,看到一家簡陋的魚丸店,不管了,先吃了再說吧,看來今天是找不到什麼正宗魚丸鋪了,反正吃過了不正宗的,才知道正宗的有多好吃。就這樣安慰著自己,吃了份魚丸湯和粉絲煲。
總算是不餓了,打算回娜雅去享受酒吧夜色。就在快走出龍頭路時,突然看到在一漆黑的巷子裡,孤零零地立著塊燈箱牌閃著耀目的光,上面赫然寫著“原巷口魚丸鋪”!
天哪!真是偶遇的驚喜啊,一陣尖叫中,我快步走過去,心裡祈禱著,不要關門啊!一看,門是開著的,此時已經21點多了,居然還在營業!我抑制著驚喜,裝模作樣地進了店堂,店不大,人不多,但滿牆都掛滿了獎狀、證書、舊照片,哈哈,果然找對了地方啊!
二話不說地點了這裡的名點,魚丸湯和海礪煎。這裡的魚丸,果然和之前吃的那種松松垮垮的魚丸不一樣,緊實的肉質,外一層,內一層,餡中還流出晶瑩的湯汁來,的確名不虛傳!
終於滿足了自己的“琴島第一餐”,回到娜雅的窩,寧靜地享受起這裡美麗的露天花園來,打算著從明早起,要正式開始尋找那眾多藏龍臥虎的美食小吃……
美食搜捕,萬國建築
白日裡的龍頭路可看得清楚多了,沿路而行,那些榜上有名的美食點,會不時地出現在街道兩旁。黃金香的肉松噴香勁脆,生意好得不得了;汪記餡餅有鹹有甜,各嘗一個,果然是稍貴的那個甜味的更好吃;多福豆花品種繁多,但味道一般;BBC御餅屋格調高雅,餡餅味道也不錯,生意很好。我一路上拿著美食名單和地圖,找到一個鉤一個,一路又吃又買的,真是說不出的滿足,但讓人最驚喜的還是兩個最不起眼的小攤點,葉氏麻糍和粒粒香扁食。
在龍頭路的一個三叉路口中央,遠遠看到有一群人圍著一個小攤擋,走過去一看,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葉氏麻糍!從沒見過這麼一個小小的流動車攤,能聚集那麼多人,還掛著個“中華老字號”的牌牌。只見是一對夫妻,在小車後面,動作極其麻利地做著一個個麻糍。據說這葉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男攤主已是第三代傳人。趕快買來這1元1個的麻糍嘗嘗,只覺那糯米入口涼涼的,裡面的芝麻陷甜得可口,果然是好吃!怪不得曾經有驢友想買一袋帶回去,結果發現全變質了,可惜得捶胸頓足,呵呵。
等我吃得已經飽得差不多了,卻偶然走到了在小巷深處的粒粒香扁食門口,既然也是榜上有名的,就進去再嘗嘗看吧。這店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客人也沒幾個,原本不是很抱期待,但一嘗那碗被稱為扁食的小餛飩,頓時驚為天食!那餛飩湯似乎是用骨頭燉出來的,又醇香又不濃膩,小餛飩肉都還挺多,緊實得很,皮子溜滑又不爛,頓時讓我飽著肚子也整碗吃得精光,決定明天還要再來光顧!
吃得撐了,開始在島上的老城區裡閑逛。雖然是有名的景區,但這裡的道路上民居滿布,榕樹垂藤,行人三兩,很是幽靜。而讓我驚羨不已的是那些所謂的“民居”,簡直就是西洋歷史建築嘛!但仍然被用為普通民居,高高的洋樓,一扇扇的窗戶開著,一排排的廊台上掛滿了晾曬的衣服。整個島上,被辟為觀景點的,似乎只有“海天堂構”那樣超大系統的西洋建築,其他那一幢幢洋房都是用來民用的,沒有任何商業氣息。真是讓人羨慕這裡的居民啊!
閑逛到一家大庭院裡,沉重的鐵門後,豪華優美的洋房聳立庭院,院內綠樹成蔭,放著一排排白色雕花桌椅和太陽傘,原來是一家咖啡館。在這樣別有洞天的咖啡館裡閑坐,又有一種無限暇情可享,似乎生活就是這樣愜意的,而不是在旅游。
額外推薦,曾華益海礪煎,黃則和花生湯在廈門市中心的SM城市廣場樓上的美食城裡,我偶爾發現了此行中的美味之冠——曾華益海礪煎。這才賣10元的海礪煎用料滿滿當當,每一口咬下去,都有滿嘴的海礪,香滑鮮嫩,上面鋪滿了新鮮的番茄醬,美味更上一層樓!雖然之前吃到的原巷口的海礪煎也不錯,但絕對無法與這曾記得相比。一想到離開廈門後就吃不到那麼好吃的海礪煎了,不禁還有傷心的感覺!
如果說曾記是偶遇,那中山路上的黃則和則是此行中必定要“拿下”的!有驢友曾說,想要在黃則和裡買到一碗花生湯,就像在打仗一樣。我到了那裡一看,果然如此!生意好得那也不算小的門面被擠得水泄不通,好多人是端著外賣在街上站著喝。倒吸一口涼氣下,我衝進了人群擁擠的店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端了一碗花生湯出來。這湯是淡淡的黃色,也不見得如何濃稠,但喝了第一口就開始停不下來,那花生的香醇味道就融在這清爽的湯汁裡,越喝越濃,越喝越爽口,要不是看人實在太多了,真想衝進去再買一碗喝!
附:廈門親身體驗八大美食排行榜
1、曾華益海礪煎,SM城市廣場樓上的美食城,10元。
2、粒粒香扁食門口,鼓浪嶼龍頭路169號,5元
3、黃則和花生湯,中山路步行街,2元。
4、黃金香肉松等,鼓浪嶼龍頭路95號,14元。
5、葉氏麻糍,鼓浪嶼龍頭路上,1元。
6、原巷口魚丸,鼓浪嶼龍頭路62號,6元。
7、汪記餡餅,鼓浪嶼龍頭路168號,甜的1.5元,鹹的1元。
8、張三瘋奶茶,龍頭路266號,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