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快行記:之二登封

作者: marvely

導讀快行二:登封12月23日,早上在火車站邊的客運站尋找到少林寺的車子,售票的阿姨對我們這些背包客見怪不怪,直接丟過來兩張到登封的車票,告訴我們司機會在少林寺門口停車的。客運站門口有人冒充工作人員拉客,許諾20元的車費(比客運站的價格貴2元)可以把我們送到少林寺的裡面,我們沒有輕易相信,而是堅定不移的向客運站裡面走去,可是客運站的售票員和司機就� ...

快行二:登封12月23日,早上在火車站邊的客運站尋找到少林寺的車子,售票的阿姨對我們這些背包客見怪不怪,直接丟過來兩張到登封的車票,告訴我們司機會在少林寺門口停車的。客運站門口有人冒充工作人員拉客,許諾20元的車費(比客運站的價格貴2元)可以把我們送到少林寺的裡面,我們沒有輕易相信,而是堅定不移的向客運站裡面走去,可是客運站的售票員和司機就好像搶人一樣把我們急急的帶上一輛車子,讓我們霎時以為又上了賊船。雖然車子有沿路拉客的現像,但速度還是有保證的,兩個小時不到就到達了少林寺的門口。在少林寺的售票窗口被工作人員忽悠了幾句,我們就購買了登封的旅游年票,包括少林寺在內的二十個景點聯票只要140元,因為少林寺的百元門票是有學生證也不能打折的,算算好像還是比較劃算的,就和朋友一人辦了一張。拿著聯票(也是年票)進了少林寺的大門,發現這裡也是有環保車可以有償把游客送到少林寺的山門前的,再看看周圍的環境,絕對不是隨便什麼車子都可以開進來的,所以我們之前在洛陽客運站門口遇到的拉客的說多出2元錢可以把人送到少林寺裡面的話,絕對是騙人的。從大門到山門的這段路上,還會路過武術學院和表演場,沒有乘坐環保車的必要。路過演藝場的時候,恰巧快要開始表演武術了,於是我們匆匆在山門前拍了照後就開始欣賞少林弟子的精湛武藝。練功夫的人就是不一樣,台下的我們穿著厚厚的大衣還瑟瑟發抖,高台上的武士赤裸著上身,揮舞著兵器,摔打著自己的身體,雖然是一些我們看不懂的拳路和套數,但禁不住人們的陣陣叫好。其中一個不足六歲的孩子的表演特別引人注目,穿著桔紅色僧衣的小孩子輕盈得比劃著童子功,身體柔軟的好似無骨,讓人好不喜歡。接下來在少林寺內的游覽有些沉悶,擁擠的人群讓我們不能很好的“蹭”導游,嶄新的建築外圍也減低了我欣賞的興趣,做為“天下第一祖庭”的少林寺,沒有我預想中的那種輝煌大氣的感覺,喧鬧的人群也讓它少了些肅穆莊嚴的氣氛,這時候能吸引我的大概也只有它深厚的佛教文化背景了,雖然新社會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但那些缺乏科學依據的據說、傳說還是讓我為之著迷。寺外大片的塔林在陰沉的天空下更顯得凝重滄桑,無論一旁的少林寺更換了幾代掌門、被重新修葺過幾次,那些長出雜草、爬上青苔的塔磚仍舊日復一日的記載著光陰和歷史,仍舊深深的震撼著每一個肅立在其中的人。三皇寨是嵩山景區中讓人最為眼前一亮的景點了。從山腳走向嵩山少林索道的途中,是一片只有點點殘紅的楓樹林,而當我們坐在索道通往三皇寨景區的十幾分鐘內,在不知翻越了幾個山頭的過程中,那些山巒疊嶂的山峰被各種層次的紅、綠、黃色的植被覆蓋著,初冬的寒冷似乎成了這美麗的山景的催化劑,人們一邊驚嘆著這些植被顏色的豐富、一邊陶醉在這些顏色的璀璨中。出了索道,還要沿著山路走半個小時才能真正到三皇寨景區的入口,快接近的時候,就看到不遠處的山壁上大片突兀的山石,幾十億年的地質運動利用山石在這裡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在接下來的兩個多小時裡,我們沿著崖壁上的棧道游覽三皇寨,也許在地質學上應該被叫做擠壓、斷層、波痕、交錯層理等的這些地質現像,在我們眼中看到的卻是嵩山筋骨的挺拔和偉岸,棧道依山而鑿,一邊是陡峭、雄奇、險峻的山石,一邊是深不可測的懸崖,時而穿山而過,時而跨越山澗,一路的美景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從三皇寨出來後,我們已經沒有體力在去什麼景點了,於是直接坐公車到了預先定好的位於陽城路的未來宜居連鎖酒店。酒店地理位置不錯,不遠處就是登封汽車總站,門口一部公交車可以送你到很多景點,酒店的外觀和內部陳設和它的名字“未來宜居”很相稱,顏色大膽,大堂和客房內的陳設都是幾何型的家具,連多余的凳子都沒有,就是價格偏貴,145元一晚。附近的守敬路算的上是餐飲一條街,我們東挑西揀得找了家正宗郟縣羊肉饸饹面館,吃了頗有特色的羊肉豆腐粉條。24日一大早,我們在酒店前的車站坐車到了嵩陽書院。書院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北魏,地處太室山和少室山的交界處,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良好的地理位置讓它逐漸成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而如今的書院已經沒有了絡繹不絕的講學授業的名師和虛心求學的生員,就連慕名而來游訪攬勝的也只有我們圖圖兩人,凋零的樓閣也不復當年的勝景,院內有著“嵩陽碑王”之稱的大唐碑和兩旁周代的將軍柏相互挺持映襯,為這初冬的嵩陽增添了些許古韻清幽。順著嵩陽書院右側的石階而上,是太室山的峻極峰,當地人的體力和心態都很好,一路上一直看到有人開心得上上下下的。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把峻極峰上的老母洞、峻極宮、中岳行宮、白鶴觀、天爺廟這些景點都跑遍,我們用了一個小時爬到老母洞後,抬頭看著那些分布在山壁上的其他宮闕,怎麼看怎麼覺得遙不可極。老母洞是個順著山勢建造的道觀,裡面除了玉皇大帝的塑像,其他的各路神仙都是女性:女媧是女性、觀音有女身像、就連財神、土地等神仙也有女性代表。老母洞前的停車場,我們包車到嵩岳寺塔和大法王寺。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塔,它也曾經被巍峨如宮殿般的寺廟圍繞,歷經滄桑後卻也是只身矗立在崇山峻嶺中。登封市正在准備申遺,所以在各個景點都配置了一些退休的老干部,免費為游人講解,老干部繪聲繪色的解說,讓我們了解了為什麼古人不用一根橫梁,只用青磚和糯米汁就能建造起高達40米的嵩岳寺塔;而嵩岳寺塔精巧絕妙的設計結構(比如拋物線形的外形),正是讓這座密檐式寶塔能夠長久屹立、經久不倒的原因。大法王寺就在嵩岳寺塔的邊上,沿著樓梯走進山門,看到的就是寺內著名的兩棵千年銀杏,這個時節正是銀杏果成熟的時候,負責講解的老干部一邊拾著落在地上的銀杏果,一邊自豪的向我們講解著法王寺榮耀的歷史,突然一陣大風刮過,樹上的銀杏果紛紛砸落在我們頭頂上,惹得我們也掏出塑料袋加入了揀拾白果的隊伍。藏在深山中法王寺有著讓人驚訝的歷史,它的創建時期僅比中國最早的白馬寺晚三年,比第一祖庭的少林寺早了420年,在它建成的1900多年中,曾經7次更名,而每次更名都是由當朝的皇帝欽點御批的。大法王寺被譽為“嵩山第一勝地”,不光是因為它悠久的歷史、珍貴的文物,還因為這裡優美的環境。在西方聖人殿向東眺望,有對持的兩座山形成了好似倒開的門闕,人們稱之為“嵩門”,每到中秋月夜,一輪初升的明月恰好懸掛在嵩門之中,古人寓名為“嵩門待月”,也是登封的八大景之一,登封市每年的重陽節慶恰逢中秋前後,也都是在這裡舉行的。站在藏經閣向後山坡眺望,幾座寶塔豎立在山坡上,分別是四座唐塔,一座元塔和一座清塔,他們雖然代表的是不同朝代的塔的建築形式,但體現的都是大法王寺悠久的歷史。在嵩陽書院前的停車場坐了同一班公車到的中岳廟。中岳廟是冠著廟名的供奉中岳大帝的道觀,是我們這幾天裡看到過的規模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廟宇建築群了。一路參觀下來,覺得中岳廟的建築裡,門、坊特別多,沿著中軸線以次有中華門、配天作鎮坊、崇聖門、華三門、竣極門、崇高竣極坊,不過只有中華門、配天作鎮坊和崇高竣極坊是牌樓,其他的都是殿閣。崇聖門右側有座古神庫,四個身高3米多的鐵人分別立於神庫四周。關於這四個鐵人的傳說有很多,在當地人眼中他們不僅僅是神庫甚至中岳廟的鎮廟鐵人,也是人民祈求身體健康的保護神。供奉中岳大帝天中王的中岳大殿的建築格局據說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似,我們沒去過太和殿所以也不知道兩者有多相同,但殿頂的盤龍藻井是我第一次見到的立體雕塑的藻井,正中的盤龍向下探直了身體,龍嘴大張,嘴中的那顆夜明珠卻已不知道在遺失在哪個朝代了。中岳大殿兩側有東西廊房,供奉的是十殿閻君、八大朝臣、七十二司,走在長長的廊房中,看著這些閻羅的塑像,任何人都會覺得陰森森的。中岳廟最後一殿是御書樓,不起眼的桔色兩層磚樓有些伊斯蘭建築的風格,供奉著08年3月份才開光的玉皇大帝的塑像。午後難得的陽光斜斜的撒在門口,年長的道士慵懶的靠著門口打盹,年青的小道士則在勤快的打掃著殿堂。御書樓的外觀很古老,不過不經意的一抬頭,讓我看到了更古舊的殿內的橫梁和壁頂,上面那些那些斑駁卻韻味尤存的圖案讓我忍不住遐想連篇。偌大的中岳廟內還有金石、宋碑、明(鐵)獅等眾多的歷史遺跡,等待著游人去親身體驗。


(少林寺的牌坊)



(塔林)



(三皇寨美景)



(嵩岳寺塔)



(大法王寺塔)


精選遊記: 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