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際列車“公交化”初現

作者: hcwaaa

導讀不遠的將來,杭州人去南京會比今天去上海更加方便。從杭州到上海坐城際動車組需要78分鐘,將來寧杭鐵路建成投運後,從杭州到南京將只用59分鐘。與此相比,目前寧杭間最快的動車組取道上海,全程也需4個小時。日前,《瞭望》新聞周刊從上海鐵路局了解到,“寧杭城際”這條直接連接江浙兩省省會的城際軌道線已通過鐵道部審查,今年內就將開工建設。 管轄浙江、江 ...

不遠的將來,杭州人去南京會比今天去上海更加方便。從杭州到上海坐城際動車組需要78分鐘,將來寧杭鐵路建成投運後,從杭州到南京將只用59分鐘。與此相比,目前寧杭間最快的動車組取道上海,全程也需4個小時。日前,《瞭望》新聞周刊從上海鐵路局了解到,“寧杭城際”這條直接連接江浙兩省省會的城際軌道線已通過鐵道部審查,今年內就將開工建設。 管轄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鐵路網的上海鐵路局局長吳強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透露,備受關注的滬寧城際鐵路已於7月1日全線動工,預計將於2010年7月通車運營。建成後的滬寧城際鐵路作為客運專線,將承擔沿線各城市、主要中心城鎮之間的旅客運輸任務,兼顧少量跨線客車,輻射區域範圍更廣,旅客運輸量將明顯增加。

而且,不只是寧杭,2008年長三角鐵路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高潮期。覆蓋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台州、合肥、安慶等地的18項鐵路建設工程項目計劃動工,將推動長三角“擴容”,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升級。在長三角城際鐵路大發展的基礎上,長三角的服務和輻射功能將有新定義。

經濟擴容呼喚鐵路一體化

在土地、能源、資金等多重壓力下,“擴容”已經成為長三角內在發展的需求。根據今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的《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長三角的區域範圍已由“16城市”擴容至“上海、江蘇和浙江的全部區域”。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孫章分析說,“長三角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2007年其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20%以上。提高長三角地區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在全國具有戰略意義。而長三角周邊地區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的產業分工,對於促進長三角新一輪區域發展的意義十分重大。”

孫章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而鐵路建設將推動長三角強化服務和輻射功能,充分發揮對周邊地區、長江流域及其他地區的帶動作用,“鐵路本身就有跨越地區的特性,它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生產要素快速流動,交通和通信的發展是前提。目前,長三角的路網布局主要聯系的是16個城市,將來還要向蘇北、浙南延伸。”

吳強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同樣提到,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年旅客發送量和增長幅度均居全國之首,動車組的開行數量和旅客發送量也位列全國第一。

區域一體化發展帶動了客流、物流的快速流動,交通運輸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去年,在全國鐵路18個路局中,上海鐵路局年客流量最大,超過了2億。“就今年而言,僅1至8月份,上海鐵路局旅客發送量就達到了1.7億多人次,總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國鐵路前列。”吳強說。

因此,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及其“擴容”,在區域內城市群之間形成了強大的客運需求,而建設連接城市群的大容量快捷公共交通——城際鐵路系統,勢在必行。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維強調道,區域協作說到底,實際上就是加強溝通和交流。而要達到協作的目的,基礎性的支撐,就是鐵路。要靠一個完善的快速的交通網絡,特別是鐵路的交通網絡來支持,才能促進地區之間比較均衡地發展。“只有形成一個全面、快速的交通體系,長三角才算真正進入一體化這個階段。”陳維說。

列車“公交化”初現

本刊記者從上海鐵路局了解到,近年來,鐵路作為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在促進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南京、杭州、徐州已成為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

經過六次大提速,上海鐵路局全局時速120公裡及以上線路達到5467公裡。其中,時速160公裡及以上提速線路達2895公裡,主要分布在京滬、滬昆、京九等線路;時速200公裡及以上提速線路達1330公裡,其中京滬線滬寧段上海西至安亭間、合寧線永寧鎮至肥東間的最高時速更是提高至250公裡。

同時,長三角鐵路的技術裝備也得到進一步改善,超長無縫線路、計算機聯鎖設備、TDCS運輸調度指揮系統等一大批先進技術相繼投入使用。其中,滬寧線率先建成了行車安全綜合監測系統,安全保障系數不斷提高,旅客列車平均密度逾4862萬人/公裡,為全路的6.4倍,居世界前列。

特別是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以來,鐵路客運能力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大量開行時速200公裡至250公裡的動車組列車,使長三角地區的“時間距離”進一步縮短。據了解,今年,上海鐵路局開行的53.5對動車組列車中,有48.5對在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常州、無錫、鎮江等長三角城市群之間奔馳。

在上午和下午的黃金時間,客車密集連發,最短發車間隔時間為5分鐘,坐火車如同坐地鐵,初步實現火車“公交化”。乘坐動車組列車從上海到長三角各大城市,行程基本在2個小時內,“同城效應”正逐步改變人們的出行、工作甚至生活觀念。

從上海開往南京的D410動車的列車長林穎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上海到南京,以往需要4個多小時,現在只用兩個多小時,而且是5分鐘一趟,“盡管如此,每天都會滿員,周末人更多,超員達到10%。今後根據需要可能會增加車次,或拉長動車的行程。”

上海周邊的江蘇省昆山市是台資企業聚集地。2007年4月18日鐵路大提速後,上海至昆山開行高速動車組列車,最高時速達250公裡,運行時間僅18分鐘,將原運行時間壓縮近一半。在昆山一家顯示屏制造廠工作的陳先生說,“住在上海,到昆山工作,就如在上海工作一樣,沒有跨省的感覺。”

上海某公司副總經理朱洪炳每個月需往返丹陽8次提貨,他向《瞭望》新聞周刊算了一筆賬:坐長途大巴需56元錢,途中運行近3個小時;而乘坐動車組列車僅需95分鐘時間即可到達,二等座位票價60元錢。比較下來,他成了動車組列車的常客。

“同城時代”即將到來

在長三角,顯性和潛在的鐵路客運需求都已顯露無遺。而客觀現實卻是盡管鐵路建設迅猛發展,但運輸能力較需求而言仍顯不足。吳強告訴本刊記者,目前鐵路運輸還存在長短途運輸不能兼顧的現像,將來中短途巨大市場一旦開發出來,鐵路的客運、貨運量將出現幾何級數增長。

而談到長三角鐵路的下一步,吳強給出的說法是:突飛猛進的發展期。據介紹,今年,上海鐵路局迎來了鐵路建設的新高潮,續建項目剩余投資規模約153億元,鐵道部下達的新開工項目投資規模約1810億元,投資規模空前。擬開工項目大多為客運專線或城際鐵路,建設標准較高。

本刊記者從上海鐵路局了解到,上海鐵路局管內的鐵路建設已經突破了長三角地區,開始向周邊城市延伸。合(肥)寧(南京)鐵路是我國首批開工建設、第一條以時速250公裡開通的客運專線,於今年4月18日開通運營。8月1日,合寧線首次開行5對動車組列車,其中合肥至南京2對,合肥至上海3對,合肥至上海最快只需2小時59分。

包括寧杭城際鐵路在內,上海鐵路局近期將新建10條鐵路,覆蓋長三角及周邊城市群。其中6條為客運專線,包括滬寧城際鐵路(上海-南京)、滬杭客運專線(上海-杭州)、寧杭城際鐵路(南京-杭州)、杭甬客運專線(杭州-寧波)、寧安城際鐵路(南京-安慶)、合蚌客運專線(合肥-蚌埠)。6條客運專線設計時速快,發車密度高,旅客輸送量大。新長三角城際列車時刻表,火車時刻表也將全面調整。

隨著長三角地區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以上海為中心,半徑在300公裡以內的城市之間實現了“朝發午歸”,尤其是時速達250公裡的動車組列車上線運營後,上海至昆山只需18分鐘,上海至蘇州僅需30分鐘,上海至杭州僅需78分鐘,上海至南京僅需1小時58分鐘,並且發車密度高,初步實現了鐵路“公交化”,意味著長三角地區已經進入“同城時代”。

文章來源:http://www.huoche.net/td/Article/zxtlxw/200902/23848.html


精選遊記: 青海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