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路68科欽堡(FortCochin)

作者: 我心飛翔90373012

導讀早起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買明天去果阿(Goa)的火車票。到了Ernakulam Junction Station,查了幾個班次,都為候補,有了先前的經驗,我對候補已經不再那麼“恐懼”。選了個時間最好的,明晚20:00的Gandhidham Exp. (6336次)。問售票員車票確認希望大不大,回 “Likely Possible,明天中午來看結果。”又是一個W/L,而且編號是10和11,但願好運再次光臨。車票842Rs/人,Cochin-Goa Madgaon,3AC。 ...

早起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買明天去果阿(Goa)的火車票。到了Ernakulam Junction Station,查了幾個班次,都為候補,有了先前的經驗,我對候補已經不再那麼“恐懼”。選了個時間最好的,明晚20:00的Gandhidham Exp. (6336次)。問售票員車票確認希望大不大,回 “Likely Possible,明天中午來看結果。”又是一個W/L,而且編號是10和11,但願好運再次光臨。車票842Rs/人,Cochin-Goa Madgaon,3AC。14-15世紀的西歐,經濟發展迅速,對外貿易也蓬勃發展起來。西方人通過馬克波羅對於中國和印度的精彩描述,認為東方遍地是黃金。當時的東西方貿易通道,被阿拉伯人牢牢控制,所以歐洲的封建主、商人和航海家們,開始冒著生命危險,遠航大西洋去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15-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開拓了從歐洲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發現,被永遠載入史冊。位於印度西海岸的港口城市科欽,也曾是達迦馬的落腳之地,城市裡散落的歷史遺跡,不僅見證過東西方貿易和航運的發展,也目睹過歐洲殖民者對東方財富的掠奪。從市區的Ernakulam,到科欽堡(Fort Cochin),需要坐擺渡船。旅館離渡口Main Jetty很近,步行五分鐘就到了。買票上船,渡輪上居然還有一排排座位,條件看起來比黃浦江上的要好。水面綠波盈盈,似乎在提醒我,現在可是航行在阿拉伯海上哦!回望市區,沿江有許多高樓大廈,面江臨海,那裡應當屬於科欽的黃金地段吧!一刻鐘後,渡輪就已抵達科欽堡碼頭。科欽堡是個不大的景區,時間充裕的話,步行就能走到每個景點。出碼頭右轉,沿主路River Road步行不久,一排沿海而設的中國漁網就躍入眼簾。在此之前,當我從旅游小冊子上讀到“Chinese Fishing Nets”這個名字時,就已對這裡充滿了向往。當你身處異國他鄉,看到一個用自己祖國命名的事物,應該都會跟我一樣興奮吧。十來張碩大的漁網沿海岸一字排開,形成一個壯觀的網陣。說實話在中國,我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漁網。漁網的支架用粗壯的樹干搭建,四方形漁網的四個角固定在支架上,現在正被高高地掛在半空。從漁網上掛下的幾絲海草來看,這些東西並不是擺設,現在仍在使用。岸邊的烏鴉特別多,盤旋著,刮噪著。間或有小漁船從海上駛來,烏鴉便從四面八方聚攏來,激動地站在中國漁網巨大的支架上,虎視眈眈。靠岸後,漁民把捕獲的魚蝦整理一下,下腳料就丟棄在淺灘上。一旁的烏鴉終於等到了這一刻,爭先恐後地飛下來搶食。在中國漁網附近流連了很久,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往南走沒多遠便到聖弗朗西斯教堂(St Francis Church)。教堂的外觀看上去很樸素,據說是葡萄牙人在1503年建造,是印度最古老的歐式教堂。航海家達迦馬1524年逝於印度科欽,他的遺骨運回家鄉之前,在聖弗朗西斯教堂埋葬了14年,至今教堂裡仍可以找到他的墓碑。接著去百年歷史的漂亮大教堂Santa Cruz Basilica,和有著漂亮花園的印葡博物館(Bishop’s House)。參觀教堂的時候,正值放學時間,有不少小學生進來,在聖像前雙手合攏作一番祈禱,祈禱畢,撫摸一下聖像。游走在科欽堡的街道上,兩邊是矮矮的房子,安靜而樸素,點綴著教堂和清真寺,沒見到一個印度廟。在前往一座葡萄牙宮殿的路上,我突然改變了主意,想回到中國漁網那裡,等待海上日落。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正好可以在一個街心花園的長凳上補了日記。阿拉伯海的日落很漂亮,雖然這裡沒有漂亮整潔的沙灘,但是夕陽把金色的余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天相交的地方,點綴著片片歸航的風帆,別有一番風味。中國漁網的後面,靠著馬路,是一條熱鬧的海鮮排檔。大概是應了游客的要求,兩名漁夫演示了中國漁網的操作過程。沿水平樹干架起的平台來到海面上,解開繩索後,仿佛是一個杠杆般,原本高高翹起的那頭,竟緩緩地向下沉去,那張巨大的中國漁網就這樣從半空中降下,直至完全沒入水中。而原來靠近岸邊的那頭,則高高豎起,牽起掛滿石塊的一條繩索。構造龐大的中國漁網,看來緩慢笨重,其實不然,除了杠杆上下之外,我看見沉入水中的漁網,還能左右搖動!傳說中國漁網是在鄭和下西洋的年代,從中國傳入印度,距今有600年歷史。聯想到達迦馬,中國的航船到達印度,足足早了100年,而且我們為異邦帶去的,是“以和為貴”的泱泱大國禮儀。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不由心裡又是一陣激動和自豪。離開科欽堡的時候,我們不小心坐錯了船,開到了市區的另一個碼頭,Private Jetty。出碼頭,一抬頭就見流光溢彩的珠寶莎麗店,沿江的馬路燈火輝煌,行人摩肩接踵異常熱鬧,好似回到了上海。後來在張家浜河畔散步時,竟意外看到有人在擺弄中國漁網撈魚,把漁網放入水中,每隔10分鐘,拉起來看一看,再放下去。相對於科欽的大漁網,如此小漁網實屬兒戲,不過又勾起了我當年在印度看中國漁網的美好回憶。



(十來張碩大的漁網沿海岸一字排開,形成一個壯觀的網陣)



(聖弗朗西斯教堂(St Francis Church)是印度最古老的歐式教堂)



(阿拉伯海的日落很漂亮)



(那張巨大的中國漁網就這樣從半空中降下,直至完全沒入水中)



(背影)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